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ppt课件.ppt_第1页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ppt课件.ppt_第2页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ppt课件.ppt_第3页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ppt课件.ppt_第4页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文学作品,常用术语,1,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要能正确评价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关键是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分析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2,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 、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 、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 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3,叙述人称的选择,便于直接抒情,亲切,更强烈感人,拟人化,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4,记叙,顺叙交代清楚明白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和解释,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小说,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一、是交代故事的时

3、代背景 二、是渲染气氛 三、是烘托人物性格 四、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些还有:序幕、尾声,6,议论,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开头有时是引起话题,在结尾是对主题总结。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段落的中心。 2.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

4、列式、递进式。,8,描写,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9,以形传神,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准确传神鲜明,10,说明,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 引用,11,从选材剪裁角度

5、:,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行文线索的贯穿。,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卒章显志,首尾照应,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详略得当,情节起伏,构思精巧,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匠心独运,深然天成,结构严谨,思维严密等。,12,常见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

6、的话点明主旨。 过渡照应:承上启下;前后呼应;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抒发感情表达见解。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 欲扬先抑:先贬抑,后褒扬; 虚实结合:有实写,有虚写;,13,从表现手法角度:,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统摄全篇,领起下文,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承上启下,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 卒章显志,行文段落类,14,15,16,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运用了什么独

7、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17,常见语言特点:,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有错综变化。 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18,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8、。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对比突出其中一种事物或其特点。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反语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通感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双关使表达含蓄曲折,生活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常用修辞方法的基本作用,19,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

9、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20,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 之一的世纪,即使是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余秋雨听听那冷雨) 大量使用叠词叠句是本文语言运用的一大特色,请你举出实例赏析其

10、妙处。(4分),21,文中大量使用叠音词写雨,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滴滴点点滴滴”等,不仅把春雨细密飘洒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渲染了环境气氛,更便于表达作者心中那连绵不尽的缕缕情思,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具有一种和谐的韵律美。,22,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静夜听雨,仅仅这几个字,就赋予我们多少诗意!最是那温馨的春夜,淅浙沥沥的细雨,抚着恬怡的春梦、绿肥红瘦的江南,是何等美妙意境? 静夜听风可就大不同了。如果说前者宛如丝竹悠悠、清泉淙淙,后者则浑似江河破堤、大漠飞沙。尤其是无雨的冬夜,听虎啸龙吟般朔风动地而来,门窗劈啪

11、,雨蓬呻吟,耳畔嗖嗖如有利箭飞掠心头瑟缩似万马狂踏,落英狼籍。那心境,无论如何是找不到一丝美感来的。何况晚采的风总给人以凄凉的暗示,静夜的喧嚣声不免让人心惊肉跳。所以,我们难听到对夜风的欣赏或讴歌。尤其是不眠的长夜或病痛的僵卧中,听萧萧风过,黯淡的心境更如夏日雷雨将骤,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姜硎敏静夜听风) 请分别从修辞和句式的角度,分析第二自然段中划线文字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4分),23,(1)修辞手法角度 运用比喻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静夜听雨”与“静夜听风”的迥乎不同。 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静夜听风”与“静夜听雨”的迥乎不同。 运用了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雨时的心境。 (2)

12、句式运用角度 运用整散错综的句式,使语言表达具有一种节奏感(或“韵律美”)。,24,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和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舟自横,它那么安静,从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鹭鸶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暮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撒下清凉的光辉(吴梦川流浪的河流)本文段两次描写冷水河,各是从

13、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各突出了冷水河的什么特点?(4分),25,第一段是从正面直接描写,突出冷水河清秀而富于灵气的特点;第二段是从夕阳下冷水河环境着笔,间接地从侧面渲染烘托其在夕阳下迷人而略显凄清的美。(第一段的特点答“流小水浅,安静荒凉,清澈、快乐、自由”也可以。),26,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14、。 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与逐臣。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27,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余秋雨阳关雪) 第一段中“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

15、“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其作用是什么?下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内容有哪些?(6分),28,采用了拟人的艺术手法形象地说明统治者所追求的只是王权,因而不可能为艺术家们提供广阔的舞台空间。(3分) 与下文的“九洲画风黯然”,“阳关再也难享用温醇的诗句”,文人大多成了“谪官逐臣”,“阳关坍弛了”等内容相照应。(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2点或2点以上给3分),29,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

16、成了路,铺下了管道。 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30,【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2)

17、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31,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这句话的理解。(6分) 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确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32,【参考答案】(6分) 象征手法。 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

18、他的精神不死。或作: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产生。或作: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33,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大雾遮蔽了一切,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19、。 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34,16.文章的第、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雾的主要特点:模糊性和遮蔽性 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为了突出雾的特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35,本文

20、语言典雅,请以第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36,【答案】 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

21、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 (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37,示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画线语句: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

22、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38,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描绘了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拟人描绘了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2)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答题技巧:回答这类题必须全面考虑,最好是能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两方面去作答。回答这类题的一般思路是:使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景物创设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39,本文耐人寻味。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第11段进行简要赏析。(5分) 麦子进了磨坊。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损,被咀嚼,被粉化。我想着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被压扁、挤

23、裂、磨碎时的样子,想着它们渐渐麻木、任其蹂躏的状态,有一丝呻吟和不堪其痛的磨难从胸膛里升起,传染给我的四肢。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我和它们一样,和这些麦子一样,正在一座类似的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磨损着。,40,答案示例: 本段采用了联想、想象(1分)、拟人(1分)等手法描写麦子被磨碾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麦子遭遇的同情和忧愤(1分),同时发出了人同样被现实生活挤磨的感慨(1分)。语言诗化、优美,富有意蕴 (1分) 。,41,2、文章最后一段写得很有感染力,请赏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

24、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山 珍家园如梦,42,答案示例: 该段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1分)从穿、用、吃几个角度叙写了家园给流浪者以物质的生活保障;(1分)同时又上升到精神层面,明确家园是流浪者始终的归宿。(2分)语言生动形象,句式整齐,情感浓烈,能充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2分),43,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雷抒雁麦天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44,参考答案: 语段选取了收割机、麦茬、草香等麦天代表性事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麦收情景,写出了麦收时节热烈而欢快的场面。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