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海陆变迁教案一、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以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为例进行说明。(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大陆移动说”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海陆变迁”确立海陆持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通过分析文本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力和推理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探索学生事物的本质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魏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二、教育的重大难点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一些现象。 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三、教学方法和教具的准备(1)教育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2)教具的准备报纸,幻灯片四、教学过程:引进新课程:先请一个叫李沧桑的同学回答问题。

2、老师:李沧桑,告诉大家吧。 你的名字的意思和起源。李沧桑:沧桑是沧海桑田,据传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看过东海变桑田三次。 后世由于这沧海桑田的变更,比喻世事的变化很大。师:好啊。 沧海桑田用我们的地理用语指海陆的变迁,今天我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老师:接下来请学生们阅读教科书P33图2.10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川遗迹。 思考:(1)在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在中国东部海底发现的古河道、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是否反映了该海域过去的状况?第二节海陆变迁一、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请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道:(1)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

3、洋生物化石,表明喜马拉雅山脉区在地质时代曾是海洋,但现在已经成为陆地。(2)在中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川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中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代是陆地,现在成为海洋。 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呢? 海洋可以是陆地,陆地也可以是海洋。 那么,海陆为什么会变迁呢?(板书) 2海陆变迁的原因老师拿着一本书示范了地壳变动、压迫、书的中部隆起。师:喜马拉雅山脉就这样从大海变成了陆地。 地质工作者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也受到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 另外也受到第四纪冰期的影响。 每到冰期,气候就冷,海水结冰,海面下降。 台湾地区成为陆桥,每到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融化,海面上升,陆桥被海峡埋没。

4、说明了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地壳运动和海面升降。(板书):地壳的运动和海面的升降。师: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板书):人类的活动。图2.12“荷兰围坝”。 考虑以下问题。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一百年里为什么在扩大师:荷兰是萩名的“低地国”。 荷兰人说明了通过围海造田扩大本国的国土面积,我们人类的活动也使海陆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局部且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必须适应自然过程,遵循自然规律。 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的报复。师: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海陆在不断变化。 那么,从全球的海陆分布来看,七大洲和四大洋是自古以来如此,还是不断变化才变成这样呢?请给同学们2.13图。在20世纪前半

5、叶的地学科学史上,有围绕“活动论”和“固定论”的争论。 到底什么样的看法是正确的呢?让学生读图2.14的图,引起学生的兴趣“不是单纯的偶然吗”。让学生读教科书P36读资料“偶然发现了伟大的假说韦格纳和大陆移动说”。 让一个同学为大家讲话。师:所以同学们必须多加考虑。 看似不情愿的东西和现象可能包含有价值的问题。 要养成仔细观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 当然,我们必须学习魏收不畏困难,勇敢地探索,献身于科学的精神。请一位同学回答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生: 2亿年前,大陆相连,周围是一片海。 后来分裂成了几个街区师:假说不是凭空胡说,而是基于一定的科学依据。教科书P35图2.16读整合大陆几个古老地

6、层的相似性教科书P36图2.17读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老师示范:把两张报纸叠起来,随意撕成两张,让学生观察,不同页面的轮廓对齐,但文字和行列不能一一对应。 同一页的轮廓一致,文字和矩阵也能一一对应。 这是什么意思?学生们总结说: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相似的古地层表明这两个大陆本来是连接在一起的。根据现在的测定,确认了海陆分布至今仍在极其缓慢地变化。韦格纳提出的大陆移动假说生前没有得到承认,但他去世30年后,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移动说的正确性。 由此可见,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大多被错误抛弃,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是多么困难的。 这正是魏格纳不可贵的地方。 他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永远

7、鼓舞着我们。板书设计:第二节海陆变迁一、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地壳运动和海面升降人类的活动。2、海陆变迁的原因二、大陆漂移假说第二节海陆变迁(第二课)一、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板块构造说的基本想法世界萩名山系和火山、地震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2)能力目标用板块运动来说明地球表面的基本样态的形成和火山地震的分布。(3)德育目标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和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二、教育的重大难点世界主要的山系和火山,地震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三、教学方法和教具的准备(1)教育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2)教具的准备盛水的透明容

8、器,橡胶泥四、教学过程:引进新课程:我上节课学习了大陆的漂移。 谁说了可以向我们介绍那个内容。学生回答。老师:那么大陆为什么要漂移呢?(板书)三、板块构造运动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让学生读后,总结板块构造说的内容。(板书)1.由岩石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一体的,而是由板块组合而成的。让同学们看装饰品的是由6个部分组成的球体。强调地球表层不平,有的高,有的低,高于海面的是陆地,低于海面的是海。 把面粉粘土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板书) 2、世界大致分为6个板块,各板块不断运动用橡皮泥演示板块运动,大陆漂移。读图2.19,熟悉6大板块的位置、名称。生:亚洲板块

9、.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板块。(板书)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边界地带。地球相当于破碎的鸡蛋,放入水中煮的话,鸡蛋就会延伸裂缝渗出。 裂缝是板块和板块的边界地带,渗出的卵清像火山一样。让学生在图中发现两个大地震带,说明在哪个板块的边界地带。用两本书挤出形成山脉,展示张裂形成海洋。师:看2.20和2.21图,红海、东非的大裂谷是怎么形成的?生:由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的。老师介绍了板块张裂运动的发展过程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地表地沟带发生(东非大地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新大洋形成(大西洋)看2.22图,想想为什么几千万年后地中海消失学生回答。师:现在的地中海是代表大洋发展的末期,是广阔的古地中海长期进化后留下的海。 随着非洲板块和次板块的相对运动,地中海越来越小,几千万年后,地中海消失读2.23图,向学生介绍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师:因为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洲板块发生冲突,产生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还在继续延伸。总结:地球表层由6块板块组成,而且由于6块板块不断运动,大陆漂移。 喜马拉雅山脉的长度、红海的扩大、地中海的缩小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随着板块的运动,大陆继续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