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1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2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3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4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流行病学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人类与传染病的较量,1,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 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 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2,教学目标及要求,掌握: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过程概念。 病人作为传染源的不同形式与意义。 水平传播、垂直传播的常见方式与特点。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消灭疫源地的条件。 熟悉:传染过程与流行过程区别与联系。 病原携带者类型与流行病学意义。 了解: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 (2)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3)判断人群易感性的方法。,.,3,主要内容,一、传染病的现状及流

2、行趋势 二、传染病的传染过程与流行过程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五、疫源地与流行过程 六、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4,一、传染病现状及流行趋势,(一)已取得的成就 1980年全球消灭了天花 预防和控制常见传染病取得了很大成就,.,5,(二)老传染病卷土重来 结核、霍乱、疟疾、鼠疫、白喉、黑热病、性病、狂犬病及血吸虫病等,.,霍 乱 弧 菌,鼠 疫 杆菌,结核杆菌,疟原虫,6,全球: 约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200万新发病例。 我国: 2000年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菌阳患病率160/10万,痰涂片阳性患病率为122/10万,现有活动性肺结核

3、451万。,.,结 核 杆 菌,7,疟疾:,全球: 至1994年有100个国家受到威胁,WHO估计,病例数可能高达35亿,每年死亡150300万,,.,8,我国,2003年16月报告9206例,病死率0.27,在所有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数占第九位,病死率第十位,.,9,2005年疟疾分布图,.,疟原虫,10,(三)新传染病不断涌现 艾滋病、SARS、疯牛病、禽流感、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等,.,禽 流 感 病 毒,疯 牛 病,11,艾滋病(20世纪的瘟疫),全球: 4,000万 AIDS/HIV 2180万人死亡 每年新感染者530万, 300万人死亡 我国:(2006年10月) 感

4、染者183733例,死亡12464例,病人40667例,估计2010年达到1000万。,.,12,SARS:,全球: 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 截止2003年7月,全球共诊断8437例,死亡812例。 我国: 至2003年6月,确诊5327例,死亡348例。,.,冠 状 病 毒,13,新发传染病加大对健康的威胁,.,14,二、传染病的传染过程与流行过程,(一)病原体 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种生物体。 致病取决于: 入侵门户与定位、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力、传染力和毒力、以及病原体的变异等,.,15,(二)宿主,指能供给病原体以营养和场所的生物统称。包括人和动物。,.,16,(三)传染过程与感染谱,1.传

5、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17,2.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 ),宿主机体对病原体传染过程反应的轻重程度的频率称为感染谱,又称感染梯度。 分类: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以严重病例或死亡为结局,.,18,(1)以隐性感染为主,隐性感染所占比例很大,只有一小部分感染者在感染后有明显临床征象出现,严重的和致死性病例更属罕见。此种感染状态在流行病学上称为“冰山”现象。,.,冰山,19,图1 艾滋病的“冰山”现象,.,20,(2)以显性感染为主,绝大多数呈显性感染,隐性感染只有一小部分。,.,21,(3)大

6、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绝大部分感染者呈现严重临床症状,以死亡为结局,狂犬病、艾滋病、锥虫病、芽殖孤虫症。,.,go back,22,三、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epidemic process: 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经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并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不断发展的过程。 特点:与传染过程不同,它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流行过程。,.,23,.,24,传染病流行图:,自然因素,.,传 病 人 染 携带者 源 受染动物,水 接 触 传 食 物 播 医源性 途 媒 介 径 土 壤 垂 直,易 感 人 群,社会因素,go back,25,(一)传染源 (source of

7、infection),定义: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分类: 病 人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26,1.病人,特征: 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 具备某些利于病原体排出的症状, 分期: 潜伏期、 临床症状期 恢复期,.,27,(1)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潜伏期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临床症状出现之间的一段时间。,.,28,潜伏期的意义:, 判断患者受染的时间、传播途径和追踪传染源;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确定接触者的免疫接种时间。 长短可影响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可评价预防措施效果。,.,29,(2)临床症状期,指出现临

8、床特异症状和体征的时期。 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其流行病学意义大小依正确诊治与否有关。,.,30,(3)恢复期,传染病病人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后,体内的病原体被排除,一般不再起传染源作用。但有例外:如白喉、乙肝、伤寒。,.,31,2.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常成为重要传染源。 分类: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健康病原携带者,.,伤寒玛丽,32,(3)受感染的动物,人畜共患病: 许多种动物的传染病可传染给人,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又称)。 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原体在自然界中的动物间传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传染给人所致疾病,具有严格的地

9、方性特点。,.,33,(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宿主之前,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34,1.经空气传播,包括三种方式: 飞沫传播 飞沫核传播 尘埃传播,.,35,主要流行特征是: (1)呈季节性升高,多见于冬春季; (2)传播易于实现, (3)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发病可呈周期性升高,免疫力持久的疾病,儿童多见; (4)发病与人口密集程度、居住条件等有关。,.,36,2.经水传播,(1)污染的饮用水传播: 1)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2)除哺乳婴儿外其余人群均可发病; 3)水源经常被污染可表现为慢性流

10、行过程 4)如一次性严重污染,可出现爆发流行 5)停用污染水或净化后,流行或爆发即可平息。,.,37,(2)疫水传播:,病人有疫水接触史; 发病具有季节性、地区性和职业性; 大量易感者进入疫区接触疫水,可形成暴发或流行; 加强管理可控制病例发生。,.,洞庭湖血吸虫疫区,接 触 疫 水,38,3.经食物传播,1)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 2)食物被污染: 病例常集体发病,有同食的历史; 不食者不发病; 停用后,发病即可平息。,.,39,4.经接触传播,1)直接接触:传染源与易感者不经任何传播媒介直接接触所造成的传播, 2)间接接触: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即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

11、常生活用品,.,40,特征: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卫生条件差 一般呈散发,也可形成家庭或同居室的聚集性; 无明显的季节性,流行过程缓慢; 切实改善环境卫生、讲究卫生,可减少或防止发病。,.,41,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1)机械性传播:节肢动物只是机械地携带、传送病原体,在其体内或体表均不发育繁殖。 2)生物性传播:必须在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外潜伏期)的发育繁殖后,才具有传染性,随之感染易感者。,.,42,主要流行特征是: 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明显的季节性; 具有职业特征; 发病年龄有差异,在疫区多见于儿童; 发病率与节肢动物媒介密度呈正相关,控制后则发病率明显下降。,.,43,6.经土壤传

12、播,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 传染源的尸体埋葬不当。 其意义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与土壤的接触机会和个人卫生习惯等,.,44,7.医源性传播,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的传播。 包括 1)医用器械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 2)药品和生物制剂被污染,.,45,8.垂直传播,病原体通过父母传给其子代(生殖细胞、胚胎、胎儿)的过程称为垂直传播。 包括:胎 盘 上行 性 分 娩 哺 乳,.,46,9.多途径传播,.,艾滋病?,共用注射器吸毒,不安全性行为,母婴传播,输血、血制品,47,(三)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

13、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 特征: 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表示。,.,48,1.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1)新生儿的增加 (2)易感人口的迁入 (3)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4)免疫人口的死亡 (5)病原体发生变异 (6)非特异免疫水平的降低,.,49,2.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1)计划免疫接种 (2)传染病流行后或隐性感染后 (3)人群一般抵抗力的提高。 (4)病原体自身变异。,.,免 疫 接 种,50,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 气候、地理因素 (二)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动荡等,.,go back,51,五、疫源地与流行过程,(一)疫源

14、地疫源地(infectious focus)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疫点 范围较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 疫区 范围较大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片,.,52,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传染源已被移走或已治愈; 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 经过一个平均潜伏期后未出现新病例或新感染者。,.,53,(二)疫源地与流行过程,疫源地是构成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新、旧疫源地构成了传染病流行过程。,.,go back,54,六、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一)病毒性肝炎 (二)非典型肺炎(SARS) (三)艾滋病,.,55,(一)病毒性肝炎,1、流行

15、概况: 病肝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流行面广,危害甚大。 乙肝,世界约2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有3.5亿人为慢性感染(携带者)。中国HBV携带者约1.2亿人。 甲肝,我国约9.7亿人感染过HBV, 每年直接由病肝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至少有300500亿元。,.,56,2、传染源,(1)病人及亚临床感染者。某些灵长类动物。 (2)病原携带者(乙肝),.,57,3、传播途径(1)粪口途径(甲、戊肝):经食物、饮用水、间接接触传播。(2)经血液途径为主(乙、丙、丁肝),也可有别的方式。 4、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58,5、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世界性分布、以经济发达的国家为主。

16、(2)时间分布:甲肝有周期性,秋冬季节性升高。 (3)人群分布:从人群易感性的角度,男女无差别;从发病率看,甲肝性别比1.5:1,乙肝则男高于女性。依暴露状况,HBV在不同职业有不同的分布状况。,.,59,6、预防:,采取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制对策。(1)管理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60,(二)非典型肺炎(SARS),1、(暴发)流行回顾: 2002年11月至2003年5月,SARS暴发发病8千余,死亡8百多人,波及32个国家。2005年,我国某实验室人员工作中染上SARS,疫情很快得到控制。,.,61,2、传染源:带有新型冠状病毒的灵长类动物、病人。 3、传播途径

17、: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并可通过接触传播。 4、易感染人群:普。儿童预后较好,成人较差。,.,62,5、流行特征: 广州、香港、北京、台北等城市发病者较多。不拘年龄、民族、职业(流行初期,医务人员高发)普遍发病,病人主要集中在24月份。,.,63,6、预防,(1)严格隔离传染源(病人)、无害化处理可疑动物。 (2)检疫接触者(12天以上);疫源地终末消毒。 (3)广泛地宣传教育。,.,64,(三)艾滋病流行病学,.,65,艾滋病(AIDS)定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获得性 非遗传,而是后天在一定

18、条件下所致 免疫缺陷 患者免疫系统严重被损 综合症 患者的多个系统受到损害,机体出现几种疾病的综合症状和病理征象,.,66,属于逆转录病毒,复制速度快 可感染人体各种细胞,造成多器官损害 最致命的是破坏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T4淋巴细胞 在血液、淋巴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中浓集 乳汁也有 其抗体无保护作用 对外界抵抗力弱(低于乙肝病毒) HIV-I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科学家蒙塔尼埃在1983年首先分离。 HIV-I I1986年在非洲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基本知识,67,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对热敏感:600C以上30分钟就能杀灭。 对消毒剂敏感:75的酒精1分钟,

19、0.2次氯酸钠、0.1家用漂白粉、0.5多聚甲醇等5分钟可被灭活。 对紫外线不敏感。,.,艾滋病的基本知识,68,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毒传播的3种途径,.,69,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性接触传播 (肛交和性病生殖器溃疡者更易感染),.,70,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血液途径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不安全的血液及制品),.,71,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母婴传播 (妊娠、分娩、哺乳),.,72,艾滋病的基本知识,.,73,艾滋病的基本知识,.,74,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病程 窗口期 潜伏期 发病期,.,75,机体感染上HIV后抗体产生的情况,.,艾滋病的基本知识,76,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窗口期 受HIV

20、感染后到形成抗体前一般2-18周,很少超过6个月 血中查不到HIV 抗体 具有较强传染性,.,77,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潜伏期 一般是215年, 平均为810年没有特异的症状 通过实验室可检测 出HIV抗体阳性具有传染性,.,78,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发病期 早期:一般无特殊症状,有的患者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79,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发病期 中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鹅口疮、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0,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发病期 晚期:多伴有各种条件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及多脏器损害,也可有消耗综合 征和痴呆,.,81,皮疹,.,82,单纯疱疹,.,83,皮肤真菌感染,.,8

21、4,毛囊炎,.,85,非特异骚痒性皮炎,.,86,脂溢性皮炎,.,87,局灶性肺外结核,.,88,口腔念珠菌感染,.,89,食道念珠菌感染,.,90,口腔毛状粘膜白斑,.,91,隐孢子虫,.,92,脑部弓形体病,.,93,卡波希氏肉瘤,.,94,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自然史,.,95,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无疫苗预防 无特效药物治疗 病死率极高,.,艾滋病的特点,预防方法很简单: 每次性交使用安全套; 不共用注射器; 感染艾滋病的妇女不怀孕或用药物阻断;,96,艾滋病流行现状,.,97,合计39.5 百万 34.1 47.1百万 成人37.2百万32.1 44.5百万 妇女17.7百万 15.1 20.

22、9百万 15岁以下儿童2.3百万1.7 3.5百万 合计4.3百万3.6 6.6百万 成人3.8百万 3.2 5.7百万 15岁以下儿童530 000 41万 66万 合计2.9百万2.5 3.5百万 成人2.6百万 2.2 3.0百万 15岁以下儿童380 000 290 000 500 000,2006年存活艾滋病感染者数,2006 年新感染艾滋病人数,2006年艾滋病死亡数,全球艾滋病流行形势 (2006 年底),.,98,The ranges around the estimates in this table define the boundaries within which th

23、e actual numbers lie, based on the best available information.,2006年艾滋病疫情的地区分布,18 000 11 000 26 000,84 000 58 000 120 000,65 000 51 000 84 000,590 000 390 000 850 000,2.1百万 1.8 2.4 million,270 000 170 000 820 000,2.9百万2.5 3.5 million,0.8% 0.6% 1.1%,0.9% 0.6% 1.4%,0.5% 0.4% 1.2%,0.6% 0.4% 1.0%,5.9% 5

24、.2% 6.7%,1.0% 0.9% - 1.2%,4.3百万3.6 6.6 million,43 000 34 000 65 000,140 000 100 000 410 000,860 000 550 000 2.3 million,2.8百万 2.4 3.2 million,4000 2300 6600,12 000 15 000,19 000 14 000 25 000,43 000 26 000 64 000,36 000 20 000 60 000,0.4% 0.2% 0.9%,0.3% 0.2% 0.4%,1.2% 0.9% 1.7%,0.1% 0.2%,0.2% 0.1% 0

25、.3%,7100 3400 54 000,22 000 18 000 33 000,27 000 20 000 41 000,100 000 56 000 300 000,68 000 41 000 220 000,因艾滋病死亡数,1549岁流行率 %,2006年新感染者,存活的感染者,24.7 百万 21.8 27.7 million,39.5百万34.1 47.1 million,1.4百万 880 000 2.2 million,1.7百万 1.2 2.6 million,1.7百万 1.3 2.5 million,7.8百万 5.2 12.0 million,81 000 50 000

26、 170 000,740 000 580 000 970 000,250 000 190 000 320 000,750 000 460 000 1.2 million,460 000 270 000 760 000,全球艾滋病流行形势 (2006 年底),合计: 39.5 (34.1 47.1) 百万,西欧和中欧 740 000 580 000 970 000,中东和北非 460 000 270 000 760 000,次撒哈拉非洲 24.7 百万 21.8 27.7 million,东欧和中亚 1.7 百万 1.2 2.6 million,南亚和东南亚 7.8 百万 5.2 12.0 mi

27、llion,大洋洲 81 000 50 000 170 000,北美 1.4 百万 880 000 2.2 million,加勒比海 250 000 190 000 320 000,拉丁美洲 1.7 百万 1.3 2.5 million,东亚 750 000 460 000 1.2 million,.,100,2006 年估计新感染艾滋病数,合计: 4.3 (3.6 6.6) 百万,西欧和中欧 22 000 18 000 33 000,中东和北非 68 000 41 000 220 000,次撒哈拉非洲 2.8 百万 2.4 3.2 million,东欧和中亚 270 000 170 000

28、820 000,南亚和东南亚 860 000 550 000 2.3 million,大洋洲 7100 3400 54 000,北美 43 000 34 000 65 000,加勒比海 27 000 20 000 41 000,拉丁美洲 140 000 100 000 410 000,东亚 100 000 56 000 300 000,.,101,2006 年估计死于艾滋病人数,合计: 2.9 (2.5 3.5) 百万,西欧和中欧 12 000 15 000,中东和北非 36 000 20 000 60 000,次撒哈拉非洲 2.1 百万 1.8 2.4 million,东欧和中亚 84 00

29、0 58 000 120 000,南亚和东南亚 590 000 390 000 850 000,大洋洲 4000 2300 6600,北美 18 000 11 000 26 000,加勒比海 19 000 14 000 25 000,拉丁美洲 65 000 51 000 84 000,East Asia 43 000 26 000 64 000,.,102,2006 年估计存活的艾滋病儿童数(15岁),合计: 2.3 (1.7 3.5) 百万,西欧和中欧 4000 8000,中东和北非 32 000 13 000 78 000,次撒哈拉非洲 2.1 million 1.5 3.1 millio

30、n,东欧和中亚 10 000 4900 21 000,南亚和东南亚 180 000 71 000 400 000,大洋洲 3300 920 8800,北美 11 000 3500 27 000,加勒比海 15 000 7300 28 000,拉丁美洲 33 000 20 000 61 000,东亚 7200 2200 18 000,.,103,西欧和中欧 100 200,中东和北非 5100 2100 9800,次撒哈拉非洲 340 000 250 000 440 000,东欧和中亚 2300 1300 4200,南亚和东南亚 29 000 14 000 55 000,大洋洲 640 190

31、1800,北美 100 200,加勒比海 2000 1100 3300,拉丁美洲 2900 1900 4900,东亚 1500 570 3000,2006 年估计死于艾滋病的儿童数(15岁),Total: 380 000 (290 000 500 000),.,104,2006年每天超过 11 000 人新感染上艾滋病,超过 95% 的新感染者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近1500 人是15岁以下儿童 大约10 000 人是大于15岁的成年人 其中: 近 50% 的新感染者是妇女 近 40% 的新感染者是15-24岁的年轻人,.,105,中国 1000万-1500万,印度 2000万-2500万,50

32、00万,俄罗斯 500万-800万,2010年中国、印度、俄罗斯估计感染者数,.,106,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者 1989年从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感染者 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107,报告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传入期 (19851988) 共有7个省报告HIV和AIDS 除4例血友病病人为国内感染者外其它均为外国人或海外华人,.,108,报告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第二阶段: 扩散期 (1989-1993) HIV/AIDS扩散到21个省 大多数HIV/AIDS发现在沿海省和大城市 HI

33、V感染在注射毒品者中发现(云南),1989年,.,109,报告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第三阶段: 增长期 (1994-现在) 31个省报告发现HIV/AIDS 已在28个省报告在注射毒品者中发现 HIV/AIDS 大部分省均报告发现经性途径传播的 HIV/AIDS 母婴传播病例已经发现,1995年,1998年,.,110,流行形势,截至2006年12月31日,历年累计报告HIV/AIDS19156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7713例;累计报告艾滋病死亡13632例。 2006年新发现HIV感染者共36241人,艾滋病病人7945人,个案流调率分别为38.7%和72.5,总体流调率仅为44.8% 按照

34、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估算,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111,流行特点,中国艾滋病疫情总体上呈低流行态势,但在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出现高流行 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监测数据显示,暗娼的感染率从1996年的0.02%上升到2005年1.43 ;高流行地区孕妇感染率从1997年0%上升到2005年的0.98 。,.,112,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按地理分布,.,HIV cases,113,四川省艾滋病疫情,1991年我省在归国人员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99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截至2006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四川籍HIV感

35、染者8952例(其中,外省报告1129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98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376例,其中,229例为艾滋病发病死亡。,.,114,艾滋病监测资料来源,.,115,四川省艾滋病疫情,.,116,四川省艾滋病疫情,.,图 20002006年四川籍感染者年龄分布 (截至2006年12月31日),117,四川省艾滋病疫情,.,四川籍感染者HIV传播途径构成(截至2006年12月31日),118,四川省艾滋病流行特点,.,图 2000 - 2006年四川籍女性HIV感染者构成,119,四川省艾滋病疫情,.,图 19952006 四川省不同人群哨点A轮监测HIV检出情况,120,四川省艾滋病疫情,.,121,四川省艾滋病流行特点,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感染范围不断扩大 2000年起每年增幅超过40% 局部地区流行严重。主要集中在凉山、达州、乐山、成都、自贡5个市、州,占全省72.25% 艾滋病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