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诊疗常规_第1页
眼科学诊疗常规_第2页
眼科学诊疗常规_第3页
眼科学诊疗常规_第4页
眼科学诊疗常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眼科学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标准】1.45岁以上老年人;2.无痛性、渐进性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3.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晶状体皮质、晶状体核或晶状体后囊下相应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4.排除糖尿病、外伤、眼病、皮肤病、内分泌障碍、中毒等原因引起的白内障。具备以上14项条件,可建立临床诊断。【入院指征】1.诊断明确;2.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3.无其他手术禁忌证。【住院检查】1.视功能检查:远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光定位,色觉;2.散瞳下(散瞳禁忌者例外)裂隙灯检查和和和眼底镜检查,有条件者可加做裂隙灯眼前段照相记录晶状体混浊情况及有无晶体脱位。;3.眼压测量、泪道冲洗;4.血压

2、、心电图、胸透片;5.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6.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7.眼部B超、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8.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网膜视力、验光;9.术前排除眼部及全身的手术禁忌症:如慢性泪囊炎、急性结膜炎、睑缘炎和角膜炎等眼病;严重的心肺疾患或肝肾损害、不能控制的糖尿病及高血压。【住院治疗】1.术前用药:(1)术前滴用抗菌药物眼药水,46次/天,用药23天;(2)术前30 min散瞳剂扩大瞳孔。2.手术治疗:(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

3、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级硬核白内障或角膜内皮细胞数低于1000个/mm2酌情考虑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术后用药(1)抗生素+类固醇激素眼药水,术后每2小时1次,1周后改为每天4次,疗程为1个月,必要时可加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使用激素眼药水注意观测眼压,若出现激素引起的高眼压时可改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2)术后第一周使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眼膏,每晚睡前一次涂眼;(3)角膜水肿:可局部或全身应用高渗剂和角膜营养剂;(4)术后早期高眼压:可以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口服醋氮酰胺或全身应用高渗剂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可行前房放液。(5)术后可加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滴眼

4、液治疗手术源性干眼症。 【出院指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者:1.手术后炎症反应较轻,病情稳定;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出院带药】1.抗生素+类固醇激素眼水、眼膏;2.出院后1周、1、3、6个月及1年到门诊复查,如出现眼部不适应及时就诊。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陈伟蓉)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疗常规(病种编号:1182)一、诊断标准1. 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2. 体征:眼压急剧升高,前房浅,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色素性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关闭;3. 排除其他继发因素引起的浅前房、高眼压。二、入

5、院指征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明确,门诊用药物不能控制眼压者;2门诊虽用药物可控制眼压,但房角粘连范围广,需行小梁切除术者;或虽粘连范围不大,但需行周边虹膜切除术者;3无其他手术禁忌证。三、住院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生化;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片4血压、心率、体温测量5泪道冲洗;6眼部常规检查,如视力、眼压;7眼前段裂隙灯检查(角膜、前房、晶体);8眼底镜或前置镜检查(视盘、视网膜);9前房角镜检查;10眼部AB超;11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或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AS-OCT);12视野;13小瞳验光;14小瞳OCT

6、和/或眼底照相检查。四、治疗1术前药物治疗(1)局部降眼压药物:毛果云香碱、噻吗心安/卡替洛尔、嗅莫尼定、布林佐胺;(2)全身降眼压药物:甘露醇、易思清/甘油盐水、尼目克司(3)其他药物:补达秀、局部用抗生素(氧氟沙新、妥布霉素等)、降血压药(如有需要)、激素(炎症反应明显者可局部或全身用)。2手术治疗(1)前房穿刺术:急性眼压升高用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持续高于40mmHg;(2)小梁切除术:房角粘连大于1/2,或出现视神经损害(3)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粘连小于1/2,无视神经损害;对侧未发作眼。(4)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粘连范围小,眼压控制,无视神经损害,有白内障

7、,视力小于0.5可选择。3术后用药(1)局部用激素-抗生素复合制剂(复方地塞米松滴眼液)或其他抗生素眼液+激素眼液、眼膏;(2)局部散瞳药(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用):阿托品、卓比胺等;(3)全身用药:止血药、激素(炎症反应重、恶性青光眼者用)、其他药物(补钾、胃粘膜保护等)。 五、出院指征1眼压正常范围、视力提高/不提高;2前房恢复正常,炎症反应轻;3伤口愈合好,无裂开及房水渗漏;4无其他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六、出院带药1局部用激素+抗生素滴眼液、眼膏;2其他辅助药物:如改善微循环药物、保护视神经药物3一般带药超过2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刘杏执笔)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诊疗常规(病种编号:1183

8、)一、诊断标准1. 眼前闪光感,固定黑影,通常从视野周边开始,渐向中央扩大;2. 视力不同程度下降,或视物变形;3. 眼内压低,玻璃体液化、浓缩;4. 眼底检查:视网膜脱离呈青灰色向玻璃体腔隆起;病变严重者可伴有视网膜表面或视网膜下增殖改变;病程长者视网膜僵硬;5. 视网膜有裂孔;6. 若屈光间质不清,则行B型超声波检查:玻璃体腔呈现与视盘相连的弧形光带,光带与眼球壁之间为液性暗区提示为视网膜脱离。 出现其中4或6,即可诊断视网膜脱离,同时伴有5者多可诊断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如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余各点用于协助或进一步明确诊断。二、入院指征1.诊断明确,有视网膜脱离,伴有视网

9、膜裂孔,需行手术治疗者;2. 有视网膜脱离,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符合以上任一点,可收入院治疗。三、住院检查1. 一般检查:视力、眼内压;2. 散瞳下(散瞳禁忌者例外)裂隙灯检查和和眼底镜检查,三面镜或前置镜检查了解视网膜脱离范围、裂孔位置及数目;3. 眼底照相;4. B型超声波;5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生化;6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7心电图、胸片;8血压、心律、体温测量;9泪道冲洗;10.术前排除眼部及全身的手术禁忌症:如慢性泪囊炎、急性结膜炎;严重的心肺疾患或肝肾损害、不能控制的糖尿病及高血压。四、住院治疗1.术前用药:术前滴

10、用抗菌药物眼药水,4-6次/日,用药2-3天。2.手术治疗:(1)治疗: 原则上手术治疗;(2)一经确诊,尽快手术治疗以最大限度挽救视功能;这句是否要筛除?以免日后纠纷。(3)根据脱离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包括巩膜外冷凝、硅胶垫压、外放液,环扎,或玻璃体手术、眼内气体或硅油填充;或联合手术;(4)单纯的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范围小者,可行眼内注气和/或激光光凝以封闭裂孔。3术后护理(1)术后卧床休息,避免过度运动;(2)根据不同手术方式,不同裂孔位置而采取不同体位。 五、出院指征1. 裂孔已封闭,视网膜解剖复位;2. 裂孔已封闭,后极部视网膜解剖复位(允许周边有部分视网膜下液);3. 眼内压

11、正常或轻度升高(低于30mmHg,局部用药可以控制)。六、出院带药1.出院两周内继续用抗菌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复方滴眼液;2.辅助用药包括改善微循环及神经营养药物。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吕林教授执笔 丁小燕修订)甲状腺相关眼病诊疗常规(病种编号:1184)一、诊断标准1. 症状:眼胀、流泪、异物感、复视、视力下降;2. 体征:(1)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有上睑退缩体征,两者必具其一;(2)两眼或一眼眼球突出;(3) 出现限制性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影像检查提示有一条或多条眼外肌梭形肥大;(4) 出现压迫性视神经病变引起视力下降,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视功能下降;(5) 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类似疾病鉴别。

12、符合第一项者,加2-4项中任一项就基本可确定诊断,第五项作为鉴别诊断参考。二、入院指征甲状腺相关眼病入院标准很复杂,可因不同的人病情以及需求等综合考虑,从眼科治疗角度入院一般需具备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且出现下列眼部体征者之一:1严重眼球突出影响外观或导致暴露性角膜炎者;2.出现渐进性性视力下降,无其它眼病可解释者;3.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等且近期病情逐渐加重者;4.严重的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且病情稳定至少半年以上者;5.严重眼睑退缩影响外观,且病情稳定至少一年者。三、住院检查1.需有最近2月内的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2.最近1个月内的影像(CT或MRI)检查结果;3.眼部B超或彩超;4.常规的全身

13、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凝四项、尿常规大小便常规、X光胸片、心电图等;5.常规的眼部检查:视力、眼球突出度、泪道冲洗、眼球运动复像检查、眼压、眶压、裂隙灯、眼底等检查;6.特殊的视功能检查包括;色觉、VEP、视野等;7.眼外观9个方位照相。四、治疗1. 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等且近期病情逐渐加重者:可考虑首选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剂量为每天500mg或1000mg,连续三天,然后改口服强的松30mg,根据病情4天后可再冲出击一次,以后口服强的松,逐渐减量,总疗程3-6月;2. 严重眼球突出影响外观或导致暴露性角膜炎者:根据病情可考虑行眼眶脂肪减压或眼眶骨性减压术,手术后可根据病情选择大剂量甲强

14、龙冲击治疗或一般剂量甲强龙注射治疗3天,以后根据病情口服强的松逐渐减量。手术前、中、后72小时短期使用头孢一代抗菌素;3、出现渐性性视力下降,无其它眼病可解释者;可先选择大剂量1000mg甲强龙冲击治疗,如视力能明显改善,可参考1治疗,如病情严重可考虑行眼眶骨性减压术,手术后可再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一次,以后口服强的松逐渐减量;抗菌素治疗同上;4严重的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且病情稳定至少半年以上者;可考虑行眼外肌手术治疗;5、严重眼睑退缩影响外观,且病情稳定至少一年者;可根据眼睑退缩程度,选择Muller肌切除或眼睑延长术肌切除或提上睑肌延长术。6.支持治疗: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同时,需使用保护胃粘

15、膜药,补钾,如患者晚间睡眠不好加用镇静药7.健康教育:戒烟教育。 六、出院指征1.治疗后病情有改善;2.创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3.手术患者可7-10天折线,出院前后均可。七、出院带药1.根据口服强的松的用量,带1-2周的剂量;2.带1-2周剂量的保护眼的眼药水和眼药膏。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杨华胜 执笔)眼球穿通伤诊疗常规(病种编号:1185)一、诊断标准1. 明确的眼部外伤史。 2. 眼部检查可见: (1) 有明确的角膜及前部巩膜伤口,或有浓厚的球结膜下出血。(2) 眼压偏低,视力障碍。3. 临床症状可有明显的疼痛、流泪,并有异物感及刺激症状。若房水自眼球流出则产生“热流感”。4.

16、 影像学检查:提示眼内异物。 以上24项中任何1项加第1项,可建立临床诊断。二、入院指征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住院治疗:1. 明确的眼部外伤史。2. 存在以下眼部体征之一:有明确的角膜及前部巩膜伤口;有浓厚的结膜下出血;眼压偏低,视力障碍;可见球内异物。3. 影像学检查支持球内异物 三、住院检查1. 视力检查:必须反复进行,特别是光感的检查,尽量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视力的检查结果对伤情的判断和预后是重要的指标。2. 传入性瞳孔障碍:确切的传入性瞳孔障碍的检查比视觉电生理检查更有意义。3. 眼睑检查:仔细观察眼睑裂伤的情况,包括裂伤的深度,谨防穿通眼睑及眼球的

17、眼外伤。4. 裂隙灯检查:裂隙灯检查主要用于眼前节的检查,可以直观的获取到伤情,裂口的位置、大小、形状、深浅以及损伤的组织等,并可观察眼前节有无残留异物。5. 眼底检查:在屈光介质未发生明显浑浊的情况下,尽可能完善玻璃体及眼底的检查,判断玻璃体积血的情况,视网膜损伤的情况等。在屈光介质浑浊的情况下,需要借助辅助检查了解眼后段情况,包括超声波检查、CT检查、UBM等检查,但在眼球壁开放的情况下,任何对眼球加压的检查都是禁忌的。6. 眼压检查:可采取眼压计测量,伤重者可采用指测。7. 眼球运动和眼眶检查:排除眼肌受损情况。8. 影像学检查:(1) CT检查,对眼内金属异物的判断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8、,金属异物在玻璃体腔内呈高密度影,CT值多在+1000Hu至+2000Hu,其周围可有放射状伪影;高密度非金属异物CT值约在+300Hu以上,一般无伪影;(2) 缝环固定眼眶正侧位片:可用于眼内异物的准确定位,异物实际距离=异物测量距离*角膜环外径/角膜环影外径;(3) MRI检查:定位准确,但金属异物禁用;(4) B型超声检查:眼内异物,不论金属非金属都表现为眼内的强回声光点或光斑,降低仪器灵敏度至眼正常结构及玻璃体出血机化回声消失后,异物强回声光点或光斑仍然存在,但眼球壁开放情况下禁用;(5) UBM检查:对于眼前段异物,特别是21天。5. 眼化学伤分度(我国1982年眼外伤与职业性眼病协

19、作小组通过的分度标准):眼烧伤分度标准分度眼睑结膜角膜角膜缘I充血轻度充血水肿上皮缺损无缺血II水泡贫血实质浅层水肿缺血1/4III皮肤坏死全层坏死,毛细血管不可见实质深层受损,呈毛玻璃状,虹膜隐约可见1/4缺血1/2IV焦痂,眼睑全层(皮肤、睑板)坏死焦样坏死,累及巩膜全层受累,瓷白色,虹膜不可见缺血1/2二、入院指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收入院:1. 眼睑充血水肿,皮肤坏死;2. 结膜贫血;3. 角膜上皮缺损;4. 角膜基质层水肿,透明度下降;5. 无菌性角膜溃疡或溃疡穿孔。三、住院检查1全身检查:2. 眼部检查:(1) 检查视力(2) 眼压(3)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4) 眼表照相或裂隙灯照

20、相:入院及出院时采集眼表照相的图片资料,病程中可根据病变进展多次照相。(5) 角膜荧光染色(6) 致伤物的确认:对化学物质不明的烧伤,在紧急抢救的同时,应迅速提取致伤物进行检查,以判断致伤物的性质。四、治疗1. 急救及早期手术:(1) 冲洗:一旦发生眼化学伤,应争分夺秒急救,现场冲洗。病人到医院后,医师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冲洗时要注意上下穹窿部结膜有无固体化学物质残留(最好能用pH试纸不断测试至中性),并去除已坏死的组织。(2) 前房穿刺术:碱性物质可渗透入前房,导致房水PH值升高,最好在伤后12小时内进行前房穿刺,放出部分房水,以减少碱性物质对眼内组织的损害。(3) 球结膜切开术;如烧

21、伤后球结膜高度水肿,或球结膜呈苍白缺血状,应做数个垂直于角膜缘的放射状结膜切开,用生理盐水在结膜下冲洗。(4) 羊膜移植术:新鲜或冷冻保存的人类羊膜已成功用于促进眼表上皮再生和阻止角膜的结膜化。2. 药物治疗:(1) 维生素C:碱烧伤者在冲洗后可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0.5ml(50mg), 局部滴眼可用10%维生素C滴眼,1次/4小时。化学伤早期静脉给予大量维生素C,对伤后角膜基质层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用量为15002000mg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l, 静脉注射,1次/日,可持续使用2周或至角膜上皮修复为止。(2) 睫状肌麻痹剂:可减少虹膜刺激症状,减少炎症反应,预防虹膜后粘连。如复方托吡

22、卡胺滴眼液,3次/日,或阿托品眼膏,1次/日。(3) 抗菌素:所有化学伤患者都应局部预防性使用抗菌素,尤其是佩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或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药物的患者,直至创面上皮化完成。抗菌素选择的原则是抗菌谱广,对眼表毒性小的药物。 (4) 糖皮质激素:可在密切观察下使用。 急性期(伤后7天)可常规应用,进入修复早期(伤后7天后),应停用或严密观察下应用(5) 人工泪液:可作为常规使用,最好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6) 抗青光眼药物,必要时使用。(7) 其他:球结膜下注射自家血,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使用生物胶修复即将穿孔的无菌性角膜溃疡,或直径在1mm以内的无菌性角膜溃疡穿孔。3. 晚期治

23、疗:(1) 睑球粘连分离及成形术:必须等到碱烧伤反应完全静止后(即伤后至少半年至1年)方可考虑。(2) 眼干燥症的治疗: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配合人工泪液滴眼可减轻眼干燥症状,还可植入泪点栓子。(3)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包括自体对侧眼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以及在羊膜基质上培养的自体或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4) 角膜移植术:角膜新生血管多、角膜缘干细胞衰竭、瘢痕面积大及眼内并发症等,使手术成功率较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排斥反应和移植片重新血管化。五、出院指征1. 无明显刺激症状。2. 球结膜创面愈合,水肿基本消退,可伴有部分睑球粘连待二期处理。3. 前房炎症反应消退。4. 角

24、膜基质层水肿消退,荧光素染色显示角膜上皮完整。六、出院带药1. 人工泪液。2. 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3. 凝胶类:小牛血提取物眼凝胶,卡波姆凝胶等。4. 抗生素类滴眼液、眼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林妙丽修订)角膜炎诊疗常规(病种编号:1189)首先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对角膜炎进行分型,临床常见的角膜炎包括以下类型,根据不同的角膜炎类型进行治疗。细菌性角膜炎一、诊断标准1. 急性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2. 患眼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溃疡形成,可伴实质层浸润、脓肿形成或溶解性坏死,角膜溃疡表面有大量脓性分泌物。3. 角膜刮片或角膜病灶取材活检,镜检找到致病菌或培养出致病菌

25、。具备1和2,可建立临床诊断;如3成立可确诊。二、入院指征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住院治疗:1. 在积极抗感染治疗下感染控制不理想。2. 怀疑继发眼内炎。3. 角膜进行性变薄有穿孔危险或已穿孔。三、住院检查1. 视力、眼压。2. 裂隙灯。3. 眼前节照相。4. B超了解眼后段情况。5.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6. 角膜刮片镜检、细菌、真菌培养、药敏试验。7. 必要时行角膜病灶活检,送病原体培养和病理检查。8. 全身检查:血常规、凝血、血生化、肝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血压、X光胸片等。四、治疗1. 争取在抗生素治疗前,从病灶边缘浸润灶刮取标本染色找细菌,细菌培养及

26、药敏试验。2. 频繁地局部滴用有效抗生素,在未能确定致病菌及其敏感药物者,尽快采用广谱高效抗生素治疗,如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等。开始每隔15至30分钟次,以后根据病情调整。3.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药敏试验,调整选用有效抗菌药物,特别严重的病例,如合并前房积脓者联合全身使用抗生素。4. 合并明显虹膜炎者用短效睫状体麻痹剂散瞳。5. 如角膜进行性溶解、将穿孔或已穿孔者可进行角膜移植。6. 如感染向眼后段播散且不能控制,可行角膜移植联合晶体摘除、玻璃体切除、眼内注药术;如无条件或视功能无望恢复,可行眼内容剜除术。7. 全身支持疗法,如多种维生素。8. 住院患者应隔离治疗。 五、出院指征具备以下条

27、件之一者:1. 感染控制,充血和刺激症状减轻,病灶范围局限,无继续变薄。2. 角膜穿孔被填充或修复。3. 角膜移植手术者移植片上皮愈合,前房形成稳定,眼压控制正常,感染无复发。六、出院带药1. 有效的抗菌素滴眼液和眼膏。2. 短效睫状体麻痹剂。3. 如合并高眼压者带降眼压药物。4. 如角膜移植者带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滴眼液。真菌性角膜炎一、诊断标准1. 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2. 患眼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浸润灶呈白色或乳白色、致密,表面欠光泽呈牙膏样或苔垢样外观,有干燥感和粗糙感,质地疏松而硬脆。边界相对较清楚,有羽毛状或伪足样向周围伸展,病变区外可有卫星浸润灶,溃疡缘有时出现 Wess

28、ely免疫环,与病灶对应的角膜后壁有内皮斑块。3. 早期出现前房积脓,呈白色,粘稠或呈糊状粘附于溃疡处的角膜内皮面。4. 从浸润灶刮取标本或角膜病灶活检,涂片可找到真菌菌丝或孢子,培养可分离出致病真菌。5. 共聚焦显微镜可见菌丝或孢子。具备1-3,可建立临床诊断;如4或5成立可确诊。二、入院指征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住院治疗:1. 在积极抗感染治疗下感染控制不理想。2. 怀疑继发眼内炎。3. 角膜进行性变薄有穿孔危险或已穿孔。三、住院检查1. 视力、眼压。2. 裂隙灯。3. 眼前节照相。4. B超了解眼后段情况。5.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6. 角膜刮片镜检、细

29、菌、真菌培养、药敏试验。7. 必要时行角膜病灶活检,送病原体培养和病理检查。8. 全身应用抗真菌治疗时定期检测肝肾功能。9. 全身检查:血常规、凝血、血生化、肝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血压、X光胸片等。四、治疗1. 频繁地局部滴用有效抗真菌药物,在未能确定致病菌及其敏感药物者,尽快采用广谱高效抗真菌治疗,如那他霉素、两性霉素、氟康唑等。开始每隔15至30分钟次,以后根据病情调整。2.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药敏试验,调整选用有效抗真菌药物,特别严重的病例,合并前房积脓或病情进展快的病例可联合使用全身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伏立康唑。3. 合并明显虹膜炎者用短效睫状体麻痹剂散瞳。4. 如角膜进行性溶

30、解、将穿孔或已穿孔者可进行角膜移植。5. 如角膜穿孔较小,无角膜供体,可行结膜瓣遮盖术。6. 如感染向眼后段播散且不能控制,可行角膜移植联合晶体摘除、玻璃体切除、眼内注药术;如无条件或视功能无望恢复,可行眼内容剜除术。7. 全身支持疗法,如多种维生素。8. 住院患者应隔离治疗。 五、出院指征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 感染控制,充血和刺激症状减轻,病灶范围局限,无继续变薄。2. 角膜穿孔被填充或修复。3. 角膜移植手术者移植片上皮愈合,前房形成稳定,眼压控制正常,感染无复发。六、出院带药1. 有效的抗真菌滴眼液和眼膏。2. 全身抗真菌药物,定期检测肝肾功能。3. 短效睫状体麻痹剂。4. 如合并高

31、眼压者带降眼压药物。5. 如角膜移植者带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滴眼液。病毒性角膜炎一、诊断标准1. 可有反复发作眼红、视力下降。可伴免疫力低下的诱因。2. 角膜病灶低密度灰白色混浊,表面干净。可呈现某些特殊形态如树枝状、地图状溃疡,盘状水肿,基质坏死等。3. 角膜知觉减退:4. 实验室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阳性,聚合酶链反应可快速检测感染上皮内HSV-DNA。具备2-3,可建立临床诊断;如1成立为加强诊断,如4成立可确诊。二、入院指征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住院治疗:1. 在积极抗病毒治疗下控制不理想,溃疡进行性扩大。2. 角膜进行性变薄有穿孔危险或已穿孔。三、住院检查1.

32、 视力、眼压。2. 裂隙灯。3. 眼前节照相。4. B超了解眼后段情况。5.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6. 怀疑继发感染者行角膜刮片镜检、细菌、真菌培养、药敏试验。7. 必要时行角膜病灶活检,送病毒分离。8. 全身应用抗病毒治疗时,定期检测肝肾功能。9. 全身检查:血常规、凝血、血生化、肝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血压、X光胸片等。四、治疗1. 抗病毒药治疗:选用无环鸟苷(ACV)、环胞苷(CC)、碘苷(IDU)、阿糖胞苷、更昔洛韦(GCV)等眼药水白天滴患眼一天四次或每两小时一次,睡时涂眼膏,口服无环鸟苷或更昔洛韦、伐昔洛韦片剂。 2. 上皮型、溃疡型禁用激素,盘状角膜炎和角膜内皮炎,应用激素局

33、部治疗。3. 应用抗生素眼液一天四次及眼膏,防止混合感染。4. 口服左旋米唑调整免疫功能。5. 如合并眼压高,联合应用降眼压治疗。6. 对角膜中央区病灶,如反复发作,视力降至0.1以下或疗效不好临近穿孔或已经穿孔者,行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7. 对角膜基质坏死进行性变薄或3mm内的小穿孔可进行羊膜填充手术。8. 如角膜穿孔较小,无角膜供体,可行结膜瓣遮盖术。9. 全身支持疗法,如多种维生素。 五、出院指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 病情控制,上皮愈合,基质无继续变薄。2. 角膜穿孔被填充或修复。3. 角膜移植手术者移植片上皮愈合,前房形成稳定,眼压控制正常,感染无复发。六、出院带药1 抗病毒

34、滴眼液和眼膏。2.短效睫状体麻痹剂。3.抗病毒口服药物,如伐昔洛韦、更昔洛韦等,定期检测肝肾功能。4. 角膜移植者带非激素类抗排斥药物如环孢霉素或他克莫司滴眼液。5. 如合并高眼压者带降眼压药物。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一、诊断标准1.可有接触镜配戴史、角膜外伤史或角膜直接接触污染的水源;2.单侧眼红,刺激异物感,畏光,严重的睫状充血和眼痛,其程度与角膜病变不相称。3.角膜病变早期表现酷似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病变,假树枝状或局部点状着色,微囊肿形成,放射状角膜神经炎,典型病灶为角膜中央环形浸润混浊,进而发展成白色圆盘状病灶。虹膜反应较轻。4.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可找到原虫或包囊。5从病灶刮取标本染色找棘阿米

35、巴或培养棘阿米巴。6.角膜病灶活检病理找到阿米巴原虫或包囊。具备2-3,可建立临床诊断;如合并1可加强诊断,如4或5或6成立可确诊。二、入院指征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住院治疗:1. 在积极抗感染治疗下感染控制不理想。2. 角膜进行性变薄有穿孔危险或已穿孔。三、住院检查1. 视力、眼压。2. 裂隙灯。3. 眼前节照相。4. B超了解眼后段情况。5.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6. 角膜刮片镜检、细菌、真菌、阿米巴培养、药敏试验。7. 必要时行角膜病灶活检,送病原体培养和病理检查。8. 全身检查:血常规、凝血、血生化、肝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血压、X光胸片等。四、治疗1. 停戴角膜接触镜。2. 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可选用新霉素、普罗帕咪、羟乙磺酸丙氧苯脒,羟乙磺酸双溴丙脒、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