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_第1页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_第2页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_第3页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 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使用误区:1 抗菌药是消炎药、感冒药,有病就用许多人将抗菌药等同于消炎药或感冒药,一旦有炎症或“感冒”,就赶紧服用。实际上抗菌药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其他类型的炎症,如过敏性炎症(如接触性皮炎)、变态反应性炎症(如过敏性哮喘)等无菌性炎症无效。同样,抗菌药也不宜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如果滥用,不但

2、无益,反而有害。因为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这些菌群互相制约,保持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如果不分病情使用抗菌药物,会杀死体内正常有益细菌,引起菌群失调,招致其他疾病的发生。2 抗菌药物越新越好,抗菌范围越广越好,价格越贵越好许多人在使用抗菌药时往往迷信新药、好药、贵药,认为抗菌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其实每种抗生素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比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也便宜,再加上人们不经常使用,疗效反而可能更好。另外,

3、当我们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体内正常菌群同样会被杀灭或抑制。不过,其受抗生素影响的范围大小,取决于所选用抗生素的抗菌谱的广或窄。抗菌谱窄的抗生素只对一种或少数细菌有活性,如青霉素g,主要只作用于阳性球菌;广谱的抗生素可对两种或较多细菌有活性,如头孢曲松,可对多种肠杆菌科细菌有效;超广谱抗生素即对多种或大多数细菌有活性,如泰能,不但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效,而且对厌氧菌也有作用。可见,抗生素的抗菌谱越广,受影响的细菌也越多,受杀灭或抑制的正常菌群也越多。因此,治疗感染应根据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来选用窄谱、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这样既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又可避免或减少对正常菌群的杀灭或

4、抑制作用。3 疗程不当,频繁换药,疗程过短或过长有的病人对抗生素期望值过高,使用某种抗生素一两天后没有明显好转,就要求医生换用其他抗生素,或增加其他抗生素。治疗时间的长短应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临床反应和细菌的种类。通常对于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疗程一般为57天,或症状和体征消失3天后方可停药。如果一个普通的感冒用几种抗生素,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还可能造成二重感染。4 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抗菌药联合使用的目的是为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不增加疗效,反而可能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或增加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会,因此联合用药应予以严格控制。联合用药指征:混合感染、严重

5、感染、一般抗菌药不易深入部位的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容易出现耐药的或必须长期治疗的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慢性尿道感染或骨髓炎)等。同时,应避免联合使用毒性相同的抗菌药。抗生素滥用: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危害:1 耐药性:dna污染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中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 6种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此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

6、素。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力的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2 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正

7、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 他们是人们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比如:在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皮肤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在人体的躯体中,只要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是不容易在这些地方生存的. 而人们在滥用抗生素的同时,抗生素是不能识别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菌群的,结果是人身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了. 这样,其他的有害菌就会在此繁殖,从而形成了二次感染,这往往会要导致应用其他抗生素无效,死亡率很高.3 养殖业中抗生素滥用: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

8、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我国现状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 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 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 重灾区,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多年的统计显示,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 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9、。 另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 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药品使用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10、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 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

11、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

12、,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不良反应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应等。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

13、;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肝、肾毒性反应: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和、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四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著。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较轻。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

14、、念珠菌感染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和。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及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抗生素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许多化疗药可引起三致作用。利福平的致畸率为4.3%,氯霉素、灰黄霉素和某些抗肿瘤抗生素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补液补液

15、量:医疗过程中通过静脉补充药液的剂量称为补液量补液量: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1200ml/m2,中度脱水为2000ml/m2,极重度脱水为3000ml/m2。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d,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继续损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生理需要量: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础代谢需要量计算,即5%10%葡萄糖 5060ml/kgd,钠钾各12mmol/kgd(生理

16、盐水10ml含钠1 5mmol,10%氯化钾溶液10ml含钾13mmol),或按1500ml/ m2体表面积给予糖6075g/ m2体表面积,钠、钾各507 0mmol/ m2体表面积。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溶液补充。高渗脱水时,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远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认为高渗脱水时,生理需要量宜酌减1/4。上述三部分之和即为第一天输液总量。为便于临床应用,一般将上述三项概括为以下数值,可适用于大多数病例。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个别病例必要时再作较详细的计算。补液速度补液速度即使用静脉补液时液体输入人体内的速度。一般的补液-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为带入药物时速度在100200ml/小时,普通补液速度为300500ml/小时。根据缺钠程度和临床症状,可将低渗性脱水分为三度:轻度:相当于成人每公斤体重缺失氯化钠0.5g。患者常感疲乏、头晕,直立时可发生昏倒(昏厥),尿中氯化钠很少或缺如;中度:每公斤体重缺失氯化钠0.5g0.75g。此时患者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收缩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