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三分析传记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全国卷考试说明中要求:了解传记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传记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真实性和文学性上,而传记的表现手法则需要分析传记的叙事写人方式、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细节描述等,涉及渲染、烘托、对比映衬、引用等表现手法。人物传记的主要表现手法和小说有相似之处,在分析两者常用的手法时,有异曲同工之妙。分析主要表现手法考查的是传记阅读文本在表现手法运用上的特点、效果等。,高频微考点一分析传记文体特征 传记属于应用文体,同时也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征。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是传记的基本特征,离开了真实,传记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
2、中真实存在的人,有真名实姓、生活经历、历史背景等,写作时不能任意虚构。但传记又属于文学的范畴,具有文学性。它并非历史的再现,而是作者在尊重真实的前提下,基于自己的某些情感,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传主及社会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运用艺术的手法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的个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
3、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
4、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
5、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
6、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
7、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相关链接】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
8、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解题演示】 第一步读懂题目,明确要求。注意题干“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特点”的指向性。 第二步多角度分析文本特点。应结合传记一般的文体特征及本文独特的表现手法详细分析概括。从类别(叙述人称)及情感抒发的角度上分析。本文属于自传,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生平和学术研究,内容真实可信。作者把自己的生平、学术研究和时代、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凸显出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从行文语言上分析。作者在叙述中将生平与学术二者交融,行文平易自然,“掺沙子”等词语的运用,使得语言平实质朴,就像老朋友闲谈一样。从选材、组
9、材上分析。传主既叙述了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又写了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略写工作经历,而详写了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和形成过程,体现了学术性质自传的特点。,【参考答案】 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赏析传记文体特征“三角度” 1.从传记类别及情感抒发入手。 明确传记类别,判断是自传还是他传,是叙传还是评传,然后根据不同传记类别的特点,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对传主或传主成就的感情,或含蓄,或直接,或奔放,或细腻等。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
10、等。,2.从行文语言特点入手。 看行文是自然流畅还是波折起伏;依据传记的不同类别分析人物语言、叙述语言有什么特点,如自传用第一人称,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语言或幽默或自然;评传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素自然或文采斐然。 3.从选材组材入手。 分析文章为了表现传主的特点,选择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对表现传主、表达主题起什么作用;材料的顺序、详略是怎样安排的。,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 李存山 张岱年1909年出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1995年,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是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
11、降的消息这是平生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张岱年在八十自述中说:“我少年时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痛感国耻的严重,于是萌发了爱国之心,唤起了爱国主义的情感。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自审没有从事政治活动的才能,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 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发表多篇哲学论文。1933年,他在大公报上发表论外界的实在,用经验证明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论证“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外界的客观实在性。此文发表时,编者特附有按语:“切望平津读者不可因敌迫城下,心神不宁,遂尔忽之。同时更宜信:有做出这等文字的青年的民族,并不是容易灭亡的。”当时,日本
12、的铁蹄已迫近平津城下。,1935年,国闻周报分两期连载张岱年的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他在文中说:“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际,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唯有赖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华民族才能复兴。”“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民族再兴只是空谈。”张岱年厚重的历史使命感跃然纸上。 1937年7月29日,日军入侵北平。清华师生纷纷离校,张岱年与学校失去联系,未能随校南行,滞留北平。虽然时局动荡,生活艰辛,但张岱年和滞留北平的一些学者抱定一个信念: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张岱年后来回忆:“我当时想,今日固然是国家艰难之秋,实亦民族中兴之机,个人不应颓唐丧
13、气,因此勤力攻读,专心撰述,以期有补于来日。”他为什么怀有如此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胜利信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切的理解。20世纪80年代,本人曾听张岱年讲过,当时也有少数文化人投入敌伪政权,成了汉奸。他们之所以丧失民族气节,误以为中华民族会亡,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太肤浅”。,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张岱年认为这是日本正在加速自取灭亡,中国抗战胜利在望。于是,他动笔撰写其在哲学理论上的专著。此专著原计划写“方法论”“知论”“天论”和“人论”四部分,意在“穷究天人之故,畅发体用之蕴,以继往哲,以开新风”,但到抗战胜利,终因“乱世治学”“
14、生事颇窘”,仅写成哲学思维论事理论知实论和品德论四部论稿,后又以天人简论来简述其历年致思的哲学要旨。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公开出版这五部论稿时,有学者仿照冯友兰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贞元六书,提议将此书称为天人五论。,1942年,张岱年会晤私立中国大学校长何其巩。何其巩得知张岱年著有中国哲学大纲,恐他在战乱中遗失,建议其到中国大学讲课,借此将大纲印为讲义。张岱年欣然同意,大纲作为讲义第一次排印。此书历经坎坷,先后以“宇同”和“张岱年”的署名公开出版。后又多次重版,至今仍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代表性著作。,最近,张岱年家人在其遗物中发现他在抗战时期写的几篇诗稿。其中大多是旧体诗,但也有一首新诗。诗中
15、说:“东南起太平洋之滨,西北越昆仑山之巅,吾族经营此大地,已逾五千年然而我们的疆土与文明不容许任何侵犯,我们誓以神圣的血液为之作干城。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照耀一切的巨星。”一位哲学家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写出这样的诗句,可想而知,他抱定必胜的信念。因而,当他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必定欢欣鼓舞,以至成为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有删改),【相关链接】在中学时期,张岱年就立下了学术救国之志,深入研究古代哲学典籍。大学期间,在张崧年的指导下,他大量研读英国哲学家罗素、摩尔、怀特海的哲学著作,分析哲学的方法和理论成为张岱年的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来源;同时,张岱年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以及其他的唯物主义哲
16、学的译著,认识到“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当代最有价值的学说”。(选自杜小安张岱年的文化综合创新论及其评价),张岱年先生是20世纪中国好学深思、最有远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就确信辩证唯物论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始终牢牢把握这一时代精神的精华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它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及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哲学研究、文化研究、国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选自方克立张岱年先生的“兼和”思想),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本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文章多处引用传主的原话、诗文、编者按等,多方面表现了传主的品
17、格、志趣、学术追求等,丰满了传主的形象,使传主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具体明确,真实再现了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传记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显得真实准确。在叙述具体事件时,穿插传主的回忆和作者听到的张岱年本人的讲话,多角度印证传主始终如一的爱国之心和民族气节。,【解析】本题是要求分析人物传记的真实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可以从文章多处引用传主的原话、诗文、编者按等信息,文本具体明确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穿插传主的回忆和作者听到的张岱年本人的讲话等这些方面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一文本特征的效果作用。,高频微考点二分析传记主要表现手法 人物传记(包括回忆录、长篇或中篇传记文学)属于文学性传
18、记,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只是其基本人物和情节必须符合真实性原则。作者可以运用想象手法,来恢复传主失落的事件环节或细节。常考的表现手法主要有:细节描写、对比映衬和引用。,传记一般都选择大的典型的事件来展现传主的贡献、成就或美德,但在具体的“怎样写人”过程中,作者也通过描写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传记虽然以传主为表现中心,但不可不写其他人、事、物。这些人、事、物既展现了传主生活的真实环境,又从侧面对传主起着对比映衬的作用,还可以点面结合,揭示更深刻的主题。对比映衬是传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