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第1节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1.图中所示为测定A、B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 c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C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答案】C【解析】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所以未刺激前B神经元上电位是外正内负,A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刺激c处,兴奋不能传到神经元A上,B错误;刺激b处,刺激到达a与d的时间不同,所以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C正确;刺激c处,兴奋只能传到d处,所以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2.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如图所示(B.c表示突触,M、N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M点将使a处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B兴奋在结构b和位点N所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相同C刺激M点引起手臂上的屈肌收缩属于反射D在B.c等突触部位有“化学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答案】A【解析】刺激M点兴奋可以传导到a处,使a处的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膜外钠离子内流,a处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A正确。兴奋的结构b突触通过递质传递,速度比在在神经纤维上的以电流形式传导慢,B错。通过完整反射弧完

3、成的应激活动才是分散,刺激M点引起手臂上的屈肌收缩没有通过反射弧,不是反射,C错。在B.c等突触部位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D错。3.下图为膝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及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C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膜电位会发生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的变化D在CD段,神经纤维膜正处于去极化过程【答案】B【解析】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A错误;由膝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可知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正确;是传人神经,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接受的是抑制性递质的刺激,c处

4、膜电位会发生内负外正内负外正的变化,C错误;在CD段,钾离子外流,神经纤维膜正处于复极化过程,D错误。4.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判断错误的是( )。A当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GABA,该过程体现了突触前膜的流动性B突触前膜释放GABA的过程说明,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CGABA受体实际上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Cl通道,能与GABA特异性结合D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内流,进而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答案】D【解析】神经递质是一种小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形式进

5、行运输,该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Cl通道就是GABA受体,C正确;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外为负膜内为正,而Cl内流时,突触后膜上依然是外正内负,所以下一神经元仍处于抑制状态,D错误。5乙酰胆碱是一类常见的神经递质,它通过突触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线粒体的活动加强B乙酰胆碱穿过磷脂双分子层C乙酰胆碱在组织液中扩散D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答案】B【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细胞膜以胞吐形式释放,需要线粒体供能,故A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形式释放,依赖细胞膜流动性,没有直接穿过细胞膜,故B错。神经递质进入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膜,故

6、C正确。兴奋以电信号吸收传导到突触小泡,以递质的化学信号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再以电信号传导,故D正确。6.某反射弧模式如图所示,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S)后,肌肉收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给予刺激S以前,a处质膜上没有Na+、K+进出B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细胞之间有3个突触C刺激S可使a处质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Da点与肌肉的距离越近,给予刺激S后肌肉收缩越强【答案】C【解析】刺激前,a处存在钾离子外流,A错误;由图可知,神经细胞之间有2个突触,B错误;刺激后使膜通透性发生改变,钠离子内流,C正确;给予相同的刺激,肌肉收缩效果相同,与a的位置无关,D错误。7.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

7、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a点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而b、c、d、e四个点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有变化,该现象说明了(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B兴奋在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b、c两点位于刺激点两侧,bc都能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a、d、e与受刺激的神经元位于不同的神经元上,而de能测到电位变化,a测不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B正确。

8、8.-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答案】A【解析】-银环蛇毒的作用使带有兴奋信息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接触而传递信息,则效应器肌肉始终松弛,而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不能被分解,使兴奋始终发生,则肌肉僵直,所以A正确。9.某人脑外伤后,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也能写字,但自己却不会说,受损的大脑皮层区域可能是(

9、)AW区 BV区 CS区 DH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W区受损时会患失写症,故A错误;V区受损时会患失读症,故B错误;S区受损时会患运动性失语症,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也能写字,但自己却不会说,故C正确;H区受损时会患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别人说话,故D错误。10.人类和动物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判断和推理能力,但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具有本质的区别。下列哪一项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最主要区别( )A以生活体验为基础 B以概念为基础C以模仿为基础 D有高级神经参与【答案】B【解析】人类具有对语言、文字等特有的高级判断和推理能力,即人类具有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对语言、文字等特有的高级判断和推

10、理能力具体表现为以概念为基础的学习。11.图甲示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f、c分别表示的结构依次是 。(2)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 ,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3)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它包括 三部分。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4)假设效应器是一块肌肉及传出神经末梢,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 ;刺激b处,肌肉 。【答案】(1)感受器、神经中枢(2)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3)d 突触前膜

11、、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4)不收缩 收缩【解析】(1)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它们共同组成反射弧。(2)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增多,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3)乙图是甲图中d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4)兴奋在反射弧上(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且反射的进行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刺激e处,由于c

12、神经中枢受损,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兴奋沿着传出神经传递到肌肉,引起肌肉收缩。12.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I组:未加河豚毒素;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lO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请回答相关问题:(1)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的方式释放某种物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从、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_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_,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作用。(3)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_形成痛觉。为减弱疼痛,医学上可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_类药物。【答案】(1)胞吐 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2)Na+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抑制(3)大脑皮层 麻醉(镇痛剂)【解析】(1)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