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布病疫情形势与综合防控技术.ppt_第1页
家畜布病疫情形势与综合防控技术.ppt_第2页
家畜布病疫情形势与综合防控技术.ppt_第3页
家畜布病疫情形势与综合防控技术.ppt_第4页
家畜布病疫情形势与综合防控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家畜布病疫情形势与综合防控技术,兵团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鲁安,内容提要,一、布病疫情形势 二、布病风险上升因素调查分析 三、畜间布病的防控 四、公共卫生,一、布病疫情形势,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病之一。目前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人畜间布病流行,约占世界1/51/6的人受布病威胁,全世界布病患者约有500600万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自2000年以来,全国检出的布病阳性牲畜数量也逐年增加,不仅阻碍畜牧业发展,而且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全国形势一样,近几年来兵团布病疫情也上升较快,老疫区死灰复燃,新疫区

2、范围有扩大趋势。,(一)全国人畜间布病疫情现状,1. 人间布病病例 2013年全国报告人间新发病例44877例(3.33/10万),较2012年上升9.47%、较2011年上升5.21%,达历史新高,病例涉及除港澳台之外的全部31个省、市、自治区。 除内蒙古病例大幅下降(27.36%),黑龙江、上海和湖南与2012年相当外,其他27个省份新发病例均上升。,表1 近5年人间新发病例分布(全国2852县),注:除港澳台以外。,图1 2003-2013年我国布病疫情波及县数,2. 近年来畜间布病监测情况,2007以来全国持续开展布病定点调查结果表明: 1. 牛羊布病呈现“北方高南方低”的特点。东北、

3、西北、华北最为严重,西南地区呈逐年上升趋势;华东和华南地区牛羊布病开始显现。 2. 牛羊个体阳性率1.57%-4.32%,牦牛个体阳性率3.51%-8.37%,均高于控制标准。 2013年:牛群阳性率34.13%、个体阳性率为4.02%; 羊群阳性率51.18%、个体阳性率4.32%。 已分离到:牛种1、3、7型,羊种1、2、3型,猪种1、3型和犬种菌。存在多种型布菌并存和跨种间感染现象。,2020/8/1,8,我国畜间布病疫情,(二)兵团畜间布病疫情形势,根据兵团2000年-2015年监测报表统计: 兵团共累计监测奶牛1161439头,检出阳性牛4436头,平均阳性率0.38%; 监测羊37

4、28477只,检出阳性羊24740只,平均阳性率0.66%; 监测猪177081头,检出阳性猪245头,平均阳性率0.14%。,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年来兵团牛、羊布病总体呈上升趋势。牛平均阳性率分别介于0.13%1.34%之间;羊布病阳性率分别介于0.25%1.36%之间;2014和2015年检出猪布病。 2015年全兵团共监测138个团场,监测牛血清27.75万份,检出阳性1033份,阳性率1.39%;监测羊血清48.4万份,检出阳性6587份,平均阳性率1.36%;监测猪血清2436份,阳性率0.25%。,兵团本级春、秋季集中监测情况,从兵团本级近8年春、秋季集中监测:牛布病平均阳性率1.48

5、%,高于全兵团监测上报数据。牛布病阳性率分别介于0.00%3.01%之间,2013年最高,2011年最低;羊布病平均阳性率1.28%, 2008年最高2.98%。,2012-2015年兵团检出布鲁氏菌病较高区域,近三年监测表明:五、十、十三、十四师是牛布病感染率较高区域,监测阳性率在1.74-4.44%,十三最高;一、四、九、十、十三、十四师是羊布病感染率较高区域,监测阳性率在1.64-4.08%,十四师最高。,2012-2015年检出布鲁氏菌病较高团场,2012年检出牛布鲁氏菌平均阳性率在1%以上有36个团场,占被调查团场的24.7%(36/146);检出羊布鲁氏菌平均阳性率在1%以上有39

6、个团场,占被调查团场的26.7%(39/146)。 2013年检出牛布鲁氏菌平均阳性率在1%以上有42个团场,占被调查团场的28.77%(42/146),检出羊布鲁氏菌平均阳性率在1%以上有36个团场,占被调查团场的24.7%(36/146)。 2014年检出牛布鲁氏菌平均阳性率在1%以上有37个团场,占被调查团场的25.34%(37/146);检出羊布鲁氏菌平均阳性率在1%以上有48个团场,占被调查团场的32.88%(48/146)。,二、布病风险上升因素调查分析,1、组织领导消弱 2、疫源的广泛存在 3、检疫及移动控制落实不到位 4、牲畜所有制变化,检疫净化措施执行不力 一是基层防疫队伍力

7、量薄弱,在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形势下,无力或疏忽了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导致检疫工作开展不到位,检疫没有全面覆盖;二是检疫、监测专项经费不足,检疫覆盖面较窄。三是外购家畜不及时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或不检疫隔离就混群饲养。导致布病病原长期存在,并相互传播。,阳性畜难以扑杀 由于扑杀检出的阳性畜对养殖户来说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养殖户难以承受,使阳性畜难以做到及时扑杀,传染源长期存在;同时,兵团无布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专项经费来源,扑杀难度加大,使得倒卖、转移阳性病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但使监测工作劳而无功,也成为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科普宣传活动开展不够 有的养殖户不了解布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

8、传播、危害的知识,预防保护意识淡薄。牛、羊等易感动物混养,对家畜检疫存在抵触,拒绝检疫,造成病菌在畜种间交叉感染传播。 野生动物难以掌控,传染源长期存在 对野生动物实施监测很难落实,导致野生阳性动物无法发现和处理,传染源长期存在,无法彻底净化。,三、畜间布病的防控,四、公共卫生,由于带菌动物是其它动物和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因 此,对动物的布病的防控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1.传染源 病畜及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分娩和流产时将大量的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此外, 人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一般不由人传染给人。,2. 传播途径,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

9、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 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消化道感染 畜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人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粘膜进人机体。有的人喜喝生奶,吃生奶制品,没有熟透的烤肉,易受感染。,经呼吸道感染 畜畜圈内牲畜的活动,尘埃飞扬,易使畜群经呼吸道感染。 人常见于吸人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易经呼吸道感染。,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主要见于人的感染) 这种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中。因此,我国和有些国家或地区把布病定为职业病。,经皮

10、肤粘膜接触感染常发生于下列场合: 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生产; 检查牲畜; 饲养放牧病畜; 接触病畜的尿、粪,如清扫羊圈; 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 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 生物制剂等。,布鲁氏菌对物理、化学因子抗力,净化消毒 布氏菌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剂合理使用皆可达 消毒目的。 常用消毒药: 新洁尔灭(0.1%);来苏儿(2%); 石灰粉(0.2-2.5%);乳酸(0.5%) ; 高锰酸钾(0.1-0.27%) ;氢氧化钾(2%),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经皮肤粘膜感染: 1、接羔助产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乳胶

11、手套及线手套。病畜流产物不能随意丢弃,应焚烧或深埋。 2、被污染的场地要用石灰水或漂白粉消毒;房间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3、来自疫区的皮毛在收购地进行消毒、包装,并经表面消毒后运出。 (福尔马林、环氧乙烷、日晒、辐照等),防止经消化道感染: 1、奶和奶制品的消毒:巴氏消毒(70,30分钟);煮沸消毒。不收病 畜奶,装奶桶必须消毒。 2、肉类加工:病畜肉尸及内脏需高温处理或腌渍60天后再出售。生殖器 官和乳房只能作工业原料或销毁。 3、家庭食用:切忌食用生的或半生半熟家畜肉;生、熟一定要分开,餐 具不能混用。 4、防止饮水污染:加强水源管理,定期消毒。,防止经呼吸道感染: 1、从事布鲁氏菌活菌苗研制、生产和使用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