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第二章红藻门课程课件.ppt_第1页
海洋生物学第二章红藻门课程课件.ppt_第2页
海洋生物学第二章红藻门课程课件.ppt_第3页
海洋生物学第二章红藻门课程课件.ppt_第4页
海洋生物学第二章红藻门课程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海洋学院 吴建新 ,第2章、红藻门Rhodophyta,概述: 藻色:鲜红色、紫红色或玫瑰红色,故名红藻。 种类:全世界约有4400多种,绝大多数为海产,分布也很广。我国已知127属,300余种 生活习性:多数生长在低潮线附近和低潮线下3060m处,由于藻红素可吸收叶绿素所无法吸收的青绿光,故比其它藻类可生长在较深海域,少数种类可在200m的海底生长。,2.1、红藻的主要形态特征,1)、基本体制 大多数为多细胞藻体,仅少数为单细胞或群体。 多细胞体有2种,一种是由简单的单列细胞或多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另一种为由许多藻丝组成的圆柱形或膜状植物体。,a.b

2、单轴型结构模式及植物体 c.d.多轴型结构模式及植物体,由藻丝组成的植物体可分为单轴型(monopodial type)和多轴型(foutain type)两类。 单轴型是指组成植物体中的藻体只有一条中轴,由中轴向四周生出分枝的侧丝组成皮层,如石花菜属Gelidium等。 多轴型的植物体是由许多中轴丝组成髓部,然后由髓部向各方分出侧丝所组成的,如海索面目Nemalionales的丝辐藻属Cumagloia(图2-1)。,由许多藻丝组成的各种形状的植物体,2)、细胞构造,细胞壁: 由内外两层组成 外层为藻胶(Phycocolloid),藻胶的成份因种而异,主要有琼胶(agar)、海萝胶(funo

3、ran)和卡拉胶(carrageheenen)种。 内层为纤维素,有些红藻如珊瑚藻的细胞壁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所形成的石灰质,使整个藻体类似动物的珊瑚。,色素体 有很多形状,为红藻分类的一个基本依据。 原红藻纲Protoflorideophyceae的种类,其色素体一般呈星状,内含一淀粉核。 红藻纲的色素体,为圆盘透镜形,不规则带状或扭带状等,其形状往往随种类而异,有的甚至在同一藻体上具有不同形状的色素体。 色素: 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d,叶黄素、-胡萝素及大量的辅助色素红藻红素(-phycoerthrin)和红藻蓝素(-phycocyanin),即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 光合作用产物 主要是一种多

4、糖类,即红藻淀粉。红藻淀粉一般呈小颗粒状,附在色素体表面,或存在于细胞质中。用碘化钾溶液处理时,则变成红紫蓝色或葡萄红色,而不呈深蓝紫色。除红藻淀粉外,也有包括一些溶解性的糖类或某些酒精类、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2.2、红藻的繁殖及生活史,1)、红藻类的繁殖 有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三种方式,营养繁殖在有些书中也称分裂生殖。在生殖过程中没有游动细胞。 、营养繁殖(paratomy) 营养繁殖是指不通过任何生殖细胞来进行繁殖的一种方式,即正常的细胞分裂(一般是纵裂)成2个新个体,如紫球藻Porphyridium cruentum。 、无性繁殖通过不同类型的孢子进行繁殖。 常见的孢子有2种

5、,单孢子(monospore)和四分孢子(tetraspore)。,单孢子(monospore) (又称中性孢子) 一般由营养细胞直接形成,即在一定的时期,藻体本身(单细胞)或藻体上的某些细胞,可以变成单孢子。单孢子产生于孢子囊内,为一无细胞壁、用于无性生殖或休眠的小细胞。 四分孢子(tetraspore) 有些细胞通过不断地分裂,变成一个包含2、4、8个多细胞的一个囊,囊内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孢子。在形成孢子的分裂中,有一次是减数分裂,所以孢子都是单倍体。在红藻中一般只产生四个不具鞭毛的孢子,即四分孢子。这些孢子虽然在外形上相同,但有的可形成雄配子体,有的则可形成雌配子体。 单细胞或多细胞藻类,

6、凡能产生孢子的细胞称孢子囊,故孢子囊有单孢子囊monosporangium(产生单孢子)和四分孢子囊tetrasporangium(产生四分孢子)之分,而四分孢子囊则由四分孢子体(2n)产生(图2-3)。,栽培的紫菜,在我国栽培的紫菜中,北方的条斑紫菜行无性生殖,南方的坛紫菜则没有(个别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 一般来说,单孢子由营养细胞转化而来,叶状体的边缘细胞内容物充实,经过质的变化,转化为单孢子囊,每个单孢子囊内仅含一个单孢子。 条斑紫菜的单孢子是紫菜栽培中的重要苗源,在栽培中有重要意义。,、有性繁殖,红藻的有性生殖为卵配,生殖过程比较复杂,表现出高级的方式,与高等植物相近。 雄性生殖细胞

7、称为精子,由精子囊器(spermatangium)产生,雌性生殖细胞称为果孢(carpogonium)。 精子囊器由藻体边缘部分营养细胞转变产生,精子囊器内精子囊数目的多少,随着紫菜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32、64、128和256个。 果孢形如烧瓶,其上有一条细长的受精丝,内部有一个卵核。,受精作用,精子粘在受精丝上,在接触处融化,精核沿着受精丝进入果胞内,与卵核结合成合子。 受精的果胞经发育形成果胞子体(也称囊果)。 果胞子体是雌配子体上的果胞受精后产生的二倍体植物,自身不能独立生活,而只能寄生于雌配子体上。,2)、红藻的的雌雄性别(以紫菜为例),雌雄同株的种类,如条斑紫菜Porphyr

8、a yezoensis、圆紫菜Porphyra suborbiculata; 雌雄异株的种类,如长紫菜Porphyra dentata; 雌雄异株为主,兼有雌雄同株的如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雌雄同株为主,兼有雄性株的种类,如半叶紫菜Porphyra katadai。,3)、红藻的生活史(life 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 cycle),原红藻纲的种类大多数未发现有性生殖,但有些种类如紫菜属及红毛菜属的种类则具有性生殖 藻体为大型的配子体,即为单倍体,小型的丝状体,也称孢子体为二倍体 在其生活史中存在叶状体的配子体世代和丝状体世代的交替。,原红藻纲中的紫菜

9、Porphyra yamadae,具有异型世代交替,配子体为叶状体(即常见的紫菜),孢子体则为细小丝状体,在其生活史中要经过以下阶段: (1)果胞子萌发阶段 (2)丝状藻体阶段 (3)壳孢子囊枝阶段 (4)壳孢子形成阶段 (5)壳孢子放散阶段,(1)果孢子萌发阶段,果孢子呈圆球形,具一个星状色素体,居细胞中央,大小似同种类的壳孢子,比单孢子略小,果孢子附着于各种贝壳后萌发钻入,向垂直和水平方向蔓延生长成丝状藻丝。 果孢子萌发时,先长出萌发管,原生质体等内含物逐步地移入管内,原来的果孢子成为一个空囊,在培养的过程中空囊又再充满原生质体的内含物, 果孢子上又能萌发出新的分枝,这些萌发的丝状体反复分

10、枝, 形成丝状藻丝。,、丝状藻体阶段,果孢子放出并附着在具有碳酸钙基质的物体上,并钻孔进入贝壳内部蔓延生长,或者悬浮在海水中形成不规则分枝的丝状体,其直径约25m,长达 50m 以上,伸长的细胞首尾相连,形成很长的藻丝,随着藻丝的不断生长,在贝壳上,每个果孢子可长成一个藻落,藻落之间相互重叠,布满整个贝壳,呈现紫黑色或紫红色。 藻丝细胞具有带状或片状色素体,色素较淡,不同种类或不同的栽培品种的丝状藻丝拥有独特的颜色。 丝状藻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逐渐加粗至 78m ,部分细胞进而发展为更粗短的不定形细胞,为进一步发育为壳孢子囊枝积累物质基础,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存在于丝状藻丝阶段,形如透镜,由单层

11、膜和基质组成。,、壳孢子囊枝阶段,特征为细胞长圆柱形,宽度明显增大,约816m ,长度可达20m 以上,未成熟的壳孢子囊枝细胞长度可为宽度的 23 倍,由丝状藻丝阶段的带状或块状色素体转为星状色素体,色泽深紫红色,具有明亮的折光性。 壳孢子囊枝细胞生长后期,细胞趋于成熟,细胞长宽趋于相等,或宽大于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壳孢子囊枝细胞的细胞壁隆起的脊也越明显,星状色素体也呈金黄的深紫红色,中央具有蛋白核。 不论是贝壳丝状体或自由丝状体,在壳孢子囊枝细胞大量形成后,细胞数往往达数个乃至百余个以上,壳孢子囊枝阶段是丝状体阶段的重要而关键的一环。,、壳孢子形成阶段,在初秋开始降温后,壳孢子囊枝细胞开

12、始出现双分细胞,细胞宽明显大于长的、星状色素体尤为明亮的细胞,率先大量出现双分细胞,这些细胞无壁,具细胞膜,且俩俩成对; 成熟的孢子其细胞壁融化,壳孢子囊枝细胞的分枝呈现管状,壳孢子依次排列于分枝的开口处。,、壳孢子放散阶段,壳孢子形成后,在降温或水流等因素的刺激下,大量集中地放散出来。 条斑紫菜一般从壳孢子囊枝分枝顶端细胞的细胞壁融化形成不定型的放散孔,顶端细胞先由孔放散; 培育自由丝状体时,时而也观察到个别壳孢子并不放出,停留在壳孢子囊枝中萌发。,在春天至初夏,果孢子(2n)从果孢子囊中放散出来后,漂流在海水中,如遇到贝壳或其它含碳酸钙的物体就开始附着,萌发后钻入贝壳中,然后蔓延生长成为弯

13、曲或不规则的分枝的丝状体。 开始时的丝状体细胞,呈细长形,直径为24m,慢慢地出现纺缍形或不定形细胞,直径58m。至夏末秋初,许多藻丝的侧枝逐渐发育成为较粗的膨大藻丝。至9月底10月初,在成熟的膨大藻丝细胞的顶端细胞开始分裂成两两成双的细胞,形成壳孢子。壳孢子成熟后,离开贝壳,进入水体中,寻找合适的附着基附着,并萌发成叶状体(俗称紫菜)。 10月11月,紫菜就开始出现。如此时的水温仍在10以上时,幼小的紫菜(叶状体)能形成单孢子,放散出来后又萌发成新的叶状体,而新的叶状体还会再放出单孢子,再长成叶状体。 冬末春初,成长的叶状体开始成熟,在藻体的边缘形成精子囊和果胞。每个精子囊器上一般有128个

14、精子囊,少数只有64个,每个精子囊产1个精子,精子与果胞子结合成合子,合子发育成囊果,即果胞子体,并附着在雌配子体上,待春天以后,囊果中的果孢子成熟后,就释放出来,再钻入贝壳中。如此往复,形成其独特的生活史。,甘紫菜生活史,世代交替,真红藻纲的种类则都有三个世代交替,即 配子体世代、果孢子体世代和孢子体世代。 配子体(n)产生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合子,形成双倍体的果孢子体(2n),也称囊果,附生在雌配子体上,成为独立的个体 果孢子体又产生双倍体的果孢子,果孢子萌发成为四分孢子体(2n),四分孢子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四分孢子(n),而四分孢子再萌发成为雌雄配子体(n)(图2-6)。,2.3、红藻门的

15、分类,红藻门通常分为原红藻纲Protoflorideophyceae和红藻纲Florideophyceae 2个纲,共12个目。,1)、原红藻纲Protoflorideophyceae,也称红毛菜纲Bangiophceae,植物体构造比较简单,单细胞或由单列细胞,或多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也有膜状体。 每一细胞内有一个星状色素体,其中有一个蛋白核。 生长方式为散生长,除紫菜丝状体外,一般无胞间联系,无性生殖产生单孢子,多数海生,少数产于淡水,个别也产于潮湿地面,共有5个目 紫球藻目Porphyridiales 红刺藻目Rhodochaetales 角毛藻目Goniotrichales 弯枝藻目C

16、ompsopogonales 红毛菜目Bangiales 常见的有3个目。,、紫球藻目Porphyridiales,单细胞或群体,紫红色,外被一层胶质膜,象一块不定形的膜状体,附着在基质表面,分裂生长,常见为紫球藻科中的紫球藻属。 紫球藻Porphyridium cruentum 淡水产,单细胞,色素体星状,有一淀粉核。 生殖纵裂,群体外被一薄膜,象豆腐皮一样平展在基层上,藻体紫暗红色,目前已作为微藻工业的主要原料得以开发利用。,、角毛藻目Goniotrichales,藻体为一列细胞组成的假分枝状体,内充满胶质,细胞卵形或柱形,单核,每细胞内具一星状的色素体。 常见种如角毛藻Goniotric

17、hum alsidii 藻体小,紫红色,为一列两叉假分枝的丝状体,极少数多列,细胞卵圆形或圆形。 单核。色素体星状,繁殖为细胞分裂或形成单孢子。附生在潮间带的岩石上或其他藻体上。在我国北方沿岸皆有分布。,、红毛藻目Bangiales,藻体为单列或多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也有单层或双层细胞组成的膜状体,主要有2科,主要种类有 星丝藻Erythrotrichia carnea 红毛菜Bangia 紫菜Porphyra等。,红毛菜Bangia fusco-purpurea,俗称牛毛藻、红锦藻、牛毛海苔等,属暖温带性红藻。 藻体紫红色,圆柱形,直立不分枝,一般长310cm,高的可达15cm,通常生长在营

18、养丰富、浪大流急的中、高潮带的岩礁、竹枝、森砂或其它藻体上。 我国盛产于东海和南海沿岸各地,黃、渤海沿岸极少见。 本种为我国东南沿海的特产,口味鲜美,深得南方人的喜爱。因长期靠采收自然生长的藻体,产量有限,一直是市场上的高档畅销品,江苏如东县于1998年开始人工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星丝藻Erythrotrichia carnea,藻体直立丝状或仅基部丝状,基部由假根分枝丝状体或产生多细胞盘状固着器附着于基层。 直立缘为间生长,单条或分枝,细胞单核,色素体呈星状,具一个淀粉核。 无性繁殖产生单孢子,有性繁殖为雌雄同体,果胞由营养细胞形成,具有短受精丝,精子囊由营养细胞分裂而成,受精后,合子

19、经减数分裂产生单一或两个以上的果孢子。 生长于潮间带的石沼中或附生于其它藻体上。,紫菜Porphyra,植物体(叶状体):深紫红色,或浅黄绿色,薄膜叶片状。 形状:椭圆形、长盾形、圆形、披针形或长卵形等形状,叶缘全缘或有皱褶,基部脐形、楔形、心脏形或圆形等。基细胞向下延伸成为假根丝状而成为固着器,用以固着在基质上。 植物体的大小、长短:因种类和不同的环境的影响,可产生一定的变化。 紫菜在我国沿海皆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日本和朝鲜。 养殖种类有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等。,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属

20、冷温带性红藻,藻体卵形、长卵形,呈紫红色或略带绿色,藻体长1230cm,少数可达70cm以上。 人工养殖筏架上的个体一般都在30cm左右,有的长达1m以上。基部心脏形、园形或楔形。 细胞单层,藻体厚3550m。 细胞内具一星状色素体。 藻体雌雄同株,精子囊乳黄色呈条斑状混生在深紫色的果孢子囊中,故名条斑紫菜。 是江苏省海水养殖出口拳头产品。 生长时间为11月翌年4月,适温范围0.518,适盐范围1136。江苏省从8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养殖,养殖方式有立柱式、半浮筏式、全浮筏式,养殖面积达8万余亩,产量6900多吨,年加工一次性紫菜11亿张,其中80以上出口日本、美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一项效益

21、高、长期稳定的养殖项目。,2)、红藻纲Florideophyceae,又称真红藻纲,藻体多数大型 外部形态多样,有丝状体、圆柱状、亚圆柱状分枝、叶状或壳状,也有钙化类似于珊瑚的藻体。共分为7个目。 、海索面目Nemaliales 、柏桉藻目Bonnemaisoniales又称旁奈藻目 、石花菜目Gelidiales 、隐丝藻目 Cryptonemiales 、杉藻目Gigartinales 、红皮藻目Rhodymeniales 、仙菜目Ceramiales,、海索面目Nemaliales,藻体圆柱体,也有扁压叉状分枝的,单轴或多轴型。 色素体星状,无性繁殖产生单孢子,偶有24个孢子。 有性繁殖

22、时,精子囊由枝顶形成。 果孢子囊由产孢子丝形成,囊果埋在体内或裸露。,分科,本目主要有2科 常见种如海索面 Nemalion helminthoides: 藻体圆柱状直立,不分枝或仅基部稍有分枝。紫红色,粘滑,似面条。长10cm以上,宽1.22.0mm。藻体内部为多轴型,髓部由许多平行或亚平行的藻丝组成,呈喷泉式。分生孢子在藻丝的顶端。髓丝向外生出侧丝组成皮层,垂直于髓丝,是由许多椭圆形的细胞所组成 呈叉状分枝,每个细胞有1个呈星状的色素体,借以光合作用。 海索面属亚热带性藻类,在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分布,一般多生长在高、中潮带的岩石上,可以食用(图2-9 a)。,、柏桉藻目Bonnemaison

23、iales,又称旁奈藻目,藻体直立,圆柱体或扁压,含有石灰质,分枝多,单轴或多轴型。 果胞子由3个细胞组成,受精后,果胞内的合子移至下位细胞中发育,产孢丝由下位细胞产生,故它具有生殖辅助细胞作用。,本目主要有2科。 常见种:海门冬Asparagopsis taxiformis (Delile) 藻体暗红褐色,枝直立,圆柱状或稍侧扁,丛生,高625cm,基部有分枝状的匍匐状茎,由它向下生出假根状的固着器。有星状的色素体。雌雄同体。为热带性海藻,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海南及台湾等沿海的潮间带中,可食用及药用,、石花菜目Gelidiales,藻体为亚圆柱形或扁压,羽状分枝,对生或互生;单轴型; 果孢

24、枝由1个细胞组成,有滋养细胞,没有辅助细胞; 囊果隆起,一面或二面开口。 四分孢子囊十字形或带形分裂。 本目主要有2科。,石花菜属Gelidium,藻体紫红色或淡红黄色,直立、丛生或分为直立与匍匐部。软骨质。固着器假根状,枝呈亚圆状或扁压,羽状或不规则羽状分枝,小枝对生或互生,有的在同一节上生出23个以上的小分枝,各分枝的末端急尖。藻体单轴型,主枝与分枝的顶细胞为圆顶形,它最初分裂为次生细胞,再纵裂为中轴细胞及两侧生的围轴细胞。细胞间充满胶质,皮层与髓部无明显区别,最外层为排列整齐的表面细胞,内充满色素体。 以无性及有性繁殖,生活史中有单倍体的配子体和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 多年生,喜生长在低潮

25、带的石沼中,或低潮带以下530m深的岩石上,一般要求水流较急,透明度较高的外海区,但生长慢,平均每年长约1015cm。 繁殖盛期在711月,幼体多见于1012月。,石花菜在我国沿岸皆有分布,主要产地为山东半岛及台湾省,年产量高达几十万吨。石花菜是制造琼胶的主要原料,为重要的经济藻类之一,我国常见的石花菜属的种类有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图2-11 a)、大石花菜Gelidium pacificum(图2-11 b)、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图2-11 c)、细毛石花菜Gelidium crinale(图2-12 a)、中肋石花菜Gelidium jap

26、onicum(图2-12 b)、角石花菜Gelidium corneum(图2-12 c)等,其中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是我国北方习见种类,福建、广东等也有分布,细毛石花菜Gelidium cirnale主要分布在广东(俗称狗毛菜)。它们都是制造“琼胶”(俗称冻粉)的主要原料。琼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细菌培养等,一些高档糖果也多用琼胶作填充物,透明软糖就是其中一种。,、隐丝藻目 Cryptonemiales,藻体单轴或多轴,壳状或直立。直立藻体圆柱状或扁平,有分枝或不分枝,有的含有石灰质。 本目主要有6科。常见的有以下几属。 海萝属Gloiopeltis 藻体紫红色,衰老时淡

27、黄色,直立,软骨质,固器盘状。 丛生,具不十分规则的叉状分枝,圆柱状或扁压,分枝处缢缩或不缢缩,单轴型。 内部组织疏松或中空。四分孢子囊散生在皮层中,十字形分裂,囊果球形或半球形,突出于体表面,密集遍布在藻体上。生活史中有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双倍体的果孢子世代和孢子体世代。 该属有7种,全系海产,分布于北太平洋岸温带海域或略向南北延伸。,我国常见的有2种,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 紫红色,高410cm,可达15cm,生于高、中潮带的岩石上,产于沿海各地。 鹿角海萝Gloiopeltis tenax 外部形态与海萝相似,但枝端较尖细,末枝常弯曲像鹿角,生于中、低潮带的岩石上,产

28、于东海和广东省大陆沿岸。 海萝和鹿角海萝因体内含胶甚多,故耐干力很强,常丛生成群,可作为食品,也可药用,海萝胶还可用于印染工业。,a.海萝 b.鹿角海萝,蜈蚣藻属Grateloupia,藻体紫红色或淡红色,粘滑,丛生,高520cm,固着器圆盘状。主要支直立,亚圆柱状或扁形,宽26mm。 具13回羽状分枝,小枝互生、对生或偏生,末端有的呈叉状。多轴型。 髓部由纵走的藻丝交织着,外围为皮层,内有许多星状细胞。靠外的由34层双叉状排列的皮层细胞组成,长成的藻体有时部分或全部中空。营无性和有性繁殖,生活史中有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双倍体的果孢子世代和孢子体世代。 我国沿岸都有分布,以北方海域较盛。北方海

29、域成熟期为8月翌年的1月,南方为34月,多生长在低潮带附近的石沼中或岩石上。 蜈蚣藻可食用或作纺织工业中的浆料,且有清热解毒的功能,还可与中药配伍治疗肠炎、风热喉炎和驱蛔虫,为主要经济海藻之一。 本属常见的有2种 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 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小珊瑚藻Corallina pilulifera,也是沿海常见的红藻。 藻体灰紫色,直立丛生,25cm高,含丰富石灰质,基部呈壳状,其上生许多直立枝,二回或三回羽状对生分枝,分枝具节与节间构造,下部的节间为圆柱形,上部的节间扁压,呈掌状或六角形,长0.61.2 mm,宽0.61.4 mm

30、,有明显中肋状突起。藻体多轴型,节间部髓部由1216层平行藻丝组成,向外产生分枝状的皮层。生活史为同型世代交替,孢子体与配子体外观相似,配子体雌雄异体,精子囊及果胞均生在生殖窝内,生殖窝位小羽枝先端,轴生,由辅助细胞产生23个果胞枝,每个果胞枝为2 个细胞。孢子体的孢子囊托为圆球形,位小枝顶端,目字型分裂。生长于低潮线附近礁岩上或石沼中,多年生(但直立部为一年生),全年均可见(图2-14 a)。,、杉藻目Gigartinales,植物体直立,枝圆柱形,亚扁形或叶状,分枝或不分枝。 本目的常见种类有 江蓠Gracilaria salicornia 麒麟菜Eucheuma murioatum 冻沙

31、菜Hypnea japonica等。,江蓠Gracilaria salicornia,植物体红色、暗紫绿色或暗褐红色,软骨质或肥厚多汁,易折断。 体高545cm,有的可达1m。 基部有盘状的固着器,喜欢生长在有淡水流入、水质肥沃的湾中,尤其是在风浪较平静,水流畅通、地势平坦,水质较清的港湾,生长旺盛。,a.麒麟菜Eucheuma b. 冻沙菜Hypnea japonica,、红皮藻目Rhodymeniales,藻体圆柱状、扁平、扁圆或叶片状。 分枝多样化,也有不分枝的。多轴型。 髓部中空或中实。不具藻丝。 主要种类有 红皮藻Rhodymenia 环节藻Champia parvula,a.红皮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