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彼得布劳(Peter M. Blau, 1918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19731974年度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 代表性的著作: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互动:社会交换、不平等和异质性,等等。,一、社会交换的含义 1、交换是特定类型的交往 2、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 3、社会交换与社会规范 二、社会交换的过程 1、吸引 2、竞争 3、分化 4、整合 三、宏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 1、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 2、宏观结构中社会交换的机制,交换理论反对结构功能主义把人当作社会结构或社会制度制约下的角色的观点,主张从人的行为、人际互动的最基本形式交换中去发现形成
2、社会结构的动因。 布劳的理论目标是:克服此前霍曼斯交换理论只注重个人层次上的交换行为,而在解释宏观领域的交换现象时暴露出的不足,为分析非制度化的人际互动和制度化的结构关系提供一个交换理论框架,联接社会学的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一、社会交换的含义 1、交换是特定类型的交往 (1)社会交换是这样一种交往类型:参与交往的各方都期待着他人的回报,一旦他人停止所期待的回报,交换关系就会中止。 (2)社会交换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自愿性活动。,2、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 (1)类似:期待回报、以换取回报为目的 (2)区别: A.经济交换中有金钱充当衡量一切价值的一般媒介;社会交换中没有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
3、,报酬的价值具有相对性、模糊性。 B.经济交换中人的目标具有单一性;社会交换中人的目标往往是多重的。,3、社会交换与社会规范 社会交换要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影响社会交换的最基本的社会规范是互惠与公平。 (1)互惠:是指一旦发生社会交换,受惠一方就必须承担和履行回报义务。 (2)公平:是对既定的交换关系中报酬与代价的比例所做的社会规定,它直接制约着人们报酬期待的程度。,二、社会交换的过程 1、吸引 (1)社会交换始于“社会吸引”。 当行动者互相发现对方拥有自己所需要的社会资源,而又确信对方愿意提供这种资源时,他们之间就产生了相互吸引。 (2)这种社会吸引促使人们去建立社会交往关系,社会交换过程也就
4、开始了。 (3)当不断的社会吸引使人们建立起社会交往稳定化的共同纽带时,社会群体就形成了。,2、竞争 (1)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有吸引力的交往对象,交往中的许多个体都想用他们的杰出品质给彼此留下好印象,这种欲望导致了竞争过程的产生。 (2)最初的竞争是时间,然后转向争取肯定的评价、社会支援、尊敬和服从。,3、分化 (1)分化。随着竞争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开始出现地位分化:一些人处在吸引他人、被人尊敬的地位,另一些人处在被人吸引、表示尊敬的地位。 (2)交换报酬与分化类型。 布劳认为群体内部结构的分化可以根据一般性报酬的不同而进行类型划分。,A.四类一般性报酬:金钱、社会赞同、尊敬、服
5、从。 金钱在大部分社会交换中都不适宜作为报酬,它的价值是最小的。 社会赞同可以作为一种适宜的报酬,但是也不具有很高的价值。 最能体现结构分化的报酬形式是尊敬和服从,它们是具有最高价值的报酬。,B.分化模式 根据报酬类型,布劳阐述了结构分化的几种模式: 当人们的回报形式是赞同或尊敬时,社会交换出现声望等级的分化模式。 当人们只能以服从作为回报时,社会交换将出现权力等级的分化模式。 布劳最感兴趣的是权力分化。,4、整合 (1)通过交换获得的权力能够迫使他人服从,但是这样的权力是不稳固的。 (2)要使下级心甘情愿地服从,就必须使权力转化为权威,使得服从不是出于上级的强制力,而是出于共同的群体规范。,
6、(3)当权者如果按互惠和公平的规范与下级进行交换,使下级认为用服从换来的好处大于拒绝交换所带来的好处,下级就会对这种交换给予集体赞同,关于权力与服从的集体规范就此产生,从而确立权力结构的合法性。 (4)权力由此转化为权威,群体成员的交往关系有了集体规范做依据,群体因此得以整合。,三、宏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 1、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 (1)含义。微观结构是那些以相互影响的个体所组成的结构,微观结构的社会交换主要分析个体之间的交换;宏观结构指相互关联的群体的结构,宏观结构的社会交换主要分析群体间的交换。 (2)异同。在微观和宏观领域中,起作用的是同样一些交换过程。但是二者仍有差别。 在微观结构中,人与
7、人的交换是直接的;在宏观结构中,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交换主要是间接的,所以需要一些机制来作为交换的中介。,2、宏观结构中社会交换的机制 (1)共同的社会价值。共同的社会价值为宏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提供了一套交换各方共同接受的社会标准。 据此,人们可以预先掌握各种交换关系中社会公认的报酬期待、互惠标准、回报价值以及公平准则。这能够减少交换过程中的隔阂、误会,促进交换的顺利进行。 (2)制度化。制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历史范围。共同的社会价值通过制度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案例分析:阎云翔对礼物交换的研究 阎云翔根据礼物馈赠的目的和社会关系的差异,区分了礼物的表达性与工具性,认为“表达性的礼物”(村民称为“随礼”)以交换本身为目的,反映了送礼人和受礼人之间长期形成的社会联系,而“工具性礼物”(村民称为“送礼”)则是以功利目的为特征,带来的是短期关系。 工具性送礼分为间接付酬、溜须(巴结性礼物)和上油(润滑作用的礼物)。,其中,“间接付酬”是在获得关系网络的“局外人”的帮助后,通过送礼的方式来回报人情,它有潜力成为长期性社会关系,也可能向表达性礼物馈赠转换。“溜须”发生在上级与从属者之间,而“上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优化小区排水设施施工计划
- 餐饮租赁合同中对承租方有利的条款优化策略
- 出租车租赁与安全保障服务合同
- 金融软件采购合同中的交易数据保密协议
- 饭店消防评估方案
- 仓储租赁合同及仓储货物保险服务协议
- 水泥制品订做方案
- 卸装业务外包方案(3篇)
- 厂区改造厂房拆迁补偿协议及行政公文处理规范
- 汽车酒店资产重组与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
- 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绩效考评新版制度
- 气钉枪安全培训教材PPT学习教案
-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点归纳汇总
- APQP培训教材PPT课件
- JC∕T 1083-2008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
- IEC雷击风险评估软件EXCEL版
- 食品工程原理(李云飞)第二章ppt 传热
-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ppt
- 仪表工程质量控制点等级划分表
- 广东某高层小区屋面飘板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