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6.9 直线的相交导学案(新版)浙教版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9 直线的相交导学案(新版)浙教版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9 直线的相交导学案(新版)浙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9 直线的相交1、 学习目标1、 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辨别对顶角,培养识图的能力。2、 学习重难点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是难点。3、 学习过程 学前准备:两个角的和是 ,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 个角的补角。同角或 的补角 。(一) 对顶角1、观察思考:剪刀剪开纸张的过程,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度也相应 。我们把剪刀的构成抽象为两条直线,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2、探索活动:任

2、意画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在形成的四个角(1,2,3,4)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 对角。分别是 。分别测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是否发现规律?你能否把他们分类? 图11 3、归纳:对顶角特点 对顶角的 相同且角的两边 。4、你能画出1的对顶角吗?请试一试。5、总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对顶角有 对。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二)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完成推理过程如图,1+2 = ,2+3 = 。1=180 ,3 =180 (等式性质)1=3 (等量代换)或者1与4互补,1与2互补,24( )由上面推理可知,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 。(3) 应用如图,已知直线a、b相交。140

3、,求2、3、4的度数测评卡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毛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对顶角相等;相等的角是对顶角;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等于( )A.150 B.180 C.210 D.1204、 如图2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若AOD与BOC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 A.62 B.118 C.72 D.59 (1) (2) 5、如图3所示,若1=25,则2=_,3=_,4=_.6、如图4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AOD的对顶角是_;若AOC=50,则BOD=_,COB=_.合作交流、智慧闪现(1)直线AB,CD相交于点O, OE平分AOD, BODBOC=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