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42海陆的变迁教案 华东师版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42海陆的变迁教案 华东师版_第2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42海陆的变迁教案 华东师版_第3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42海陆的变迁教案 华东师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章第2节 海陆变迁一、教学目标1、了解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依据,体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知道科学家对海底地形等方面的研究导致了“板块学说”的形成,懂得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进的关系3、知道“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4、了解火山与地震分布的规律5、学会用“板块学说”理论去解释世界上一些岛屿、海沟、山脉和高原的形成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拼合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图,得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 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合作能力2、通过阅读和讲述“魏格拉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观看“世界板块分布图”,培养观察、分析、及想象能力三、情感 、态

2、度价值观1、感悟假说在科学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2、学习科学家为科学奋斗贡献一生的精神3、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从而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人类要不断提高,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板块学说、火山与地震的分布2、 难点:大陆漂移假说、板块学说 用板块学说的理论去解释世界上一些岛屿、海沟、山脉和高原的形成原因五、教学准备:有关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的资料、图片。多媒体制作(辅助教学)六、教学安排:本节教材分为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地图上的发现“大陆漂移假说”1、引入,通过让学生对世界地图中的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的拼合,提出会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

3、:分组拼合、讨论结果,材料课前准备好)小结: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在一起。魏格纳受到此启发,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大陆漂移假说”2、教师讲述-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时遇难。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正望着世界地图出神,突然发现南美洲东岸的突出部分刚好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他不由得猜测,大西洋两岸的大陆会不会本来就是一个整块,后来才破裂漂移分开的?经过反复观察后,他还发现北美大陆格陵兰岛和欧洲大陆轮廓正好也可嵌合在一起。魏格纳坚信这不是一种巧合,便沿着这条思路进行研究,并经

4、过实地考察,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3、“大陆漂移假说”内容:在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以后渐渐分裂,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学生阅读科学家小注,为科学而献身的魏格纳,教师后小结)4、设问一:在科学探究中,一个假说猜想提出以后,接下去是什么?(寻找证据)(组织学生活动,从教材的文字与插图4.2.2和4.2.3中去比较、寻找,回答)小结几点证据:1、 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的吻合性2、 大西洋两岸大陆上生物有亲缘关系3、 2亿多年前一种小型爬行动物中龙的化石也是相同的4、 两岸有些岩层是连续的演示大陆漂移的课件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将变化过

5、程制成Flash动画) 2亿年前 6500万年前 现在设问二: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被人所接受?为什么?学生活动,说说不被人所接受的几种理由,让部分学生辨论教师小结:缺少足够充实的证据过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磁学、深海探测和大地精密测量等研究结果,都有力的证实大陆确实在“漂移”。并且,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新的学说。二、寻找海底的秘密“海底扩张学说” 教师讲述1、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被科学家所接受,在他过世以后,他的假说几乎被遗忘。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海洋探测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科学家们对海底地形和海洋地质有了进一

6、步的了解,形成了“海底扩张学说”,一度销声匿迹的“大陆漂移假说”才又重新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为什么?因为有了新的证据)2、“海底扩张学说”内容:海底山岭两侧的大洋地壳在缓慢地向大陆方向移动,移动的大洋地壳碰到大陆地壳时发生挤压,并府冲插入大陆地壳底下,这样在邻近大陆的海底下会形成深深的海沟和一系列的岛屿,在大陆形成高原和山脉。海底的扩张使大陆分裂彼此远离。3、设问:让学生观看阅读课本图4.2.5,回答(媒体展示) 海底有什么?(有平原、山岭、海沟等) 大陆地壳与海底地壳相撞时,海洋地壳会插入大陆地壳的底下,为什么 学生活动:地壳运动的简单模拟活动-图4.2.6。(或让学生用橡皮泥制成两个板块

7、的轮廓,并对其进行挤压或拉伸,观察其变化状况。)思考:了解什么地方会出现海沟? 了解什么地方会出现岛屿、高原、山脉?教师小结:(第二课时)课前提问复习上一节主要内容三、“板块学说”与火山、地震带1、设问:是什么力量使海底发生扩张,使大陆分裂彼此远离?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的理论“板块学说”终于形成了。2、观看“世界板块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媒体展示)全球分为几大板块?他们的名称各是什么?几乎全属于海洋板块的是哪个?陆地面积最大的板块是哪个?教材图中“ ” “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3、“板块学说”主要内容:岩石圈被分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

8、着。介绍地球内部的岩石圈,软流圈的高温物质的流动,理解板块移动的原因。(多媒体辅助)4、学生活动:比较图4.2.7,图4.1.10,图4.1.9(多媒体辅助) 讨论“火山、地震带”多发生在哪里?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 小结:世界地震、火山带分布的规律5、板块运动以每年几厘米的微小速度进行着,对人类产生很大的影响试用板块学说理论解释:(多媒体展示答案) 地下矿藏形成的原因经过5000万年后,世界海陆分布的变化趋势亚洲大陆的东部有好多岛屿,这些岛屿的外侧有一些很深的海沟,是怎样形成的?现在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的煤,煤是由于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进入地下受到高 温

9、、高压影响而形成的,那么,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呢?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还在不断升高中,你知道是怎么会事吗?四、总结 地壳运动的规律性是非常复杂的,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到“海底扩张学说”到 “板块学说”, 我们对地壳运动的认识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还在不断研究中,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为新中国寻找石油资源作出过重大贡献。附:1、喜马拉雅山脉从古老的海洋中升起来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的南缘,是世界最高的山峰。2亿多年以前这里还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5700米高处发现的高山栎古植物化石,表明其当时的海拔只有2500米左右,由此可

10、以推断喜马拉雅山主脉在最近两三百万年上升了3000多米。据分析测定,喜马拉雅山脉距今1000万年前,每万年平均上升不到0.5米。在近50万年前,每万年上升20多米,且上升速度和上升幅度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对人类历史来讲,自然界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后几千年内,喜马拉雅山脉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100万年后,喜马拉雅山脉将变得更加雄伟壮丽,珠穆朗玛峰高度将突破1万米大关2、台湾海峡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台湾原先和祖国大陆连成一片,后因地壳下显赫海平面上升而形成海峡。台湾海峡在漫长的地质时期经历了多次沧桑变化,他时而上升为陆,时而下沉为海。大约在7000万年前,这里曾是大陆东缘的一条海槽。距今约4000万年前,受洗麻辣亚造山运动的影响,台湾海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处于极不稳定阶段,与大陆相隔的海槽时有时无,台湾岛与大陆时断时连。距今1.5万年前的第四纪大冰期寒冷时期,由于海面下降,台湾海峡又一次变为陆地,并持续了将近5000年。在此期间,海峡地步形成了不少蜿蜒曲折的河谷,以及森林密布 荒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