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主题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主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类别类型陈述教学媒体多媒体和实验设备教学习命令标记知识技能1、了解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的反应。2.对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的初步了解,可以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置换反应可以简单地用金属活性的顺序来判断,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可以用金属活性的顺序来解释。过程方法1、学会使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相关信息。2.学会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来处理所获得的信息,使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情绪态度1.培养学生勤奋思考、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2.了解化学与

2、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顺序。教学困难金属活性序列及用金属活性序列判断置换反应的初步研究。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程实物展示金戒指,铜锌合金制成的假珠宝。播放视频犯罪分子用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提问 1。为什么人们会爱上它?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鉴别真假黄金。【概述】前两种方法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而后一种方法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过渡】为了更好地利用金属,有必要了解金属的各种特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写在黑板上主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索金属的化学性质【实物展示

3、】氧化镁条和铝片,并与砂纸打磨过的进行比较。问题为什么要穿上原本迷人的镁条和铝片的“外衣”?在确认了学生的答案后,很清楚地指出空气中有氧气。这表明金属能与氧反应。【板书】(1)金属与氧的反应1.你知道哪些金属能与氧反应吗?2.这些金属像氧气一样剧烈吗?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看讨论和回答:通过测量密度;不同的硬度,互相描绘;用火焚烧(“真金不怕火”),黑色的是铜,不变的是金.思考并回答:空气答:镁、铁、铝、铜等等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活动用实物和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思考和解释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增强预防意识。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学生可以回忆旧知

4、识,引发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知识的能力。设计意图有什么区别?3.所有的金属都能和氧反应吗?如果没有,请举例说明。4.“真金不怕火”是什么意思?5.你能比较铁、镁、铜、铝和金的活性吗?【概述】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反应,但反应的难度和强度不同。课件展示铝炊具和铁炊具。问题 1。铝的化学性质相对活跃。为什么铝制炊具通常是耐腐蚀的?2.许多人喜欢用钢丝刷擦洗铝制餐具。你认为这个方法合适吗?链接知识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里煮熟后会变黑;苹果和梨用铁刀切割后,它们的表面会变黑。请想想为什么。【解释】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和许多水果的细胞都含有单宁酸,单宁酸可以与铁反应生成黑铁单宁酸

5、。当绿豆在铁锅里煮的时候,它们会产生一些黑色的铁鞣酸,所以它们会变黑。问问题你从刚才的生活常识中得到什么启示?【板书】(2)金属与酸的反应【活动与询问】:将学生分成八组,四组做实验一,另外四组做实验二实验一:将两小片镁条、锌颗粒、铁片和铜片放入四个试管中,然后加入5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严重程度;在试管口放一根燃烧的木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二: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并比较现象。知识场景的再现(1)观察卡通。(2)辅助材料:多媒体展示银环、铅环和铂环与硫酸的反应。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不,人们戴的白金和黄金饰品总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闪闪发光答:黄金在高温下不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答:活动:MgA

6、lFe,CuAu总结了三种情况:常温反应;高温反应或加热;无反应。在常温下,铝可以与空气中的氧反应:4Al 3O2=2Al2O3,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从而防止铝的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不合适。因为用钢丝刷刷洗铝制品很容易去除表面的氧化膜,所以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思考猜测:金属和酸可能会发生反应。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试剂反应现象反应速率反应方程稀硫酸或盐酸镁锌熨斗铜完成表格的前两项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活动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认识化学的重要性。用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比简单的言语转换更具煽动性。学生们也觉得“学习化学真的很有用”。培养学

7、生的合作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提问你的研究和情景材料有什么发现或收获?【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问题 1:根据与酸反应的速度或严重程度,我们能否判断上述哪种金属最容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性是什么?问题2: (1)以上反应是我们所学的组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上述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加热关联和应用所有下列反应都是置换反应吗?a.一氧化碳=铜=二氧化碳b.硫酸铜=硫酸亚铁铜c.NH4HC 3=NH3CO2H2O跃迁我们有其他方法来证明不同金属的相对活性吗?引导记忆当我们谈到质量

8、守恒时,我们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反应?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问题铜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吗?演示实验铜与硫酸亚铁反应问题铁比铜更活跃。铁能与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反应,但铜不能与铁反应。这是什么意思?【板书】(3)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活动和调查请仅通过给定的溶液和金属设计实验来判断铝、铜和银的金属活性顺序。药物:铝线、铜线、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巡视和指导实验【课件展示】铜树和银树图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描述实验方案,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金属活性序列及其应用【说明】经过多次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索,回答: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不同种类的金属与酸的

9、反应程度不同;(3)产生的气体会燃烧,检查后为氢气。一个学生写出了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棋盘游戏)其他的都写在表中mg2hcl=MgCl2 H2氯化锌=氯化锌H2二氯化铁=二氯化铁H2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金属迁移率镁锌铁铜通过讨论得出了取代反应的定义判断回答并写出反应方程式思考观察、描述并得出结论思考后回答:如果一种金属能与溶液中的另一种金属反应,那么第一种金属比第二种金属更活泼。设计你自己的实验并填写表格实验现象反应方程结论观察沟通概述:活动:铝、铜和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回忆现有知识并引入新知识,为后续实验铺平道路逆向思维使知识结构

10、更加合理。训练学生将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结论性知识。结论性知识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到验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归纳表达能力。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程等人曾认真地去伪存真,并从外及内总结归纳了溶液中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写在黑板上金属活动序列氯化钾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PtAu金属活动,从强到弱问题与启示问题: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吗?(2)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互相替换?启示:(1)金属与酸的反应条件。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条件。【概述与归纳】金属活动序列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整合与实践课后练习P14,问题1,5和7反思总结概述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反应、与酸反应和与

11、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金属活性的顺序应用。家庭作业:课后练习问题2、3、4和6。思考、理解和记忆思考并总结金属与酸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按照金属活性的顺序,金属的位置越高,其活性越强。按照金属活性的顺序,氢前的金属可以取代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3)按照金属活性的顺序,前面的金属可以取代后面的金属。思考并完成练习。(1)举例说明金属与氧反应的三种情况;讲述金属与酸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条件;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深入理解金属活性序列的应用。课后完成。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现象跳跃到本质。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测试在本课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将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盘子书建立米主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顺序1.与氧气的反应1。氯化钾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