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知识归纳与训练.ppt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知识归纳与训练.ppt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知识归纳与训练.ppt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知识归纳与训练.ppt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知识归纳与训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说知识归纳与训练,广州市白云区江高二中 陈志骁,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背诵复习,1、“说”是古代一种 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讲究文采,跟现在的 大致相近。本文采用 的写法。 2、本文选自 ,作者 ,字 ,河南河阳人,

2、代文学家,是“ ”之首,与 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写出两个有关“马”的成语或典故: 、 。,一、文体和作者知识,议论,托物寓意,杂文,退之,韩愈,韩愈文选,唐宋八大家,唐,柳宗元,指鹿为马,马首是瞻,二、生 字 词,乐( ) 祗( ) 辱( ) 骈( )死 槽枥( ) 一食( ) 尽粟( )一石( ) 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不外见( ) 邪( ),l,zh,r,pin,co l,sh,s,dn,s,xin,y,s,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才美不外见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通“饲” , 喂 通“现” ,表现 通“才” ,才能 通“耶” ,

3、表示疑问,相当于“吗”,三、通假字,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一食或尽粟一石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吃,动词 通“饲” ,喂养,动词 吃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 它,指千里马 它的,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才能,能力 能够 用鞭子打(动词) 马鞭子 (名词),四、一词多义,马之千里者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虽有千里之能,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代词,指千里马 补充音节的助词,不译 助词,的,虽有千里之能 故虽有名马 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

4、称也,即使 虽然 按照 因为,四、一词多义,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才美不外见 4、食之不能尽其材 5、一食或尽粟一石 6、策之不以其道,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名词作状语,在外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名词作动词,驱使,五、词类活用,1、是马也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 古义:怎么;今义:安全 古义:通“饲”,喂养;今义:吃 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六、古今异义,马说,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全文的主旨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

5、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七、文章内容与中心梳理,“其真不知马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中心思想,问1: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明确:借千里马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问2: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明确:伯乐:善于发现识别任用人才的人(圣明的君主) 千里马:人才 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问3: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写法:托物寓意,说,千 里 马,人 才,伯 乐,慧眼识才者,食 马 者,统 治 者,托物寓意,中心思想:本文借千里马难

6、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八、思考与讨论 1、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2、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位古人?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章 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图强 C.陶渊明 归隐田园乐悠悠 D.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之千里者,一石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九、翻译下列句子,(一) -,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000年金华市、衢州市。 ),世有伯乐,千里马常有,十、中考试题选,1.依次写出文中“-”处应填入的语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A.才美不外见 B. 食不饱,力不足 C.策之不以其道 D.执策而临之 3.指出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A.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8、之手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千里马”在文中寓指怎样的人?,驾驭,鞭打,通“现”,表露,面对,即使,虽然,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吃,有才能的人。,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在上文横线上填上确切的文字。 2.从上文中找出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 3.从上文的阅读中,围绕发现人才和使

9、用人才的问题,简要说说你的想法。( 2000年湖州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评分标准:有正确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可以给满分。,中考试题选(二),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真不识千里马啊!,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通“饲”,喂养,驾驭,鞭打,怎么,有时,中考试题选(三),马价十倍 战国策 人有卖骏马者,比

10、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 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请献 一朝之贾。”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接连,连续,(四)扩展阅读,早晨,过问,同“环”,环绕,回头望,同“价”,酬金,十一、说马,1、马的象征意义,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 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我们母亲洒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2、马歇后语对对碰,(1)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2)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3)马儿伸腿

11、-出题 (4)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5)马散笼头-自由自在 (6)马上耍杂技-艺高 (7)马尾巴栓豆腐-提不起来 (8)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1)人有措手,马有失蹄 (2)人奔家乡马奔草 (3)风马牛不相及 (4)马屁拍在马腿上 (5)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6)牛头不对马嘴 (7)好马不吃回头草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3、马谚语,4、马成语,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单枪匹马、 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 、 万马奔腾、 老马识途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 汗马功劳 、驷马难追 、千军万马 、 害群之马 、车水马龙、指鹿为马 。,马成语故事,指鹿为马 秦权臣赵高,为试探大臣们对他的态度,在秦二世面前,指着一只鹿,硬说是马。二世笑着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