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将相和课件2新人教版.pptx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将相和课件2新人教版.pptx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将相和课件2新人教版.pptx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将相和课件2新人教版.pptx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将相和课件2新人教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将相和,小人书将相和,连环画将相和,京剧将相和,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或前135 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

2、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背景简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因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被称为“战国”。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大夫、卿官职,分别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的时候,因伐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

3、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

4、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

5、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廉颇:,蔺相如:,璧 诺 怯 瑟 缶 拒 卿,(qi),(b),(和氏璧),(nu),(许诺),(胆怯),生字学习,(fu),(j),(拒绝),(s),(鼓瑟),(击缶),(qng),(上卿),赵璧召诺,怯瑟拒诸荆,1、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本文主要讲哪几个小故事?,“将”指_, “相”指_。 “和”的意思是 _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廉颇,蔺相如,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和好,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 (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

6、荆请罪),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想一想:,就靠一张嘴,爬,从这句

7、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出来?,不满、不服,没什么能耐?哪儿看出他的能耐是很大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_ 结果是_ _。,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到赵国,在你眼中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1.机智过人等。体现在(1)因为在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面前,他经过深思熟虑,“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2)面对食言的秦王,以撞碎和氏璧来威胁,把和氏璧成功地送回赵国。等等。表现蔺相如的才智超过一般人。 2.爱国、胆识过人,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勇于牺牲等。体现在(1)蔺相如愿意自己带

8、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2)如果秦王硬逼他,他真会和和氏璧同归于尽,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 交付十五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 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 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从下面的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 交付十五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 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 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从下面的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勇敢机智,答案:,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 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 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蔺相如真的要把

9、“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 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 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 先把十五个城叫给我国,我国马上把 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 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 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 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 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 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 先把十五个城叫给我国

10、,我国马上把 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 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 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 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答案:,不畏强暴,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 已无后顾之忧。 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 (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 “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蔺相

11、如是一个_的人 (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课堂练习:,1、 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儿 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 ,蔺相如看出秦王的骗局,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你看出了 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渑池之会,缶,瑟,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 维护国家尊严。 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思考: “渑池

12、之会”上秦 赵两国是打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赵国占了上风。因为:1.秦国是强国, 赵国是弱国,2.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 而秦王是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 如身份不一样。3.要求对方的方法不一样, 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 是_ _, 后果是_。,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秦王吃亏,赵国便宜,从“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 一个 的人。,勇敢、随机应变,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负荆请罪,

13、思考: 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避让。 蔺相如避让廉颇并非害怕他,而是 为了国家利益。,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他罪在哪里? 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个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蔺相如还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胸怀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讲团结。,“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 是 _ _,结果是_。,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负荆请罪,很不服气,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蔺相如是 一个 的人。,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 识大体,胸怀宽广,思考: 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

14、的人。,勇于改过,以国利益为重,缶,瑟,同学们,再想想,蔺相如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他真正靠的是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爱国的精神。,思考: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说一说,蔺相如: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卿。,廉颇: 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

15、赴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此后能和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赞蔺相如 秦庭搏命发冲冠, xio 便使枭雄气血寒。 为问书生真本色, 千秋莫作等闲看。,赞廉颇 回车示弱总心安, 谁识负荆低首难。 真是将军胸胆在, 始留佳话后人看。,读一读,返 回,忠贞爱国,勇敢机智,-足智多谋,-临危不惧,蔺相如,廉颇,顾全大局,-忍辱退让,知错就改,-豪爽直率,作 业,拓 展 延 伸,通过一件事写写同学、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事,要写清前因后果。,速读三个故事,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1、内容上的联系:三个故事相对独立,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故事。,2、思路上的联系:以“和”为线索,“和不和和”。,将 相 和,(廉颇)将完璧归赵相(蔺相如),渑池之会,百战百胜,不 和,不畏强暴,勇于改过,负荆请罪,顾全大局,和,机智勇敢,“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2、将相和这篇课文讲( )、 ( )、( )这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是以 ( )为线索连起来 的。,练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1、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