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的常用推拿手法PPT课件_第1页
髋关的常用推拿手法PPT课件_第2页
髋关的常用推拿手法PPT课件_第3页
髋关的常用推拿手法PPT课件_第4页
髋关的常用推拿手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四节 髋关节的常用手法,.,2,髋关节 组成和结构特点: 关节面:股骨头+髋臼。头大;但髋臼亦大而深,且有髋臼唇加深,可容纳股骨头2/3的面积,增加稳定性,但灵活性则降低。 关节囊:紧张而坚韧;且囊外还有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加强,囊内有股骨头韧带(其内有营养股骨头的血管);这些均进一步加强髋关节稳定性,降低灵活性;囊的后下方缺乏韧带加强,较薄弱。囊的内侧附于髋臼周缘;外侧前面达到转子间线,后面附于股骨颈的外、中1/3交界处。 关节腔: 韧带:髂股、耻股、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关节内软骨:无 关节唇:髋臼唇 运动: 运动形式与肩关节相同;然运动范围较小,不如肩关节灵活,但稳定性

2、强,适应于下肢的负重、行走功能。 临床: 股骨颈骨折:囊内骨折、囊外骨折 髋关节脱位:后下脱位多见,.,3,Head of femur is driven posteriorly, out of acetabulum Poterior dislocation of the hip bone,.,4,髋骨 形态不规则的扁骨。外侧面有一大而深的关节窝即髋臼;前下部有一大孔即闭孔。 幼儿时期的髋骨由上部的髂骨、前下部的耻骨和后下部的坐骨借软骨在髋臼处相连而组成;15、16岁左右,软骨逐渐骨化,三骨融合为1块髋骨。,.,5,股骨 人体最粗壮、最长的长骨,长度约占身高的1/4。 位置:大腿部。 形态结构

3、:一体两端 上端:股骨头,股骨头凹,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颈干角。 体部:圆柱形,稍向前凸。粗线,臀肌粗隆。 下端:股骨内、外侧髁,髁间窝,股骨内、外上髁。,.,6,一、髋关节松动手法,(一)被动屈髋 患者仰卧位 医生一手压住患侧髂前上棘,另一手前臂挽住患者患侧膝关节上方后侧 一手下压髂前上棘,另一手挽住患侧膝关节上方后侧使其髋关节屈曲,.,7,(二)被动后伸髋关节 患者俯卧 助手压住患侧臀部,医生拉住患侧踝关节上部,使髋关节后伸 助手下压患侧臀部,医生和助手弹性上拉和下压,.,8,(三)被动内收外展髋关节 患者俯卧 助手压住患侧臀部,医生手挽住患侧膝关节上部 使患肢外展

4、内收,角度适当,.,9,二、髋关节研磨手法,患者仰卧 助手双手压住患者双侧髂前上棘,将骨盆固定,医者一手挽住患侧膝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患侧踝关节上方 使患侧下肢屈膝屈髋,进行顺时针转动髋关节3050次,然后再逆时针转动3050次,.,10,三、治疗大腿内收肌群 挛缩手法,内收肌群,5块: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11,患者仰卧,膝关节屈曲45左右 助手将患者双足对掌,并扶持住足部,医生双手压于患者双侧膝关节内侧 同时向外侧推动膝关节,使患者双膝关节的距离达到最大限度时,双手同时突然将双侧关节向外方弹压56次,.,12,四、坐骨神经牵拉手法,直腿抬高试验,又称Lasegue征。

5、为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嘱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医师一手置于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人可抬高70度以上,如抬高不到30度,即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见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腰骶神经根炎等。为增加坐骨神经牵拉强度可被动使踝关节背屈,如有椎间盘突出症时,坐骨神经的串痛将明显加剧,此方法称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即Lasegue征)。,.,13,患者仰卧位,助手双手压住患者双侧髂前上棘,将骨盆固定,医生将患侧下肢小腿放于肩上,两手压于患侧下肢膝关节前方,勿使膝关节屈曲,此时嘱患者上抬患侧下肢,当患者无法继续上抬下肢时,医生以肩部突然使患肢上抬到90以上,.

6、,14,第五节 膝关节的常用手法,.,15,膝关节,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 组成和结构特点: 关节面: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髌骨。股骨内、外侧髁的体积和曲度较大,而胫骨内、外侧髁的关节面则较小且平坦。 关节囊:广阔而松弛,各部厚薄不一。周围有韧带加强,前方有髌韧带,两侧分别由胫侧、腓侧副韧带。囊的滑膜层形成翼状襞、多个滑膜囊。 关节腔:大而不规则。 韧带:髌韧带,胫侧、腓侧副韧带。 前、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居于外侧,起于髁间隆起的前端,行向后外上,止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的后上部,伸膝时最紧张,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居于内侧,起于髁间隆起的后端,行向前内上,止于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

7、前上部,屈膝时最紧张,防止胫骨后移。 关节内软骨:内、外侧半月板:居于股骨、胫骨内、外侧髁之间,呈半月形,上平下凹。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呈“O”形。加深关节窝深度,增加稳定性,并可缓冲震荡。 运动: 主要做屈、伸运动;屈膝时,可作轻微旋转运动。 临床: 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6,.,17,自由下肢骨,股骨 人体最粗壮、最长的长骨,长度约占身高的1/4。 位置:大腿部。 形态结构:一体两端 上端:股骨头,股骨头凹,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颈干角。 体部:圆柱形,稍向前凸。粗线,臀肌粗隆。 下端:股骨内、外侧髁,髁间窝,股骨内、外上髁。,.,18,

8、髌骨,全身最大的籽骨。 位置:位于股四头肌腱内。 形态结构: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光滑的关节面。关节面为一纵嵴分为内小外大的 两部分。 临床:其位置表浅,易受外界直接暴力打击而出现骨折。,.,19,胫骨,为小腿的主要负重骨。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部。 形态结构:长骨。一体两端 上端:胫骨内、外侧髁,髁间隆起,腓关节面。胫骨粗隆。 体:三棱柱形,前缘和内侧面浅居于皮下。 下端:内踝,腓切迹,下面为距状关节窝。,腓骨,位于小腿外侧部。长骨,一体两端:腓骨头,腓骨颈,外踝。,.,20,一、治疗膝关节上楼困难的手法,A、外推髌骨 B、外下推髌骨 C、下压髌骨,.,21,二、治疗膝关节下楼困难的手法,

9、.,22,三、膝关节的松动手法,.,23,四、治疗膝内翻手法,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俗称“O型腿”、“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24,A、内外旋小腿 B、屈曲位向内弹拉小腿 C、伸直位向内弹拉小腿,.,25,五、治疗膝关节外翻手法,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膝能相碰,两足内踝分离而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又称碰腿症,俗称“外八字腿”,是较常见的下肢畸形。其畸形与膝内翻相反,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当两膝相碰,两足内踝分离而不能靠拢。两下肢膝外翻者,形如“X”状,故又名“X

10、”形腿。单下肢膝外翻者,状如“K”字形,又名“K”形腿。,.,26,A、内外旋小腿 B、屈曲位向内弹拉小腿 C、伸直位向内弹拉小腿,.,27,六、治疗膝关节不能下蹲手法,A、腓肠肌牵拉 B、外上推顶髌骨 C、被动屈曲膝关节,.,28,第六节 踝关节的常用手法,.,29,踝与足,境界和分区,境界: 踝部:上界:内、外踝基部的环行连线 下界:内、外踝尖的环行线 足部:近侧界:内、外踝尖的环行线,分区: 踝部:内、外踝为界;踝前区、踝后区 足部:足背、足底,.,30,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组成:胫、腓骨下端的踝关节面与 距骨滑车构成 特点: a.关节囊前后薄而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 内侧:内侧韧带(三

11、角韧带),强大 外侧:距腓前、后韧带,跟腓韧带,薄弱 b.距骨滑车呈前宽后窄状,当背屈时比较 稳固,跖屈时稳定性较差。,运动:背屈(伸)、跖屈(屈) 损伤:足内翻,扭伤外侧韧带多见,.,31,Torn fibers of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32,足骨,(5)足骨 跗骨(7块)距骨、跟骨、 骰(tou)骨、足舟骨、 楔(xie)骨3块 歌诀:距在上,跟在下 距前舟,跟前骰 三楔又在舟前头 跖(zhi)骨:5块,分为 底、体、头三部 趾 (zhi) 骨:14块,.,33,一、踝前区和足背,(一)浅层结构,.,34,(二)深层结构,1.伸肌上支持带(小腿横韧带)

12、 2.伸肌下支持带(小腿十字韧带) 3.足背动脉:踇长伸肌腱外侧可摸到搏动 分支:跗内侧A、跗外侧A,弓状A、足底深支、第一跖背A 4.腓深神经:位于足背动脉的内侧 5.足背筋膜间隙:略,.,35,二、踝后区,跟腱内侧沟:(太溪)有屈肌腱、血管、神经进出足底 跟腱外侧沟:(昆仑)有小隐静脉、腓肠神经、及腓骨长、短肌腱通过,(一)浅层结构 1.皮肤:移动性大 2.浅筋膜:较疏松 跟皮下囊:位于跟腱与皮肤之间 跟腱囊:位于跟腱止端与跟骨之间,.,36,(二)深层结构,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深筋膜在内踝与跟骨之间增厚而成 踝管:由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骨内侧面共同构成 四个骨纤维管:由屈肌支持带向深

13、部发出3个纤维隔形成 前: 胫骨后肌腱及腱鞘 趾长屈肌腱及腱鞘 胫后A、V及胫神经 后: 踇长屈肌腱及腱鞘 意义:是小腿后区与足底之间的通道,感染可相互蔓延 踝管综合征,1.踝管,.,37,2.腓骨肌上、下支持带,腓骨肌上支持带:连于外踝与跟骨外侧面之间 腓骨肌下支持带:前连伸肌下支持带,后附跟骨 作用:固定腓骨长、短肌腱于外踝下方和跟骨外侧面 损伤:腓骨肌腱滑脱(弹响踝),.,38,3.踝关节的韧带,内侧韧带(三角韧带):厚而坚韧 外侧韧带(3条):较薄弱,易受损伤 距腓前韧带 距腓后韧带 跟腓韧带,.,39,三、足底,(一)浅层结构 1.皮肤:致密而坚厚,移动性差 2.浅筋膜:有纤维束将皮

14、肤与足底深筋膜紧密相连 (二)深层结构 深筋膜:浅层:中间部增厚形成足底腱膜 深层:称为骨间跖侧筋膜 1.足底腱膜:呈尖向后的三角形,发出2个肌间隔 形成3个骨筋膜鞘(内侧、中间、外侧) 作用: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加强足纵弓 2.足底肌:分3群 内侧群:3块,踇展肌、踇短屈肌、踇收肌 中间群:13块,趾短屈肌1块、蚓状肌4块、足底方肌1块、 骨间足底肌3块、骨间背侧肌4块 外侧群:2块,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40,3.足底的血管和神经,足底内、外侧动脉 足底内侧动脉:较细小 足底外侧动脉:较粗大 足底弓:由足底外侧动脉终支与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吻合而成 足底内、外侧神经: 足底内侧神经:足底

15、肌内侧部,足底内侧半和内侧3个半趾皮肤 足底外侧神经:足底肌外侧部,足底外侧半和外侧1个半趾皮肤,.,41,足关节,4.足弓: 由跗骨和跖骨借韧带和关节连接而成 ,凸向上方 内侧纵弓:较高 外侧纵弓:较低 横弓: 功能:有弹性,可缓冲震荡;保护足底血管、神经。,.,42,一、治疗足内翻手法,足外翻:足跟轴向外偏斜,同时伴有扁平足和舟骨塌陷,小腿中点、跟腱中心、跟骨中心三点连线呈 型 足内翻:足跟轴向内侧偏移,三点连线呈 型,.,43,患者仰卧(右脚内翻) 助手将患侧踝关节上方固定 医生左手托住患侧足跟,右手扶住患侧足背 先对抗牵引,接着医生将足顺时针、逆时针转动数次。 医生左手拇指压于患侧外踝

16、下缘向内侧推顶,其余四指将患侧足跟向外侧扳动,右手将患侧足背向内侧扭转,并使之过度背屈,.,44,二、治疗足外翻的手法,患者仰卧 助手将患侧踝关节上方固定 医生右手托住患侧足跟部,左手扶住患侧足背 先对抗牵引,接着医生将足顺时针、逆时针转动数次。 医生右手拇指压于内踝下缘,并向外侧推顶,其余四指将足跟向内侧扳动,医生左手将足背向外侧扭转,并使之过度背屈。,.,45,三、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法,患者仰卧 助手将患侧踝关节上方固定 医生一手将患侧足跟托住,另一手握住患侧足背 对抗牵引,然后将踝关节反复摇晃数次,再对抗牵引约分钟,医生突然加大力度,将足沿小腿纵轴下拉 ,足背屈固定,.,46,第七节 足部的常用手法,.,47,一、拇外翻手法,拇趾骨和第一跖骨之关节倾斜超过15度。,.,48,患者坐位,膝关节屈曲,足部略放平 助手将患侧踝关节固定 医生右手捏住大足趾,左手扶持足背 先做对抗牵引,然后使大足趾顺、逆时针旋转、次。接着再做分钟对抗牵引。 医生突然加大力度,拔伸 大趾,并使大趾内收,最后 将大趾拉直(和第一跖骨在 一条线上,.,49,二、治疗跟骨骨刺的手法,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处过度牵拉骨膜所致,过度牵拉引起足底筋膜内缘的疼痛(足底筋膜炎),导致跖筋膜紧张的病变有平足及跟腱挛缩。早期跟骨骨刺X线检查可呈阴性结果。,.,50,患者仰卧 助手将患侧踝关节上方固定 医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