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1.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之间的联系。2.理解节约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教学困难1.区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认识到如果不合理利用和保护,可再生资源将成为不可再生资源。2.根据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破坏严重的现状。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组,每组5 6人;一些学生准备预先收集的相关信息资料。2.教学课件:自然资源图片;中国“地大物博”的媒体材料。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介绍:展示自然资源图片并介绍主题。板书:首先,自然资源和我们老师:自然资源与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在周围使用和看到的许多东西都与自然资源有关。谁能举个

2、例子?学生活动:参照“自然资源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四幅图片,分组讨论教材提供的相关活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老师:什么是自然资源?根据刚才讨论的答案,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了自然资源的概念。过渡:在刚才提到的许多自然资源中,有些可以回收或再利用。它们是什么?为什么不呢?学生回答道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由教师结合教材可再生资源进行介绍和总结。强调: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和节约使用。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能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吗?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一些学生回答:没有老师:如果没有,请举一些例子。一些学生给出教材提供的例子;另一部分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来补充说明。教师强调

3、,如果不适当利用和保护可再生资源,它们将逐渐枯竭。转型: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这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骄傲。我们经常听到“地大物博”。你怎么理解这个词?放一篇关于“地大物博”的媒体材料。将学生组织成两个辩论小组。积极论点: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反党论点:中国不能被视为一个拥有巨大资源的大国。分组准备: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信息争论的话题: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吗?(1)澄清辩论要求:一方可以在对方发言完毕后开始反驳,必须听取对方的辩论;提交的证明材料应准确、真实。(2)辩论:例如: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这是“大土地”。反对:虽然中国的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但它

4、的人口多达13亿。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人口只有1.48亿;加拿大人口较少,只有2600万。人均,中国的人均占有量很低,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中国资源丰富,品种齐全。例如,世界上有160多种矿物,中国几乎什么都有。其中,钨、锡、锑、锌、稀土、钛、锂等有色金属和菱镁矿、硫铁矿、石膏、石墨、重晶石、硼等非金属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另一个例子是动植物资源。中国有许多种类的动植物,其中有许多珍贵的品种。珍稀动物如大熊猫和金丝猴,植物活化石如珙桐和银杏。只有中国云南省的植物种类是欧洲的两倍。这不是一个“物质博客”吗?反对:中国人口多,资源多,人均资源也少。这不是一个“物质博客”。因为:中国资源丰富,其

5、中许多都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已探明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耕地9567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森林面积12465万公顷,居世界第六位;该河年流量为265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淡水面积为1664万公顷,占世界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反对:世界耕地总面积为1000万公顷,中国耕地面积为9567万公顷,占世界的7%,居世界第四位;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0.23公顷,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8公顷,居世界第67位;中国的人均耕地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得多。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是我国的一个显著成就,但也是我国耕地的一个沉重负担。此外,中国人口仍在增长,这使得耕地减少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因

6、此,我国的耕地不多,但少,而且人多。世界人均林地面积为1.3公顷,而中国人均林地面积仅为0.11公顷,居世界第80位;世界人均草地面积为0.76公顷,而中国仅为0.35公顷。世界人均水资源11000立方米,中国人均水资源2700立方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不是一个“物质博客”。老师:听完学生的辩论,你认为谁对谁错?或者它们都有意义吗?学生:双方都有一个观点。老师:中国在资源方面的国情是什么?学生:中国资源丰富,但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老师总结: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板书:第二,人均资源丰富不足老师: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人口和资

7、源的矛盾不再加剧了吗?学生:没有三名学生在上台前模仿教材提供的相关对话;老师: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还在增长,人均资源必然会继续减少。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继续增长。学生阅读P64材料:从石油出口国到石油进口国老师:中国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比如一些资源利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善,一些资源被破坏和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学生分组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老师:你周围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什么?学生范例老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实际行动来节约和保护资源?请分组讨论。学生在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成立一个小型环保小组,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

8、类等活动)老师:我希望你能付诸行动。老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分析和讨论,我们知道了自然资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也知道了中国资源丰富而人均不足的现实。但是我们在这一课中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已经决定我们应该采取实际行动来节约和保护资源。教学评论:学生国情教育是地理课中应该渗透的内容,而这一章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首先,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从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这门课有很多有争议的话题。例如,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国是不是“地大物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抓住这个

9、机会,让学生讨论,从论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把它们付诸行动,如从小事做起对于矿产资源,我们将来应该保护它们,少用或不用。D.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矿产资源的部分枯竭都是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话题角度这个问题旨在检验学生对人类和自然资源之间关系的理解分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界的各种自然资源,选项一是错误的。方案二中提到的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总是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选项c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该少用一点,但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使用它们,只要我们注意珍惜和节约它们的使用,不要浪费它们。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许多自然资源遭到了不必要

10、的破坏和浪费,这进一步导致了环境的恶化,所以方案四是正确的。答案 D例2。以下属于自然资源: ()A.煤、石油、钢铁、小麦、绵羊【选题角度】本课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分析自然资源有两个属性:第一,自然属性存在于自然界中;其次,它的经济属性对人类具有使用价值。满足这两个条件就是自然资源。选项B、C和D是有价值的,但它们不满足第一个条件。因此,正确答案是a。回答答例3。通过阅读“中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和人均占世界人均的比例”来回答问题;自然资源陆地矿物耕地径流量森林世界总量排名33466人均占世界人均的比例1/33/51/31/41/5(1)从中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来

11、看,中国自然资源的一个基本特征是_ _ _ _ _ _。(2)从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例来看,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主题选择角度本课题主要关注学生对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以及他们是否已经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居世界各国前列,是一个自然资源大国。然而,人均占有量不足,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这主要是由于人口众多造成的。这个问题(2)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回答:第一,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第二,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第三,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回答(1)资源丰富(2)人均短缺(3)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大国,许多自然资源处于世界前列。此外,资源种类繁多,仅发现的矿产就有160多种,是世界上矿产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