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_电子的发现.ppt_第1页
18.1_电子的发现.ppt_第2页
18.1_电子的发现.ppt_第3页
18.1_电子的发现.ppt_第4页
18.1_电子的发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电子的发现,19世纪是电磁学大发展的时期, 到七、八十年代电气工业开始有了发展, 其中电气照明也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注意,问题涉及低压气体放电现象,于是,人们竞相研究与低压气体发电现象有关的问题。,世间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 古希腊哲学家 约前460前370,道尔顿 英国化学家 1766-1844,每种化学元素都有它对应的原子 原子是最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atom,探索阴极射线,阴极射线是低压气体放电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奇特现象,德国物理学家J.普吕克尔在1858年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的 .从低压气体放

2、电管阴极发出一种射线。 阴极射线究竟是什么?,19世纪,对阴极射线的本质的认识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另一种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微粒。,汤姆生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点粒子流。汤姆生如何测定阴极射线的电荷?,J.J.汤姆孙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他确认阴极射线是带电的粒子。自1890年起开始研究。,P3,M,N,气体放电管,-,+,进一步做实验:确定荷质比,经检验为负电荷,M,N,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e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垂直进入磁场B中,在平行板MN间产生竖直向上的电场E,在垂直电场向外的方向上加一磁场B,适当地调节电场和磁场的强度,可以测出速度大小V=,E/B,+,-,

3、1897年得到实验结果: 荷质比约为质子的2000倍,有关阴极射线 实验总结,阴极射线是由 比最小的原子还小的多的 带负电荷的微粒 构成的,电子 electron,正离子的轰击,紫外线照射,放射性物质,电子,金属受热,J.J 汤姆孙(英国) 1857 1940,1889年4月30日,J.J.汤姆孙正式宣布发现电子; 电子的发现,结束了关于阴极射线本质的争论; 从此,人类意识到,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探索原子结构的序幕由此拉开 由于J.J.汤姆生的杰出贡献,1906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的发现,汤姆生发现,对于不同的放电气体,或者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制作电极,都测得相同的荷质比,随后

4、又发现在气体的电离和光电效应等现象中,可从不同的物体中击出这种带电粒子,这表明它是构成各种物体的共同成分。随后,汤姆生直接测量出粒子的电荷,发现粒子的电荷与氢离子的电荷基本相同,说明它的质量比任何一种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都小得多,至此,汤姆生完全确认了电子的存在。,电子的发现具有伟大的意义,因为这一事件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还有比原子更小的实物。电子的发现打开了通向原子物理学的大门 ,人们开始研究原子的结构 . 他被科学界誉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J.J.汤姆生对电子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定性研究: J.J.汤姆生还改进了赫兹的静电场偏转实验,他进一步提高了真空度,并且减小极间电压,以防止气体电离,终于获得了稳定的静电偏转。得出阴极射线带负电。 定量研究 : 计算出阴极射线的荷质比e/m。 普遍性证明,密立根油滴实验,密立根 (美国) Robert A.Millikan 1868年1953年,密立根油滴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图,密立根测量出电子的电量,根据荷质比,可以精确地计算出电子的质量,【课堂例题】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径迹向下偏,则:( ) A导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