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 大学节选,一、单元简介,修:修身,即加强自身修养 齐:齐家,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 治:治国,即治理国家 平:平天下,即使天下太平,二、单元目标,1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当对其中的思想有基本的了解,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2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生要明了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3中庸中的有些概念比较难以理解,学生要通过分析、讨论,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 中庸中的学习过程论,对于学生的
2、学习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应当领会这个学习过程论的合理性。,1.文化背景,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
3、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是对“小学”而言, 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 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 “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道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第一段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大学之道,明明德,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
4、止于至善,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自 己,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自 己,他 人,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自 己,他 人,共 同,大学之道,译文:,第一段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定:目标、志向。 得:收获,指达到至善的境界。 本末:本,根本;末,相对于本而言, 指枝末、枝节。,译文:,止,止,定,止,定,静,止,定,静,安,止,定,静,安,虑,止,定,静,安,虑,得,止,定,静,安,虑,得,最 高 境 界,止
5、,定,静,安,虑,得,最 高 境 界,目 标 , 志 向,止,定,静,安,虑,得,最 高 境 界,目 标 , 志 向,静 心,止,定,静,安,虑,得,最 高 境 界,目 标 , 志 向,静 心,安 处,止,定,静,安,虑,得,最 高 境 界,目 标 , 志 向,静 心,安 处,思 虑,止,定,静,安,虑,得,最 高 境 界,目 标 , 志 向,静 心,安 处,思 虑,收获,止,定,静,安,虑,得,本,最 高 境 界,目 标 , 志 向,静 心,安 处,思 虑,收获,止,定,静,安,虑,得,本,末,最 高 境 界,目 标 , 志 向,静 心,安 处,思 虑,收获,止,定,静,安,虑,得,本,末,
6、最 高 境 界,目 标 , 志 向,静 心,安 处,思 虑,收获,止,定,静,安,虑,得,本,末,最 高 境 界,目 标 , 志 向,静 心,安 处,思 虑,收获,止,定,静,安,虑,得,道,本,末,最 高 境 界,目 标 , 志 向,静 心,安 处,思 虑,收获,第一段3: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注释】 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正:端正。 诚:使真诚。 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格物
7、:推究事物的原理。,译文:, 平 天 下, 平 天 下, 治 国,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 修 身,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 修 身, 正 心,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 修 身, 正 心, 诚 意,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 修 身,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 修 身,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 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 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 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
8、其 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注释】 庶人 壹是 本 末 厚 薄 未之有也,【注释】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 本 末 厚 薄 未之有也,【注释】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 本 末 厚 薄 未之有也,【注释】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 本:根本。 末 厚 薄 未之有也,【注释】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 本:根本。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厚 薄 未之有也,【注释】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 本:根本。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厚:重视。 薄 未之有也,【注释】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 本:根本。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厚
9、:重视。 薄:轻视。 未之有也:,【注释】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 本:根本。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厚:重视。 薄:轻视。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推究了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修身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可能的。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译文:, 格 物,
10、致 知, 格 物,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修 身,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修 身, 齐 家,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修 身, 治 国, 齐 家,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修 身,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 修 身,亲民,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 修 身,明明德,亲民,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平 天 下, 治
11、国, 齐 家, 修 身,明明德,亲民,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 修 身,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 修 身,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 修 身,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 修 身,内容分析:,八目:,八目:,八目:,八目:,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修 身,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12、 家,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修 身,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内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修 身,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内修,外治,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修 身,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内修,外治,穷则独善其身,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正 心, 诚 意, 致 知, 格 物, 修 身, 平 天 下, 治 国, 齐 家,内修,外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第二段分析:,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 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
13、必 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 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 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 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 慎其独也。,【注释】 诚其意:使意念真诚。 毋:不要。 恶(w)恶()臭(xi):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u)味的含义宽泛。 好(ho)好(h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o)色,美女。 谦(qi):通“慊”,满足。 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闲居:即独处。 厌然:掩盖的样子。 掩:遮掩,掩盖。 著:显示。 中:指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所说的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指的是不能欺骗自己,就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容貌(一样自然
14、真实),这叫自我满足。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一见到君子,便会躲躲闪闪,掩藏自己的不善而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其实,人家看我们,就像是洞察我们的五脏六腑一样,掩饰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所以君子必定要谨慎对待独处的情况。,译文:,【读解】,大学的这一章,原本是谈“诚意”,通过“慎独”而谈“诚意”,选本章,意在强调“慎独”,而且是从内 自我反省的角度谈“慎独”。,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内心诚恳,言行谨慎,一丝不苟,表里如一,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
15、?,慎独,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内心诚恳,言行谨慎,一丝不苟,表里如一,小人行恶,文过饰非,伪善真恶,无所不至,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慎独,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内心诚恳,言行谨慎,一丝不苟,表里如一,(正面论述),小人行恶,文过饰非,伪善真恶,无所不至,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慎独,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内心诚恳,言行谨慎,一丝不苟,表里如一,(正面论述),小人行恶,文过饰非,伪善真恶,无所不至,(反面论述),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慎独,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第三段分析:,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 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
16、患,则不得 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愤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恐惧,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喜好,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忧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如果不在正位,那么虽然在看,却看不见东西,虽然在听,却听不到声音,虽然在吃食物,却辨不出滋味。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译文:,【读解】,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 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 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 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诚
17、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 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 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第三段的观点是什么?,第三段的观点是什么?,正 心 是 修 身 的 前 提,愤怒恐惧好恶忧患不能使本心严正 恭肃,是修身之大忌。,第三段的观点是什么?,正 心 是 修 身 的 前 提,愤怒恐惧好恶忧患不能使本心严正 恭肃,是修身之大忌。,内心不在正位,则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食而不味。,第三段的观点是什么?,正 心 是 修 身 的 前 提,愤怒恐惧好恶忧患不能使本心严正 恭肃,是修身之大忌。,内心不在正位,则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食而不味。,反面论述,第三段的观点是什
18、么?,正 心 是 修 身 的 前 提,第四段分析:,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 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 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 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 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注释】,之:对于。 辟:偏颇,偏向。 贱恶:轻视、讨厌 哀矜:同情,怜悯。 敖,骄傲。惰:怠慢。 硕:大,茂盛。,译文:,第四段的观点是什么?,第四段的观点是什么?,修 身 是 齐 家 的 前 提,第四段的观点是什么?,修 身 是 齐 家 的 前 提,不修身则判断是非凭感情有偏向, 不能齐家。,第四段的观点是
19、什么?,修 身 是 齐 家 的 前 提,不修身则判断是非凭感情有偏向, 不能齐家。,修身则是非善恶分明能齐家。,“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 硕”。,第四段的观点是什么?,修 身 是 齐 家 的 前 提,不修身则判断是非凭感情有偏向, 不能齐家。,修身则是非善恶分明能齐家。,“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 硕”。,第四段的观点是什么?,修 身 是 齐 家 的 前 提,不修身则判断是非凭感情有偏向, 不能齐家。,反面论述,修身则是非善恶分明能齐家。,“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 硕”。,第四段的观点是什么?,修 身 是 齐 家 的 前 提,不修身则判断是非凭感情有偏向, 不能齐家。,反面论述,修身
20、则是非善恶分明能齐家。,正面论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 硕”。,第四段的观点是什么?,修 身 是 齐 家 的 前 提,不修身则判断是非凭感情有偏向, 不能齐家。,反面论述,修身则是非善恶分明能齐家。,正面论述,引用论证,【读解】,在这里,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后正人。 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内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 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 善天下。当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 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 然后才依次是国家、天下。,家是
21、永恒的话题。 但是,如果你不排除偏私之见,修身 正己以正人,你就不能管理好这个你所拥 有的天堂和乐园,就会像有人所告诫的那 样:“坏家庭无法养育我们纯洁的灵魂, 倒有可能成为我们自掘的墓场。” 天堂不就变成地狱了吗?,第五段分析:,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 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 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 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 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 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 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 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
22、不恕,而能喻诸人 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注释】 弟(悌)ti:顺从和敬受兄长。 慈:指父母爱子女。 机:作用。 偾(fn):败坏。 帅:同“率”,率领,统帅。 诸:”之于”的合音。 恕:即恕道。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己的品德就是儒学所倡导的恕道。 喻:使别人明白。,之所以说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是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人,而能教化别人的事情不曾有过,所以,君子不必越出自己的家族,就可以推广教化于全国。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奉侍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尊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一家讲
23、究仁义,整个国家都会崇尚仁义。一家谦让相敬,整个国家都会谦让相敬。(统治者)一人贪婪暴戾,全国都会群起作乱。它的作用就是这样。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事业,一个人可以安定整个国家。,译文:,尧、舜用仁义来引导天下,民众就跟从他们追求仁义。桀、纣用暴虐来引导天下,民众就跟着凶暴。统治者形式上的命令与他们实际的嗜好相反,那么民众是不会听从这种命令的。因此,君子自己身上具备了某种美德,然后才能要求别人拥有某种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假如自己不能做到有善无恶,推己及人,而想使其他人明白善恶的道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讲,治国的前提在于整治好自己的家庭。,第五段的观点是
24、什么?,第五段的观点是什么?,齐 家 是 治 国 的 前 提,第五段的观点是什么?,齐 家 是 治 国 的 前 提,齐家以孝悌仁慈,理同事君使民治国,第五段的观点是什么?,齐 家 是 治 国 的 前 提,齐家以孝悌仁慈,理同事君使民治国,家仁国仁家让国让,人贪戾家未齐则国乱,第五段的观点是什么?,齐 家 是 治 国 的 前 提,齐家以孝悌仁慈,理同事君使民治国,家仁国仁家让国让,人贪戾家未齐则国乱,尧舜齐家治民以仁,桀纣不能齐家治民以暴,第五段的观点是什么?,齐 家 是 治 国 的 前 提,齐家以孝悌仁慈,理同事君使民治国,家仁国仁家让国让,人贪戾家未齐则国乱,尧舜齐家治民以仁,桀纣不能齐家治
25、民以暴,讲恕道,正人先正己,己善而求人善,己无 恶则可责人之恶。,第五段的观点是什么?,齐 家 是 治 国 的 前 提,齐家以孝悌仁慈,理同事君使民治国,正面论述,家仁国仁家让国让,人贪戾家未齐则国乱,尧舜齐家治民以仁,桀纣不能齐家治民以暴,讲恕道,正人先正己,己善而求人善,己无 恶则可责人之恶。,第五段的观点是什么?,齐 家 是 治 国 的 前 提,齐家以孝悌仁慈,理同事君使民治国,正面论述,家仁国仁家让国让,人贪戾家未齐则国乱,演绎推理,尧舜齐家治民以仁,桀纣不能齐家治民以暴,讲恕道,正人先正己,己善而求人善,己无 恶则可责人之恶。,第五段的观点是什么?,齐 家 是 治 国 的 前 提,齐
26、家以孝悌仁慈,理同事君使民治国,正面论述,家仁国仁家让国让,人贪戾家未齐则国乱,演绎推理,尧舜齐家治民以仁,桀纣不能齐家治民以暴,正反事例,讲恕道,正人先正己,己善而求人善,己无 恶则可责人之恶。,第五段的观点是什么?,齐 家 是 治 国 的 前 提,齐家以孝悌仁慈,理同事君使民治国,正面论述,家仁国仁家让国让,人贪戾家未齐则国乱,演绎推理,尧舜齐家治民以仁,桀纣不能齐家治民以暴,正反事例,讲恕道,正人先正己,己善而求人善,己无 恶则可责人之恶。,正反结合论述,【读解】,国家,仅从语词关系来看,国和家的关系就是如此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时代,家是一个小小的王国,家
27、长就是它的国王;国是一个大大的家,国王就是它的家长。因此,无论是国王还是家(族)长都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权力;因此,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范贯穿国与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理解,“治国必先齐其家”。,不过,进入现代社会,情况已发生了极大变化:一方面,国已不允许实行家长制,另一 方面,家已大大地民主化。”不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范已成为过去,就是孝、悌观念也日渐衰微,丧失了“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的基本条件。而且,“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的现象也不是“无之”,而是不难见到了,比如说,一个优秀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一些当政官员的公子以身试法等等。这类事情屡见不鲜,很是令人深思。,从另一方
28、面来看,大学的这一章反复强调以身作则,要求“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 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指出“其所令反其 所好,而民不从”,“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 诸人者,未之有也。这些思想却并不因为 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光彩。它既是对“欲治 其国者”的告诫,值得推荐给当政为官的人作 为座右铭;也是对儒学“恕道”原则的阐发, 可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我们立身 处世,待人接物的有益参照。,第六段分析:,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 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 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道得众 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 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 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
29、;财者,末 也。,【注释】 (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老人看待。 (2)长长:尊重长辈。 (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 (4)倍:通“背”,违背。 (5)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 (6)此:乃,才。,译文:,第六段的观点是什么?,治 国 是 平 天 下 的 前 提,第六段的观点是什么?,如何治国,治 国 是 平 天 下 的 前 提,第六段的观点是什么?,如何治国,君上成为君子,老老长长恤孤则民孝 悌不背,则国治矣。,治 国 是 平 天 下
30、的 前 提,第六段的观点是什么?,如何治国,君上成为君子,老老长长恤孤则民孝 悌不背,则国治矣。,为什么这样治国,治 国 是 平 天 下 的 前 提,第六段的观点是什么?,如何治国,君上成为君子,老老长长恤孤则民孝 悌不背,则国治矣。,为什么这样治国,得到老百姓道义上的拥护。,治 国 是 平 天 下 的 前 提,第六段的观点是什么?,如何治国,君上成为君子,老老长长恤孤则民孝 悌不背,则国治矣。,为什么这样治国,得到老百姓道义上的拥护。,关键是什么,治 国 是 平 天 下 的 前 提,第六段的观点是什么?,如何治国,君上成为君子,老老长长恤孤则民孝 悌不背,则国治矣。,为什么这样治国,得到老百姓道义上的拥护。,关键是什么,慎乎德,即在道德上谨小慎微。,治 国 是 平 天 下 的 前 提,第六段的观点是什么?,如何治国,君上成为君子,老老长长恤孤则民孝 悌不背,则国治矣。,为什么这样治国,得到老百姓道义上的拥护。,关键是什么,慎乎德,即在道德上谨小慎微。,为什么要慎德,治 国 是 平 天 下 的 前 提,第六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七台河市2025年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南省驻马店市名校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浙江省丽水地区四校 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四川省眉山市第一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地产广告VI视觉形象设计服务合同
- 2025版场反应技术风险投资与孵化合同
- 2025版班组工前会工后会记录规范及培训服务合同
- 2025版上市保荐人尽职调查与风险评估专业服务合同
- 2025版不良资产处置与资产优化专项法律服务合同
- 经典名方小陷胸汤的古今文献考证
- 2025届湖北省路桥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19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电气维护培训课件
- 银行安防知识培训
- 苏菲新生儿呼吸机操作手册(中文)
- 医院手术室装修要点及施工标准
- PDCA医院品质管理-院感办职业暴露管理专项改善案例
- 《我国税制结构分析》课件
- 污水处理工艺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抗菌陶瓷市场经营效益与供需前景预测报告
- 矿泉水买卖合同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