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三十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课下限时集训_第1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三十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课下限时集训_第2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三十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课下限时集训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下限时集训(三十)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技术创造性方面,古老的中国官僚社会当然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但它却要大大胜过欧洲封建社会或希腊奴隶社会。”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设置了天文、农、医以及各种手工业管理机构和官员,科技发展形成官办、官营的局面。以下科技成就的出现与这种局面直接相关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 c脚踏三锭纺车 d天工开物2九章算术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

2、,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a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的特点 b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c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 d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3元代王祯农书中说:“四季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故曰,虽有智者,不能冬种而春收。”因此他主张()a农业生产要把握好农时 b农事安排要注意地域的不同c农业生产要改进耕作技术 d农作物高产要提高土地肥力4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关心人民疾苦,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

3、术打下了基础。请分析“齐民”的意思是()a统治者 b南方人民 c平民百姓 d农学家5解读图片,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差异的是()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6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

4、00多年的诗歌305篇。下列名句出自诗经并且能够反映宗法制、分封制的是()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汝,适彼乐效。乐效乐效,谁之永号!a b c d8(2016郑州检测)“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a市民阶层壮大 b农民娱乐的需求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9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

5、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10(2016石家庄期末)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与书法相伴而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 b c d11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

6、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印证其观点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12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 a文人画 b风俗画 c宫廷画 d山水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2016昆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 105年)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

7、蔡侯纸”。后汉书宦者列传材料二造纸术发展大事记 时间大事记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618907年手工纸施胶与染色问世1637年造纸术工艺载入天工开物793年阿拉伯第一座手工作坊在格达建成,继而传遍欧洲各国1680年荷兰式打浆机发明1807年长网造纸机在法国问世1809年圆网造纸机在英国问世18401870年1840年德国首创用机械方法处理木材制浆造纸;1870年投入商业运行,生产首批磨木浆1854年英国首创利用氢氧化钠处理木材、制浆,称为苏达法制浆1874年瑞典及德国开始采用亚硫酸盐制浆1884年硫酸盐法制浆在德国问世1897年长网造纸机最高车速达160m/分钟1920年长网造纸机最高车速达

8、320m/分钟1920年之后制浆造纸技术飞速发展,在此期间主要的技术成就有化学品回收技术、连续蒸煮、连续漂白、连续打浆、夹网造纸机等等。近代造纸机最高车速已达1 5002 000m/分钟以上戴家璋中国造纸技术件事简史材料三我国2004年机制纸总产量4 950万吨,高居世界主要产纸国第二位,应该算是一个造纸大国,但是,绝不是造纸强国。但人均依然只有 42公斤,远远落后于世界人均水平。近年来,已有6 0007 000 家小型造纸厂宣告停产,大部分是由于未能妥善解决废水污染附近水域被勒令停产的;已有少数是基于产品质量和成本难以在市场上竞争而不得不停产。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期,这种情况还会不断发生。钟香

9、驹从造纸术摇篮到造纸工业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原因和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造纸术的改进、推广、传播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均产纸量远远落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主要原因。(4分)(4)根据以上材料,从中国造纸术的兴衰发展中,你能够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类,称

10、为四大行当。净,又称花脸,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如关羽。京剧行当材料二京剧的传统剧目有野猪林林冲夜奔武松打虎挑帘裁衣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水帘洞安天会十八罗汉斗悟空沙桥饯别五百年后孙悟空十八罗汉收大鹏无底洞定军山阳平关五截山水淹七军走麦城受禅台伐东吴连营寨白帝城别宫祭江等。材料三“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遭臣下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材料四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冲击着祖国传统文化,“国粹”京剧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衰落的

11、迹象,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京剧。(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京剧人物类型与明清小说有什么关系?(2分)(2)阅读材料三,分析京剧发展走的道路。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前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6分)(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国粹”京剧的现状的?(8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选a据“古老的中国官僚社会”“科技发展形成官办、官营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由平民毕昇所创,脚踏三锭纺车由元代黄道婆发明,天工开物由明代宋应星所著,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选a从材料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编订农书的传统”可分

12、析出古代科技发展为农业服务的特点,a项正确。3选a材料强调一年四季要根据节气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故选a。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4选c“要术”指谋生方法,平民百姓多以从事农业为主,故齐民要术是指导平民百姓谋生方法的书籍,从而选择c项。5选b由图可知,约公元3世纪至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其他时期中国科技发展落后于西方,故b项正确,a、d两项错误;中国科技在14世纪前后达到高峰,c项错误。6选d材料“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得出中国古代科技强调实用价值,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d项正确;a项概括不如d项能更好地体现材料,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

13、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7选b解答本题注意题干要求“反映宗法制、分封制”。 中的“大宗”“宗子”、中的“鲁”“为周室辅”揭示了其与宗法制、分封制密切相关,故符合题意;属于宋词,出自诗经但没有反映分封制和宗法制。故应选b。8选a题干的艺术形式是宋词,两宋时期市民阶层崛起,迎合市民文化需求的宋词大量产生,故a项正确;当时农民生活贫穷,文化素养较低,故b项错误;c、d两项不是根源,故排除。9选c宋以前是贵族文学,宋以来是市民文学。风俗画、话本与小说是市民文学,楚辞、汉赋、唐诗和文人画都是贵族文学。10选b由图片中汉字发展可知正确;图片反映了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故正确;错在“表音文字”;图片无法体现汉

14、字的古老,错误。故选b。11选a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元曲和傩戏、话本和小说都体现了文化的世俗性,不能体现高雅文化的倾向,b、d两项排除;汉赋和唐诗既不能体现文化的世俗性,也不符合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c项排除。风俗画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所带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文人画体现了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a项正确。12选a从材料可看出此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典型的文人画。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概括“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降低纸的价格、有利于文化传播等方面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通

15、过图表对比分析,以明清时期为转折点,在之以前中国造纸术领先世界,之后西方改进造纸术,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第二小问可从这一时期中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比得出。第(3)问,需要结合材料看到今天中国和发达国家在技术方面的差距、总体经济的落后和人口众多的现状。第(4)问,造纸术起于中国而近代以来衰落的兴衰历程,告诉我们要发展经济,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注意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答案:(1)原因:竹简、木简沉重,不便携带;帛昂贵,不利于推广。影响:使造纸的原料更加广泛,使纸的价格低廉,便于推广,推动了造纸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传播。 (2)特点:从蔡伦改进造纸术到唐代,我国造纸技术领先于世界;明清以后,欧洲国家采用机器和化学技术造纸,使造纸技术大大改进,而我国造纸等技术开始落后。原因: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自然科学出现重大突破;两次工业革命大大加快了造纸技术的发展;同时,明清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等政策阻碍了科技进步。 (3)中国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教育事业不够发达;造纸工艺还比较落后;小型造纸厂的关停等。 (4)造纸术源于中国;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是根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技术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4解析:第(1)问,从材料二中京剧的传统剧目可以看出,京剧的取材很多来自于四大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