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生平简介.ppt_第1页
郭沫若生平简介.ppt_第2页
郭沫若生平简介.ppt_第3页
郭沫若生平简介.ppt_第4页
郭沫若生平简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郭沫若,郭沫若,郭沫若,原名郭开贞,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 乳名文豹;原名 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郭沫若”是他1919年9月11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诗歌时启用的笔名,取自于他家乡的两条大河:“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青衣江)。,人物概述,幼年时开始诵读诗经、唐诗三百首等。 19061913先后在乐山和成都读小学。对庄子等古代文学的涉猎,对他后来的文学倾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方自然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初步接触,梁启超、章太炎新思想的营养

2、,培育了反抗与叛逆的性格,激发了他向往反清爱国民主运动。 小学、中学时代,广泛涉猎中国古典文学,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并大量阅读国粹学报、清议报以及风行一时的“林译小说”,接受维新思想启迪,培养了爱国民主思想与反抗意识。1912年与张琼华(18901980)结婚,成了“他一生中应该忏悔的事”。 1913底,郭沫若奏出夔门,于1914年(22岁)到日本留学,学医。(1914年1923年),郭沫若4岁半开始在家塾“绥山山馆”读书。白天读经,晚上读诗,并接触了新学知识,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1906年,郭沫若离开了沙湾,到乐山和成都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1906年2月,郭

3、沫若考入乐山高等小学堂(今乐山草堂中学)。 1907年秋天,他又升入嘉定府中学堂(今乐山一中)。在此,他阅读了很多进步的文学书籍和刊物。 1909年,郭沫若18岁。中学堂监学借故开除学生,郭沫若正义痛斥;后又发生学生被营防军打伤事,他出于义愤,主动代表学生要求校方与军方理论,校方不仅向军方屈膝赔罪,而且责备学生并开除包括郭沫若在内的8名学生,郭沫若于1910年春被迫离开嘉定府中学堂。,郭沫若就读于乐山高等小学堂时的毕业证书,乐山第一中学校,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

4、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改诗救少女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他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且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老看了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失主终于找到了,是一位面色忧郁的姑娘。她叫李真真,因三次考大学落榜,加上恋爱受挫,于是决心“魂归普陀”了。郭老耐心开导她,对她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文化水

5、平,不过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点头,郭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听了感佩不已。心想眼前这位长者一定是位有学问的首长。她把自己的心事都倾吐出来。郭老听了,挥笔写一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下署“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李真真仔细阅读,请郭老为这副对联签上名。待郭老写上“郭沫若,六二年秋”几个字后,姑娘才惊喜地知道眼前这位首长就是大文豪郭沫若啊!她激动地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李真真还大着胆子写了一首诗作谢郭老云: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

6、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三)郭沫若的作品,郭沫若一生著述甚丰,主要了解其诗歌、小说和戏剧中的下列作品:,1、主要诗集 A女神1921年出版,共分3辑。 第一辑为三部诗剧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 第二辑为爆发期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具有“五四”时代精神的作品; 第三辑为“五四”前后的作品。 B星空和瓶等“彷徨”时期的作品。 C恢复和前茅等“革命”时期的作品。,关于郭沫若诗歌的风格,一般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暴躁凌厉”,一是“优美别致”,也有人称之为“豪放”与“优美”,而且公认前者是其主导风格。“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是天狗之类的作品”。而多方面的探求,主要是指那些

7、优美别致的作品,如地球,我的母亲、密桑索罗普之歌、夜步十里松原等。,天狗,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炉 中 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啊,我年青的女

8、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鲁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3、主要剧作,郭沫若最早的诗剧同时具有诗歌和戏剧的特点:A诗剧:主要有女神中的三部诗剧(凤凰涅槃也具有诗剧的特点)、星空中的孤竹君之二子等。 B历史剧:在20年代有3部:聂嫈、王昭君、卓文君,后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

9、40年代有6部,其中,4部以“战国”为题材:屈原、棠棣之花(根据20年代的同名诗剧改编)、虎符、高渐离;2部以“元末”和“明末”为题材:孔雀胆、南冠草;50年代有2部:蔡文姬、武则天。,(三)郭沫若的历史剧代表作屈原: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品楚辞(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一剧是写屈原做楚怀王左徒时期的事情。 屈原文学史地位:屈原(1942)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剧的传世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部浪漫

10、主义的优秀之作,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耸立起一座丰碑。,四、郭沫若的婚姻,在郭沫若年人生旅程中,有三位女性以婚姻关系伴随过他。她们构成了郭沫若婚恋生活的三个主要支柱,在漫漫人生路上,他们与郭沫若在情感上有说不清的恩恩怨怨,道不尽的纠葛思念,诉不完的离合悲欢。,独守空闺的张琼华,张琼华是郭沫若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比郭沫若大两岁。婚后第五天,郭沫若便远走他乡。而旧时的婚约罗网却死死扣住张琼华,整整26个春秋,张琼华没有和结发的夫君见过一面,她独守空闺。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夫君在异国他乡已娶妻生子,在国内事业有成,生活中又添新欢之乐。1939年3月,郭沫若衣锦还乡,回四川老家探亲。郭沫若给张琼华留下“书付

11、琼华”四个字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过乐山。1963年,张琼华曾去过北京,受到郭沫若的盛情接待。郭沫若病逝之后,一些学术研究者曾看望过张琼华,在四川的乐山,她依然是农妇的装束,过着简朴的晚年生活。1980年,这位对郭沫若忠贞不二的老人,在孤寂中辞世,享年90岁。,含辛茹苦的佐藤富子,1916年8月,在日本东京圣路加病院,郭沫若认识了年仅22岁的日本姑娘佐藤富子,当时,郭沫若在冈山高等学校攻读医科,她是护士。佐藤富子被才华横溢的郭沫若写的爱情诗所陶醉。不久,她毅然辞去圣路加医院的工作,随郭沫若到冈山同居。从此,佐藤富子的婚缘便笼罩在不幸的悲哀之中。,首先,她与郭沫若的结合,没有得到家庭的认可。佐藤家

12、是基督教徒之家,断然不允许她与一个华人青年自由结婚的。他们第一个儿子出世以后,她与父母断绝了关系。 其次,郭沫若作为学生,经济条件是有限的。富子为使丈夫学业有成,独自承担全部家务他们几经搬家并且要支付昂贵的房租。为了生计,郭沫若拼命写作译书,没有桌椅用皮箱代替,没有砚台用磨平的砖头代替 这样清贫的日子,没有父母的亲情关照,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富子含辛茹苦地坚持着,为郭沫若哺育了四儿一女。 1937年,政治风云变幻,使郭沫若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而富子是日本人,他不辞而别离开日本回国了,从此,他们中断了一切联系。漫漫的11年过去了。在新中国诞生的前一年,在一个偶然

13、的机会,佐藤富子知道了郭沫若的消息便立即携儿带女西渡大海专程来中国,开始万里寻夫。当富子知道于立群已为他的丈夫生育了五个儿女时,她心酸地说:“我走” 建国以后,佐藤富子加入中国籍,带领儿女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佐藤富子的晚年是幸福的。人们敬仰文化名人郭沫若,更尊重他日本血统的妻子。她曾被推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她的中国名字叫郭安娜。1994年8月15日,安娜(佐藤富子)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情深意长的于立群,于立群,一位追求进步与自由的女性。 她是郭沫若早期恋人于立忱的胞妹。1937年他们初识时,她是戏剧电影界一名女演员。 1938年,抗日烽火燃烧着中国大地,于立群取道香港准备去陕北,再次与郭沫若见面。出于对事业执著的追求和信念,她下定决心与其旧友分开,决然在香港新亚酒楼与郭同居。 1939年夏,即将出任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三厅长的郭沫若决定与于立群补办婚礼。,这次婚礼,使于立群成为郭沫若第三位名正言顺的妻子。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日子里,郭沫若这样的文人经常受到攻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