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解析:结合1949年我国的外交方针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的一项重要方针。答案:c220世纪50年代

2、,中国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共同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其内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促进世界和平发展a bc 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牢固识记,和不符合,应排除。答案:b3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五项原则出自()a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建交过程之中d万隆会议上解析:新中国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

3、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正确。答案:c4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活动的余地”。与此直接相关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答案:d5英国外交家艾

4、登在一次国际会议中说:“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和周恩来。你们早晚都会清楚,周恩来是个不平凡的人。”这次会议可能是()a波茨坦会议 b万隆会议c日内瓦会议 d联合国成立大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外交,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国际会议”“英国外交家”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有西方国家参与,万隆会议没有西方国家参加,排除b。材料将“中国”与“周恩来”并列,显然这里的“中国”应该是中共领导下的中国政府,而不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政府,排除a、d。故答案为c。答案:c6“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5、。”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可知,该外交方针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7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中说:“这是中国人民第一个真正能代表自己的意志的外交使节的出国,又是到新中国的第一个友邦中国人民第一次为自己的大使送行。”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a中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b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c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d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苏联,所以新中国的第一个友邦是苏联。故背景为a

6、。答案:a8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共同点是()a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b加强了同与会各国之间的关系c我国代表在会议上起了积极作用d新中国得到了与会各国的承认解析: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不符合日内瓦会议,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中国对会议成功起了积极作用。答案:c9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解析:从题干中获取关键信息,即“朝鲜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

7、知,只有日内瓦会议是讨论朝鲜半岛和平问题的,故答案为b。答案:b10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解析:同苏联结盟而保持独立性,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这

8、些都反映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c11被外国人誉为“周铁嘴”的外交家周恩来,以他独有的魅力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声誉。他所提出的外交政策或方针有()“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a b c d解析:为毛泽东所提出;为周恩来所提出。答案:b12李肇星曾说:“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或威胁任何国家,只会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永远不会成为对世界有威胁的国家b中国与亚非国家没有利益的分歧c中国的发展可以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的贡献d中国已经、并将永远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只会为维护世界和平、

9、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一信息说明a、c、d的说法是正确的,b与事实不符。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客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

10、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哪一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解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史实并能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答案:(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问题: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

11、平共处问题。针对的现象:殖民主义、霸权主义。(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4)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具体灵活地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时局图是谢缵泰所作的时事漫画,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深刻、形象地展示在了人们的面前。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请结合背景材料分析谢缵泰作时局图内隐含的含义。(2)结合材料二回答,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有何影响?(3)材料三是1997年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请从外交的角度分析其意义。(4)上述图片反映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和现代中国外交的变化,旨在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答案:(1)民族危机加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