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目的,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 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生态建设,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增加环境的稳定性,生态破坏,使环境更不稳定,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例:,修建水库,径流量稳定,减轻旱涝灾害,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滑坡、泥石流,【合作探究】,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过量开采地
2、下水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水土流失风蚀沙化,洪水加剧,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海水入侵、地表沉降、地面塌陷,诱发地震或塌方,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人类活动对人员本身的影响,灾前的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互救互助行为,都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人本身的,在日本,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但是,由恐惧而生的不是恐慌,而是从娃娃抓起的危机意识和行动。每年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图为东京一所小学的学生正在进行地震躲避演练。,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近海发生8.7级大地
3、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夺去了二十多万人的生命。,在这次海啸灾难中,有一位值得敬佩的英国小姑娘,她叫蒂莉史密斯,那年才10岁。海啸来袭时,她正在泰国普吉的海滩上玩耍。史密斯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正在沙滩上玩,突然发觉海水变得有些古怪。海面上出现了不少的气泡,潮水也突然退了下去。我感觉可能会有海啸发生,就告诉了妈妈。”,在受灾严重的斯里兰卡,当听说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大浪时,人们纷纷涌入海滩观海潮。第一波大海浪退去以后,海滩上留下无数的鱼,老的小的都在拾鱼。许多人还在等待更多的乐趣,接着第二波更高的巨浪袭来,这些人再也不能看到更壮观的景色了。,【合作探究】案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2003年9月2
4、6日凌晨,日本北海道遭遇里氏8级强震,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但只有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导致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日本政府对地震的高度重视。一旦发生大地震,有关部门可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以便政府迅速展开救援。 二是日本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一般的住户都很清楚所住居民楼的防灾紧急通道;在居家布置时,易倒易碎的物品通常不会搁置在无遮挡的地方;在家里没人的时候,日本人的习惯是关闭煤气总阀。另外, 日本每年都要举行百万人参加的抗震大演习。 除此之外,日本的建筑物、道路等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结论:人们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
5、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人类活动对人员本身的影响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 同级地震,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大于耕地 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加重城市的洪水威胁,随着城市用地迅速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直接导致洪水径流的增加,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2、影响不同土地类型的易损性,【合作探究】案例:不同抗震系数的房屋导致不同灾情,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城在1985年发生了78级地震,由于人们在灾前用现代抗震技术逐一加固了房屋,灾损大大减少,仅死亡了150人。而1962年发生在伊朗伊斯法罕的76级地震,全市幸存者仅有30,有一万多人死亡。造成大量
6、伤亡的主要原因是伊朗人习惯修建厚墙泥砖房,这种房屋抗震力极差。,结论: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3、人类通过工程措施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性,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人类活动对人员本身的影响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 3.工程措施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减小灾情,例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7月14日17时从四川省防汛办获悉,连日暴雨造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康定等县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截至目前全州有6个县49个乡镇受灾,已撤离群众632人,大量房屋进水被淹,73户房屋被
7、冲毁,尚未接到人员伤亡的报告。,(1)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2)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害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什么?,(1)该地区山体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该地区地形崎岖,坡陡谷深;干湿季分明,降水量大,多暴雨;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植被破坏严重,(2)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密集发展,导致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害强度不断提高,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社会经济基础、政治稳定性的影响,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
8、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后救援频频受阻,骚乱频发,霍乱 肆虐,损失惨重。,思考 1. 城市化对城市洪水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提示】从水循环的角度看, 城市化后, 城市 建筑与不透水的硬地面阻断了雨水渗进土层 的通道, 不仅使城市失去市区的水源, 使地下 水位下降, 而且使地表径流增加, 所以大雨倾 盆的时候, 街面变成了“河面”, 加重了城市 洪水灾害.,结论: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活动(比如建房、耕作等)强度和范围越大,高风险区的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放大;反之则灾情减小。人类的活动,有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者小灾大害。,2.高风险
9、区的影响,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社会经济基础、政治稳定性的影响 2.高风险区的影响,陕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较差,山体稳定性脆弱,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从今年起,陕西省政府启动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 工程,将用10年时间,搬迁居民240万人,从而彻底解决地质灾害给群众带来的威胁。,思考:2. 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的作用? 【提示】人类合理利用土地, 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 从而减少灾情损失。 如下表所示:,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1. 地质历史进程中的“灾变 2.自然灾害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经济水平:低高 灾害种类:少多 减灾能力:弱强,【合作探究】,分析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影响到人类的灾害种类分别有哪些?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区别?,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业、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范围增大,活动范围从地表向地下和空中、从陆地向海洋发展,资源利用从土地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血管镜设备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蓄电池管理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航运金融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与美术跨学科计划
- 八年级下学期班主任能力培训计划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能力提升复习计划
- 非全日制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
- 部编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讲解计划
- 2025年高速公路安全生产年度工作计划
-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软硬件结合计划
- 2025年北京市中考招生考试数学真题试卷(真题+答案)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南阳农业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发展对象培训结业考试真题
- 肺结节中医课件
- 医院安全生产包括哪些方面
- 护理核心制度考试试卷(附答案)
- 汽车之夜活动方案
- 电气识图与CAD制图课件:常用电气元件的识图与制图
- DB 3707∕ T 6-2019 潍坊市医疗卫生行业基层党建工作标准
- 主持稿怎么写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