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病学.ppt_第1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_第2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_第3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_第4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流行过程,一、传染病流行概述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四、疫源地范围大小和消灭的条件 五、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1.1993年WHO宣布“结核病全球告急”,全世界约13感染了结核杆菌,多是多重耐药结核杆菌。 2.俄罗斯等15个独联体近年白喉爆发; 3.印度几个大中城市爆发人间鼠疫;,世界各国流行概况:,4.新传染病不断涌现:AIDS、军团病、莱姆病、O139霍乱、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和疯牛病等。 5.我国性病死灰复燃,AIDS的发病人数和HIV感染者呈几何级数增长; 6.我国感染性腹泻依然相当普遍。,传染过程:,机 体,传播过程:,新宿主,病原

2、体,宿主,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停留、转移,流行过程:,易感宿主,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过程基本环节,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受染者,病原体经一定途径,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 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典型患者,不同 病期,病 人,潜伏期,不同临 床类型,临床症状期,恢复期,非典型患者,慢性患者,潜伏期意义: 1.确定接触者的检疫期限; 2.确定接触者预防接种种类; 3.推断受感染时间,追溯传染源; 4.评价某些防制措施效果。,传染期: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传染期意义: 决定隔离、消毒期限的重要依据。,病原携带者:无临床症状而排出病原体者。,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3、排出病原体数量和持续时间; 从事职业、卫生习惯、活动范围。,受染动物将传染病传给人的主要原因: 被患病动物咬舔; 饲养或护理病畜受到感染; 接触感染动物污染的水或土壤; 吸血昆虫叮咬; 宰杀动物或加工处理畜产品; 食用病畜的肉和乳。,1.动物的感染数量; 2.与人接触的机会; 3.与人们生产活动、卫生条件、 防护措施等有关。,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传播途径: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到侵入新宿主之前,在外界所经历的路径。,传播因子:参与病原体传播的外界物体。,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1.发病率高,易爆发流行; 2.常有冬春季节性发病率升高; 3.儿童多见,流感除外; 4.与居住条件的拥挤程度有

4、关。,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1.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2.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异; 3.不饮者不发病,暴饮生水者发病多。 4.一次污染常呈暴发;洁治后暴发平息。,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1.病人均有疫水接触史; 2.发病有季节、地区、职业性差别; 3.大量易感人群与疫水接触,可呈暴发; 4.采取措施后新发病例减少。,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1.病人都有某种食物食用史; 2.病人的空间分布与供食范围一致; 3.常夏秋季发病升高; 4.如为一次污染,常呈暴发; 停用后暴发即平息。,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1.多呈散发,家庭可聚集; 2.个人卫生条件差者发病多; 3

5、.四季均可发,无明显季节性; 4.加强卫生措施,可减少病例发生。,生物性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1.有一定的地区性,与虫媒分布一致; 2.有明显的季节性; 3.有明显的职业特点; 4.发病有年龄差异; 5.人与人之间不传播,常呈散发。,医源性传播:在医疗预防工作中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原因:接受治疗、检验时,器械消毒不严; 药品与生物制品污染; 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易感人群:对某病原体有感受性的人群。 人群易感性:对某病的易感程度。 人群免疫性:人群对某病的抵抗程度。,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1、易感人口输入; 2、免疫人口减少; 3、获得性免疫的丧失; 4、病原体发生变异。

6、,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1、预防接种; 2、传染病流行或隐性感染后,免疫人 口增加。 3、人群健康水平和一般抵抗力的提高。,疫源地: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向周围 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疫源地范围大小的决定因素:,传染源活动范围; 传播途径的特点; 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疫源地消灭的条件:,1、传染源离开疫源地,或已过传染期。 2、经过有效地消毒、杀虫或已过病原 体和虫媒的存活期限。 3、所有易感者经该病最长潜伏期,不 再有新病例出现。,1989年9月1日颁布施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应作报告和管理的传染病称法定传染病。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7、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破伤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丙类传染病包括: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其它感染性腹泻。,甲类传染病强制管理, 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 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法定疫情报告人:执行医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又称法定报告人。,当发

8、现患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AIDS、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及疑似病例时,城镇于6小时,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当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当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及疑似病例时,城镇于12小时,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发现患丙类传染病时,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隔离要求: 烈性传染病:严格分室隔离; 其他传染病:不同病种分别隔离。,隔离期限: 症状消失后,经2至3次病原学检查(间隔2天次),均阴性

9、可解除隔离。,发现霍乱(副)带菌,伤寒带菌,痢疾带菌、肺结核、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严禁从事饮食、饮水和保育工作。,医学观察:对乙、丙类传染病接触者,每日巡诊了解有无发病征候,期间可参加日常活动。,留验:对甲类传染病接触者,隔离于专门场所,限制活动,不准接触其他人员,并进行医学观察。,集体检疫:新兵和新学员到达部队、院校后,必须进行集体检疫,检疫期不少于45天; 战时集体检疫,不得少于15天;,国境卫生检疫:检疫鼠疫、霍乱、黄热病; 我国规定还检疫登革热、AIDS。,小结:,世界各国传染病流行毅然严峻; 传染病流行过程需三个环节,受两因素影响。,疫源地范围大小和消灭需要三个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三个措施:管理好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一、名词:传染源、潜伏期、传染期、疫源地。 二、填空: 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2影响流行病过程的因素:、。 3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4. 传播途径有:、 、。 5.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