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_第1页
最新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_第2页
最新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_第3页
最新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_第4页
最新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环境保护的最新发展历程与探索人类起源于大自然,生活在大自然中,并从大自然中发展而来。自从人类出现以来,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一直紧密相连。生物学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存在决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产物,从根本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矛盾。一、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过程从全球来看,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经历了三个阶段:“痛苦的代价、珍贵的觉醒和飞跃的崛起”。(a)第一阶段:痛苦的价格。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随着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力

2、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传统工业化不仅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而且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使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发生了8起重大公害,如比利时的马斯谷雾霾事件、美国的洛杉矶雾霾事件、英国的伦敦雾霾事件和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二)第二阶段:珍贵的觉醒。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促使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在环境觉醒的历史进程中,有三部名著。第一本书是寂静的春天,作者雷切尔卡森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这本书揭示了杀虫剂被滥用来追求利润的事实,所以有人称之为没有鸟鸣的春天。它的代表语言是:“如果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里

3、”。第二本书增长的极限于1972年在罗马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出版。该报告的代表性观点是,“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迟实施的灾难。”第三本书只有一个地球是由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和生物学家雷内杜博斯撰写的,作者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这本书的主旨是:“没有环境保护,人们将直接从摇篮到坟墓。”(三)第三阶段:飞跃。在经历了惨痛的代价和宝贵的觉醒之后,人类逐渐加深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对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四次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间发生了四次历史性的飞跃。1.第一次飞跃是1972年6月5

4、日至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世界各国开始共同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确立了人类在环境问题上的共同观点和原则。环境宣言的原文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话:“人类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发现东西,发明东西,创造东西,取得进步。”大会的开幕日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环境日,每年世界各国都在这一天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一起呼吸,一起奋斗”。2.第二次飞跃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会议首次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志着世界环保事业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倡导的“共

5、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成为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的基本原则。3.第三次飞跃是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会议开始了4.第四次飞跃是2012年6月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会议启动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讨论进程,提出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正式通过了成果文件我们憧憬的未来。纵观世界环境保护的历史,就是一部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环境事件都会促进环境与经济关系的调整。这大致分为三种类型:首先,这是一种绝望的方法。德国是代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的国家战略逐渐从优先发展经济调整到经济

6、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法律,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摆脱了经济发展的时代,严重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到20世纪90年代,德国的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河流得到了清理,空气污染减少了。第二,迎头赶上。由日本代表。二战后,随着工业的发展,日本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起初,日本希望在不阻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保护环境,但它没有摆脱公害的厄运。在世界八大公害中,日本有四大公害。自1970年以来,日本确立了环境优先的原则,实施了世界上最严格的环境法律和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它已经基本解决了工业污染问题。第三,跨越式发展。新加坡是代表。在工业化初期,新加坡开始实施城市功能区划,将工业区和

7、居民区分开,以避免城市环境污染。在加快建设完善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后,它保持了干净美丽的环境,成为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国际社会为解决环境问题做出了巨大努力,但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有所缓解,总体形势仍在恶化。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气候变化、水危机、化学污染和土地退化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基本解决了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质量恶化加剧,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但中国不能重蹈覆辙,必须努力

8、避免重蹈覆辙,积极探索新的环保之路。基本经验如下:一是建立以高违法成本理念为基础的环境法律体系,终身追求环境责任,严格执法。第二,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找到经济发展的出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加强环境经济政策的激励,促进环境成本的内部化。第四,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促进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二、国际环境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中国环境保护的积极实践中国推进环境保护的独特方式是协调国内外两大形势,不仅参与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与治理,而且根据国内新形势和新任务适时出台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措施。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

9、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2002年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和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外部条件(一)第一阶段:从七十年代初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2年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时,中国正处于左倾社会主义的趋势。当时的观点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社会主义没有污染”,“说社会主义有污染是对社会主义的侮辱”,中国不准备派代表参加。周恩来总理首先看到了污染的严重性。他强调环境问题不应该被视为小事。别以为没关系。不要再等了。在周总理的指示下,中国派代表团出席了人类环境会议。会后不久,国务院于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10、、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人人做事、保护环境、为人民谋利益”的32字环保方针。(二)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一九九二年。在此期间,中国的环境保护逐渐步入正轨。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1984年5月,国务院制定了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环境保护开始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成为国务院的一个直接机构。地方政府也相继成立了环保机构。1989年,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积极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量化考核制、排污许可证制、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制、“三同时”制、排污收费制

11、等八项环境管理制度。同时,以1979年颁布、1989年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为环境治理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3)第三阶段:1992年至200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两个月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十大对策,将实施可持续发展确立为一项国家战略。1994年3月,我国政府率先制定并实施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1996年,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发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号文件,大力推进“一控两标”(按功能区控制重点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业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全面开展“三河”(淮河、海河、辽河)和“三湖”(太湖、滇池、巢湖

12、)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4)第四阶段:2002年至201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让江河湖泊得以休养生息、推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把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生问题、探索环境保护新途径等新的思路和措施。2002年、2006年和2011年,国务院先后召开了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要把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和经济政策,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

13、,提高环境执法和监管能力,积极开展国际环境交流与合作。(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指明前进方向的伟大成就;积极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我们党的战略部署;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反思工业文明和现有发展模式的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是我们党的一大贡献;这是我们党对当今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趋势的深刻把握,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拓展和升华。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在2013年2月举行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第27次会议上正式写入决定文本。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

14、好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就的总和。它是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社会形态。它不仅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和升华,也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向往和憧憬。生态文明并不意味着不发展,不搞工业文明,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来的生态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在吸收和借鉴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特别是工业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指导理念和实践取向,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和根本措施。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环境问题,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环境问题,薄弱环节和突破口是环境保护,第一个成果也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的任何成就

15、或突破都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直接决定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三,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成就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环境保护新途径的指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努力工作,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中国的环境保护经历了从认识到实践的重大变化。(一)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目标。通过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狠抓项目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从2005年的52%提高到2012年的85%,燃煤电厂脱硫装置比重从14%提高到90%。“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2012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

16、、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3.05%、4.52%、2.62%和2.77%。(二)通过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全面推进规划环境评价,完成环渤海等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环境评价。对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了“区域审批限制”和“行业审批限制”等措施。自2008年以来,我部共拒绝批准332个总投资1.1万亿元的项目,涉及“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制定和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初步建立包括绿色信贷、保险、贸易、电力在内的环境政策框架体系(4)深化污染防治。国务院先后批准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其余江河湖泊建设,建立重点流域跨省段水质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中国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