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备课素材1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备课素材1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备课素材1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备课素材1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备课素材1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重难点 呼吸过程中气体含量的变化(重、难点)重、难点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同学们可能或多或少对这方面有错误的认识,怎么样纠正学生这样的错误的意识,并且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味,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突破方案:1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采取化学实验的方法,取两瓶澄清的石灰水,向其中一瓶中通入空气,向另外一瓶吹气,发现都变浑浊,但是浑浊的程度不一样。可以由此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2教师也可以采用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的表格让学生分析,引起学生的讨论,激发学习兴趣。重难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重、难点)重

2、、难点分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因为就发生在我们自身,感觉是非常简单,学生都知道,我们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要跟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可是,要明白其中的原理就是非常难理解的一件事,因为其中涉及气体的体积变化、压力等物理学问题,学生缺乏有关知识的储备。突破方案:1演示实验:气体压力与容积的关系,了解气体进出的原因。2做深呼吸,让学生做亲身体验,感受胸廓的变化。学生有了主观体验以后,就知道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3演示吸气、呼气时的胸廓变化,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4演示膈肌运动,究竟是胸廓扩大引起吸气,还是吸气引起胸廓扩大?从这些现象推演到气体如何进出肺。1肺的通气(视频)2呼吸(视频)3

3、感恩“深呼吸”不能呼吸南京女孩无锡换肺(视频)4呼吸演示(动画设计)5胸廓与膈的运动(动画设计)6膈肌的运动7模拟膈肌的运动 复习导入 (1)让学生回顾呼吸道如何对空气进行处理。(2)人体是怎样将气体吸入的?对第二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不一致,教师借此导入本节主题: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实践导入 让学生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引入课题。1呼吸道健康与PM2.5呼吸道健康与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

4、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成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很多城市到现在还是仅仅监测PM10的密度。但实际上PM2.5微粒由于体积也别微小,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大大超过PM10。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 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 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帮助我们减少PM2.5的建议:1少吸二手烟;2锻炼增强肺功能;3尽量避开PM2.5浓度最高的早晨和傍晚;4家庭打扫时,避免灰尘吸入到鼻子里;5雾天少出门,关闭好窗门;6老年人多做呼吸操;7尽量避免吸入油烟和煤气废气中的PM2.5

5、;8避开烟花爆竹燃放地;9抖被子时让小孩离开;10锻炼身体时尽量远离马路。2“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摘要: 本文对“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介绍了实验模型的简单制作和实验的演示、现象,以及实验设计的优点。 关键词: 模拟膈肌运动 实验 模型 创新设计 “模拟膈肌的运动”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同样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以一个练习题出现。此演示实验能将学生无法用眼观察到的潜在的生理活动,用模型演示的方法展现出来,形象直观、简单明了,化难为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但是,在教学实际情况

6、中,很多农村学校没有该实验模型,所以本实验的开出率非常的低,造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 时,感觉到非常的抽象,掌握难度很大。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和改进,利用常见的废旧材料来制作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模型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 习的兴趣,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1 模型制作11 材料用具大号饮料瓶1个(2L)、直径3cm的废旧塑料管1根、废旧儿童水彩笔笔筒2根、红色大气球2个(底部有突起连接)、红色小气球2个、橡皮圈3个、彩色的绒羽1片、透明胶、剪刀、细线。12 制作方法(1)将大号饮料瓶的底部剪掉,保持剪边光滑,没有锋利的突起。(2)一个大气球剪成三段。把底部部分套在塑料管上,并用橡皮圈

7、固定;接着,在底部剪两个小孔,并在剪出的小孔插入废旧儿童水彩笔筒,用橡皮圈固定;然后,在水彩笔笔筒的另一端都用橡皮圈固定好一个红色小气球。(3)将连接好的塑料管由果汁瓶内插入,用大气球的上段部分固定在瓶口,将瓶口密封;然后把一小片绒羽用细线系住,用透明胶固定在管口,使绒羽正对管口。(4)另一个大气球从中间剪断,将下半部分橡胶膜用透明胶固定在果汁瓶的底部切口处。(5)一只手用力向内压油桶底部的橡皮膜,另一只手打开果汁瓶口橡胶膜,排出密闭容器内的部分气体,使橡皮膜向内凹陷。制作好的实验模型实物图如图1所示、示意图如图2所示。2 实验演示及现象2.1实验演示用手向下拉橡皮膜(如图3),观察气球和绒羽

8、的变化现象;松开手使橡皮膜还原(如图4),观察气球和绒羽的变化现象。 2.2实验现象用手向下拉橡皮膜时,模型装置内的小气球变大,绒羽由上向下摆动(表示吸气);手松开橡皮膜时,模型装置内的小气球变小,绒羽由下向上摆动(表示呼气)。23 实验优点(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进行制作的实验模型,使学生感觉到更亲近,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样的模型装置,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制作的实验模型轻巧,便于老师提取走动和操作演示。(3)实验模型中橡皮膜的凹陷设计,能更好地模拟膈肌在人体内的真实状态。(4)用手向下拉橡皮膜,表示膈肌收缩;松开手,橡皮膜还原,

9、表示膈肌舒张。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理解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两种状态。(5)羽毛的设计,能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气体进入和排出的方向情况,有利于学生理解吸气、呼气与膈肌和肺的变化关系,从而将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内容“呼吸运动的过程”进行掌握和突破,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4 不足之处大型的气球的尺寸影响模型的大小。如能找到特大型的气球,就可以用大植物油桶制作一个大型的模型,那就更加方便于全班学生进行仔细观察。 教材P45想一想,议一议参考答案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和水含量明显增加。增加的二氧化碳和水,直接来自肺部,但究其根源,二氧化碳是体内细胞呼吸的产物,水有的是细胞呼吸的产物,有的是从饮食中摄入的。吸入的氧气进入体内,供生命活动需要。教材P46演示实验参考答案1手向上推橡皮膜时气球回缩,放松橡皮膜时,气球胀大。2气球将会无法胀大或回缩。教材P47旁栏思考题参考答案线粒体。动物从外界获得的氧,通过红细胞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线粒体则消耗这些氧来产生能量,供给细胞,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教材P48练习参考答案1(1)在相同的时间内,睡需要的能量最少。游泳、慢跑、踢足球这类活动可能需要的能量较多。依据是教材第48页的表格中的耗氧量数据。(考虑到还有无氧呼吸供能,因此,对于较激烈的运动,不能仅以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