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凝血生理学,1.生理的凝血机制 传统凝血瀑布模型 基于细胞的凝血模型 2.生理的抗凝机制 细胞因素 体液因素生理性抗凝蛋白 3.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传统瀑布式凝血反应模式图,根据经典的瀑布理论,不能解释以下几点临床问题: 1.当缺乏f-xii、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时,体外实验会显示凝血时间延长,但机体为什么没有出现出血倾向呢? 2.为什么缺乏viii因子或ix因子时,机体会出现严重的出血,而外源凝血途径不能阻止出血呢? 3.体外试验时,为什么凝血酶爆发性生成前有一个延缓期呢? 4.为什么缺乏xi因子引起的出血程度要比viii因子或ix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轻得多呢?,以细胞为基础的凝血模型,
2、在1996年,就有学者(maureanehoffman)提出了“以细胞为基础的凝血模型”理论(a cell-based model of coagulation)。 这个模型提出:在受损的血管处发生的凝血过程,是在细胞表面进行的,并且血管紧张性、血流、内皮细胞、血小板、协同凝血因子、纤溶因子和他们的协同因子、抑制因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大概在2002-2004年左右,模型较为完善。这个模型假说可以合理的解释临床上遇到的有关凝血方面的问题,故近几年逐渐得到共识。,新型的“细胞学凝血模型”,分为启动、放大、扩增3个阶段。,启动(initiation),发生部位:“tf-承载细
3、胞”( tf-bearing cell) 发生过程:血管壁受损,血液与“tf-承载细胞”接触,血液中的f7a迅速与 “tf-承载细胞”上的 tf 相连,生成“tf-f7a复合物”,进一步激活少量的f9和f10。f10a可以直接激活f5,并在f5a的参与下形成“f10-f5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再进一步水解凝血酶原为少量凝血酶(f2a)。,此时f10a将限制于“tf-承载细胞”的膜表面以保持活性( 因血液中有它的抑制物) ; 生成的f9a则可以游离到周围临近的血小板或其他细胞上。 tf-f7a复合物的灭活,经tfpi途径,在tf-承载细胞表面进行。 tf-f7复合物可以激活f9和f10,
4、提示之前的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通路的概念,实际上并不适合体内的凝血状态,发生部位:血小板 发生过程:从“tf承载细胞”上游离出来的少量凝血酶(f2a)激活那些从损伤局部溢出的血小板,使其释放颗粒,包括f5,并在血小板膜表面激活f11,f5。血小板也可以把f8从vwf上解放并激活它。,放大(amplification),发生部位:血小板 发生过程:激活的血小板颗粒释放出内容物,令更多的血小板聚集于伤口局部。一旦“f9a-f8a复合物”在激活的血小板表面形成,便可以在血小板表面迅速激活f10生成大量的f10a,从而连接f5a形成“f10a-f5a复合物”,将大量凝血酶原(f2)转化为凝血酶(f2a)
5、,形成凝血酶的爆发激活。最后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f13a使纤维蛋白发生交联,形成稳固的血凝块。,扩增(propagation),cell-based model of coagulation depicting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pathways.,新型凝血理论的凝血的框架,基本上就是 3个复合物顺序激活。 在“tf-承载细胞”上形成“tf-f7a复合物”(第1个),负责启动凝血; 之后在“tf-承载细胞”上,激活“f10a-f5a复合物”(第2个),少量生成凝血酶; 在活化血小板表面,生成“
6、f8a-f9a复合物”(第3个),继续激活“f10a-f5a复合物” 放大,从而促进生成大量的凝血酶。,小结 1.传统的凝血瀑布理论,有局限性,并不完美。内、外源凝血通路,并不完全独立,而是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2.tf承载细胞(tf-bearing cells),与激活的血小板作为主要的细胞表面,是聚集各种促凝复合物发生反应的场所。 3.外源性组织因子(tf)起着凝血系统的启动作用;而“内源性酶复合物”(即f9a-f8a复合物)起着凝血的继续放大作用。 4.我们看到f12,并未在这个“新型细胞学凝血理论”中得到体现。f12并不参与机体的生理性止血;但是接触性激活(如,体内导管等),还是要经过
7、f12的作用,启动止血过程(内源性) 5.这或许也提示,凝血功能检测,包含血小板的全血样本是非常关键的,更接近真实的人体生理环境,比血浆学检测更有优势。,1.当缺乏f-xii、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时,体外实验会显示凝血时间延长(aptt),但机体为什么没有出现出血倾向呢? 在体内,组织细胞能够产生足够的和必要的tf,启动血液凝固。tf在皮肤、器官表面、血管外膜、上皮间叶细胞表面表达,形成了一层止血保护层。确保血管损伤后,立即表达释放tf,激活血液凝固过程。 而所谓的内源凝血途径并未显现出应有的生理作用,新的凝血机制中也没有xii因子、激肽酶原(pk)、高分子激肽(hmwk),2.为什么
8、缺乏viii因子或ix因子时,机体会出现严重的出血,而外源凝血途径不能阻止出血呢?或者说为什么血友病患者的外源性途径就不能代偿止血? 我们从该凝血模型可以看出,单纯由外源性凝血途径直接生成的f10a,仅仅存在于“tf-承载细胞”表面,而大量的f10a需要通过“内源性酶复合物”(即f8-f9复合物)的激活来直接在血小板表面产生。因此,当f8或f9缺乏时,患者就不能生成大量的f10,进而无法通过“f10-f5复合物”去大量激活生成凝血酶。,3.体外试验时,为什么凝血酶爆发性生成前有一个延缓期呢? vii因子与tf结合后,转变为具有高亲和力的fviia,再与tf结合形成tf-fviia,tf-fvi
9、ia激活fix因子和fx因子成为fixa和fxa,tf-fviia复合物和f-xa很快会被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结合而被抑制,同时在缺少fva的情况下,fxa只能激活产生微量的凝血酶,尽管这些微量的凝血酶还不足以引发产生交联纤维蛋白,但是这些凝血酶能够反过来激活fv因子、fviii因子和xi因子,至此过程是一个凝血酶爆发性生成前有一个延缓期,4.为什么缺乏xi因子引起的出血程度要比viii因子或ix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轻得多呢? xi因子的作用是激活ix因子,但是tf-fviia能激活ix因子,削弱了xi因子的重要性,生理的抗凝机制,细胞因素: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促凝物可被吞噬和清除 肝
10、细胞: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可被肝脏摄取和灭活 合成抗凝物at、2-m 血管内皮细胞: 合成或释放pgi2抑制plt聚集 释放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tm抗凝作用 合成或释放t-pa激活plgpl促进纤溶 体液因素:主要是生理性抗凝蛋白 抗凝血酶 蛋白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血液凝固系统,抗凝血酶,一种主要由肝脏和内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对丝氨酸蛋白酶有抑制作用,故对多数诸如、凝血因子的激活具有抑制作用。但单独at的抑制活性很低,而与硫酸乙酰肝素(hs)或肝素结合后其抑制速度可被提高达千倍以上。,蛋白c,由肝脏合成,被凝血酶或凝血酶/血栓调理素复合体激活为apc,并在蛋白s的辅助下灭活a和a。apc还具有抑制a与血小板结合、灭活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等其它作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由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种糖蛋白,在血浆中以游离型和与脂蛋白结合型两种形式存在,但发挥抗凝作用的是游离型。tfpi首先结合于xa的活性中心,形成tfpi-xa,然后在 ca+存在下与tf-a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控集训管理办法
- 报账资料管理办法
- 心理建设管理办法
- 征信管理办法英文
- 2024年四川省威远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效能考核管理办法
- 成品采购管理办法
- 我国兽医管理办法
- 材料询价管理办法
- 收款岗位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应知应会知识竞赛试卷题库及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车抵押借款合同范本(含担保范围)
- 在职工活动管理办法
- 2024年广州市越秀区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真题
- 中国中药材资源研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DB41-T 2845-2025 基层防汛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 2024年09月苏州银行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格滨石笼施工方案
- (高清版)DB31∕T 1274-2021 医疗机构投诉处理规范
- 直肠癌的中医护理查房
- 工单系统设计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