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PPT.ppt_第1页
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PPT.ppt_第2页
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PPT.ppt_第3页
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PPT.ppt_第4页
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产业安全的内涵 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的关系 FDI的效应及测度 国际投资对产业安全的影响 产业安全的评价 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 “市场换技术”与产业安全,一、产业安全的内涵,历史渊源:重商主义 、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概括来说产业安全指的是在开放条件下,一国产业抵御外来干扰或威胁并不断获得持续发展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本国产业的主导地位与竞争力,是一国产业综合素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集中反映。,一、产业安全的内涵,对产业安全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类,产业控制力说。核心都是强调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的控制力。 第二类,产业竞争力说。产业安全

2、就是指一国产业在开放竞争中具有竞争力,能够抵御和抗衡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威胁,保持产业部门的均衡协调发展(杨公朴,2000;夏兴周,2001;景玉琴,2004)。,一、产业安全的内涵,第三类,产业发展说。该观点认为产业安全的内涵一般是指一国拥有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力及这些产业在国际比较意义上的发展力(李连成、张玉波,2001)。 第四类,产业权益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研究产业安全,归根结底是要使以国民为主体的产业权益在国际竞争中得到保证并不受侵害(赵世红,1998)。,一、产业安全的内涵,产业安全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产业保护理论、产业损害理论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产业控

3、制理论 、产业安全评价与预警理论 。,产业安全的内涵,产业安全中的产业控制理论:产业控制力的产业安全观一方面主张东道国的产业发展需要国外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强调要防止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和产业命脉实行控制,危害其经济自主和健康发展,进而危及政治独立。本国资本具有的产业控制力,并不是排斥外资和过度保护的结果,而应该是竞争实力的体现和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如果产业控制力是运用国家行政干预手段进行的暂时的资本控制,即强制规定控股权,而没有注重培养和建立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开外的条件下是难以提升自身产业安全的。,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的关系,国际投资,又称对外投资或海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

4、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国际投资按有无投资经营权,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的关系,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在国外创办新企业包括建立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二是购买外国企业股权达到控制的比例(跨国并购)。三是以利润进行再投资,即投资者把通过直接投资所获得利润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于对原企业的追加投资。国际间接投资的主要类型包括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和国际信贷等。 一个特例:跨国并购,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的关系,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

5、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即跨越国界,涉及到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两个以上国家的市场和两个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的并购。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为了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全球经济环境和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对企业自身的体制、结构、功能、规模等进行重新组合调整的组织变革或制度创新,是企业对国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的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民族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外商直接投资在民族经济发展中的绩效一直是经济发展理论和政策中最引起争论的问题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对消极效应进行分析的依附理论学派与注重于对积极影响进行论证的现代化理论学派

6、。,依附论分析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不仅存在着利润外流超过新的资本引进、应用资本密集型技术导致新的失业,以及忽视较贫困地区和较落后产业的发展等主要问题,而且当一国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商直接投资,来获取经济继续增长所需要的重要进口品和专有技术时,这种依附关系的建立将使得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可能抽回其投资的明显的或隐含的威胁,而对东道同的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从整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将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威胁到本国的经济和政治安全。依附学派的代表性人物有:保罗巴兰(1957)、桑多斯(1970)、彼得埃文斯(1979)。,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的关系,现代化论者则持相反的观点,他们更多的是以开放经济

7、体系下的东亚新兴工业国的经济发展成效作为反驳的依据。现代化分析专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意味着新资源的流入、就业机会的增加、对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以及打入国际市场渠道的开辟,因而它无疑将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体现为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化学派的理论代表性人物则包括尼尔雅各比(1966)、金光锡(1979)、理查德纽拉斯(1984)。,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的关系,对外开放与保护能否兼容,大致上可以分为体制论派和结构论派两大学派。 体制论派否认开放与保护的兼容性。他们认为,选择了开放经济政策体制就无法同时选择产业保护政策。因为开放经济就是自由经济,开放经济发展的最得力的依托在于

8、其“无为而治”的市场机制,如若硬性通过政府的力量动用行政干预手段来实施产业保护政策,这势必会阻碍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同时由于相应各种官僚管理机构的设立而诱导权力寻租行为的产生,都将使得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下降。美同学者克格鲁(1980)和巴哈格瓦蒂(1988)持这一观点。,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的关系,结构论派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问题应该放在世界经济分工的整体大环境中来考察,一国经济的发达或者落后是与他们在世界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密切相关的。世界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各国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初始条件如国内经济效率、国际贸易条件等也不尽相同,因而接受这一世界市场机制的调节所形成的产业发展格局就

9、未必能够同时满足各国实现其经济福利最大化的愿望。换言之,自由贸易所形成的经济结构未必是一国经济基础发展的最终结构。基于此,在构筑开放经济体系的同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辅之以局部的保护措施以扶植策略性的产业发展,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世界银行(1993),克鲁格曼(1984),帕克(1991)均持这一观点。,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的关系,本国资本具有的产业控制力,并不是排斥外资和过度保护的结果,而应该是竞争实力的体现和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如果产业控制力是运用国家行政干预手段进行的暂时的资本控制,即强制规定控股权,而没有注重培养和建立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开外的条件下是难以提升自身产业

10、安全的。因此,当国家面临外资时还是应当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积极引导外资的流向,提高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FDI的效应及测度,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在经济全 球化的过程中,FDI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上世纪90年代以 来,流向发展中国家的FDI呈现出与日俱增的态势,各国纷 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FDI,中国也不例外。(给予外商的超 国民待遇,对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税收制度,并且给予外 资业以优惠于内资企业的税收待遇。自2010年12月1日 起,我国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 度,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 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至此,内外资企业

11、税制实现了全面统 一,外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被彻底终 结)。,FDI的效应及测度,一是研究FDI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外国资本的引入对于加强技术进步,提高产出效率和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尤为重要(沈坤荣(1999)、杜江/高建文(2002)、王震国/袁汝华(2003)。 王成岐/张建华/安辉(2002)在研究FDI与地区差异的同时,也指出了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FDI的效应及测度,不过,杜江/高建文(2002)的研究表明,尽管外国直接投资和中国经济发展互为因果,但它们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卢荻(

12、2003)则指出,在产业发展层面,外商投资确实有助于改进资源配置效率,然而这种贡献却是以妨碍生产效率改进为代价的,不同的引资模式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FDI的效应及测度,二是研究有关贸易与FDI关系的理论。 对中国来说,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促进中国的进 出口贸易都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外商投资 对于提高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正向作用(张 毓茜(2001)、钱晓英/赖明勇/张大奇(2001)、 奚君羊/刘卫江(2001)和高然(2003)。,FDI的效应及测度,三是研究FDI对中国工业的溢出效应。 研究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内资工业部门能够产生积极的外溢效应,对推动中国工业增长和增长方式

13、的转变有重要作用(何洁/许罗丹(1999)、Liu, Zhiqiang(2000)、何洁(2000)、姚洋/章奇(2001)、江小涓/李蕊(2002)、王志鹏/李子奈(2003)。 江小涓(2003)进一步指出,“虽然跨国公司有垄断愿望,但是随着中国不断深化的开放与改革,跨国公司不仅本身以竞争行为为主,而且成为促进中国竞争性市场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FDI的效应及测度,然而,Aitken, Brian J, Harrison, Ann E(1999)用委内瑞拉的数据研究表明,外商投资的溢出效应只对小企业显著,而对纯内资企业是没有溢出效应的,相反外商投资严重阻碍了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FD

14、I的效应及测度,四是研究FDI对地区经济与产业竞争力的影响。Zhang Q和Felmingham(2002)的研究表明,外商投资对中国的东、中、西部的经济增长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成岐/张建华/安辉(2002)也发现,无论在全国还是各省区分组的层次上,东道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和政策因素均强烈地影响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发达地区,FDI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强烈;企业间的竞争最为激烈时,FDI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国际投资对产业安全的影响,负面效应:外资并购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有的学者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外商通过各种方式

15、来控制国内企业和垄断某些重要产业。这些方式包括:利用资金实力,占据多数股权,控制国内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及系列投资方式对同一产业内的企业进行一体化控制,使外商对我国的某些产业形成垄断链条;外商对上、中、下游产业进行投资,力图控制关联擦产业;外商通过战略联盟,共同控制我国的某些高科技产业。还有的认为,外资主要通过品牌控制、技术控制和市场控制影响产业安全,并指出外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其他一些负面影响:外资投向导致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加剧,国家对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下降等。,国际投资对产业安全的影响,正面效应: 1.外资并购的对东道国的资本效应 外资并购能够迅速有效的弥补东道国国内资金不足的状况,增加东道国市

16、场的有效供给,也就是存在资本形成效应,以此来带动东道国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资本不足,不能形成有效投资; 双刃剑,在东道国资本不存在缺口的条件下,外资并购极有可能会对产业内资产生“挤出效应,降低东道国本身产业资本的形成,对东道国的产业安全产生威胁),2.外资并购对东道国技术的溢出效应分析 首先,外资并购东道国企业可以将先进的技术设备、新技术或管理经验以内部化的方式转让给生产体系内部的企业,从而提高被收购企业的硬技术和软技术,提高其产业竞争力。,国际投资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外资并购进入东道国某一产业时,外资并购企业会加剧东道国市场的竞争程度,从而促使东道国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学习

17、先进技术,促进东道国整个产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另外,如果东道国该产业原本是垄断型的企业,那么外资并购企业的进入,会削弱了垄断势力,提高竞争。这两个方面的竞争效应都有利于促进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有利于东道国的产业安全。,再次,外资并购之后通常会使用东道国本土劳动力,并且对其进行劳动培训。这些劳动力在外资并购企业工作,会积累先进的工作技能和管理经验,然后当其进入东道国企业工作或者自主创业时,就会把从原来积累的技术、管理技能扩散出去,形成技术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 3.外资并购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外资并购如果是发生在竞争激烈的产业,并购将会减少厂家的数量,发挥规模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如果是

18、在垄断产业,外资并购带来竞争,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国际投资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外资并购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替代效应。外资并购之后会使东道国企业的生产成为国际大生产的一个环节,可以使企业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生产,淘汰劣势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产业发展的“替代效应”。 二是竞争效应。外资并购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给原有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东道国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必然要不断学习、创新,提高生产率,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三是产业关联效应。外资并购使得某一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带动东道国前后向产业辅助性投资

19、和发展,前向辅助性投资主要来自东道国外资企业的中间产品供应商,后向辅助性投资主要来自东道国外资企业产品的经销商和其他服务商。当外资并购企业之后,为了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常常会与其上游或者下游产业建立前向或者后向产业连锁关系,带动这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进步。,产业安全的测度,产业安全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各行业产业安全度的实证测度等方面 李孟刚提出的产业安全评价体系包括产业国内环境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产业对外依存度评价、产业控制力评价(外资市场控制率、外资品牌拥有率、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外资经营决策权控制率、某个重要企业受外资控制、受控

20、制企业外资国别集中),并用该体系对中国纺织业的安全进行了实证检验。,产业安全的测度,李孟刚选取1979-2003年中国纺织产业的相关数据,对评价体系构造的纺织业国内环境、国际竞争力、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等指标进行了评价。 对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按百分制给予相应的评价值(90、70、50、30、10)。 对二级指标赋权,作者赋予了各二级指标相同的权重。 对一级指标赋权,国内环境20、国际竞争力40、对外依存度20、产业控制力20,产业安全的测度,通过加权平均法算出每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值。 根据每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值和权重,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出中国产业安全评价值。 作者

21、将中国纺织产业安全度界定为很安全、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很不安全五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区间为85,100、65,85、45,65、25,45、0,25。 作者得出的评价值为56.01,表明中国纺织产业安全度落在基本安全状态。,产业安全的测度,景玉琴(2006)则认为产业安全评价指标应从产业国内环境评价、产业竞争力评价、产业控制力评价三个方面着手,她还指出,产业安全的“半结构性”使得我们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描述影响产业安全的某些因素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还必须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产业安全的测度,许铭(2005)在其博士论文中国产业安全问题分析中构建的评估体系将产业安全状态分为产业国内运行

22、效率指标、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指标、产业对外依存指标和产业受控制指标(外资市场控制率、外资股权控制率、受控制企业外资国别集中度、外资技术控制率、中国品牌控制率、外资经营决策权控制等)四大部分,即一级指标。然后在各项分设相应的二级指标。根据数据结果,分为安全、基本安全、不太安全、不安全、危机五个等级。 作者选取了中国医药产业作为样本,对其提出的评价体系进行了验证。,产业安全的测度,在四个一级指标系统当中,将选取的每个二级指标分别给予相应的评价值,即优(分值90),良(70),中(50),低(30),差(10),并对每个二级指标在相应的一级指标系统中赋予相应权重,然后将四大一级指标系统通过加权法得出

23、某个产业的安全度数值。对大多数产业来说,安全度数值区间一般确定为:80100分(安全,为绿色),6080分(基本安全,为蓝色),4060分(不太安全,为黄色),20一40(不安全,为橙色),20分以下(危机,为红色)。,产业安全的测度,作者将产业国内运行效率指标、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指标、产业对外依存度指标和产业受控制指标分别给予20、35、20和25的权重。 中国医药产业安全评价得分为56.1,结果为不太安全(红色)。,产业安全的测度,杨公仆、夏大慰(2005)认为,产业安全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指标:反映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成长状态的指标;反映外商对国内产业控制度指标;反映经济体制竞争

24、力指标;反映政府对采用控制力指标;反映产业结构竞争力指标。,产业安全的测度,何维达、李冬梅、张远德(2007)从FDI 的角度提出评价产业安全状况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外资市场占有率、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资本对外依存度、技术对外依存度、进出口对外依存度、外资国别集中度八个指标,并选取19932004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我国的产业安全状况,得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安全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说尚不十分明显, 但产业不安全风险的增长和积聚是不容置疑的的结论,并就如何防范FDI 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产业安全的测度,王腊芳、文雯、赖明勇(2010)采用19952008

25、 年年度数据分析了铁矿石产业国内生存环境、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控制力四个方面的年度安全状况,并用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的月度数据对指标进行了月度评估, 结果显示,2001年以来中国铁矿石产业整体处于不安全状态。,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历史背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经历了“十年文革”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技术落后、资金短缺、传统引进模式(技术贸易)效果不佳。在这种大背景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开放政策。,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事实上,“市场换技术”最初特指“技贸结合

26、”的一次成功案例。1984年底,外贸部门拟引进口日本五十铃公司4万辆轻型卡车。这个批量相当于中国汽车当时年产量的十分之一,而国产轻型车的升级正为缺钱少技术而发愁。于是中汽公司董事长饶斌打报告给中央,要求在进口汽车的同时,作为附加条件,无偿引进五十铃的动态技术。,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国家批准了这一建议,在外贸进口五十铃轻型车的同时,引进了N系列29个车型的驾驶室、汽油和柴油发动机、变速箱等全套技术,供汽车工业消化吸收。在国家没有另投一分钱的前提下,推动中国轻型车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两三年后,国产轻型车全面占领了中国市场。自此,发端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换技术”政策成为中国

27、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具体内涵 :“市场换技术”是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一项重要政策。市场换技术就是对于国际上确实先进的技术,我方让出一部分国内市场,允许一部分产品内销,让外商从我方让出的市场中赚得一定利润,从而转让其先进技术。,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让出的市场有两种。一种是国内空白产品的市场,这种市场让出后不会与国内产品发生竞争,同时还能以高档产品丰富国内市场,满足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需要。另一种是让出国内已有生产该种产品的市场,这种市场让出后,可以刺激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提高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典型特例:“市场换

28、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其可行性和政策效果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学者们主要持肯定、折衷和否定三类观点。 肯定论 持肯定观点的学者认为,“市场换技术”是符合当时国情的必然选择,不仅缩小了技术差距,引进了新技术,而且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积累了经验。,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张新建(2007)认为经过与跨国公司20多年的合资, 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几乎所有汽车跨国公司都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更重要的是, 中国已经形成了现代汽车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桑赓陶、汪滔(2000) 通过让出的市场份额与“市场换技术”成果的关系,得出“市场换技术

29、”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可取的,但让出的市场份额必须要有限度的结论。,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折中论 持折中观点的学者在肯定“市场换技术”政策积极作用的同时,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缺陷和不足。 陆斌(1998)从国际资本流动特性和当时国情入手,分析了该政策的必然性,并指出,我国在引进技术过程中存在着对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力认识不足、东西部技术引进的区域性不合理和招商引资管理不良等问题。,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陈超(2007)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9962003年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基于FDI的市场换技术模型,得到中东部地区市场出让确实换到了技术,但技术经济效益不高

30、,而西部地区市场换技术效果不明显,不同地区应探索符合地区特征的技术进步模式等结论。 马宇(2004)一方面探讨了“市场换技术”政策取得的显著成果,另一方面辩证地提出随着该政策实施的基础和条件发生变化,应该尽快调整思路,通过加快开放和完善市场机制推动本土企业技术进步。,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否定论 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市场换技术”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让渡的市场没有换回核心技术,“市场换技术”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金履忠(2007)认为“以市场换技术”得不偿失,指出汽车业“以市场换技术”有以下弊端:尽管外方的股份没有超过50%,但外

31、方实际上掌握了知识产权、企业的领导权、话语权;合资遏制了自主创新;有的跨国公司千方百计扼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平新乔(2007)利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估算了FDl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指出除港澳台资以外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净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进而得到外资进入会不利于本土企业通过R&D缩小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之间差距的证据。 时间、吴松泉、王今(2005)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了“市场换技术”战略,认为合资企业的外方都在实践中采取了延缓升级换代的拖延战术,导致我国汽车产业只有在(市场放开, 关键技术不转让)的战略条件选择下才能达到模型的纳什均衡, 即“

32、市场换技术” 战略在一定时期内是失效的。,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尽管“市场换技术”存在诸多争论,但其在我国轿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看一组数字:轿车产量从1982年的4030辆发展到2009年的1300多万辆 ;从1999年后中国轿车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轿车的产销量呈井喷增长的状态,这也是中国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段时期,从2000年的年产销量60万左右一直增长到2009年双双突破1300万辆,9年问产销量增长近43倍。,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汽车产业安全实证分析: 孙晓芳(2007)通过对辽宁汽车零部件行业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的研究指出,要严格控

33、制外商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资和并购,防范潜在产业安全危机。王祖德(2008)也认为外商在关键零部件方面独资控股趋势明显,核心汽车零部件应避免被外资控制。,典型特例:“市场换技术”与中国汽车产业,黄建宏、赵玮萍(2009)搜集了近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国际竞争力年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相关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外资并购对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资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控制程度及由此给我国汽车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安全造成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外资对技术、股权、市场、经营决策权等方面的控制程度。,“市场换技术”与产业安全,论文题目: “市场换技术”模式对中国轿车产业安全的影响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拟通过对“市场换技术”效应分析、“市场换技术”政策效果、“市场换技术”对中国轿车产业控制力的影响、“市场换技术”对中国轿车产业竞争力影响分析四个方面的研究,来解释“市场换技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