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1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2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3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4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寻苏轼的旷达 以定风波为例,执教者:张利 单位:合肥四十二中学中铁校区,背景资料,(一)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二)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险遭杀身之祸,随后被贬至黄州。 (三)1080年2月,四十多岁的苏轼,充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当地州郡看管的犯官。 宋史:轼与田夫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诵读,读出语调的抑扬 曲调 降调 读出语速的缓急 缓 急、连读 读出语气的轻重 重读,红色加粗,定风波,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2、,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学习任务一,自由朗读定风波和注释,扫清字词障碍 说说本词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习任务二,我读这首词有很多疑惑,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请找一找。 举例:为何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学习任务三,请各小组阅读老师所提供的材料,自主选择问题解答疑问,并写在老师发的纸上,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疑问一,“穿林打叶”用一个“穿”字和“打”字,说明雨大、猛、急,而且小序中已说明“雨具先去”

3、,即携带雨具的人已先走了,作者为什么不忙着避雨,而是“吟啸且徐行”?,引证资料,(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唐王维竹里馆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2)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 吟啸,即吟诗长啸,魏晋时期文人常以“吟啸”的方式来表达超尘脱俗、任情率性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疑问二,在泥泞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怎会轻巧胜过马?,引证资料,(1)“半肩风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 明常慧云居山咏二首 【破】此处意为踏遍,多少次踏过。亦可理解为踏破山崖上碧绿的苔藓。

4、(2)“草衣木食,胜如肥马轻裘。” 元不忽木辞朝 (3)【竹杖】用竹子做的手杖;【芒鞋】草鞋。这些都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常备用具。也指到处漫游。(百度百科),(4)【马】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出行工具是最能体现等级的标志,高头大马和八抬大轿就是这方面的极致。刘邦建立政权后,规定,禁止商人骑马。这个命令也叫做“贱商令”。除官员之外,一般老百姓,如果不是在牧区生活,平日要骑马代步,恐怕还是有些困难的。历史上确实有不少朝代要求当官的以马代步,上朝、出行除了坐轿就是骑马,骑马就是官员的特权。唐朝宰相武元衡被刺客暗杀,他的马跑回家,家人才知道武元衡遇害,说明唐朝的高级官员骑马。宋朝宰相王旦,据说连为他牵马执缰多

5、年的役卒都不认识。这说明,宋朝的宰相也是要骑马的,并且还有专门人员为他执鞭隧镫。 节选自梁发芾的骑马坐轿是官员,疑问三,“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更是疑问重重,一是此句说披着一件蓑衣在烟雨中行走,可小序中明明已交代“雨具先去”,何来蓑衣?二是作者分明写的是“沙湖道中遇雨”之事,却为何牵扯出“平生”二字?,引证资料,(1)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唐吕岩牧童 (3)“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宋苏轼渔夫渔夫醉 (4)【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后来进入诗词

6、作品,成为具有审美意蕴的意象,表达着诗人的思想情感。,(5)【苏轼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 嘉祐八年(10231064) 1036年 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 1054年 娶王弗 1057年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年 举家前往京都 1061年 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年 任凤翔府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 四年(10641068) 1064年 任职史馆 1065年 妻丧 1066年 父丧;服孝(1066.41068.7),神宗熙宁元年 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年 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 1069年 返京;任职史馆

7、1071年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 任密州太守 1076年 任徐州太守 1079年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 谪居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 往常州 1085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哲宗(10861100)元祐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年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 任杭州太守 1091年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 1094年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年,北返;

8、往常州;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 日逝世,享年66岁,(6)“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要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北宋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7)“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北宋苏轼惠州一绝 (8)“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时作。(诗句译文: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疑问四,明确指出天气为雨后天晴, 可作者为何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引证资料,(1)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

9、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节选自苏轼传(宋史) (2)乌台诗案: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等许多师友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不容于朝廷。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 “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3)平生祸难:从时间上看(过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十年的贬谪生活,之后因乌台诗案,入狱103天。现在,被贬黄州,人生不自由。以后,预测不到的风雨更多,改贬汝州,后回朝;又外调到杭州,再回朝;又贬谪到颍州、惠州、儋州,再被召还,却死于途中。时间长达32年,被贬的地方之多达10个。 (4)“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疑问五,“归去”,归往何处?,引证资料,(1)“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译文:“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2)岭南:原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人生一切皆偶然。),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