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设计方案.ppt_第1页
经济学设计方案.ppt_第2页
经济学设计方案.ppt_第3页
经济学设计方案.ppt_第4页
经济学设计方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用设计方案,1.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 在相同的条件下或环境中,同步地进行研究和观察试验的效应 采用客观的效应指标衡量试验结果,RCT的设计模式,研究 对象,合格研 究对象,研 究 结 果,对照组,试验组,观察期,随机,随机对照试验的特点,研究者可以主动控制试验 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增强研究结果的可比性,避免选择性偏倚 试验的同步性 条件的一致性 试验期间的一致性 研究结果于试验结束时方可获得,随机对照试验的应用范围,临床治疗性或预防性研究 在特定的条件下,可用

2、于病因学研究 非临床试验的系统工程,随机对照试验的优缺点,优点: 组间可比性好 防止选择性偏倚好 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一致 处理措施标准化 盲法衡量和分析结果更真实、可靠 高质量单个RCT,为系统评价可靠资源 缺点: 费时,人力与财力支付较大 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常受局限 有可能存在医德问题,2. 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andomized control trial,与随机对照试验相似 唯一区别:采用半随机分配方式 按试验对象的生日、住院日或住院号等末尾数字的奇数或偶数分配研究对象 交替分配研究对象 容易受偏倚因素的影响 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不及RCT,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模式,研究 对象

3、,合格研 究对象,研 究 结 果,对照组,试验组,观察期,半随机,整群随机对照试验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设计: 同RCT 区别:随机分配的单位不同,不是以单一个体,而是将一个家庭、一对夫妇、一个小组或一个乡镇作为一个试验单位,随机分配入试验组或对照组 样本含量的计算和结果的分析时应采用相应的方法,两组受试对象先后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其间采用互相交换处理措施的方法,最后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3. 交叉试验 (Cross-over trial),交叉试验的设计模型,A药,A药,B药,B药,交叉试验的特点,每组受试对象均要接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措施,

4、将结果进行配对比较 在两处理措施交换期间,需要一间歇期(洗脱期)以消除第一阶段处理措施的疗效,并等候症状再现 洗脱期的长短要恰当,务必使受试对象的情况在第二阶段开始时与第一阶段开始前基本相同 第一阶段处理措施的分配可采用随机分配方法,交叉试验的应用范围,本研究设计适用于治疗性试验,特别适合于症状或体征反复出现的慢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溃疡病、高血压病等。,交叉试验的优缺点,优点: 属前瞻性研究、条件可控、论证强度较好 自身对照且又交叉,可消除不同个体间差异 样本量需要不大,易达到统计学要求 缺点: 受试者需待症状再发,且与治疗前相似,难以保证交叉前后期病情一致 很难保证每例完成两阶段交叉治疗

5、 换方案前有一间歇期,停药观察对患者可能不利,4.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观察性的研究方式之一 被观察的对象在开始时都不具有要研究的结果 根据是否暴露于与研究结果相关的某种致病因素或干预措施进行分组(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后 比较和分析各组中研究结果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队列研究的特点,多数为前瞻性研究(现在始点),少数为回顾性研究(过去始点) 群体研究:被观察人群按照是否接触某种因素或措施分为两个群体 同期对照:自然形成的两个群体 研究者不能主动控制暴露因素或措施,队列研究的应用范围,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优点: 试验性研究不可行时的最佳替代研究方案 疾病结局与

6、暴露因素或措施的时相关系明确 较好测量暴露因素,避免偏倚和混杂因素 无医德问题,是研究病因学可行性最好的方法 缺点: 非随机研究,难以控制偏倚和混杂及实施盲法 致病因素多时,难以保证组间因素平衡 研究少见病时,费时、费力、费财,队列研究分类:观察起点,队列研究分类:同群体研究,同群体研究 被观察对象来自同一群体,如同一工厂、同一社区或同一城市等 两组所受影响因素较一致 沾染、干扰易于发生,例:研究某大工厂吸烟与肺癌关系,随访20年,比较两组肺癌发生情况,两组发生肺癌的相对危险度: RR=a/(a+b)/c/(c+d),样本指向,例: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病因学研究Lancet 1981;11

7、:1129,队列研究分类:不同群体研究,不同群体研究 被观察对象来自不同群体,但基本条件相似,如两个性质不同的工厂或两个不相邻的地县 两组所受影响因素不均衡 沾染、干扰在两地可能不同,不同群体队列研究:举例,例:甲乙两地体育锻炼对冠心病的影响,不同群体前瞻性队列研究,不同群体队列研究:举例,例:美国35个城市癌症发病率与自来水加氟的关系Int J. Epid 1983;12(4):398,5. 前后对照研究: Before-after study,受试对象在前后两阶段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 在前后两阶段,受试对象可以为相同病例(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也可以为不同病例(不同病例的前后对照研究或历史

8、对照研究) 在两处理措施交换期间,需要一间歇期(洗脱期),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不需要洗脱期 洗脱期的长短要恰当,务必使受试对象的情况在第二阶段开始时与第一阶段开始前基本相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前后对照研究的应用范围,应用于治疗性研究 特别是慢性、复发性疾病(不同病例的前后对照研究不受此限制),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举例,例:某煤矿患腰背痛400名工人,经体育疗法200人可坚持全勤,此后全部理疗,则全勤人数为300人,试评价两种方法的效果?,样本指向,配对卡方检验: 2=65.34,p0.001,自身前后对照优缺点,优点: 每例病人接受两种措施,消除志愿者偏倚 自身前后对照,减少个体差异 可用随机方

9、法安排前后两阶段治疗,缺点: 时间不同的两个阶段,影响起始点的可比性 病种选择受限制 盲法评价困难,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举例,例:应用7.5NaCl溶液与平衡液复苏出血休克病例分析(实用外科杂志1989;9:11),7.5% NaCl,卡方检验: 2=13.78 ,p0.01,不同病例前后对照优缺点,优点: 同期内所有病例得到相同治疗,减少志愿者偏倚 可利用历史资料 省时、省钱 可不限于慢性复发性疾病的治疗,缺点: 前后的病情、偏倚和并存症的影响可不一致,难以盲法 偏倚、混杂因素更多,前后收集资料的标准不一致 第一阶段用回顾性资料时,可比性差,6. 横断面研究: Cross-sectiona

10、l study,在某时间或短时期内,对特定人群中致病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同时进行调查,展现地区间、时间、人群间的分布情况 目的:确定患病率,比较患者与非患者致病因素种类和其暴露量 特点: 断面调查 研究时疾病和暴露因素同时存在,因此不能确定因果时相关系,横断面研究的设计模式,横断面研究的应用范围,疾病患病率及其在人群的分布 探索疾病的致病因素 确定疾病的高危人群 血清流行病学的应用:疾病监测、疾病的分布、预防接种疗效的评价等,例:对全厂职工进行体检,确定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及与吸烟是否有关系。,横断面研究的优缺点,优点: 样本来自人群,研究结果有较强推广意义 同期对照组,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11、 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缺点: 疾病与暴露因素同时存在,难以确定因果时相关系 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 潜伏期的病例,可能被误诊为正常人群,使结果发生偏倚,7.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调查比较患有某病的病例组和不患有该病的对照组,或具有某项特征与不具有某项特征的病例,发现过去或最近某种因素和疾病是否存在关系及强度 病例组和对照组可配对(1:1,1:2等) 研究者不能控制暴露因素,暴露与否已既成事实 从果到因的回顾性研究,病例 -对照研究设计模式,研究人群,病例组,对照组,有暴露因素(a),有暴露因素(b),无暴露因素(d),无暴露因素(c),暴露因素,比值比 O

12、R = ad/bc,研究方向,病例 - 对照研究的应用范围,病因学研究:探讨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防治性研究:药物副作用研究 预后研究:探讨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病例和对照的选择,病例的选择:采用统一、公认的诊断标准,可疑病例不能纳入研究 对照组的选择 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组选择很重要 选择不当,可造成夸大或否定结论 病例和对照的来源: 病例:人群中的病例,或医院中的病例 对照:原则上应与病例组同一来源 病例的确诊手段与对照确诊手段的同一性 病例组和对照组应有统一的排除和纳入标准,例:探讨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选择鼻咽癌患者配对研究,病例 - 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 适用

13、于少见病的研究 适用于潜伏期较长的疾病的研究 研究时间短,省人力、财力,容易得出结论 医德问题最少,对病人无害 允许同时调查分析许多因素,缺点: 容易受偏倚的影响:选择性偏倚、回忆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 对照组的正确选择有时较困难 不能确定暴露和非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只能计算近似OR,8.非随机对照试验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临床对照试验,采用非随机分配方式,将受试对象随意或任意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该设计方案为前瞻性研究,但易受偏倚的影响 易受各种偏倚的影响,例: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比较婴儿一岁时乙肝病毒携带率,HBsAg -,9. 叙述性研究:Descriptive

14、 study,对疾病(事件)各种特征的分布或临床现象进行描述,作一定的推理与分析 没有对照组 研究可从因果,也可从果 因 常为病例分析,个案报告 论证强度弱,研究结论较易受偏倚的影响,重复性差 可以发现有用信息,为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提供线索,叙述性研究的应用范围,病因学研究 探讨致病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防治性研究 疗效、副作用评价 预后研究 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或预后情况 卫生经济学研究 生存质量,例:一叶秋碱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23例疗效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83;22:764),例:分析某医院8年来120例有HBsAg检查结果的肝癌患者,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叙述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 容易进行,不需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