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之教学的过程和原则.ppt_第1页
《教育学》课件之教学的过程和原则.ppt_第2页
《教育学》课件之教学的过程和原则.ppt_第3页
《教育学》课件之教学的过程和原则.ppt_第4页
《教育学》课件之教学的过程和原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的过程与原则,阐释教学过程的概念和本质 掌握几种主要的教学原则和作用 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及其规律 评析我国中小学基本的教学原则,本章学习要求,第二节 教学的原则,第一节 教学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与原则,教学过程及其本质,第一节 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2.,3.,4. 教学的程序,教学过程及其本质,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的中心与基础应该是师生的互动和交往。师生的互动和交往基本上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所在。,第一节 教学过程,1.,教学本质研究的国外考察,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教学的概念及其本质的研究主要有: 1较早研究教学本质的蒲心文认为,教学过程的本

2、质是以认识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以智育为关键的德、智、体的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个性的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参阅:蒲心文著教学过程本质新探,见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2王策三认为,“ 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统一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参阅: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8889页),3瞿葆奎认为:“ 教学过程既不是单一的认识过程,也不是单一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多序列和多矛盾的复杂过程”。 (参阅:严

3、成志著教学本质的对比研究,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4月),5陈友松主编的教育学认为:“ 教学即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师生共同活动”。,4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认为:“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6南京师大主编的教育学认为:“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7李秉德认为:“教学就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 ( 参阅:李秉德著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

4、1年, 第2页),返 回,教学本质研究的国外考察:,1认为教学过程是安排情境、控制反应,使学生形成适当的感应性,并通过练习强化,最终形成习惯的过程。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桑代克。他认为,教学的本质就在于控制,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养成某种正确的反应。这种关于教学的本质就在于控制的观点,也被称为“强化学说”。 但是,“强化学说”是在实验室的观察和对低级动物“学习”行为的分析中产生的,把这种结论用于阐述教学本质显然有其片面性。,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J.S.bruner.1915-)。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

5、学习来提高学习者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 (参阅: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上),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17页),2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探究和发现。,教学就其实质来说,是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探究、发现的能力,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中,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而要把学生当作主动参与知识获得的人。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本质,强调儿童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强调教学中激励学生“积极发现探索”。但是,它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等同于科学家的科研活动,这样就忽略了教学过程本质的其他特点。,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他提出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问题,并将情感作为教学

6、活动的基本动力。这一学说,对传统教学本质观是一个冲击。,3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4控制论信息论意义上的教学本质观。,控制论信息论意义上的教学本质观是60年代在德国产生的。它的提出者是弗兰克和库贝。他们认为,教学是一个对学生进行行为控制与行为管理的过程。控制论与信息论是分不开的,教学控制系统对学生行为的控制过程也就是信息处理过程。,实用主义教学本质观以杜威为代表。该观点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过程。杜威认为,学校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布鲁纳关于教学本质的探索发现说,即是对杜威这一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5. 活动说实用主义教学本质观。,“ 亚研究说

7、” 以“ 合作教育学” 派的代表人物阿莫纳什维利为代表。他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与科学家有所不同,但对他本人却具有“ 发现” 新事物和认识新事物的特点。因此,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个“ 亚研究” 过程。,6. 教学本质的“ 亚研究说”,返 回,第一节 教学过程,2. 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2. 1 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多元的。但是,就其主要方面看,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习环境。,第一节 教学过程,2. 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2. 1 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这些因素之间分别组成了三对基本的矛盾:,第一节 教学过程,2. 教学过

8、程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2. 2 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规律,第一节 教学过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辨证统一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3.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认识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学生的认识过程不同于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教学认识客体对象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的认识过程,一般表现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这样一个序列过程。,四个阶段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只有经过这个四阶段的转化,学生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真正掌握教材内容。教学矛盾运动的发

9、展正是这一教学认识过程周而复始的深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递进到更高的阶段。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这一特殊规律,既制约着学生学的活动,又制约着教师教的活动。,返 回,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是紧密相连、辩证统一的,不是割裂和对立的。教是为学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两者互为前提和条件。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转化上:(1)认知过程的转化,使学生从不知到知;(2)感情过程的转化,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从不爱学到爱学、乐学;(3)能力过程的转化,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指的是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从教学认识来看,学生是认识的主

10、体,教师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进行和落实。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要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变化的结果上。,返 回,所谓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智力的发展又影响着他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首先,掌握知识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其次,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并非是自然的统一。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提倡自觉论,反对自发论,要求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和处理两者的关系。,返 回,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规

11、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施教者的主观意识如何,是否自觉,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都客观地受到一定政治立场、世界观、方法论的影响,受到一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观念的熏陶,接受着一定的思想教育。,返 回,教学的程序,第一节 教学过程,4.,教师教的程序,(1)钻研教学内容。这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要掌握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刻体会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2)了解学生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以及个别差异等。 (3)考虑教学策略。这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步骤的确定,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和学科特点,另一方面要根据

12、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备课主要应抓好三方面的工作:,返 回,教学效果显著,上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具体,教学内容正确无误,教学策略选择恰当,课的结构安排合理,返 回,第一节 教学过程,教学的程序,4.,41教师教的程序,预习的一般要求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掌握课文的概括大意,划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听课。 听课的基本要求是: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边听边想,积极思考;边听边记,摘记讲授重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踊跃发言,与老师和同学一起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特别要注意自己预习不懂的地方。,返 回,课后复习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复习,复习范围要明确,要有

13、一定的深度,要进行有意记忆和作业训练。 练习的基本要求是:目的明确,态度认真;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书写整洁,按时交批。 系统小结是学习活动一个周期的最后环节,主要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整理归纳、概括集中,使其更加条理化、系统化。,返 回,教学原则的概念及其作用,第二节 教学的原则,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基本教学 原则及其运用,1.,2.,第二节 教学的原则,1.,教学原则的概念和作用,1.1 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人们观察、处理教学问题,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第二节 教学的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是人们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从本质

14、上说,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制定教学原则,除了要反映教学规律的要求外,还要体现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和认识水平,吸取古今中外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1.,教学原则的概念和作用,1.2 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第二节 教学的原则,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 唯物辩证 法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教学问题; 自觉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正确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理论与实际问题; 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顺利实现教学目的和 任务; 教学原则又是检查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1.,教学原则的概念和作用,1.3 教学原则的作用,第二节 教学的原则,2.,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基本

15、教学原 则及其运用,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巩固性原则,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真正反映客观事物真理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同时,结合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条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要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案例: 地理课堂上教师叙述地理名词术语,描述地理现象,讲解地理规律,讲述地理事物,语言表达要正确。一是注意汉字的发音要准确,不能误读汉字,比如不能把“海参崴”中的“崴”字读错。二是要用普通话教学,不能把地方方言或土

16、语带进课堂。三是语言要精炼,不能拖泥带水。,返 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学用结合。这一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要正确处理教学中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返 回,启发性原则在是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开发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性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要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间的关系。 案例: 地理课上讲到世界粮食问题时可以这样开场:在农业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在世界

17、范围内仍存在粮食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解决粮食问题有什么途径?我们作为青少年应该做什么?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思维处于沸腾状态。,返 回,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直接感知教材,丰富感性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把生活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掌握知识的本质,形成科学要领。直观性原则所要求的,是正确处理教学中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 案例: 地理课上讲述西南横断山区的“山河相见,山高谷深”的地形特点时,学生由于缺乏感受性认识,一时难于理解。教师可用如下语言进行描述:“上山直往云里钻,下山径到河边边,对山二人看得见,一个往

18、返若干天。”通过这样描述,其地理特点学生便深深地理解了。所以,直观的教学语言常常能激发起学生的感性思维,形成逼真的感性材料,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返 回,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按照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活动。这一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正确处理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认知顺序之间的矛盾关系。,返 回,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案例: 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