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4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4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4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2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关系,初步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方法;3通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教学难点探索有理数的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初步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先看一个例子:(8)(10)(6)(4),这是一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题,你会做吗?请同学们思考练习学生列出

2、算式后,提出问题:怎么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二、探究归纳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指导、边讨论边总结如下:(1)上题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2)上题通常也可以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它改写:(8)(10)(6)(4),统一为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把加减法统一写成加法的式子,有时也叫做代数和三、实践应用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例5计算: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如(8)(10)(6)(4)可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81064 .像这样的式子仍看

3、作和式,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负8加10减6减4”,在这里把除第一个数外的数字前面的符号都可看作为运算符号,又可看作性质符号,这样,性质符号与运算符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时可以互相转化例6计算 例7巡道员沿一条东西向的铁路进行巡视维护他从住地出发,先向东走了7 km,休息之后又向东走了3 km,然后折返向西走了11.5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住地的距离是多少?(1) (2) 说出算式表示哪几个数字的和让学生独立先算,然后选取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同学板书解:如果把铁路看成数轴,巡道员的住地看成原点,规定向东为正,那么根据题意,可得73(11.5)10

4、11.51.5答:此时巡道员在住地的西边,离住地1.5 km展示了处理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转化,将式中的“减”转化为“加”,然后根据加法法则求出结果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用数学方法研究实际问题 四、交流反思 1小组交流上面练习完成情况,评判正误; 2通过上面探索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及应用过程的数学活动,你有什么体会吗?请哪一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一个含有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通常先把加减运算统一成加法,然后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可以按“和”的意义或“运算”的意义来读,并且能按“和”的意义来求出结果 五、巩固练习 课本P38练一练 六、布置作业 课本P39-40习题2.5第6、7题.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由加法到减法,是学生学习的转折点,所以用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