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ppt分析.ppt_第1页
《观刈麦》ppt分析.ppt_第2页
《观刈麦》ppt分析.ppt_第3页
《观刈麦》ppt分析.ppt_第4页
《观刈麦》ppt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 刈 麦,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y)都能听懂。,白 居 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观 刈 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

2、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交代了小麦成熟季节,引出以下麦收的忙碌和辛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描写

3、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通过后勤服务体现“五月人倍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青壮年们的劳累和辛苦,他们“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不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人了。,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割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

4、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丁壮:成年的男劳力。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

5、,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 为我们展示了另一幅特写画面,一种令人心酸的情境。,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为了缴纳官税,她家卖光了田地,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来过活,真是令人同情与伤心。,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

6、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秉:拿着。田家: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输:交纳。这一层写拾穗,从肖像、语言,突出生活的悲惨。揭示了赋税的繁重。,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触

7、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诗歌也从上面的叙事转为抒写内心同情的情绪,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

8、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观 刈 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记叙,抒情,割麦者苦,拾麦者穷 赋税繁重,官员舒适,对比鲜明,品诗,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地揭示

9、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拿农民的悲苦与官员们的舒逸作鲜明的对比,抨击了繁重的赋税对百姓的严重迫害。,品 诗,观刈麦叙事详尽生动,虽着墨不多,却把割麦与拾麦者的可怜与苦涩描写得栩栩如生,历历如画。诗人以切身的体验,拿农民的悲苦与官员们的舒逸作鲜明的对比,希望“天子”有所悟,手法委婉巧妙,可谓用心良苦。,品 诗,你还读过哪些描写劳动场面或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诗句?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感染?请结合实际说一说。,联想迁移,迁移联想,迁移联想,乡 村 四 月 翁 卷,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四 时 田 园 杂 兴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卖 炭 翁 白居易,观刈麦这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