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技术原理与常见故障处理方法_第1页
PTN技术原理与常见故障处理方法_第2页
PTN技术原理与常见故障处理方法_第3页
PTN技术原理与常见故障处理方法_第4页
PTN技术原理与常见故障处理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MCT-3-C-002,PTN技术原理与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目 录,CONTENT,2,PTN技术原理及特点,2,PTN网络保护机理,3,3,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3,5,3,目 录,CONTENT,北京移动传输网络结构,1.光传送网络的发展 2.业务发展对光传送网络的要求,光传送网络的发展,4,PDH:准同步数字传输系统; SDH:同步数字传输系统; 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 DWDM:密集波分复用系统; 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智能光网络); OTN:光传输网络; PTN:分组传输网;,容量增加/业务多样化,1966,80年代,94年,99年,90年代初,98年,1976,DWDM 开

2、始建设,SDH标准完善PDH仍为主力,实用化 产品出现,SDH逐步成为 传输主力设备,PDH产品开始 规模使用,高锟提出 光传输理论,DWDM规模建 设,全光网试验,MSTP/ASON,02年,OTN/PTN,近年,光传送网络的发展,5,骨干网,全IP化,运营商 等级,统一的全IP骨干网支持移动宽带发展,端到端的QoS,可靠性,支持多种业务 (TDM/ATM/Ethernet) 提高传输效率 降低租用线成本,光传送网络的发展,6,RNC,RNC,RNC,10GE光口,10GE PTN汇聚环,10GE PTN汇聚环,GE PTN 接入环,GE PTN 接入环,核心节点,骨干节点,GE光口,核心机

3、房A,核心机房B,核心机房C,GE光口,GE光口,汇聚节点,重要集团客户大颗粒业务,RNC,RNC,RNC,RNC,RNC,RNC,RNC,RNC,RNC,北京移动PTN网络建设,7,目 录,CONTENT,北京移动传输网络结构,1.光传送网络的发展 2.业务发展对光传送网络的要求,业务发展对光传送网络的要求,8,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业务发展对传输的需求,9,Mobile Challenge,业务发展对光传送网络的要求,10,2002-2003,64-144 Kbps,2003-2004,2005-2006,2006-2007,2008-2009,2009-2012,64-384 Kbps

4、,384 K- 5 Mbps,3-20 Mbps,10-50 Mbps,20-100 Mbps,空口技术,业务带宽,视频电话 移动流媒体,移动多媒体 宽带Internet,3G(R99/R4),上行: 384 Kbps 下行: 384 Kbps,3G+HSDPA(R5),上行: 384 Kbps 下行: 14.4 Mbps,3G+HSxPA(R6/R7),上行: 5.76 Mbps 下行: 14.4 Mbps,3G+E-HSPA(R8?),上行: 12.5 Mbps 下行: 25 Mbps,LTE,上行: 50 Mbps 下行: 100 Mbps,高质量的移动体验,业务发展对光传送网络的要求,

5、移动业务发展对传输的需求,11,HSPA/LTE,WiMAX,L2 VPN,Microwave,PTN,2G/3G,Eth/IP,xDSL,L3 VPN,Lease Line,BSC,RNC,SGSN,GGSN,移动运营商面对多种移动相关业务的开展,包括移动的语音、手机上网、手机电视、位置定位、专线业务等,并产生多业务接入的需 移动运营商需要关注多种业务的互连、管理维护,移动业务发展对传输的需求,业务发展对光传送网络的要求,12,商业中心,住宅小区,WiMax/LTE,2G/3G,TDM 向 IP转变 铜缆/微波向光纤转变,端到端业务管理 / 网络资源控制,BSC,RNC,SGSN,BRAS,

6、IP RAN,IP Core,xDSL,xPON,Optical,MSTP MW / IP Radio,Optical MPLS,IP无线接入网向IP核心网转变 从连通性需求向Qos需求转变,SDH, PTN or WDM,Internet,NGN/IMS,IPTV Server,业务发展对光传送网络的要求,业务IP化发展对传输的需求,13,目 录,CONTENT,PTN技术原理及特点,1. PTN产生背景及关键技术 2. MPLS基本原理 3. PWE3概念与应用,PTN产生背景及关键技术,14,MSTP承载IP化业务的适应性分析,统计复用效率低,PTN产生背景及关键技术,15,传统以太网承

7、载IP化业务,IP核心骨干网,SR,SR,由于OAM有效的检测机制的缺失,导致保护无法快速有效的完成。,缺乏有效的维护手段,网络监控困难,Core,Access,switch,PTN产生背景及关键技术,16,路由器承载IP化业务,CORE,Metro,SR,SR,Broadband business,NodeB,NodeB,Routers,IP核心骨干网,传统路由器对TDM/ATM等传统业务的支持能力仍然较弱; 缺乏端到端的业务配置,无法和现有传送网络进行统一管理。 缺乏OAM手段 缺乏对于时间同步的充分支持。 缺乏业务单板级的保护,设备复杂度高、成本高。,PTN产生背景及关键技术,17,为什

8、么需要PTN,E1,Why not SDH/MSTP,SDH VC,E1,E1,E1,非常适合承载传统业务,比如语音,可靠性强,优异的服务质量(极低的延迟,丢包,抖动),低的统计复用,Why not Switch,Why not Router,面向连接与成熟的时钟传送,较高的扩容成本,不是面向未来的技术选择,高可靠性,服务质量,面向连接,时钟同步,低成本,高性能,IP/MPLS IPv6,丰富的接口,PTN,PTN产生背景及关键技术,18,面向IP化的分组传送技术PTN,基于硬件的OAM和可靠网络保护,E2E的网络管理,精确的时钟传送能力,L2/L3层交换能力,PTN Packet Trans

9、port Network,SDH Transport Experience,Packet Technology,带宽统计复用,面向未来转型,PTN = Packet Technology + SDH Operation Experience,Packet 技术搭建面向ALL IP的平台,具有更高的网络效率,灵活的调整能力,更好的可扩展性. SDH 传送体验确保了由everything over SDH backhaul 到 everything over IP backhaul的平滑转型 .,19,PTN产生背景及关键技术,PTN技术特点,PTN产生背景及关键技术,20,PTN的关键技术,MP

10、LS多协议标签交换 PWE3端到端的伪连线仿真 L2VPN二层虚拟专用网 QoS服务质量 CES电路仿真业务 ML-PPP多链路点到点协议 IMA反向ATM复用,21,目 录,CONTENT,PTN技术原理及特点,1. PTN产生背景及关键技术 2. MPLS基本原理 3. PWE3概念与应用,MPLS技术原理,22,传统IP转发,每一跳分析IP头,效率低 QoS难于部署,而且效率低 所有路由器都要知道整个网络的所有路由,MPLS技术原理,23,ATM的交换过程 标题样式,面向连接,有N2问题; 靠链路层选路,基于VPI/VCI或标签;业务质量有保证,可保证实时业务,虚通路连接 (VCC),虚

11、通道连接(VPC),VP交换,VC交换,VC交换,NNI,NNI,VPI = 2VCI = 44,VPI = 1VCI = 1,VPI = 26VCI = 44,VPI = 20VCI = 30,UNI,UNI,MPLS技术原理,24,MPLS技术产生,起源:为了将IP与ATM结合,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签交换 Multi-Protocol:支持多种三层协议,如IP、IPv6、IPX等 Label Switching:给报文打上标签,以标签交换取代IP转发,面向无连接的控制平面,面向无连接的转发平面,IP,面向连接的控制平面,面向连接的转

12、发平面,ATM,面向无连接的控制平面,面向连接的转发平面,MPLS,MPLS技术原理,25,MPLS的基本概念 双标题样式,LSR:Label Switch Router(标签交换路由器) LER:Label Edge Router(标签边缘交换路由器) LSP:Label Switch Path(标签交换路径),MPLS技术原理,26,LSP对数据的操作,LSP定义了三种操作: Ingress:数据从用户设备进入了MPLS网络边缘设备,数据报文要进行封装。 Egress:数据从MPLS网络核心设备进入了边缘设备,MPLS标签要被剥离。 Intermediate(Transit):数据在MPL

13、S网络核心内从一个设备进入了另一个设备,标签要被交换。,P(Provider)端口: 该端口指接入服务提供商核心网络的端口;在我们设备上指接入的数据报文为MPLS封装报文的端口。 PE(Provider Edge)端口: 该端口为服务提供商的边缘端口,对接的是用户的设备;在这里指接入的是普通以太网帧,如果接入的是MPLS封装格式的数据报文,但同时不希望对MPLS封装进行处理,端口也可以配置成这种属性。,MPLS技术原理,27,MPLS封装格式与标签 双标题样式,MPLS包头有32Bit(4字节),其中包括: 20Bit用作标签(Label) 3个Bit的Experimental, 协议中没有明

14、确,通常用作CoS(Class of Service) 1个Bit的S,用于标识是否是栈底,用来做标签的嵌套,这样可以使标签无限扩展 8个Bit的TTL,L2 Header,MPLS Header,IP Header,Data,Label,COS,S,TTL,0 19 22 23 31,32 bits,MPLS技术原理,28,MPLS的转发过程 双标题样式,核心LSR,IP,IP,传统IP转发,传统IP转发,标签转发,边缘LSR,边缘LSR,以短的、固定长度的标签代替IP头作为转发依据,提高转发速度 IP与ATM更好地结合 提供增值业务,同时不损害效率:,MPLS技术原理,29,标签转发 双标

15、题样式,分析IP头 映射到下一跳,标签操作:pop,分析IP头 FEC绑定LSP FTN-NHLFE,ILM-NHLFE,ILM-NHLFE,标签操作:push,标签操作:swap,FEC(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将具有相同特性的报文导入到同一条LSP NHLFE(Next Hop Label Forwarding Entry):描述标签操作 下一跳 标签操作类型:push/pop/swap/null 链路层封装类型等 FTN(FEC to NHLFE):将FEC映射到NHLFE ILM(Incoming Label Map):将MPLS标签映射到NHLFE

16、,MPLS技术原理,30,标签转发,分析IP头 FEC绑定LSP FTN-NHLFE,ILM-NHLFE,ILM-NHLFE 分析IP头 映射到下一跳,ILM-NHLFE,标签操作:push,标签操作:swap,标签操作:pop,31,目 录,CONTENT,PTN技术原理及特点,1. PTN产生背景及关键技术 2. MPLS基本原理 3. PWE3概念与应用,PWE3概念及应用,32,PWE3(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 端到端的伪线仿真),CE1,CE2,伪线仿真业务,Tunnel,伪线(PW),PWE3:一种业务仿真机制,希望以尽量少的功能,按照

17、给定业务的要求仿真线路。,PTN 网络,PWE3概念及应用,33,PWE3的基本传输构件,PWE3概念及应用,34,TDM ATM POS,TDM IMA/ATM MLPPP (E1),PTN Network,POC3,POC1,ATM,ETH,TDM,ETH,ATM,TDM,ETH,ATM,ATM,ETH,PWE3 Tunnel,PWE3 提供三大业务TDM,ATM/IMA,ETH的统一承载,建立端到端的PW伪连接 构建L2VPN网络 网络侧可通过MPLS Tunnle和IP Tunnel,GRE Tunnel实现报文的透明传输; 对于MPLS Tunnel,实现端到端的OAM检测和11 L

18、SP保护,BSC,RNC,PWE3多业务承载方式,35,目 录,CONTENT,PTN网络保护机理,1. LMSP保护 2. LAG保护 3. MPLS APS保护 4. IMA保护 5. ML_PPP保护 6. PW APS保护 7. 双归保护,LMSP保护,通过保护通道来保护工作通道上传送的业务 当工作通道故障的时候,业务倒换到保护通道 线性复用段保护分为1+1 线性复用段保护、1:1 线性复用段保护和1:N(2N7)线性复用段保护 1+1 保护的业务双发选收,1:1 和1:N 保护的业务单发单收 保护对象: STM-1/4的光口; PTN产品上支持的单板有POD41板、 AD1板、 CD

19、1板(目前CD1仅在网络侧,即接入ML-PPP时才支持LMSP);1:N 线性复用段仅可用于AFO1 单板,采用LMSP对端口实现保护,36,1+1单向/双向倒换,11模式是指发送侧在主备通道上双发业务,在接收侧选收业务; 单向倒换:如图所示,故障时只在B设备的接收侧发生倒换,A设备的接收侧不倒换 双向倒换:如图所示,故障时A、B设备的接收侧都发生了倒换,37,LMSP保护,1:1双向倒换,1:1模式是指发送侧在主备通道中选择一个通道发送业务,在接收侧选择接收业务; 双向倒换是指当某个方向的通道故障时,则两个方向的业务都要发生倒换,(如图所示,故障时A、B设备的接收侧都发生了倒换);,38,L

20、MSP保护,LMSP倒换/恢复过程,倒换过程 A在主用通道上收到信号失效,在备用通道上向B发送倒换请求 B在备用通道上收到A的倒换请求,在备用通道上向A发送倒换响应 A收到B的响应后执行倒换和桥接,并在备用通道上向B发送倒换确认 B收到A的倒换确认后执行倒换和桥接,信令达到稳态,倒换完成,以1+1双端模式为例:,恢复过程 1:N是双端恢复式;11有单端恢复、单端不恢复、双端恢复、双端不恢复四种 双端式保护,两端的保护倒换需要走协议来进行协调,利用的是段开销的K1、K2字节,以便发送请求、回馈请求确认、执行倒换动作协议K字节在备用通道传送,39,LMSP保护,LMSPPTN产品规格,40,LMS

21、P保护,41,目 录,CONTENT,PTN网络保护机理,1. LMSP保护 2. LAG保护 3. MPLS APS保护 4. IMA保护 5. ML_PPP保护 6. PW APS保护 7. 双归保护,LAG保护概述,定义: LAG:Link Aggregation 链路聚合,将多个以太口聚合起来组成一个逻辑上的端口;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该协议用于动态 控制物理端口是否加入到聚合组中;,保护对象: 以太网端口(10GE/GE/FE);,性能指标: 可以达到秒级的保护;,标准: IEEE 802.3ad;,42,应

22、用场景,采用LAG对ETH的端口实现保护;,43,LAG保护,应用场景(负载分担),负载分担:业务均匀分布在LAG组内的所有成员上传送; 每个LAG组最多支持16个成员; 这个模式无法对Qos提供很好的保证,因此在PTN产品中,该模式只能应用在用户侧,不能应用在网络侧;,44,LAG保护,应用场景(非负载分担),非负载分担:正常情况下,业务只在工作端口上传送,保护端口上不传业务; 每个LAG组只能配两个成员,形成1:1保护方式; 该模式可以应用在用户侧和网络侧; 该模式可以保证用户的Qos特性;,45,LAG保护,PTN产品规格,46,LAG保护,47,目 录,CONTENT,PTN网络保护机

23、理,1. LMSP保护 2. LAG保护 3. MPLS APS保护 4. IMA保护 5. ML_PPP保护 6. PW APS保护 7. 双归保护,MPLS APS概述,定义: APS: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保护对象: 业务通道(MPLS Tunnel); 原理: 通过OAM报文来检测业务通道的好坏; 两个站点间通过APS报文进行交互,完成倒换; 标准: ITU-T G.8031 性能指标: 倒换时业务中断小于50ms;,48,应用场景,BTV,SR,SR,Metro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BTV,Internet,AG,

24、AG,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Working,Protection,通过配置两条源宿站点相同,但路径不同的Tunnel来实现APS保护,49,MPLS APS保护,APS保护倒换概念11,源端双发,宿端选收,Work Path,Protection Path,11就是指工作和保护通道同时走业务,由宿端根据通道状态及外部命令进行选收,Node A,Node Z,50,MPLS APS保护,APS保护倒换概念1:1,源端选发,宿端选收,Work Path,Protection Path,1:1虽然也是工作和保护通道一一对应,相互保护,但业务并不是同时在两条通道上走的1:

25、1保护是1:N的一个特例,所谓1:N,就是指一个保护通道保护N条工作通道,Node A,Node Z,51,MPLS APS保护,APS保护倒换概念单向倒换,源端选发 宿端选收,宿端选收 源端选发,Work Path,Protection Path,单向倒换是指当一个方向的通道SF后,只倒换受影响的方向,另一个方向保持不变,继续从原通道选收业务,Work Path,Protection Path,Node A,Node Z,52,MPLS APS保护,APS保护倒换概念双向倒换,源端选发 宿端选收,宿端选收 源端选发,Work Path,Protection Path,双向倒换是指当一个方向的

26、通道SF后,两个方向均进行倒换,即要么都走工作通道,要么都走保护通道,Work Path,Protection Path,Node A,Node Z,53,MPLS APS保护,APS协议1:1双向恢复倒换的APS报文,源端选发 宿端选收,宿端选收 源端选发,Work Path,Protection Path,Work Path,Protection Path,Node A,Node Z,Node Z检测主用通道出现故障后,立刻倒换并发送倒换请求; Node A收到倒换请求后,倒换至备用通道,并发送确认消息,完成倒换操作; Node Z检测到主用通道恢复后,发送倒换请求给Node A,并倒换至

27、主用通道; Node A收到倒换恢复请求后,倒换至主用通道,并发送确认消息,完成恢复操作。,54,MPLS APS保护,MPLS APS PTN产品规格,55,MPLS APS保护,56,目 录,CONTENT,PTN网络保护机理,1. LMSP保护 2. LAG保护 3. MPLS APS保护 4. IMA保护 5. ML_PPP保护 6. PW APS保护 7. 双归保护,IMA保护,IMA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提高带宽利用率:通过IMA可以把多个低速率的链路复用成一个逻辑的较高速率的链路 动态调整带宽:成功创建IMA组后,可以动态增删IMA组的绑定链路 增加可用性:IMA组支持链路失败处理

28、和自动链路恢复,可以自动剔除时延过大的链路,57,58,目 录,CONTENT,PTN网络保护机理,1. LMSP保护 2. LAG保护 3. MPLS APS保护 4. IMA保护 5. ML_PPP保护 6. PW APS保护 7. 双归保护,ML_PPP保护,ML_PPP功能的应用,给网络带来如下好处: 增加带宽 负荷分担、备份 利用分片降低时延,当在Ingress节点上配置ML-PPP时应注意: ML_PPP链路不能承载以太网专网业务,59,60,目 录,CONTENT,PTN网络保护机理,1. LMSP保护 2. LAG保护 3. MPLS APS保护 4. IMA保护 5. ML_

29、PPP保护 6. PW APS保护 7. 双归保护,定义: APS: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保护对象: 业务通道(工作PW); 原理: 通过PW OAM报文来检测业务通道的好坏; 两个站点间通过APS报文进行交互,完成倒换; 标准: PW APS 符合 ITU-T G.8031 性能指标: 倒换时业务中断小于50ms;,PW APS保护,61,Working,Protection,通过配置两条源宿站点相同,但路径不同的PW来实现PW APS保护,BTS/Node B,PE1,RNC,E1 / FE,PW1,PW2,同源同宿场景,应用场景一,62,PW AP

30、S保护,应用场景二,BTS/Node B,PE1,RNC,E1 / FE,PW1,PW2,W,P,1,1,1,2,DNI-PW,双归场景,Working,Protection,该场景即双归场景:PE1设备配置PW APS; PE2和PE3设备配置MC PW APS,两条PW的路径不相同,63,PW APS保护,源端选发,宿端选收,Work Path,Protection Path,1:1虽然也是工作和保护通道一一对应,相互保护,但业务并不是同时在两条通道上走的,1:1保护是1:N的一个特例,所谓1:N,就是指一个保护通道保护N条工作通道,Node A,Node Z,PW APS倒换原理1:1,

31、64,PW APS保护,源端选发 宿端选收,宿端选收 源端选发,Work Path,Protection Path,双向倒换是指当一个方向的通道SF后,两个方向均进行倒换,即要么都走工作通道,要么都走保护通道,Work Path,Protection Path,Node A,Node Z,PW APS倒换原理双向倒换,65,PW APS保护,源端选发 宿端选收,宿端选收 源端选发,Work Path,Protection Path,Work Path,Protection Path,Node A,Node Z,Node Z检测主用通道出现故障后,立刻倒换并发送倒换请求; Node A收到倒换请

32、求后,倒换至备用通道,并发送确认消息,完成倒换操作; Node Z检测到主用通道恢复后,发送倒换请求给Node A,并倒换至主用通道; Node A收到倒换恢复请求后,倒换至主用通道,并发送确认消息,完成恢复操作,PW APS倒换原理1:1双向恢复倒换,66,PW APS保护,PW APS PTN框式产品规格,67,PW APS保护,MC PW APS PTN框式产品规格,68,PW APS保护,69,目 录,CONTENT,PTN网络保护机理,1. LMSP保护 2. LAG保护 3. MPLS APS保护 4. IMA保护 5. ML_PPP保护 6. PW APS保护 7. 双归保护,双

33、归保护,PTN,BTS/Node B,BTS/Node B,POC1,工作路径,保护路径,STM-1/GE,ATM/CES仿真业务 L2 VPN ETH专线专网业务,两个PE 设备(双归节点)通过各自的AC(Attachment Circuit)链路连接到同一个CE设备上,实现承载网络两端PE 节点接入业务的保护,称为双归保护; 3900/1900设备可以实现当双归节点、双归节点AC 侧链路或网络侧业务PW 发生故障时,对CES ATM/仿真业务、以太专线业务、以太专网业务的双归保护; 如上图:PE3和PE4形成了双归保护点,它们相互保护PTN设备通过各种跨设备保护、MAC 地址回收技术相互配

34、合实现对各类业务的双归保护;,PE1,PE2,PE3,PE4,70,双归保护方案ATM/CES仿真业务,保护的业务:ATM/CES仿真业务 网络侧保护方案:1:1 MC-PW APS 用户侧保护方案:1:1 MC-LMSP 保护点:双归节点,双归节点AC侧链路,业务PW,71,双归保护,双归保护方案以太专线业务,保护的业务:以太专线业务 网络侧保护方案:1:1 MC-PW APS 用户侧保护方案:1:1 MC-LAG 保护点:双归节点,双归节点AC侧链路,业务PW,72,双归保护,双归保护原理MC PW APS,MC-PW APS由PE3 设备上的PW APS 保护组、PE1与PE2 上的MC

35、-PW APS 保护组组成MC-PW APS 通过PW OAM 来检测工作PW 与保护PW 的状态,MC-PW APS 的DNI-PW(Dual Node Interconnection PW)用于承载业务报文 MC-PW APS 通过DNI-PW 实现跨设备状态通信,使PE1 与PE2 两端的倒换动作协调一致,73,双归保护,双归保护原理MC LAG,MC-LAG 由以下三部分组成:PE1 与PE2 设备上的设备内LAG(LAG1 与LAG2)、PE1 与PE2 之间的MC-LAG、BSC/RNC 上的LAG(LAG3) MC-LAG可将多个设备上的以太链路聚合在一起形成链路聚合组,提高可用

36、带宽;且当某条链路或某个设备失效时,MC-LAG 自动将数据流切换到MC-LAG的其它可用链路上,从而增加链路可靠性 PE1 与PE2 通过MC-LAG的跨设备同步通信,周期性地互相通告双归节点PE1 和PE2 上设备内LAG 的状态,同时针对故障情况协商两边的动作,此外,当AC 侧链路工作状态发生变化时,PE1和PE2 都会向网络侧的保护协议通告,74,双归保护,双归保护原理MC LMSP,MC-LMSP 保护由以下两部分组成:PE1 与PE2 之间的MC-LMSP与BSC/RNC上的LMSP PE1与PE2 跨设备LMSP,即MC-LMSP,能够实现多设备间的复用段保护,即线性复用段的工作

37、通道和保护通道不在同一设备上 通过MC-LMSP 的跨设备同步通信,周期性地互相通告双归节点PE1和PE2 上各自LMSP 链路的工作状态,同时针对不同的故障情况协商两边的动作;此外,当AC 侧链路发生状态变化时,PE1 和PE2 都会向网络侧的保护协议通告,75,双归保护,双归倒换过程,工作节点PE1 发生故障,PE3、PE2、BSC/RNC 三者完成以下动作实现业务的保护倒换: 1、PE3 通过PW OAM 检测到工作PW 故障,PE3 与PE2 交互APS 协议,执行PW APS 倒换,业务倒换到保护PW 上 2、BSC/RNC 检测到工作AC 链路发生故障,BSC/RNC 与PE2 交

38、互LMSP 协议,执行LMSP 倒换,业务倒换到AC 侧保护链路上 3、 PE2 上三点桥接保护组的业务PW 与AC 侧链路建立双向桥接,76,工作节点发生故障(1:1 MC-PW APS 这两种情况下,PE1、PE2、PE3 三者完成以下动作实现业务的保护倒换: 1、PE3 与PE2 交互APS 协议,执行PW APS 倒换,业务倒换到保护PW 上 2、PE2 上三点桥接保护组的业务PW 与DNI-PW 建立双向桥接,业务PW 与AC 侧链路建立发方向桥接 3、PE2 通过DNI-PW 将倒换状态通知PE1,PE1 上三点桥接保护组的AC 侧链路与DNI-PW 建立双向桥接 PW 的PE3-

39、PE1 方向故障,PE1 通过PW OAM 检测到故障,PE1 通过DNI-PW 通知PE2,之后的倒换过程与上述两种故障情况相同,82,工作PW发生故障(1:1 MC-PW APS&11 MC-LMSP),双归保护,83,目 录,CONTENT,PTN网络日常维护操作,1. MPLS OAM功能 2.业务发展对光传送网络的要求,PTN网络日常维护操作,84,MPLS OAM功能概要,MPLS OAM的功能主要是进行MPLS LSP的维护和管理,主要包含 CV(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 /FFD(Fast Failure Detection ),用于进行预设的LSP

40、连通性检查( proactive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 )。 FDI(Forward Defect Indication) 和 BDI (Backward Defect Indication,用于上下游之间进行告警指示。 LSP ping,用于命令触发(On-demand)的MPLS LSP连通性检查。 LSP TraceRoute ,命令触发(On-demand)的MPLS LSP路径追踪,用于故障定位. PM,LSP性能检测,包括延时、延时抖动、丢包率的检测,85,CV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 CV报文,用于连通性检测,报文格式

41、见上图。Ingress节点以1秒为周期发送该报文,Egress节点在任意3秒内检测接收到的CV报文的个数以及报文正误。,PTN网络日常维护操作,MPLS OAM功能概要,CV报文,86,FFD (Fast Failure Detection) FFD报文,与CV报文作用相同,用于连通性检测,报文格式见上图。Ingress节点以3.33ms到500ms不等的时间周期发送该报文,Egress节点在任意3个报文发送周期内检测接收到的FFD报文的个数以及报文正误。 发送频率种类:3.33ms,10ms, 20ms, 50ms, 100ms, 200ms, 500ms,FFD报文,PTN网络日常维护操作

42、,MPLS OAM功能概要,87,FDI (Forward Defect Indication) FDI报文用于LSP的Transit节点将底层缺陷信息(如端口Dwon)通告给LSP的egress节点,FDI报文,BDI (Backward Defect Indication) BDI报文用于Egress节点向Ingress节点通告LSP缺陷信息。 PTN实现承载BDI报文的通道是一条反向LSP,BDI报文,PTN网络日常维护操作,MPLS OAM功能概要,88,MPLS OAM协议工作原理,PTN网络日常维护操作,CV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 FFD (Fas

43、t Failure Detection) FDI (Forward Defect Indication) BDI (Backward Defect Indication),89,LSP Ping/Traceroute,LSP Ping/Traceroute可以检测MPLS控制平面的故障并进行故障定位; LSP Ping: Ingress节点发送Echo request报文到Egress节点 Egress节点收到Echo request后回复Echo reply报文 Ingress节点在超时时间内根据是否收到Echo reply报文判断LSP是否故障 LSP Traceroute: 通过在Ing

44、ress节点连续发送TTL从1到某个值的MPLS Echo Request报文,让LSP路径上的每一跳在收到TTL超时时,返回一个MPLS Echo Reply报文,这样,Ingress节点就可以收集LSP路径上每一跳的信息,从而可以定位故障节点。,PTN网络日常维护操作,PTN网络维护操作,90,以太网Service OAM功能概要,Ethernet Service OAM的主要功能是对端到端的以太网虚连接(EVC)进行管理和维护,主要包括 故障管理 CC(Continuity Check ),用于预设的端到端连通性检查(proactive continuity check )。 LB(Lo

45、opback),用于命令触发的(On-demand) 连通性检查。 LT(Link Trace),命令触发的以太网链路追踪,用于故障的定位。 Ethernet remote defect indication(RDI) ,远端故障指示功能。 性能监测 PM(Performance Monitoring),用于测量点到点以太网虚连接的丢包、时延、时延抖动、吞吐量(吞吐量测试目前未实现)等性能。 OAM报文通过特殊的Ethernet Type来区分,所走路径与业务报文一样。,PTN网络日常维护操作,PTN网络维护操作,91,以太网业务OAM 是一种基于MAC 层的协议,它通过发送OAM 报文来检测

46、以太网链路 以太网业务OAM 包括CC、LB 和LT 三种检测手段,1.环回检测(LB),源端MEP 将构造并发送LBM 帧,同时启动定时器开始计时。如果目的MEP 收到该LBM,将构造LBR 帧发送回源端MEP,环回成功。如果源端MEP 定时器超时,环回失败,2.单向连通性检测(CC),源端MEP 将周期性的发送CC 帧,目的MEP 收到源端发送的CC 帧后,启动CC 检测功能。如果目的MEP 在一定时间之内没有收到源端的CC 报文,则自动上报ETH_CFM_LOC 告警。,3.链路追踪检测(LT),源端MEP 发送LTM 帧,同时启动定时器开始计时。链路上所有的MIP 都会转发LTM 帧,

47、所有收到LTM 帧的MEP 和MIP 都会回送LTR 帧响应,根据这些LTR 帧可以判断出源MEP 到目的MEP 所经过的所有MIP。如果源端MEP 定时器超时,LT 失败,PTN网络日常维护操作,PTN网络维护操作,92,ETH-RDI,ETH-RDI 用于本MEP发现故障时向远端MEP通告故障,类似于SDH-RDI:,MEP,MIP,Customer MD,Provider MD,MEP A,MEP B,MIP A,MIP B,RDI OAM PDUs,RDI,PTN网络日常维护操作,PTN网络维护操作,93,目 录,CONTENT,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1. PTN网络故障定位 2.P

48、TN网络故障案例分析,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告警法 PTN在各种物理端口、逻辑端口、业务、PW等都有相关的告警。当发生故障时,查询当前设备的相关告警。通过分析告警,可以迅速的找到问题发生在什么层面。在定位业务故障的时候,通常建议首先关注传输层和物理层的告警 性能法 PTN在各种物理端口、逻辑端口(如IMA组、MP组等)、业务、PW都支持性能统计计数。当业务中断后,通过读取业务的相关性能,可以确认数据报文在哪台网元,在什么层面丢了。比如,如果发现端口上有误码计数,就可以直接判定是中间链路问题 环回法(CES 业务常见方法) PTN在各种物理端口、逻辑端口(如IMA组)都支持环回功能。在某些物理

49、端口的故障发生后,通过环回的方法,可以确认问题所在的设备(或链路) 业务OAM法(重点了解和掌握) ATM业务与ETH业务都支持OAM功能,通过OAM可以准确的定位到故障所在的网元和处理板,进而可以快速的对业务进行恢复,94,硬件常见告警(一),HARD_BAD硬件故障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外接电源失效。 原因2:单板与母板未良好接触。 原因3:单板硬件故障。 原因4:若接口板上报HARD_BAD告警,可能是对应的处理板出现故障。,95,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BUS_ERR总线错误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单板与背板接触不良。 原因2:单板故障。 原因3:单板检测到板间总线故障。,硬件常

50、见告警(二),BD_STATUS物理单板离线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单板正在硬复位。 原因2:单板未插上,或单板插上,但与母板接触不良。 原因3:板间通讯故障。,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COMMUN_FAIL单板间通信失效告警 可能原因: 单板排查原因1:单板处于硬复位状态。 单板排查原因2:单板故障。 主控板排查原因1:38M系统时钟故障。 主控板排查原因2:电源板故障,造成主控板3.3V电压异常。 主控板排查原因3:主控板不在位或故障。 主控板排查原因4:主控板的EXT接口直接连接HUB或者交换机。,96,硬件常见告警(三),POWER_ABNORMAL电源失效告警 可能原因: 单块单板

51、上报告警原因:单板电源模块失效。 多块单板上报告警原因1:电源板故障。 多块单板上报告警原因2:电源输入异常。,97,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THUNDERALM防雷失效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防雷电路保险管断开。 原因2:单板故障。,硬件常见告警(四),TEMP_OVER单板工作温度越限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制冷(热)设备故障,导致环境温度过高(低)。 原因2:温度告警上下限设置不符合实际情况。 原因3:风扇停止工作或防尘板积累灰尘太多。 原因4:单板故障。,98,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FAN_FAIL风扇故障告警 可能原因: 风扇板上存在风扇失效停转。 BD_NOT_INSTALL

52、ED相应槽位未创建逻辑单板告警 可能原因: 设备上安装了物理单板而未在网管上创建逻辑单板。,硬件常见告警(七),CFCARD_FAILEDCF卡操作失败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CF卡故障,初使化失败。 原因2:主控板故障,创建CF文件系统失败。,99,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CFCARD_OFFLINECF卡离线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CF卡未插。 原因2:CF卡与主控板接触不良。 原因3:主控板故障。,LSR_NO_FITED激光器未安装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光口使能,但没有安装光模块。 原因2:光模块或单板故障,监测不到安装的光模块。,100,硬件常见告警(八),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53、方法,LSR_WILL_DIE激光器寿命即将终止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激光器老化。 原因2:单板的检测电路故障。,W_OFFLINE拉手条离位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拉手条被扳开。 原因2:单板拉手条微动开关故障。,101,目 录,CONTENT,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1. PTN网络故障定位 2.PTN网络故障案例分析,常见故障定位流程,业务 Tunnel 链路,102,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故障定位信息收集,(1)该业务是创建后一直没有通,还是历史上通,突然间不通。 (2)该业务端到端的完整路径,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transt节点。 (3)完整的业务定位信息,包括业务ID,业

54、务属性。 (4)业务的源宿端口信息。 (5)业务所在的Tunnel和PW信息。 (6)业务涉及的保护信息。 (7)当前告警信息。 (8)各种相关性能计数(如业务涉及的端口性能计数,业务本身的性能计数等)。,103,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CES业务故障定位流程,104,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CES业务常见故障现象,105,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CES业务常见故障现象(续),106,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CES业务常见告警(一),CES_JTROVR_EXC/ CES_JTRUDR_EXCCES缓冲上溢/下溢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时钟未同步。 原因2:链路质量下降,抖动变大。 原因3:

55、设置的缓冲区太小。 原因4:网络侧跳数过多,抖动变大。,107,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CES_LOSPKT_EXCCES业务丢包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时钟未同步。 原因2:CES业务两端网元参数配置不一致。 原因3:Tunnel或PW带宽配置过低,链路拥塞。 原因4:电缆、光纤或光模块故障导致链路信号变差或中断。,CES业务常见告警(二),CES_MALPKT_EXCCES业务畸帧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业务参数配置错误,比如高阶通道。 原因2:Tunnel或PW带宽配置过低,链路拥塞。 原因3:电缆、光纤或光模块故障导致链路信号变差或中断。,108,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CES_M

56、ISORDERPKT_EXCCES业务包乱序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时钟未同步。 原因2:Tunnel或PW带宽配置过低,链路拥塞。 原因3:电缆、光纤或光模块故障导致链路信号变差或中断。,CES_STRAYPKT_EXCCES业务错包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CES业务两端网元参数配置不一致。 原因2:光纤或电缆连接错误。,CES业务故障常见原因,原因1:单板硬件故障、温度过高或板间通信故障,无法正常工作。 原因2:处理板、接口板的接口接入的信号丢失或恶化。 原因3:承载CES 业务的Tunnel 或PW 中断。 原因4:网元的同步时钟源级别丢失,或同步时钟源丢失。 原因5:承载CES 业

57、务的PW 在单位时间内丢包数、错包数或抖动缓冲超过阈值。,109,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ETH业务故障定位流程,110,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ETH业务故障常见现象,111,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ETH业务常见故障原因,原因1:单板硬件故障、温度过高或板间通信故障,无法正常工作。 原因2:接收信号丢失。 原因3:以太网网口连接错误,端口协商失败。 原因4:端口配置了环回。 原因5:接口流量限值配置过低,源宿两端接口配置不一致。,112,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Tunnel故障定位流程,113,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Tunnel常见告警(一),MPLS_TUNNEL_LOCVTunnel

58、连通性丢失告警 可能原因: 原因1:Tunnel的Ingress节点停止CV/FFD。 原因2:物理链路故障。 原因3:Ingress节点的单板正在复位。 原因4:业务接口配置错误。 原因5:网络出现严重拥塞。 原因6:CPU占用率饱和,无法处理ARP协议报文。,114,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Tunnel常见告警(一),处理步骤: 原因1:Tunnel的Ingress节点停止CV/FFD。 1、查看两端的“检测方式”和“检测报文类型”参数配置是否一致。如不一致修改为一致。 2、查看Ingress节点的“CV/FFD状态”参数,如果为“停止”,则启动。 原因2:物理链路故障。 在网管上查看Egress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