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改进_第1页
核心素养改进_第2页
核心素养改进_第3页
核心素养改进_第4页
核心素养改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核心素养牵引下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改进,王凯 北京教科院,目 录,核心素养正式颁布,核心素养内容纵览,教学落地支持,课程落地规划,教育部“十项措施”,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 1.社会责任:诚信友善,合作担当,法治信仰,生态意识 2.国家认同: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 3.国际理解:全球视野,尊重差异 4.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5.科学精神: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6.审美情趣:感悟鉴赏,创意表达 7.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数字学习 8.身心健康:珍爱生命,健全人格,适性发展 9.实践创新:热爱劳动,批判质疑,问题解决,北京市课改时间轴,2016年,2

2、003年,2009年,2007年,年,北京市推进新课程改革四部曲,北京市课改研究轴,最初我们在问“怎么教?”:一开始我们专注于教学模式和方法 然后我们又问“教谁?”:紧接着我们发现了儿童并不是小大人 后来我们又问“教什么?”:发现了课程需要加工甚至是重构 再后来我们在问“谁来教?”:我们发现了教师 现在开始思考“教成什么样?”:我们必须面对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课程方案,中高考,由一只乌鸦所引发的,核心素养牵引下,我们应该教什么?,案例:教科版第二册课文(伊索寓言)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它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乌鸦看见

3、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它想了一想,有办法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中国: “顿悟的小乌鸦”?-神鸦 美国: “反复尝试后终有所得的小乌鸦”笨鸦,我们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基本逻辑,“神鸦”背后的基本逻辑,“神鸦”背后的教学内涵,以精准、直接讲解为途径,通过定型的套路,揭示知识的结构、特征以及内在逻辑,以使学生少走弯路。,我们往往会把“方法性知识” 教成了“事实性知识”!,由一条壁虎所引发的,核心素养牵引下,我们应该怎么教?,案例2: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小

4、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你还知道别的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吗? 这样吧,咱们来续编童话好不好?小壁虎还向谁去借尾巴啦?借到了吗?为什么?,生1:老虎没有借,因为它要用尾巴来掌握平衡,并且当作搏击的武器; 生2:袋鼠没有借,因为它要用尾巴来支撑身体,当作板凳用; 生3:松鼠没有借,因为它要用尾巴当面被和降落伞。,穿越学科壁垒-“小壁虎借尾巴”,以心理为例,小壁虎在文中是集众多心理于一身:侥幸难过希望失望坚强难过高兴领悟 。 这些是隐在课文背后的因素,只有关注到了课

5、程融合本意,才有可能体现出课程的伸展力和还原力。,我们往往会把“价值性知识” 教成了“事实性知识”!,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目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方战败 (一)中国考题:甲午中日战争几时开战?中方战败后,赔款多少?割地多少? (二)日本考题:日本和中国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和中国开火,你认为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方面?输了是输在什么条

6、件上?请分析。,反思: (一)基于中国考题的教与学对应:记住时间、地点与具体梳理-记忆 (二)基于日本考题的教与学对应:战争的起因及其规律性;战争结果的基本影响因素-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反思、总结、价值判断,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不能直接通过。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于是战争就开打!?,PISA2012的结果: 问题解决能力,什

7、么样的女婿你才会放心地把女儿交给他?,VS,两个问题随之而来: 谁来培养我们的女婿? 当我们培养的人不再是我们需要的人时,教育该怎么办?,第36页,核心素养研制的价值取向,21世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帮助学生成功应对未来社会变化,在工作、生活、社会参与领域取得成功,促成运作良好的社会,终身学习者,欧盟、台湾,自信的人、自主学习者 热心公民、积极贡献者,新加坡,第37页,概 念,OECD,1997年秋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简称DeSe

8、Co)项目,“素养”(competency):,是由后天逐步习得并完善的,而非先天就具有的,远比知识(knowledge)与技能(skills)的内涵更加丰富,它是相关知识、认知技能、态度、价值观与情绪的集合体。,一个动态的、不断整合的整体性概念,基于行动与情境导向的,第38页,概 念,OECD,1997年秋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简称DeSeCo)项目,“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的素养,能够

9、帮助个体及社会获得有价值的结果,能够帮助个体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中满足重要需求,“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 (1998-2003,OECD),OECD(DeSeCo)核心素养概念框架图,欧盟核心素养框架(Key competences,2006),核心素养: 一系列可迁移的、功能多向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它们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应在义务教育结束时得以具备,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欧盟课程变革:,读、写、算,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核心素养,作为8项KCs“网化”支撑的7项“横向”技能,批判性思考 创造力 主动(自主) 问题解决 风险评估 采取决定 建设性的情

10、绪管理,“软”技能,45,核心素养内容选取特点分析,比较的主要核心素养框架包括:,OECD、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我国台湾,46,核心素养内容选取特点分析,强调素养的综合性,跨学科,整合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兼顾传统基础性素养和现代新兴素养,语言类、数理类、科学素养类,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媒介素养,创新、问题解决、学会学习,47,核心素养内容选取特点分析,注重自我管理及与他人的互动,OECD,能自主地行动、能在异质团体中互动,新加坡,自我管理、自我意识、自我决策、人际素养,美国,主动性与自我导向、交流沟通与合作,48,核心素养内容选取特点分析,重视艺术审美类素养,

11、49,核心素养内容选取特点分析,突出自身特点,亚洲地区强调德行,日本“伦理道德意识” 新加坡“价值观” 台湾“发现人类整体价值并构建文明的能力”,俄罗斯,自主认知、公民团体、社会劳动 日常生活、文化休闲,从3R到4C,超越基础 拥抱“4Cs,儿童形象 首先就是认识到儿童是一个社会中的人,需要养成人格之独立的必备品格 要懂得保护和尊重儿童的童年价值,尊重儿童纯洁美好、独立平等的自然本性,引导他们掌握一生所需的关键能力,从大而空的“政治性表达”转向以儿童为线索的“教育性表达”,建设者、接班人,育人目标与学科目标中间的断层(缺失),语文,生物,数学,历史,外语,地理,化学,思品,物理,第55页,各国

12、、地区核心素养落实策略,落实范围,教育系统内 教育系统外,美国,企业 普通民众 学校教育,落实学段,第56页,各国、地区核心素养落实策略,落实环节,教育目标,课程,教育质量评估,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第57页,核心素养在课程教学中的落实与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新加坡,(1)开展具有综合实践活动性质的专题学习和跨课程活动,(2)增设新的教学模块社会情绪学习(SEL),(3)课程整合全人健康纲要(HHF),美国,2010年6月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P21共同核心工具包,“21世纪学习典范项目”,.sg/,案例一:一所中国小学与一所美国高中的课程顶层设计,60,

13、课程模型:给成长无限明天,61,三个“者”的课程目标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和“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基本属性,紧扣学生三大发展领域的核心素养,参考国际课程比较关注的“独立判断的思想者、终身不渝的学习者、世界事务的参与者”的培养方向,依托史家小学20多年的和谐教育特色提出的,是在全球视野中对“和谐的人”作出的更为具象和现实的表述。,核心素养向课程目标的校本过渡,第62页,合作领导力,自我领导力,学会改变,第63页,Ravenscroft高中: 未来领袖如图中大树般茁壮成长,所扎根的沃土,就是学校。作为一个未来的领袖,要在三个方面做到卓越:一是要领导自己;二是与他人合作领

14、导;三是要改变自己的世界。每一个方面都内含着一个领袖所必需具备的核心素养。,案例二:基于新课程的学程重构,“2-1-2-1”学程: 2个月+1周+2个月+1周,实践与季节相遇,课程与规律相随,案例三:教研组层面的课程群建设,航模课程群,生物课程群,地理课程群,体验_文化,英语学科宣言,多元,认识_世界,多维,做好_公民,全球,英语学科课程建设(节选),英语教材:不是静态的知识体系,而是点燃学生思维火炬的原材料 英语课堂:不是知识授受的讲坛,而是学生眺望世界的窗口 英语活动:不仅仅是学生语言技能的秀场,更是生命价值和意义体现的舞台; 英语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精神的导师和文化的使者!

15、英语课程:不是一个展现体系的流程图,而是一个理解生成的学生动态生长过程,原则,思路,目标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关注公民意识的培养 课堂从模式化教学转向自主构建与表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过程从“聚焦知识与技能”转向“充满真实个人意义”,体验人生价值,提升人文素养,发展语言技能 强化思辨能力 提升人文素养 培养优秀公民,目标,案例四:用全新主题课程实现对多学科内容的重新结构化,“3C”是 什 么?,Care关心、关爱、关注,Connection联系、联接、合作,Creation创造、创新,3C课程是什么?,以“主题”为引领,以小课题为载体,以研究性实践为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内学生组织讨论加课外

16、小组合作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3C课程之附小植物,叶画,3C课程之附小植物,树叶 的面积,3C课程之附小植物,3C课程之,寻找清华附小最美建筑,3C课程之,寻找清华附小最美建筑,案例五:穿越多重边界的“90%+10%”整体建设,文综组“跨学科、跨学段、跨领域”(三跨)主题性综合实践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相关学科的教师围绕共同主题,结合各自学科核心素养,互为支撑,联动融合,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魅力黄河”“情系西藏”,跨学科,跨学段,跨领域,与社会大课堂指定单位、社会机构部门或高校合作,共同开发设计的系列活动课程。“古今京华行”“小小研究生”,综合 “三跨”,人生

17、远足:研学活动综合实践课程,初小衔接、初高中衔接以及初中各学段整合来开发活动课程资源,设计学生实践活动。大九年一贯、 “学长课程”,跨 学 科,跨领域,跨年级,“与苍穹对话,探天坛之秘”2015年理科组+语文研学活动,实践活动基本流程,学科研讨 实地考察,活动实施,确定主题,成果展示,制定 研学报告,流程设计背后的思考: 1.研学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如何体现与落实? 2.如何促使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落回学科能力的提升、学生素养的提高?,1.跨学科主题与学科内主题的整合 (天坛天坛的传统文化) 2.研究报告的“纵深”研究(话题的系列化,任务的核心能力) 3.研学活动的传统文化价值 4.“后研学

18、”活动的开展,语文组研学活动的“深入”探讨,语文组研学报告的创新,1.研学报告整体与个体的兼顾。 2.学习任务由碎片化知识引导学生系统化思考。 3.研学活动的设计直指学科核心能力和素养。,尝试一:研学报告设计的核心问题寻找天坛中有关“天”的元素,皇穹宇 祈年殿 皇乾殿 天心石,青色 琉璃瓦,圜丘9(极阳之数,象征天) 祈年殿4季、12时辰、24节气、36天罡,天圆(地方) 云纹、龙凤,尝试二:研究任务的核心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口头、书面),口头表达训练职业体验:“我是导游” (介绍主体建筑的布局、特色、用途等),尝试三:研究任务的核心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训练情境小作文写作,研学演讲指导

19、+研学作文指导 所谓“后研学”,即得到10%反哺的90%的课程的创新,尝试四:“后研学”活动的开展,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感想:我想这种尝试是有意义的,既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对“后研学”的课程开发的一次尝试,研学的热情不应随着活动结束“戛然而止”,应当形成文化影响力,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由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落回学科能力的提升、学生素养的提高,体现了10%课程的有效反哺。,案例六:基于学科内的实践活动重构,概率问题,从红楼梦里的一个“巧”字说起 红楼梦中的生日问题,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当下又值宝玉生日已到,原来宝琴也是这日,二人相同。”袭

20、人笑推宝玉:你再作揖。宝玉道:已经完了,怎么又作揖? 袭人笑道:这是他来给你拜寿。今儿也是他的生日,你也该给他拜寿。宝玉听了,喜的忙作下揖去,说:原来今儿也是姐姐的芳诞。平儿还万福不迭。湘云拉宝琴岫烟说:你们四个人对拜寿,直拜一天才是。,探春忙问:原来邢妹妹也是今儿?我怎么就忘了。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宝玉笑指袭人道:她和林妹妹是一日,所以她记的。,分析上面的文字,讲述了贾府里的多人生日相同的问题。在数学中,这是一个典型的概率问题,曹雪芹

21、先生在那时就发现了这个现象。 问题:生日相同,真的像探春说的那样巧合吗?这种现象背后是否隐藏着深厚的数学背景?,例: 假设每人的生日在一年 365 天中的任一天是等可能的 , 即都等于 1/365 ,求 64 个人中至少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解:64 个人生日各不相同的概率为,故64 个人中至少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为,师生利用软件包进行数值计算.,看来,曹雪芹不懂古典概率。,问题:曹雪芹为什么不懂古典概率?,曹雪芹(1715-1763) 概率论于17-18世纪起源于赌博,但直到1812年,法国大数学家拉普拉斯发表分析概率论,才首次对概率做了古典的定义。 1933年,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完成了概率论的公理体系,在几条简洁的公理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