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pt_第1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pt_第2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pt_第3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pt_第4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期 2.理解: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涵义;认知差异的涵义 3.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涵义,1.心理发展的涵义,定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发展的4个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 (二)青年初期(相当于初中阶段),(一

2、)少年期,1.总的特点 (1)半成熟、半幼稚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自觉性与幼稚性的矛盾 2.知情意行方面的特点: 知(思维): (1)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情(情感):高级社会情感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迅速发展 意(意志):有一定的自制力,如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但不稳定。 行(行为):因自制力不强,容易出现前后矛盾的行为。,(二)青年初期,1.青年初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已接近 成人。 2.知情意行方面的特点 知:(1)智力接近成人;(2)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

3、证思维。 情: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项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有了深刻发展。 意志与行为:意志的坚强型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4.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涵义,(一)学习准备 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样例22,(二)关键期,1.定义:关键期又叫敏感期,是指有机体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对某些刺激的反应或适应有一个敏感时期。 2岁: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岁: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 45岁:书面语

4、言发展的关键期 211、12岁: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2.错过关键期的危害 基辛格现象 二战期间,5.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一个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运算即操作(opuatiou), 皮亚杰用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感觉和动作开始分化 认知发展的另一特点是:思维开始萌芽,(二)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的主要特点: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所有的

5、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的主要特点: 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 守恒是指客体在外形上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儿童能够认识到客体所特有的属性不变。,(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已经能够摆脱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1.命题之间的关系 2.假设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6.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初中阶段“数与式”的学习: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和分式 只有进入形

6、式运算阶段(1115岁)的学生才能够摆脱对可感知的具体事物的依赖,因而才能够获得纯粹以命题呈现的概念和规则。,(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水平不仅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而且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 教学(内容,方法),(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现有发展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可能的发展水平”,走在发展的前面,从而使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简述:

7、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填空:,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五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人生第一个反抗期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角色混乱,8.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 (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2.学校教育 (特别是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同辈群体 (随着年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超过甚至

8、父母的影响),9.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根据上述定义,自我意识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 二是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的结构,构成成分: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发展阶段: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自我意识的构成成分,考题类型,填空题:个体自我意识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自我。 单选题: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自豪感 责任感、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A.自我认识 B. 自我调节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10

9、.自我意识的产生,8个月前“物我不分” 8个月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12周岁,已经形成了一些关于自我的基本概念,如年龄、性别等。不过,他们都是用第三人称来称呼自己 到2周岁,语言中出现了人称代词“我”。人称代词“我”的掌握,标志着自我意识的产生。,11.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一)生理自我(自我中心化阶段),也称物质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1岁左右,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别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作出一定的评价。 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二)社会自我(客体化阶

10、段),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轻信成人的评价自我独立评价 对具体行为的评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 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迅速发展 自我评价常常只涉及自己的外部行为 自我调节能力差,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 社会自我在少年期基本成熟,(三)心理自我(主观化阶段),也称精神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能够按照一定的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 “心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1.初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更多地将心智用于内省,自感茫然和痛苦,使得自己的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 2.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性日趋强烈;在心理上将自我分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两部分;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