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荆公诗注》PPT课件.ppt_第1页
《王荆公诗注》PPT课件.ppt_第2页
《王荆公诗注》PPT课件.ppt_第3页
《王荆公诗注》PPT课件.ppt_第4页
《王荆公诗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十二章,李壁王荆公诗注,第一节 王安石及其诗文,1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 曾经担任过扬州节度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地方官。 仁宗嘉枯元年(1056)入朝任群牧司判官,嘉枯三年(1058)任度支判官,上万言书,极言当世之弊,主张施行变革,但未被采纳。 英宗末年,他曾经知江宁府。 神宗赵顼即位以后,王安石获起用,于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实行变法,次年拜相。,他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熙宁七年(1074),由于保守派极力阻挠以及宋神宗对新法产生怀疑,王安石被迫辞

2、去相位,知江宁府。次年重新人朝为相。但熙宁九年(1076)再次罢相,出判江宁府。 第二年免知府而居钟山,直到去世。王安石晚年被封为荆国公,死后追封舒王,谥文。 所以后人习惯上称他为王临川、王荆公、舒王、王文公等。,王安石的文,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在散文方面,他跟曾巩、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以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诗,王安石曾经广泛涉猎前人诗歌,编过唐百家诗选、老杜诗后集、四家诗选等著作,是宋代最早提倡学习杜甫的诗人。 在他的诗歌中,那些针砭政治或探求改革、揭示尖锐社会问题的政治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的咏史诗长于议论,见识

3、超越前人。 他的写景抒情短章雅丽精绝,脱弃流俗。 王安石前后期诗歌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变化。 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 总的说来,他诗歌方面的艺术成就超过散文,不愧为宋代诗人一大家。,第二节 李壁诗注的版刻系统, 宋人注释宋诗的情况大概只有三家这就是 施元之、顾禧、施宿注苏轼诗 任渊、史容、史季温注黄庭坚诗 李壁注王安石诗。 由此也许可以推断苏诗、黄诗、王诗在当世已经享有很高的地位。,李壁的注在历代著录中的名称不太一致 宋刊大都作王荆文公诗注或者正荆公诗注 如郡斋读书志附志作王荆公诗注 藏园群书经眼录作王荆文公诗注等; 元刊本作王荆文公诗笺注。 20世纪我国出版家张元济先生影印的所谓元大德本则作王

4、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李壁(1159-1222),字季章,号雁湖,又号石林,谥文懿,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南宋著名史学家李焘第六子。后登进士。 宋宁宗朝累迁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又曾兼知枢密院事。 李壁一生著述很多,有八百多卷。 开禧三年(1207)到嘉定二年 (1209),他谪居抚州,嗜好王安石的诗歌,后来就纂辑成了王荆公诗注。,王荆公诗注的宋刻本,今天所知有三种: 一种由李壁的门人刊行于眉山,载有魏了翁嘉定七年(1214)的序。 一种为嘉定十七年(1224)胡衍跋本,亦即抚州刻本。 一种是绍定三年(1230)的庚寅增注本。该书元刻本系统又有两种: 一种是元大德五年(1301)的刻本,经刘

5、辰翁评点并删节李壁的笺注,今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 另一种是大德十年(1306)毋逢辰序刊本。,降至明清两朝,王荆公诗注的刻本都出自元刻本系统,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张宗松的清绮斋本。这个本子校勘颇精,流传很广。 四库全书中的王荆公诗注就是该本的抄录。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排印本则是依据该本,而另行校点的。,第三节 李壁诗注的价值和特点,李壁对王荆公诗的注释相当详备。 他对王安石诗歌之典故、词语出处、相关人物、创作背景以及诗句含义的探索,受到学界普遍的赞许。 因为李壁生活年代跟王安石比较接近,他的整个家族又非常重视史学,例如其父李焘著有北宋编年史续通鉴长编 其弟李皇著有北宋简史十朝纲要

6、(亦涉及南宋高宗朝) 所以,他有条件熟悉和掌握北宋更多的史实材料包括一些价值珍贵的实物,可以亲临其境勘察王荆公的行历,勘察王荆公诗歌的多种版本乃至墨本、石刻等等实物以及这些实物上的题跋,可以掌握大量切实可靠的证据来解释王荆公的诗歌。 而越是后来的学者,就越难以做到这一点。,因此,李壁所作笺注,于王安石的生平出处以及有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考辨、注释得相当详实。这些注释,为把握王荆公诗歌提供了很好的背景资料。 李壁的笺注常常有不可否认的可靠性。 王荆公的诗深深涉及儒、释、道三家学术,而李壁的注亦广采各方面的材料,决不囿于一般的经、史、子、集,其中大量引用佛学典籍最值得注意。,李壁笺注在一般训诂之外,

7、有时候探求句法的源流,对读者有一定启发作用。 另外,李壁诗注搜集王荆公的诗作也相当完备。 它比通行的临川先生文集多七十二首。 李壁注文中也有一些亡佚的王安石诗文。 至于李壁注文中所引宋人佚诗,亦颇不少。 这些都值得注意。,第四节 李壁诗注的问题,其一,有时候不能揭明典实的渊源。 卷四注拟寒山拾得二十首第三首:“凡夫当梦时,眼见种种色。此非作故有,亦非求故获。不知今是梦,道我能蓄积。贪求复守护,尝怕水火贼。既觉方自悟,本空无所得。死生如觉梦,此理甚明白” 引淮南子曰:“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觉而后知其梦也。今将有所大觉,乃知此之为大梦也。”,实际上,庄子齐物论说:“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

8、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淮南子的意思由庄子而来,注荆公诗引淮南子显然不如引庄子更得其本源。,其二,有时候存在明显的错误。,卷四注无营:“无营固无尤,多与亦多悔。物随扰扰集,道与俭然会”,云:“虚者,道之所及。老子曰:道集虚。” 究其实际,庄子人间世有“唯道集虚”一语,今本老子没有类似的话。,同卷注病起:“桃枝焕洪涩,散发唏晓促”,引宋玉:“涩然汗出,霍然病已。” 其实,汉初著名赋家枚乘七发写楚太子疾,吴客先后以七事说之,太子最后“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滤然汗出,霍然病已。” 李注说

9、是宋玉,似乎没有依据。,卷三注定林示道原:“湿银注寒晶,奁以青培堆”,云:“李贺温汤诗:湿银注镜井口平,鸾钗映月寒铮铮。” 其实所引诗句出自李商隐的河阳。,卷六注读秦汉间事:“秦征天下材,人作阿房宫”,曰:“秦本纪:三十五年,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注中所引之事实际上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而不是秦本纪。,其三,有时候当注而未注。,卷五注谢公墩:“小草戏陈迹,甘棠咏遗恩”,曰:“桓温尝问安:远志又名小草,何以一物而有二名?郝隆曰: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隆语似谑安也。安至新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 仅这样注释,并不切合“甘棠咏遗恩”一句,读者仍看不明白。,韩诗外传卷一云:“昔者周道之盛,召伯在朝,有司请营召以居。召伯曰:嗟!以吾一身而劳百姓,此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于是接而就蒸庶于阡陌陇亩之间,而听断焉。召伯暴处远野,庐于树下,百姓大说,耕桑者倍力以劝。于是岁大稔,民给家足。尔后在位者骄奢不恤元元,税赋繁数,百姓困乏,耕桑失时。于是诗人见召伯之所休息树下,美而歌之。,诗曰:蔽弗甘棠,勿划勿伐,召伯所茇。此之谓也。”史记燕召公世家也说:“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