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鉴赏技巧》PPT课件.ppt_第1页
《编鉴赏技巧》PPT课件.ppt_第2页
《编鉴赏技巧》PPT课件.ppt_第3页
《编鉴赏技巧》PPT课件.ppt_第4页
《编鉴赏技巧》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 节 鉴赏表达技巧,课前速递,【画面描述】 画面上,一个办事的人正在由印把子组成的 林带艰难地穿行。 【寓意点评】 改革的目的就是减少环节,节省时间,提高 办事效率。然而,那些权利欲望极强的人,往往会利用手中的 权力,给改革制造着困难。,办事的过程,妙 问 趣 解,一知己与两妇人 安徽韩信祠上有一副对联: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此联概括韩信一生两件生死攸关的大事,“一知己”和“两妇人” 分别指谁? 答案:“一知己”指萧何。韩信初不得志,在刘邦那儿做了个看 马的小官,一气之下,愤然出走。萧何得知,便连夜追寻。后来, 经萧何保荐,被拜为大将,伐魏举赵,降燕破楚,为汉三杰之一。 后来,韩信与

2、夏阳侯陈豨谋反,被萧何识破,将他诱入长乐宫,为 吕后所杀。“两妇人”:一指洗衣妇人(韩信从小家贫,几乎饿死,是 一个洗衣妇人救活了他);一指吕后。,点击此处进入 考题精练,专题整合,整合 1 抒情手段,知识概说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一、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直接抒情能鲜明地表达出作 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感染读者、引起强烈共鸣的效果。如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就把作者那种蔑视权贵的思想鲜明地表达了出来。再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登鹤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 的情怀,天

3、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 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二、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 1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 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 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例如“孤帆远影碧空 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的身 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2托物言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 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

4、物。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 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两句借 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 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事抒情: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 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张籍的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 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 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

5、而思绪万 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 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 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查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 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 活脱脱地表现出来的。,4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 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 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 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

6、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 太傅的贾谊召回,可是却不重用他。贾谊的才华格调是无与伦比 的,他主张的削弱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及外抗匈奴是正确 的,对这些治国大计,汉文帝却不问,而偏去问鬼神本源之事,甚 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 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 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 誉而实际上却并不重贤的统治者。,5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王 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尾联化用王孙典

7、故,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 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 “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 隐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 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感情,意旨悠远。 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歌抒情手法的显著特点;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抒情手法如何运用; 第三步,简析抒情手法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示例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

8、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 _ _ _,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第一,步)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 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第二步)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 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第三步),解析:艺术手法即诗歌的表现技巧,可以从诗歌的抒情方式、 诗歌的写作手法、诗歌运用的修辞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从抒 情方式方面,这首诗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阶前长 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 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 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

9、糊。在满怀愁 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 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示例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 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凌烟阁:在长安,唐太 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若个: 哪个。 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_ _ _,马诗借物抒情,(第一步)写出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第二步)通过慨叹马的命运写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 感慨,

10、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第三步)南园直抒胸臆,(第 一步)连用两个反问句,(第二步)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 之悲,痛快淋漓。(第三步),整合 2 描写手法,知 识 概 说,鉴赏古代诗歌的描写手法,特别要注意下面几种: 一、正面VS侧面 侧面描写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用对其他事物的描 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 突出,这种方法也叫侧面烘托。它往往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在正 面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它的好处就在于能调动读者的想像和 联想能力,对所要表现的主体事物进行再创造。例如,汉乐府民 歌陌上桑中有一段对秦罗敷美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 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11、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一段即用侧面烘托之法。琵琶行 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用听众的反应和表 现来描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二、虚VS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柳永的雨霖铃,眼 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几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 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仙 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 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 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12、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 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 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 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 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

13、回,只见 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4对面落笔,往往也是虚写。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 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 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杜甫的月夜运用的正是这一技巧。 安史之乱,杜甫妻离子散,自己身在长安,妻子却远处鄜州,两 地阻隔,生死莫测,牵肠挂肚,何时相逢,诗人的内心情感激 荡,如波汹涛卷;但在表达这种情感时,他却从对面落笔:“今夜 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的构思,正应了前 人的评论“忌直贵曲”。另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 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也都运用了这种笔

14、法。,“虚实相生”,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 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了诗中的意 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了人 们的审美趣味。 三、动VS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 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中的反衬。如南 朝梁诗人王籍入若耶溪即用此法,写出了山林的静谧:蝉噪林 逾静,鸟鸣山更幽。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 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 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又通过动更加突 出了春涧的寂静。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

15、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如戴叔伦兰溪 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月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 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 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四、色彩的渲染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 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 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 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 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

16、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 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 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 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的。 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 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 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 白云之下,在清澈见底的碧水、绿草如茵的池塘边,“白毛”与 “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 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五、视角的变化 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

17、,听觉、视觉、触觉等的变化。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 如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仰视山上的月色)影入平羌江水流。(俯视水中的月影),如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近景,荒江 之滨的夜色)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远景,夜

18、色中原野的辽阔 和江流的奔腾)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 视,远眺,近看,呈现的视觉形象会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 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 完美的感受。 六、白描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着一句议论、抒情地刻画形象,它可以用 简练的语言来抒发质朴自然的思想感情,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柳永的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就没加任何 修饰,只是通过简练的语言,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出来。,七、细节描写 对细小情节的描写,它可以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或

19、 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强化作品的 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诗人对诗中的人物或环境的某一特征作 细致的、具体的描写,往往可以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如杜牧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 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摄取杨贵妃看到快马飞送荔枝的人 发出会心一笑的生动细节,讽喻之情尽在不言中,有着以微见著的 艺术效果。,答 题 步 骤,第一步,先准确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描写了什么内容,是如何 进行描写的; 第三步,简析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即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示例1】 阅读下面

20、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 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_ _,沉醉于琴声时的神态,(第二步)突出了琴声的魅力。(第三步),这两句是侧面描写,(第一步)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作者,解析:本诗是李白写音乐的名篇。和琵琶行不同,它没有 正面直接地描写音乐,而是从听者感觉的角度来写音乐之美,魅力 之强。首联写蜀僧手抱名琴,来自名山,气概不凡;第二联写他

21、为 “我”弹琴和我听琴总的感受;三、四两联通过具体感受和沉醉的情 景表现了音乐之美。只要把诗意把握住,答题就不难了。,【示例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家 聂夷中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 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_ _ _,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第一步)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第二步)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 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第三步),解析:本诗四句写了四个场面,全部是叙述和描写的语 言, 丝毫不带有作者的观点态度,但作者的观点态度又充满在

22、 字里行 间,显示了高超的表现艺术。白描即用最朴素、最简练 的笔墨, 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 勾勒出人物、 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回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 “没有一句议论和 抒情的句子”的提示语,自然会联想到白描的 手法。,整合 3 修辞手法,知 识 概 说,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 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 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具体解析如下: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 暗喻、借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有突出事 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

2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 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 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二、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 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 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 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 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特征的作用。如:“白

24、发三千丈,缘 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 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四、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 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 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登 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无边落 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 声对 “滚滚”的水势更使人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但需 要注意,律诗的格律要求是颔联和颈联必须是对偶句式,所以,在 鉴赏律诗的时候,尽量不要回答使用了对偶手法。,五、通感 通

25、感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白居 易琵琶行里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 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声音从高到低,从低到无像泉 水因冷而凝结那样越来越低沉,低沉到好像要停止那样,在低沉 中发出一种幽愁暗恨,所谓“无声胜有声”。这就从听觉引起视 觉,引起触觉,如泉的冷涩。 六、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 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 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 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 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七

26、、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 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 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刘禹锡) “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一语双 关。 八、象征寄托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 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 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处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 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如黄巢菊

27、花:“待 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 甲。”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是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由此索 解,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诗中菊花,象征农民起义军将士的战斗 风貌与性格,以及主宰乾坤的气概。这样写显得含蓄有致。 除了以上常见的修辞手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种经常考查到的修辞 手法:,1互文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前后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 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木兰 诗中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 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

28、只买某一样东西。 这样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准备细心。 2顶真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 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往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又叫顶 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 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如:“楚山秦山皆 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3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 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 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 凋零。 4排比 把内容紧

29、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 短语接连说出来。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营造 一种凄凉、冷寂的意境。,5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 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以设问开 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6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 情。如:“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 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答题步骤

30、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格;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格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格的艺术效果,即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示例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残叶 李靓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注】 上阳:唐宫名。玄宗时杨妃专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 此。天宝中有宫人在叶上题诗,宣宗时宫人韩氏也有题红叶诗。 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 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请简要赏析。 答:_ _ _ _ _

31、 _ _ _,这是一首咏物诗,通篇运用拟人手法,(第一步)赋予残叶、,日月、泥尘以感知,感情真挚,(第二步)表达了对残叶命运的 同情与关切。(第三步) 本诗还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第一步)第三、四句把残 叶现今的凄苦情状与往昔盛时的温馨可人进行对比,第五、六 句把残叶未落时日月有情与残叶经霜委地后泥尘污染的无礼进 行对比,(第二步)从而揭示了残叶的命运,寄寓了深沉的感慨。 (第三步),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句清新,感情真挚。诗的开头两 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感神伤。三、 四句,以“寒”字点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抱花的温馨;把叶儿 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

32、叶的遭遇。前句写残叶 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瘦影;后句写坠落的 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 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祝福。修辞手法不难回答,重点和难点是效 果,要联系具体的句子来分析,不能只有结论。,【示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 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_ _ _,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第一步)上片用“云边孤

33、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 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第二、三步),解析:联系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词是一首赠别诗,抒发了词人 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别后的思念之情。但诗人并不是直接抒写内心 的这种情感,而是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来借“实”景以写“虚”情。词 的上片写离别之苦。“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即景生情,融情入 景,其中“孤雁”“浮萍”是他们离别后的写照。下片写别后之思。 “尘随”二句是虚笔,词意含蓄,“尘”“马”“月”“舟”四个意象进一步 深化了相思之情。,整合 4 构思技巧,知 识 概 说,一、抑扬 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之分。抑扬,“抑”是贬抑否定,“扬”

34、 是褒扬肯定。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作贬抑 否定这叫欲扬先抑。“扬”是目的,“抑”是手段。“抑”与“扬”是对 立统一的。运用抑扬手法,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 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 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便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二、层层铺垫 宋朝苏辙的江上看山:“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 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 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通过色彩 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褚”的“荒村”,“落日”时 分的“霭

35、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 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 好的艺术效果。 三、伏笔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 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后面与前面形成呼应。这种结构特点 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 “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照应的种类有: 1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2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3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在一些诗歌中, 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

36、己或他人的 情感。 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 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照应; “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照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 心酸遗恨的悲凉心情。,四、以小见大 写小的景物来显示大的主题,即通过“小景”“小事”“小物”来 反映大的主题。它可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 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 小事,但是诗人却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廷的特权,讽

37、 刺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大主题。 五、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 发感情。以景结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 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例如宋朝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 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诗人在末句并未直抒离 情别绪,只是把眼前开阔的横塘缩小到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 细雨、垂柳、画船上,颇具神韵。 六、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如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表明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敢于与 权贵抗争的心声。再

38、如郑谷菊中:“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 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卒章显志,表明 菊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也,表明了诗人的情怀。又如李白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实现理想的高远抱负。 七、结构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 性较强。如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 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 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 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了作者对禁锢 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

39、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八、无理而妙 所谓“无理”,乃是指违反一般的生活情况以及思维逻辑而 言;所谓“妙”,则是指其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反而更深刻 地表现了人的各种复杂感情以及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鉴赏者 所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这种写法别具一格,诗人往往把本无 关联的景物人事与情理联系起来,虽有悖常理,却别开生面,更 巧妙曲折地表现了复杂的感情。如李益的诗江南曲:“嫁得瞿 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诗的前两句“嫁 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用语平淡、朴实,没有作任何刻画和烘 染。后两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则突然从平地翻起波 澜,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

40、。这位少妇因盼夫婿情 切而突然,异想天开,想到潮水有信,而怨夫婿还不如“潮有信”,进而还 想到弄潮之人,后悔自己没早嫁给他,这闺阁之想,确实是“无 理”之极。其实,这正是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展示了闺中少妇 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更深刻地展示了她的苦闷和 怨恨心情。这首诗的妙处正在其联想看似无理,看似荒唐,却 真实、直率地表达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怨情,与其说它是 无理、荒唐之想,不如说它是真切、情至之语。“无理而妙”在 古诗词中是常和其他修辞手法配合在一起运用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构思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技巧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技巧的艺术效果。即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示例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 逐臣:是被放逐之臣,这里指贾谊因力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 _ _ _ 解析:从全诗看,一、二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 “求”“访”等字,仿佛是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 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第三句承转交错,是 全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