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重难点一 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重点)重点分析:学生知道血液的重要性,知道人体出现大量失血时就需要输血。但是,失血量达到多少就需要输血?怎样保证输血安全?学生并不清楚。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1)通过科学史的介绍,了解ABO血型,知道人类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2)通过介绍红细胞上有凝集原,血清中含有相应凝集素,知道不同血型的差异。(3)通过凝集反应,知道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突破方案:1通过课件展示及抢答游戏,说明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人类的ABO血型,即人类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输血前要对献血者和受血者

2、的血型进行检验,不同血型可能会发生凝集反应,危及生命。2阅读资料和观看视频,说明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且情况紧急时,才能按一定原则输入少量异型血。输异型血时,若输得快且量大,输进来的凝集素还没来得及稀释,也会发生凝集反应。另外,讲解时还应该补充,由于人类的血型系统比较复杂,在ABO血型相同之间输血也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重难点二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重、难点)重、难点分析:无偿献血是本节内容最后的落脚点,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我国对参与无偿献血的健康公民的具体要求,了解健康成年人一次少量献血不影响身体健康,以及介绍参加无偿

3、献血者,本人及全家受益的具体情况;(2)通过介绍和案例讨论,认同无偿献血是拯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的行为,是崇高的公民素质的具体体现。突破方案:1通过课前问卷,了解学生及家人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和观点,针对性地介绍了解我国对参与无偿献血的健康公民的具体要求,介绍健康成年人一次少量献血,不但不影响身体健康,反而会促进机体内的造血机能更好地工作。2展示:献血图片(配乐:让世界充满爱)通过学生讨论,认同无偿献血是拯救他人生命的高尚行为,是奉献爱心的行为,是崇高的公民素质的具体体现,逐渐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1判定血型(视频)2血型简介(视频)3输血与血型(视频)4生命因爱而延续(视频)

4、5输血的病人6红细胞凝集7无偿献血 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化验过血吗?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你的父母的血型又是什么呢?生活中知道自己的血型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动画导入 播放FLASH公益广告作品生命因爱而延续(用心电图的简单线条与各种图案同构产生创意,简洁含蓄,视觉传达力强,反映了献血挽救生命的主题,学生的注意力被迅速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时事导入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清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震中在县城附近,截至24日17时,地震已造成2203人死亡,73人失踪,12135人受伤,在受伤人员中失血过多、生命垂危的这些人员怎样抢救呢?学生回答:输液、输

5、氧、手术、包扎、输血等等。对于输血又怎样输呢?进入输血与血型的课题。1ABO血型ABO 血型1943 年6 月26 日,ABO 血型的发现者兰德斯坦纳去世。血液是流动于血管内的红色粘稠液体,由血浆和有形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组成,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假如血液停止流动或失血过多就会造成死亡。通常医院里抢救病人或战场上抢救伤员时多需要进行输血。但是在发现血型以前,在医学上却遇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在输血过程中,输入的血液与受血者体内的血液混合后经常发生凝集,阻塞血管,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为什么有时输血血液凝集,有时又不凝集呢?奥地利免疫化学家兰德斯坦纳决心要弄清

6、其中的奥秘。他推断不同人的血液可能存在某种特异性的差别。于是,在1900 年,兰德斯坦纳采集了一些人的血液并将红细胞与血液分离,然后他将这些红细胞与血清样品进行交叉反应,结果发现,有些红细胞样品选择性地与某些血清样品发生凝结,有些红细胞样品则不与任何血清样品凝集。由此他得出结论:人体血液的红细胞及血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经过认真分析,他发现了其中暗含的规律。1901 年他宣布血液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902 年德卡斯泰洛和斯特利又发现了第四种类型,至此,兰德斯坦纳就将血液归为A、B、AB、O 四型。那么,不同型血液的差异究竟怎样?它们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凝集呢?现在我们清楚,不同型血液的红细胞上的凝集

7、原(即抗原)及血清中的凝集素(即抗体)存在差异。A 型血存在A 凝集原和B 凝集素;B 型血存在B凝集原和A 凝集素;AB 型血存在A 及B 两种凝集原,血清中不含凝集素;O型血则含A 及B 两种凝集素,而没有相应的凝集原。由于一种抗原可以与其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发生凝集现象。所以输血时若血型不配合血液就会发生凝集,如AB、BA、AO、BO、ABO 等输血方式,血液均会发生凝集;而O 型血输给其它各型血AB 型血接受其它各型血,一般不发生凝集。因此,O 型血有“万能血”的称号,而AB 型血被称为“最自私”的血,不能输给其它各型血。这里我们均没考虑供血者血清中凝集素的配给,因输入血液量相对来说较

8、少,输入受血者体内凝集素浓度大大地被稀释了,因此反应很轻微,当然若输血量较大时,这一因素就不能不加以考虑,一般来说,输血应遵循同型配合的原则,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其它血型。血型的发现,使输血成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兰德斯坦纳也因此获得了1930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2无偿献血知识无偿献血知识一、献血法的主要内容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国家鼓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或者居住区的适龄公民参加献血。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

9、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得少于六个月。二、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是由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血浆是由水、各种蛋白质、无机盐等组成,约占全血的556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等组成。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结合氧和二氧化碳,是一中双面凹的扁球。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专司机体的抗感染,当其质或量异常时,将引起感染或变态反应,它的寿命为913天。血小板的体积最大,寿命为89天,它是血液凝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约有相当于40毫升的红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细胞新生。三、适量献血有利身体健康科学研究表明,定期参加献血的

10、人,其造血功能比不献血的人要旺盛得多,从新陈代谢的角度上讲,经常献血的人血细胞相对来说,比不献血的人要年轻,这种质量上的优势,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是有利的。国外研究表明,定期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不易衰老,一旦遇到意外事故也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和自我调节功能。曾有一位医生为此做过实际调查,对当地66岁以上的332名献血者与在同一地区出生,而且年龄和性别类似的399名未献血者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表明:献血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未献血者,献血量较多的人其寿命,也明显延长。从上述分析来看,献血不但不会影响人的寿命,相反,由于血液的新陈代谢较未献血者旺盛,其寿命反而延长。四、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献血前,献血者要

11、适当休息,献血的前一天晚上,不喝酒,当天献血前不吃油腻食物,如肥肉、鸡蛋等。也不要空腹献血,而应吃清淡食品,如稀饭、馒头、面包等 献血中,献血者应尽量避免精神紧张,放松肌肉,与采血者密切配合,有节奏地做握拳动作。 献血后,用手压住采血针眼的棉花3-5分钟,休息片刻再离开。若针眼周围有青紫,当晚可热敷,35天即可消退。 五、献血者的健康标准是什么?体重:男50公斤以上,女45公斤以上。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心肺正常,肝脾不肿大,无畸形、严重残疾等。血液检查:血比重、转氨酶测定合格;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丙肝抗体检测、爱滋病抗体检测、梅毒试验均为阴性,以及其它的检查合格。 六、

12、献成份血液血液是宝贵的,只有当临床病人缺乏什么血液成分时,补充什么血液成分,这才是科学的。因为这不仅能做到综合利用血液,而且还能减少输血反应,减轻病人经济负担。那么,献某一血液成分,对身体有影响吗?没有影响!因为血细胞有正常的生长、成熟、死亡期。红细胞的正常存活期是120天,白细胞714天,血小板79天,即使不献血,到时它们也自行死亡,新的细胞自然产生。七、对无偿献血者的奖励无偿献血的公民,本人享有免费用血的权利,无偿献血者(不包括自身储血)累计献血量在800毫升以下的,按献血量的三倍免费用血;累计献血量在800毫升(含800毫升)以上的,终身免费用血。3浅谈交叉配血实验的必要性浅谈交叉配血实

13、验的必要性在临床上,考虑到人类血型系统种类较多,A B O血型系统中还有一些少见的亚型,或由于技术的差错而查错病人和献血者的血型,导致输血后产生凝集反应,给病人造成生命危险。为了避免配血不合,在输血前常规地一定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将病人的血清和献血者的红细胞混悬液混合,检查有无凝集反应,这叫交叉配血实验的主侧;同时将献血者的血清和病人的红细胞混悬液混合,检查有无凝集反应,这叫交叉配血实验的次侧。只有主测和次侧均无凝集反应,称为“配血相合”,才可进行输血。若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不可进行输血,例AB型给O型输血。若仅次侧凝集,应慎重考虑。不过,若用O型血进行异型输血时,次

14、侧肖定会有凝集,若凝集素效价低于1/32,即将O型血的血清稀释32倍时不再凝集病人的红细胞,则可进行400毫升以内的缓慢输血。因一方面输入量不大而且缓慢,输入的抗A和抗B凝集素可被病人血浆所稀释,浓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病人的红细胞不断衰老破裂,以致血浆中也有一些游离的A或B凝集原,可和输入的抗A、抗B凝集素结合而将它们消耗,不致发生凝集反应,发生危险。在ABO血型系统中的同型血,在另一种血型系统中也可能是异型血。例如,一个是B型Rh阳性,另一个是B型Rh阴性,若前者是献血者,后者是病人,第一次输血前作交叉配血实验一定是“配血相合”。这是由于病人血清中没有天然的Rh凝集素,所以不致引起危险,但

15、输入的红细胞的Rh凝集原能诱发Rh阴性病人体内逐渐产生了Rh凝集素。若以后再输入Rh阳性血液,输入的红细胞就会被病人血清中的Rh凝集素所凝集,引起严重后果。若输血前先作交叉配血实验,则主侧一定会发生凝聚反应,“配血不合”不能输血。由此可见。即使在ABO血型系统中同血型间相互输血,也必需先作交叉配血实验,另外,如果受血者需要几个献血者的血液时,除每一个献血者的血液与受血者的血液要进行交叉配血外,还需要将几个献血者的血液之间进行交叉配血。 教材69想一想,议一议参考答案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起死回生”,是因为输入的血液与病人的血液在血型上是相匹配的,病人血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补充,血液的功能得以迅速恢复。多数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是因为输入的血液与病人血液的血型不匹配,发生了凝集反应。教材70旁栏思考题参考答案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是在没有同型血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但这种“万能”是相对的,一方面是给异型血输入O型血的量不能太多,另一方面是人类血型系统多样,即使是同型血相输有时候也会发生意外。教材71练习参考答案1同型血O型A型或B2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