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教材分析 首师大附中 刘晓军,燃烧和灭火 燃料和热量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化学物质与健康 化学与社会发展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课程标准的要求:,特点:,学科性知识点不多,以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地位作用:,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本单元教材特点及地位作用,中考中所占分数:,09年:题号:22,23;27;共7分 08年:题号:26(综合) ,31(3-5);共4分 07年:题号:23;共1分 06年:题号:20,21;31(3)
2、,32;共8分,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 内容上充分体现化学的社会性 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 是全新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社会发展、新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知识结构,燃料,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生活现象,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教学目的要求,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增加防范火灾的知识和意识,教学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建议: 1、学生活动多样:活动与探究、讨论、实验、调查与研究、资料、习题 2、原理与实例紧密结合,注意科学方法
3、教育、及化学价值的体现,燃烧条件,设计灭火器,设计实用防火方案,灭火原理,分析灭火实用方法所根据的原理,应用原理,验证原理 学习方法,将所学综合运用于自身生活中,燃烧和灭火系列学习活动,安全教育: 1、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安全图标,1、燃烧: (1)火 燃烧 (2)燃烧不一定只能在氧气中 2、爆炸: (1)分类: 化学反应引发的爆炸、物理膨胀引发的爆炸、核物理爆炸等 (2)氢气的燃烧与爆炸实验、面粉爆炸实验,知识点:,爆炸极限,教法具体建议:,新课引入 燃烧条件探究 灭火条件探究 灭火与逃生 知识运用,教法具体建议-课的引入:,方法一:课本图片引入,方法二:应用引入-1,美国9.11事
4、件,方法三:应用引入-2,燃烧与我们的生活 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燃烧是产生动力的主要源泉,方法四:视频引入,方法五:复习引入,已有知识:,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初步认识蜡烛燃烧不仅发光放热,而且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初步体会小木条燃烧需要有氧气参加。,实验中,铁丝燃烧时的火星四射、碳燃烧时的白光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氧气的性质,点燃,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碳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都发光放热,都有氧气参加,都是氧化反应。,为燃烧定义的引出奠定了基础,方法六:魔术引入,烧不坏的手帕(酒精) 喷水燃纸(金属钠) 喷火表演(酒精) 吞火表演(酒精
5、) 燃烧的冰(电石与水) 铜丝灭火 火造纸币,方法七:情景引入 -1,本周末组织同学们野炊活动,方法七:情景引入 -2,作为效果师,你怎样制造出烟火效果?,方法八: 生活经验: 生活中有哪些燃烧现象?,燃烧条件的探究:- 对照实验,1、,控制变量,小竞赛:30秒控制燃烧,提供用品:纸条、煤块、酒精灯、火柴、小石块、铁丝、 坩埚钳。 要 求:老师从1数到30,此过程中你亲自动手制造 一种物质的燃烧,并且数到30时燃烧要恰好 停止。,实验1,实验1 用镊子夹取分别蘸有 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 酒精灯火焰上片刻(1-2秒), 观察实验现象。,实验2点燃两支小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稳定后,将一支蜡烛用集
6、气瓶罩住,观察实验现象。,实验3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 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 点燃2-5秒。比较点燃的难易。,实验3,实验2,实验1,实验2:,探究活动,1.分别在酒精灯上 点燃蘸有酒精和水 的棉花球.,2.点燃两支蜡烛, 其中一支罩上玻 璃杯.,3.分别在酒精灯 上点燃木条和煤 块.,蘸有酒精的棉花球燃烧 蘸有水的棉花球不燃烧,罩上玻璃杯的蜡烛熄灭了 没罩玻璃杯的蜡烛继续燃烧,木条燃烧了,煤块不燃烧,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结论,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物质要具有可燃性,燃烧与氧气有关,要 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与温度有关,温 度要达到着火点,实验3,设计实验:探究熄灭蜡烛的方法
7、,仪器药品: 水、小蜡烛四支、沙土、棉布、 酒精灯、集气瓶、 火柴、剪刀、烧杯,友情提示: 1:分工合作,选好本组的解说人员、记录人员等 2:安全第一,操作规范。,灭火条件的探究:,灭火方法,练习: 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老师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 _ 的性质。 (1)小聪和小明受到老师的启发,设计了如图2的家庭小实验,并推测了实验现象。两位同学都认为蜡烛会熄灭,因为_ 但对图2中“两支蜡烛谁先熄灭?”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 小明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_ _ 小聪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_ _ (2)通过实验,证明小聪的看法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8、你认为茶杯变黑的可能原因是_ (3)由上述实验得到启发:从意外失火的 高楼中逃生的正确方法是_(填序号)。 用毛巾捂住口鼻 低头弯腰沿墙迅速移向门外 打开窗户跳出,逃生方法,一家针织品厂原料仓库发生火灾,消防队及时赶到,迅速投入扑救。可是半小时过去了,消防车拉来50立方米的水仍未将大火扑灭,当看到附近有只烧开水的大锅炉时,消防队员突然灵机一动,立即改变了灭火作战方案,把大量的热水浇到熊熊燃烧的火焰上,奇迹出现了,仅仅9分钟火焰开始降低,直到渐渐地熄灭。,热水和冷水那个灭火效果好,为什么热水灭火的效果要比冷水强呢?,有关资料显示,如果将1公斤冷水喷洒在燃烧物上,灭火面积有效值再好也只有0.1平方
9、米。但是,用1公斤蒸气则可以使5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水蒸汽35%以上,含氧14%以下。当空气中水蒸汽达35%以上,或者空气中氧含量降至17%,燃烧即告停止,也就是说再大的火也要被扑灭,可见用热水灭火的效果要比冷水强得多。研究表明,开水的灭火效果要比热水高5倍,比冷水效果高10倍以上。,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二氧化碳及泡沫,用来扑灭木材、棉布引起的失火,压缩二氧化碳吹干粉,用来扑灭油、气引起的失火,喷射液态二氧化碳,用来扑灭图书、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引起的失火,我爱成语 我爱文学 小专家 小侦探,幸运课堂,情景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 气熄灭?利用了什么原理? 情景2:炒菜
10、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如何处理?利用了什么原理? 情景3: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 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怎么办? 利用了什么原理?,小专家:,情景4:1987年5月,大兴安岭森林发生火 灾。火势迅速蔓延,最有效的灭火 方法是什么?利用了什么原理?,钻燧取火,煽风点火,釜底抽薪,杯水车薪,你还想到了哪些与燃烧灭火相关的成语或历史典故?,升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能燃烧。,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大氧气的浓度,因此能燃烧。,缺少了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因此不再燃烧。,水太少,不足以降温到柴草的着火点以下,因此火不能熄灭,抱薪救火 火上浇油火烧连营赤壁之战,我爱成语,1、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11、,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烧得更旺。,“火箭”能使木船的温度升高至木船的着火点,隔离可燃物,氧气,我爱文学:,2、“西游记-三过火焰山”,孙悟空借到假扇子把自己差点也烤熟来解释为什么扇风有时会使火焰熄灭,有时会使火焰更大,案件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
12、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2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声还。 谁是凶手?(提示:由燃烧的条件入手) 解答:船舱堆满的草料和船上的空气使燃烧的第1、2个条件已经具备了。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这样 的氧化反应很慢,不象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的 叫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也是一种缓慢氧化。物质在缓慢氧化反应过程也产生热,不过放热很慢,察觉不出来。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产生的热不易散发,越积越多,温度上升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燃烧的条件已经达到了。所以草料不经点燃就自行燃烧起来。,小侦探:,调查与
13、研究,根据你家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的措施),教学目的要求,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其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知道化学反应中有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增强资源意识。,教学内容: 化石燃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主学习,同时可利用科教资料或影视素材介绍化石燃料是经过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演变而形成的,强调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 2、通过简单计算,完成课本中化石燃料开采年限图。 3、利用一些图片等形式展示煤和石油的成分、
14、用途。 4、 通过对甲烷的学习,简单了解有机物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5、对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从开发新能源和节约能源的角度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教材设计,化石燃料的形成,石油和煤的成分、用途,天然气的成分、用途,化石燃料的用途、用量,简述,图示 作图,简述 实验,反应放热,反应中能量变化及利用,实验感受,简述,特点: 传授少 活动多 文字少 图示多,图示化石燃料的用途,化石燃料储量与产量,第七单元课题2,作图的教育功能: 加深对能源危机的认识 学习科学图示方法,估算:化石能源还能开采多少年?,化石能源面临耗尽仅仅,煤 的 形 成,这个阶段是生物化学过程 碳元素的含量增加,氢、氧元素的含
15、量减少。,一、泥炭化阶段,二、,煤化阶段,煤的形成,煤来自植物遗体,煤为混合物,主要为碳元素 还有氢、氧、氮、硫,石油形成,石油来自生物遗体,主要为碳氢化合物,石油形成,石油为混合物,二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长时间,C ( H N S O),碳氢化合物,甲烷 (CH4),1 、化石燃料形成,不 可 再 生,混 合 物,生,物,遗,骸,煤,煤的综合利用,石油综合利用的部分产品,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 存在:-简介可燃冰 组成结构:与化性结合说明有机物中碳、氢 元素鉴定方法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农村的沼气使用,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3.6g
16、H2O,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 ACH4 BC3HO4 CCH 4O D C3H,有机物A的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A含C H两元素,不含O元素 B一定含C H O元素 C一定含C O元素,可能含H D 一定含C 元素,可能含O,沼气应用,能 源,瓦斯利用,瓦斯 煤层气 甲烷,瓦斯危害 瓦斯爆炸,瓦斯利用 瓦斯抽采 清洁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瓦斯爆炸事故,充分利用化石燃料,2、生石灰与水及氯化铵与氢氧化钡反应,1、纸张与纸团的对比燃烧 -如何提高燃料燃烧的利用率?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危害,建议增加实验:,探究反应热装置的设计,为机体提供能量,食物供给的能量中, 6070来自糖类 C6H1
17、2O6+6O2 6CO2+6H2O,自加热食品,燃料电池 化学能-电能,121路 电动车,化石燃料充分燃烧,蜂 窝 煤,煤粉燃烧,蒸汽机 原煤 8% 煤粉燃烧 煤粉 98%,燃料充分燃烧:,扩大接触面积,足量的空气,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几种清洁燃料及开发、使用清洁燃料的意义 增强环保意识,内容: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使用和开发 新的燃料和能源 酸雨(活动与探究从危害角度认识) 汽车尾气(从治理的角度讲) 对新燃料、新能源和其他能源的认识 乙醇、氢气、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等 阅读“化学技术社会”,教材设计,化石燃料燃烧产 生有害气体,有害气体 影响环境,开
18、发清洁 燃料意义,探究、简述,几种清 洁燃料,小结,简述、讨论、科技栏目,特点:内容简练,点出要点,几点说明,本课题内容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方面,是联系社会的重要题材,各种媒体的宣传、不同渠道的相关教育和资料都很多,适宜搞调查研究、演讲、讨论等形式的开放式教学活动。教材内容较简练,突出的是思路和观点,为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留下了空间 大气污染和清洁燃料的资料非常丰富,来源广泛,可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任务,查找资料、写论文、制小报等,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综合能力,乙醇和从石油中提取出来的燃料的燃烧情况到底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进行实验:(将实验用品自制煤油灯、自制酒精灯、烧杯、火柴、镊
19、子、澄清石灰水课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探究煤油和酒精的燃烧。同时发给学生表格:,建议增加实验:,第十二单元,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有机合成材料,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目标和特点,目标: 使学生大致了解有机物及其对人类的作用 体现化学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生活能力,特点: 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内容涉及面广 突出人文教育,中考中所占分数:,09年:题号:8;23;26(1);共4分 08年:题号:7,26(综合) ,31(1)(2);共4分 07年:题号:31 共1分 06年:题号:17,18;共2分,知识结构,主题:化学与生活,课题1:营养物质,课题2:元素,课题3:合
20、成材料,深化,基础,知识与技能,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氨基酸、淀粉等物质对生命活动具有的重要意义。知道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物质有损身体健康。 2.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是供能物质,并会简单的计算供能物质为人体提供的能量大小。 3.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及钙、钠、钾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人类是如何摄取营养元素的。 4.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研究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5.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认识
21、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与研究,进一步形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的习惯,初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加深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的认识,初步学会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实验探究,以及对书中图片、表格的观察,初步学会从有关的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中,以及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来获取有效信息,提高收集有效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促进教与学互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某些元素与人体
22、健康的关系,以及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营养物质与某些元素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 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更加关注生产、生活的化学,创设人文环境,促进学生对事物的规律及联系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通过行动和研究,培养善于合作、勤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验成功喜悦。,重点、难点扫描,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3、: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的营养功能。 2.了解人体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明确广泛的食物源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3.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的营养功能或生理机能。 2.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3.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毒塑料与无毒塑料的鉴别方法。,本单元与其它单元的联系,2.完善体系,突出一个“发展”。,1.首尾呼应,突出一个“理念”。,3.扩展应用,突出一个“提高”
24、。,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和生命科学上发挥重要作用,对“元素、物质分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一氧化碳的性质,以及新材料”等许多内容的扩展与应用。,需要培养的一些观点: 1、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健康长寿、营养保健方面可以做出重大贡献。 2、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3、有机合成材料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4、人类要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5、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密切关系。,本单元内容涉及面广,容量较大,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教
25、师教学中要突出: 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看待、分析事物; 采用列表、建网络图等方法梳理知识; 设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为载体,将与有机高分子相关的化学式记忆,方程式书写,能量计算等问题融于乐学的情景中,以化解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单元学情分析,教学建议:,知识体系 活动与探究 增加实验 活动设计 小调查 小论文 小谜语,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营 养 物 质,肌体组成物质,有毒物质的损害作用,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O、C、H、N,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元素4%,侧重讲了钙、钠、钾在人体中的含量、作
26、用等,以水、糖类、蛋白质、维生素形式存在的元素,课题1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的内容,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合理摄入量,应用,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有机物,高分子,天然高分子,合成材料,应用,概念,合成高分子,有机合成材料,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与用途,化学、技术、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一P97要注意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多给予关注,促使这部分学生参与探究,体验成功喜悦。 而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增加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如收集身边多种有机物制品,探究有机物具有哪些共性?),体验探究的乐趣,强化科学探究的能力,活动与探究二P100服装面料的纤维种类与洗涤熨烫注意事项的探究
27、。,家庭小实验P104 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试一试,并提出食物保鲜还有哪些方法供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补充实验1:一氧化碳中毒的生理过程,补充实验2:蛋白质的变性实验,补充实验3:拉扯塑料袋(横拉和竖拉),补充实验4:加热两种塑料碎片(时间2min),注意:当加热熔化后或有烟从产生时,立即停止加热,防止分解并产生有毒气体,并用玻璃棒搅拌一下,取出观察,补充实验5:用火点燃不同的线,问题:通过刚才灼烧三种线,你发现了什么,如何鉴别一件毛衣纯羊毛的或是合成纤维做的?,棉线,棉花和羊毛的纤维都是天然纤维,对比两种不同的纤维,【资料】,区分羊毛和化纤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光泽度、手感等,常用燃烧的方法要稳妥一
28、些。羊毛接近火焰时先卷缩,燃烧时有烧毛发的焦糊味,燃烧后灰烬较多,为带有光泽的硬块,用手指一压就变成粉末。而化学纤维如锦纶接近火焰时迅速卷缩,燃烧比较缓慢,有芹菜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补充实验6:酶的催化作用发挥作用的条件:,活动设计1:小组竞赛、演讲,“今天我当营养师”,指导阅读,活动设计2:角色扮演,可让学生自编自演“小患者”、“小医生”,小专家,1.医院常用下列手段来杀菌消毒,请解释原因:,? 煮沸法消毒医疗器械,? 紫外线照射病房,? 注射时用酒精棉球擦皮肤,2.长期大量饮用酒精饮料对人体有无危害?为什么?,3.怎样解释生活中的这些事例? ? 晒 被 子 ? 流行感冒时室内用醋熏 ? 豆浆中加盐卤制成豆腐,4.有同学喜欢在牛奶中加果汁,认为两者混合后营养更丰富,你觉得有道理吗?,5.羊毛衫为什么不能用普通肥皂洗涤?,小调查1:市场上有哪些此类保健药剂出售,查看它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 小调查2:你在选择食品时,是否受商品广告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学病因病机
- 医院工作计划汇报
- 职业卫生防治体系构建
- 2025年陕西省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肿瘤患者人文关怀个案
- 肿瘤科介入治疗及护理
- 造血干细胞移植健康教育
- 2025年重庆市卫生管理研究专业职称考试(公共卫生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邮政系统招聘考试-速递业务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护理组长案例分享会
- 海姆立克急救法科普知识
-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试题(附答案)
- 2024届国家卫健委临床药师培训学员(抗感染专业)理论考核试题
- 【基层法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测试题附答案
- 浙江浙政钉管理办法
- 宁夏公休假管理办法
- 2024年10月19日北京市下半年事业单位七区联考《公共基本能力测验》笔试试题(海淀-房山-西城-通州-丰台-怀柔)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真题-政治(湖南卷) 含答案
- 2025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
- ECMO护理课件教学课件
- 2025红色中国风《长安的荔枝》读书分享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