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和求民主的斗争 第3讲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课件 人民版_第1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和求民主的斗争 第3讲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课件 人民版_第2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和求民主的斗争 第3讲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课件 人民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讲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考点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知识点一近代列强侵华 1.背景 (1)国际:西方_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国内: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清王朝腐朽落后,内部危机严重。 2.主要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资本主义,3.结果,(1)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_(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_ _。 (2)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_(1895年),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引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_(1901年)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辛丑条约,4.影响,(1)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领土、_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2)经济上: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领海,对近代列强侵略战争的认识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知识点二近代不平等条约 1.南京条约,(1)内容:割_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

3、州、_、福州、宁波、_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_商定。 (2)影响:鸦片战争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香港岛,厦门,上海,英国,2.马关条约,(1)内容:割辽东半岛、_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_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_。 (2)影响:刺激了列强对华的更大野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台湾,杭州,开设工厂,3.辛丑条约,(1)内容: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_”,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

4、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_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馆界,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知识点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黄海海战,(1)爆发:_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遭日舰偷袭。 (2)经过: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等率军英勇作战。 (3)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但李鸿章采取“_”政策,最终全军覆没。,2.威海卫战役:1895年,日军偷袭威海卫,_全军覆没。,3.反割台斗争,(1)原因: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引起台湾人民的强烈反抗。 (2)概况:丘逢甲、徐骧领导台湾人民与_领导

5、的黑旗军痛击日军。,1894,避战保船,北洋舰队,刘永福,考法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典例 (2017江苏单科,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解析根据材料“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可知,鸦片战争失败主要是官员腐败导致,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d,靖宸,【方法突破】,明考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抓关键根据“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

6、实不能御寇之由”可知政府的懦弱。 定方法因果型选择题:一般根本原因都是经济原因;主要原因一般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但也有特例,比如,中国近现代史中,绝大部分根本原因都是由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直接目的就是指问题的导火线,是最浅层的原因。,【变式训练】 (2019南京质检)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说:“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造成这一转折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指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这种观念被打破源于近代

7、屈辱的开始,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将这种屈辱继续扩大,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处于19世纪末,外交已经向国际接轨,西方更加不平等对待中国,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处于20世纪初,辛丑条件签订标志着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无法体现转折,故d项错误。 答案a,【史论链接】 多元史观解读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考法2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典例 (2018常州模拟)下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品把腐朽的清朝廷比作“石磨”,将人民比作“芝麻”。同时,一个清朝官员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清朝官员正用力地推动石磨,而榨出的香油却漏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斗里!下列选

8、项,对此漫画解读最正确的是(),a.担负起了宣传民国政府的责任 b.揭露了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c.暗示清政府对内拼命压榨人民 d.展示帝国主义无法满足的贪欲 答案b,【方法突破】,明考点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抓关键材料显示出了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帮助洋人压榨中国人。 定方法漫画型选择题:利用漫画形象、生动的特点,对某种错误的思想或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与批判,或以漫画的形式隐性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或考查历史人物与其影响。解答时必须根据漫画间接提供的信息如作者、漫画主题、时间、附加的小字等,准确提炼出漫画的寓意、背景、史实,结合题干作答。,【变式训练】 1907年8月26日

9、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a.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b.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解析漫画体现的是长柄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注入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说明清政府只不过是个程序,是个摆设,所以这主要说明了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仅体现了政府是漏斗,统治岌岌可危,还体现了外国在华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不仅体现官方搜刮百姓,还有满足外国侵略者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a,【史论链接】 八国联军侵华的

10、影响,(1)政治 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自行宣布中立,清朝中央政府权威减弱,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各项赔款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清政府基本丧失财政主权。 列强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清政府的军事权力,而且建立了“国中之国”。 (2)经济: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凋敝和人民的贫困。 (3)文化:造成大量珍贵文物、典籍的失窃和破坏。 (4)客观上: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出现清末“新政”,也引起了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变化。,考法3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及中国战败的原因,史料研读,史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

11、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史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马关条约,史料三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摘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1.史料一从日本国力、战前准备等角度分析了日本优势:明治维新后,国力提高,制定大陆政策,准备充分。 2.史

12、料二中“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实际是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只交所订进口税”说明日本享有关税方面的特权。 3.史料三信息“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表明清政府寄希望于外国调停,准备不足,“静守勿动”“保舰勿失”说明李鸿章指挥失误。,1.根据史料二,指出19世纪末列强侵华方式在经济方面的变化。 提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根据史料一、三和所学知识,请以中日甲午战争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提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

13、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变式训练】 (2019南通模拟)中日甲午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 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 解析“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不能上传,不是反映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的信息,故b项错误;“中国官民之势”“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故c项正确;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实行的是君主专制,不是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 答案c,史论归纳,1.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 (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 (3)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 (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2.从不同层面看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促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