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安石变法_第1页
二王安石变法_第2页
二王安石变法_第3页
二王安石变法_第4页
二王安石变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示五:2007年在大连,温家宝总理提出作为全球性的领导者,要有他 “三不足”的改革精神。,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提示二: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作者。,请根据提示指出“他”是谁?,开心辞典,王安石,我对王安石是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 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 比较以人民为本位。他在历史上出现 的太早了,孤独无辅,形成了一个屈 原以来的历史上的大悲剧。 郭沫若,王安石以新法害

2、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至靖康之乱,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清 赵翼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绩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上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王安石)。” 梁启超 当王安石对神宗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经知道可以信用借贷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因此,王安石与现代人同,而反与他同时代人物远。 黄仁宇大历史,争议,资料回放:朝梁暮晋的动荡年代,朱李石刘郭,梁

3、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拨乱五十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七十一回本),课标导航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变法前夜,问题所在,“北宋是个很富庶的朝代,历朝都无法与它相比。据史学家研究,北宋的GDP占当时世界80%”。 -袁腾飞两宋风云,今天,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GDP只占世界30。,历史上其他王朝 西汉,7945:1 唐朝,2927:1 明朝,2299:1 清朝,911:1,北宋的官民比例 100:1,22万,宋太祖,66万,宋太宗,91万,126万,宋真宗,宋仁宗,军队数量变化图,北宋政府财政收支状况,资料回放:入不赙出的

4、国库,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之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已五代之时。 (宋)欧阳修,北宋从960年建立到灭亡的167年中,与辽、夏、金进行了216场战争,除熙河之战等少数战争胜利外,其余均以失败告终。,根据材料揭露北宋面临的社会问题?,变法前夕的北宋存在“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社会现象。,自主探究:结合必修一教材和第一框内容导致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负面影响,形成了 “三冗两积”的局面,增设官僚机构,冗官,扩充军队,冗兵,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冗费,积贫,分散军权,战斗力弱,积弱,阶级矛盾激化,王小波、李顺起

5、义,“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993年王小波在四川起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 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政治危机” (内忧),宋代形势图,“边患危机” (外患),王安石变法的前奏,3、庆历新政提供经验教训,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目的: 人物: 中心: 措施: 结果:,缓和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宋仁宗、范仲淹,整顿吏治,改革文官升迁办法 严格恩荫制度和贡举制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改革失败, 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宋仁宗的不信任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 措施“太猛”“更张无渐” 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

6、到位(罢官无安置) 农民无获明显好处,关键原因:,没有找到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没有涉及真正的关键问题,议一议,“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变法精神”,“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推行变法运动,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王安石感事,人言不足恤: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天变不足畏: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 (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祖宗之法不足守: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

7、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4、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镕基总理,2007年9月6日在大连召开的“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非常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三不足”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未来的中国,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倡的这种:不畏、不法、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去,未来

8、中国的巨变、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温总理谈“三不足”精神,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宋朝建国后,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军队、官员人数的激增必然导致财政开支巨大,加上对辽、西夏战争的需要,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起义频繁,阶级矛盾激化;,(“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为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统治危机。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核心,进行改革。历史上将这次改革称为“庆

9、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王安石丰富的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必然性:,可能性:,宋神宗为了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任命王安石为宰相进行变法。,部分士大夫的推动。,解决之道,改弦更张、革新除弊,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二、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指导思想,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根本目的: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3、时间和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想一想:假如你是王安石,你会重点解决哪些

10、问题?,增加财政收入以富国,积贫,变法 核心,积弱,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强兵,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三、变法的内容、影响,富国强兵,核心内容:,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农民,政府,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政府收入,“自熙宁三年至九年,府界及诸路兴修水利者,凡一万七百九十三处,为田三十六万一千一百七十八顷。” 梁启超王安石传,农业,政府,促进农业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农民,政府,政府,地主,大商人,政府,政府,增加政府收入,保障农民生产时间,抑制地主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市场垄断,增加政府收入,节省政府开支,政府,农业,地主 商人,(王安石说)“昔之贫

11、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行矣。” 邓广铭王安石,增加政府 收入,促进农业 生产,抑制地主 商人 兼并,富人,抑制富人高利贷,其中,引起争议最大的哪些措施?,青苗法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就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以免受高利贷盘剥。,募役法 又称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苏辙认为,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韩琦说:“乡村上户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是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

12、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针对的社会问题,青苗法 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 农田水利法 针对战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 免役法 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 市易法和均输法 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的社会现象。 方田均税法 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题。,富国措施主要: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的关系;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改革前的税收)景德时为682,9700石,皇佑中降至33,8457石,治平中回升至1229,8700石,(改革后)熙宁十年(1077年)5210,1029石,与治平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

13、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 文献通考,2、强兵措施: 整顿军队,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B.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C.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作用: 减少政府支出,A.将兵法: 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作用: 提高军队战斗力,作用:加强对人民控制,节省军费, 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

14、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D.设军器监: 监督制造兵器,作用: 提高兵器质量,3、取士之法:科举与选官制度改革,改革(内容上)科举制度:废诗赋取士,注重能力的经义策论考试,选官制度改革:贯彻择优录用,惟才用人的原则, 克服恩荫弊病,学校教育改革:整顿太学,优异者不经科考可直接为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重视发展地方教育.,作用: 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武学习武图,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增强了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

15、了 积贫积弱的局面,角色体验:假如你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农民、士兵、财政官员、官僚地主、读书人,王安石变法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农民 士兵 财政官员 官僚地主 读书人,假如你是个农民: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角色体验:,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变法后的农民生活,政府鼓励开荒,还修了水利工程解决了 灌溉问题,今年收成有着落了。,政府重新丈量土地,谁地多,谁交税多,这比以前公平,春忙秋收时抽不开身,募役法施行后按财产摊免役钱,大地主也不例外。也不

16、耽误农活。,青黄不接时可以领政府贷款,利息比地主的高利贷低不少,能及时播种,解决了燃眉之急,农民,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咱们汉人没有契丹人和党项人的马匹好,但现在部队里的战马也膘肥体壮!,原来我们部队的将官老是换来换去,心很散,光打烂仗。现在纪律严明,一直带我们训练的长官还真有两下子。,老弱病残的全打发回家了,人虽少了,但部队更精神了,听说老家也有“民兵”啊,治安也比以前强多了,士兵,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保甲法,角色体验:变法带来的生活变化 现在政府财政大有好转,这一靠增收,二靠节支。 增收主要两方面:一是政府通过青苗法、市易法和均输法,利用市场手段,大力实行借贷、贸易和

17、采购改革,增加了财政收入; 二是政府实施方田均税法,掌握了土地实有数量,募役法取消特权,照实收税,拓展了税源。 节支主要通过精简军队和保甲法的寓兵于农,强兵减负,一箭双雕。,财政官员的口风,官僚地主,1、搞什么青苗法抢了我们放贷的买卖; 2、方田均税法按实地交税,募役法按实力交钱, 好大一笔钱没了! 3、政府竟然也做起买卖来,市易法贱买贵卖,抢了我们很大一块市场! 4、均输法搞政府“采购”,原来给宫里、官府、达官贵人们搞物资供应的大买卖眼睁睁地黄了! 5、恩荫选官历来如此,现在又考试又审查的,我那几个儿子和外甥的前途,都毁了! 王安石处处与我们作对,咱们走着瞧!,考试不再考华而不实的东西了,而

18、是考经义策论, 并且再也不用害怕官员子弟了。,读书人,变法命运,无可奈何、前功尽弃,公(王安石)尝与司马温公(司马光)廷辩理财。 温公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 公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温公曰:“天下安有此理?.彼设法夺民,其害甚于加赋。”,司马光担忧是否是杞人忧天? 王安石变法是否真正做到了“不扰民而国用足”?,问题探究,材料二: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秋季发放两次贷款,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

19、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政府强制借贷 官吏趁机贪污,上述材料认为青苗法存在哪些问题?,利息高,手续复杂,民众受剥削重,材料三: 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 材料四: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 七月行均输法。 九月行青苗法。 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 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四年二月改革科举。 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 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 五月行保马法。 八月行方田均税法。 六年六月置军器监。 八月行免行法。 七年九月行将兵法。(五年行十三法 邓广铭王安石,用人不当,

20、急于求成,请看下列漫画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请看下列漫画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变法期间,黄河流域发生蝗灾和旱灾,一些守旧官僚乘机大作文章。有个叫郑侠的小官,令人画了一幅“流民图”,描绘灾民的疾苦状况。他将这幅画呈送神宗,攻击新法造成民不聊生。朝廷的守旧官僚也群起诬蔑王安石。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哭着要求宋神宗废除新法。,保守派 的反对,皇室成员 的反对,神宗坚 持新法,北宋流民图,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在激烈的斗争中,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顽强地推行着一项项改革措施,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动摇了。1074年,王安石被迫辞职。次年,宋神宗一度恢复王安石的职务,想使改革继续

21、进行下去。然而,仅仅过了半年,王安石又被迫辞职。此后,改革虽然并未完全停止,但改革的范围和力度都大大缩小了,青苗法、免役法等陆续废止。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支持王安石,变法顺利进行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1075年,恢复王安石职务,继续变法和王安石意见不一,1076年王安石再次辞职,法令陆续废止,王安石退居江宁至死。,四、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和失败原因,1、结 果: 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最终失败。 2、失败原因: 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主要原因) 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且新法实行过于急进。 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本身摇

22、摆不定。 变法演变成激烈的派别斗争,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直接原因) 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五、变法的评价 1.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2.作用: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局限: (1) 北宋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身造成的,故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

23、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根因),王安石变法失败的 启示是什么?,大地主、大官僚反对,民怨沸腾,皇帝动摇,操之过急,改革需要良好的互动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握好改革力度与社会承受力之间的张力。要用人得当 。,改革需要最大力量的支持,改革不会一帆风顺,(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 (3)从改革的过程、改革者来看: (4)从改革的措施来看:,以史为鉴 变法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改革会有阻力、充满

24、艰险,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因此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并注意用人。,改革要循序渐进,有步骤,有计划进行,不能操之过急。,1、改革的实质 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 2、改革的分类:(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一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会影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二是生产关系发生本质变化,3、关于改革的评价,(1)标准:,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标准只有一个,即从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2)基本思路,首先应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趋势),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对历史发展起什么作用。,知识聚焦:北

25、宋王安石变法,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社会顽疾”); 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对症下药”); 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变法的积极作用(“药物有疗效”); 2)变法的局限(“用法用量不当,病症的抗药性”); 4、新法的变质 1)元佑更化(1085,高氏):废除新法; 2)哲宗绍述(1093,哲宗):成为党争工具; 3)宋徽宗时期:成为聚敛工具。 (“药物过期及毒副作用”);,世人评说话改革,王安石变法失败了,时人抨击王安石变法“祸国 殃民”,其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是苛政,最 终导致北宋亡国。,近代梁启超为王安石彻底翻案,认为王安石是“三代”之下第一完人。,王安石的故事是中国历史里的一大

26、题目,几世纪以来对他作褒贬者不知凡几,迄至现代仍左右国际的视听。-显然的,他的功业是一个值得争辩的题目。 黄仁宇大历史,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至靖康之乱,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清 赵翼,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看法。你对王安石变法如何评价?,争议,“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北宋 韦骧,你心中的王安石或者王安石变法 是怎样的?,“天命不足畏”但规律要把握,“人言不足恤”但民意要倾听,“祖宗之法不足守” 但改革要渐进,感悟历史,王安石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王安石锐意进取,积极改革的创新精神,王安石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毫不动摇的坚强信念,改革如果离开

27、了人民的福祉,就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意义。于民有利,利之所在,义之所在。不考虑人民受益或人民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的改革,无论设计多么周详,推动者如何尽力,都无法改变失败的结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 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 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温家宝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谢谢,夜游汴京 熙宁诸公试比高,谁想荆公领风骚。 满腔热血付青苗,神宗去忌髙祖诰。 遥想当年商君迹,君实则叹君王道。 仁礼岂能踏幽云,徽钦犹如服

28、丹药。 子瞻才气谁争锋,赤壁不比定风娇。 问君何地是归处,骑鹤踏云任逍遥。,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相同点: 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都得到王权的支持。 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调整。,不同点: 背景不同: 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根本目的不同, 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局和影响不同:前者成功

29、并对秦的统一奠定基础;后者失败且没有解决内外危机。,板书小结:,变法之前:,三冗两积,解决之道:,富国之法,强兵之法,改革科举,变法命运:,加强中央集权的 负面影响,遭遇失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三冗两积局面,反对派、民怨、 皇帝动摇、措施超前,王安石变法的启示,第一,改革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决策,循序渐进,避免急功近利。 第二,改革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家利益和百姓个人利益,必须争取广泛的社会基础。 第三,改革必须培养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四,改革过程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加强监督,课堂小结,一、背景: 1、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必要性) 2、庆历新政揭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改革精神。 4、宋神宗的支持。 二、措施: 1.目的: 2.核心措施: 3.主要措施: 三、评价: 1、性质: 2、进步性: 3、局限性: 四、启示:,(可能性),轻松记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三衙”枢密院,禁军要编练; “杯酒释兵权”,将帅回家转。 相权要三分,地方设通判, 文臣做知州,摆个样子看。 “三司”转运使,财政中央管, 宫廷万岁爷,喜笑又开颜。 地方官员们,愁眉又苦脸。 老头甭高兴,好景不长远!,结语:中原乱,簪缨散,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秋,金兵南下,攻入汴京,徽宗、钦宗束手就擒,做了俘虏。第二年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