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ppt_第1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ppt_第2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ppt_第3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ppt_第4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一、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古代主要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原始的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生产力发展土地所有制的变化,(二)、关于“土地兼并”问题需理解掌握:,1、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主要表现 2、土地兼并的根源:,生产力的进步 土地私有制和买卖制度的存在,3、土地兼并的后果:,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 恶化农民的生存条件,阶级矛盾激化 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中国:封建政府实行均田制;农民的均田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

2、党的土地政策。 世界各国:英国的圈地运动和拍卖;法国的君主立宪派的赎买和雅各宾派的小块分期付款出售;俄国的赎买;美国的宅地法;日本废除土地买卖禁令。,4、古今中外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二、古代的赋税制度,夏商周时期:贡赋制 1. 春秋后期: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 “初税亩” 2. 秦汉:编户齐民制度 3. 唐朝前期:租庸调制 4. 唐朝后期:两税法 5. 北宋中期: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6. 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 7. 清朝前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8. 清朝:摊丁入亩(地丁银),(一)、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二)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1、标准: 2、地租形式: 3、征收种类:

3、 4、征税时间:,人丁为主(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等) 土地和财产为主(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 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 繁杂 简单 不定时 定时,5、必须服徭役、兵役 可以代役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思考题:,我国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维护统治,必须调整生产关系 农民的反抗斗争 土地兼并,赋税制度变化的影响:,1、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调整生产关系,缓解阶级矛盾。 3、扩大国家税源,增加政府收入 。 4、加重了人民负担,成为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 5、劳动者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

4、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夏商周时期:贡赋制,如 :分封制,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数收税 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制 影响: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2、汉朝:编户制度,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当时农民的负担有:田租(土地税)、人头税、更赋、徭役、兵役等 特点: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影响:

5、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a、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 b、编户齐民赋税沉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西汉政府推行编户制度的目的是( ) A减轻农民的负担,恢复发展生产 B限制人口流动,抑制工商业 C控制农民,便于剥削统治 D提高农民地位,使其免于奴婢化,C,3、隋唐:租庸调制,北魏租调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租即土地税和调即户税,还要服兵役和徭役。这是由当时商品货币关系减弱以及纺织业的兴起所决定的。 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后规定50岁以上可以缴纳一定绢代替劳役,叫“庸”。唐朝无年龄的限制(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

6、赋税形式的否定 ) 唐朝:租调庸制(实行于隋至唐中期。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 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轻徭薄赋,内容: 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 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 c、不去服役,可用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作用: 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较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证,府兵制巩固,国家富强起来,4、唐中后期两税法,原因: a、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

7、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b、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 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内容: a、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b、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意义:标志着以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开始改变。,作用: a、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c、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d、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局限: a、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 b、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

8、上,政府征收额外杂税,农民负担沉重 c、不可能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 地位: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基础。,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113题。 11、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 B.缓和阶级矛盾的手段 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 D.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5、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作用:

9、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收取免役钱,限制了地主的特权) 方田均税法内容: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收取赋税 作用:使官僚地主无法逃避赋税,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实质:是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6、明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1581年),背景: a、明朝中期,农民赋税负担过重,阶级矛盾尖锐,国家财政困难; b、旧的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内容: 赋役合并;役入田亩;纳银代役 意义:标志着赋税制度由繁到简、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a、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10、松弛 b、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7、清: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措施: a、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b、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影响: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标志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的废除)隐蔽人口的现象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理解:这一制度的实行,部分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它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杜绝了历史上长期存

11、在的隐瞒人口的现象,也促进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 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小结:,1、以税种来分类: 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有: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初税亩、相地而衰征、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特点,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

12、身控制松驰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明朝一条鞭法和唐朝的两税法在内容上相同的是( ) A按田亩多少收税 B废除了丁口税 C按财产和田亩多少收税 D用银两收税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人头税制度开始实行和废止的朝代是( ) A始于秦废于清 B始于西汉废于清 C始于三国废于明 D始于东汉废于明,A,B,以下对于明朝改用银两收税的评论,正确的是适应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促进了农民与市

13、场的联系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导致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A B C D,A,对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 ) A纳税依据一直以人头税为主 B唐朝时农民不能以实物代役 C方田均税法保障地主免税特权 D一条鞭法适应了商品经济需求,D,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从一个介面反映出封建经济的盛衰。据此回答9-11题:9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初税亩B编户制度 C租庸调制D一条鞭法,B,10唐朝中期以后,均田制不再实行,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 A中国古代社会土地和人口的矛盾不断加深B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我国的封建经济呈现出繁荣局面D中央和地

14、方的矛盾不断激化11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沿革规律,表述不正确的是A征税标准由以人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B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物地租发展C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D税种逐渐增多,A,D,赋税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历代封建王朝多次改革,但每次并税改革后会出现一次杂派高潮,农民负担短期略有减轻,但稍后再度加重并超过以前,被称之为“黄宗羲定律。”新一届政府领导人表示“共产党人一定会跳出这种怪圈”。据此回答9-13题。 9、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分别实行“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其实质是 ( ) A、推广铁器和普及牛耕 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C、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建立新的封建制度,B,10、唐代杨炎实施两税法体现了怎样的理财思想 ( ) A、轻徭薄赋 B、平均负担 C、不夺民时 D、开源节流 11、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徭役、人头税先后被取消,最主要是因为 ( ) A、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农民阶级激烈的反抗斗争 C、封建土地日益私有化 D、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