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课件)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1页
(参考课件)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2页
(参考课件)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3页
(参考课件)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4页
(参考课件)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目录,什么是低血糖,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诊断标准 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 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 分类 无症状性低血糖 症状性低血糖 严重低血糖*,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主要障碍,可导致不适甚至生命危险,*严重低血糖:需旁人帮助,常伴意识障碍,低血糖的诊断原则,出现与低血浆葡萄糖浓度相符合的症状和(或)体征 确切的低血浆葡萄糖浓度 血浆葡萄糖浓度恢复后症状、体征迅速缓解,HYPOGLYCEMIA W O N. Diabetes Care, 2005, 28(5): 1245-1249.,用于诊断急性低血糖症的Whipple三联

2、征,正常人体的血糖调节机制,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地图(第6版): 27.,健康人对低血糖反应的保护性反向调节,1.5 mmo/L 严重的神经低血糖症 意识水平降低 抽搐 昏迷,Zammitt NN,Frier BM. Diabetes Care.2005Dec;28(12):2948-61.,3.8 mmol/L 反调节激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3.2-2.8 mmol/L 症状出现: 自主性 神经低血糖,3.0-2.4 mmol/L 神经生理功能障碍 诱发低血糖反应,血糖(mmol/L),4.6 mmo/L 抑制内源性胰岛素分泌,3.0 mmol/L 广泛的脑电图改变,2.8 m

3、mol/L 认知功能障碍: 不能完成复杂任务,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防御机制受损,2.5 mmol/L 反调节激素释放:肾上腺素,3.0-2.4 mmol/L 神经生理功能障碍 诱发低血糖反应,3.0 mmol/L 广泛的脑电图 改变,2.8 mmol/L 认知功能障碍 不能完成复杂任务,1.5 mmo/L 严重的神经低血糖症 意识水平降低 抽搐 昏迷,因防御机制受损,糖尿病患者的保护性低血糖反应常出现于低血糖发生之后,2.5 mmol/L 症状出现 自主性 神经低血糖,血糖(mmol/L),Zammitt NN,Frier BM. Diabetes Care.2005Dec;28(12):29

4、48-61.,防御机制受损导致低血糖发作的恶性循环,Cryer PE. J Clin Invest. 2006:116(6):14701473.,无症状性低血糖,低血糖防御机制受损,低血糖相关自主功能(交感-肾上腺系统)障碍,低血糖的危害,长期,Frier BM. Nat Rev Endocrinol. 2014 Dec;10(12):711-22.,短期,*急性症状带来的风险包括:事故(包括驾驶障碍);跌倒;受伤;骨折;脱臼;昏迷;痉挛;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低血糖诱发多组织及器官的不良事件发生,Frier BM. Nat Rev Endocrinol. 2014 Dec;10(12):7

5、11-22.,目录,低血糖的诱因及易发人群,诱因1 降糖药物使用不当 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运动量增加 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 反复发生低血糖 易发人群2,老年患者 肾功能减退者 伴严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者,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年版),低血糖的典型临床表现,轻度症状:,重度症状:,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年版).,低血糖的不典型临床表现,李光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28(1): 1-3.,这些易被忽视的低血糖表现也要引起重视: 舌根发麻,说话不清,答非所问 烦躁,不理人 平时举止端庄,

6、忽然衣冠不整 无缘无故打架 无故难受、头痛头晕,低血糖的一些特殊表现,苏木杰现象,无症状性低血糖 在病程15年的DM患者中 发生率约25%,表现: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后,第二天早晨出现严重高血糖 原因:低血糖后拮抗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患者出现“反弹”性高血糖,表现:未出现自主神经兴奋症状的低血糖,随后可能发生严重低血糖 原因:胰岛素分泌严重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无症状低血糖,由先前反复发生低血糖所致,与低血糖相关自主神经衰竭有关,潘长玉主译. 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目录,低血糖的诊治流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低血糖的诊治流程,低血糖已纠正: 了解低血糖发生原因

7、,调整用药;伴意识障碍者可放松短期内血糖控制目标 注意低血糖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患者常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有条件者可动态血糖监测 对患者实施糖尿病教育,携带急救卡;儿童或老年患者的家属进行相关培训,低血糖未纠正: 静脉注射5%或者10%葡萄糖,或加用糖皮质激素 注意长效磺脲类药物或中、长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不易纠正,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长时间葡萄糖输注 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血糖2448小时,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的策略,SMBG,自我血糖监测,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2.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3.中国糖尿病患者

8、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正确处理低血糖,“吃15” 吃15克葡萄糖或 其他无脂碳水化合物,“等15” 等待15分钟再次监测血糖,如血糖值还没达到正常: 再吃15克碳水化合物后 等待15分钟监测血糖,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年版).,15克含糖(碳水化合物)食物示例,注意:在合用-糖苷酶抑制剂时出现低血糖需用葡萄糖片纠正,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效果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年版).,重度低血糖的自救常识,重度低血糖是一个真正的紧急情况,应教育患者掌握如下自救常识: 重度低血糖时,患者会感觉昏昏欲睡或意识混乱,即使手边有果汁也无法吞咽;可以尝试将蜂蜜或葡

9、糖糖凝胶涂于口腔粘膜使其吸收 患者需请身边的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为自己注射高浓度葡萄糖(50%)或胰高血糖素* 当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可以先小口小口地喝一些果汁,如果有可能最好吃些东西 危机过后,患者应及时告诉主治医生近期有一次重度低血糖发作,*胰高血糖素会在210分钟起作用,但对肝脏内没有储存葡萄糖的患者(如酗酒者)无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年版).,低血糖纠正后还应注意什么?,低血糖反应消失后,如果在午夜或离下一餐至少1小时,加餐一次,但避免摄入过多热量,血糖升得过高,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10年版).,目录,强调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非妊娠成年2型

10、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4.47.0 mmol/L 非空腹血糖:10.0 mmol/L HbA1c:7%,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短、有严重并发症者 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如HbA1c8%,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帮助患者掌握低血糖相关知识,定期复诊,帮助患者接受正规的糖尿病教育, 掌握低血糖相关知识,督促患者定期看医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导致低血糖,建议患者常备快速血糖监测仪,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10年版).,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生活,避免血糖过度波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10年版).,提醒患者外出

11、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和救助卡,糖尿病患者外出或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糖尿病救助卡要放在容易看到或找到的地方,糖尿病患者开车时要把含糖食物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10年版).,针对诱因,加强患者的防范意识及应对措施,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诱因,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应对措施,血糖监测必不可少,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SMBG,自我血糖监测; CGMS,动态血糖监测,发生事件,监测时点,选择低血糖风险小的治疗方案,非胰岛素药物治疗中的低血糖风险,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第3代胰岛素制剂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年版). 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低血糖风险低,安全性高,Davidson JA, Liebl A, Christiansen JS. Clin Ther. 2009 Aug;31(8):1641-51. ,*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证据水平等级最高的研究,总结,低血糖普遍存在于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 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防御机制受损 低血糖防御机制受损会导致低血糖发作的恶性循环 低血糖给诸多组织及器官带来严重危害 除了心慌、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