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膜炎.ppt.ppt_第1页
流行性脑膜炎.ppt.ppt_第2页
流行性脑膜炎.ppt.ppt_第3页
流行性脑膜炎.ppt.ppt_第4页
流行性脑膜炎.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彭劼 副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感染内科,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简称流脑)是由奈瑟脑膜炎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经呼吸道传播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儿童与青少年多见 主要临床特征: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 严重者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结膜、关节、心包、 呼吸道、泌尿 生殖系,一、病原学-脑膜炎球菌,形态学特征: 属奈瑟菌属,革兰染 色阴性

2、菌体呈肾形或豆形 凹面相对成双排列 或4个相连,仅存于人体 可从带菌者鼻咽部及病人皮肤 瘀点、血液、脑脊液中检出 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内 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血清群: 有A、B、C、D、E、X、Y、Z、 W135、H、I、 K、L等13个群 A、B、C群最常见, 近30多年来我国流行一直以A群为主,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常用巧克力色血 琼脂平板培养 抵抗力: 在外界抵抗力很弱 致病性: 细菌裂解释放的内毒素是主要致 病 因素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带菌者和病人 潜伏期末和发病期均有传染性 传染期10d 带菌者意义更大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少年儿童

3、发病率高 感染后对本群病菌产生持久免疫力,脑膜炎双球菌的感染类型,(四)流行特征,地区性: 全国各地均有本病发生 大城市散发为主 中小城市及城镇发病率高 偏僻山区农村可引起局部暴发流行 季节性: 多在冬春两季,24月份为高峰 周期性: 每35年小流行,810年大流行,流行病学,我国流行情况 1938 1948 1959 1967 1977,我国流行情况,病死率一直位于法定传染病的第56位 1984年儿童注射A群Nm荚膜多糖菌苗 90年代,疫情在1/10万以下的水平 至2000年,疫情在0.2/10万以下的水平 2004年疫情略有上升,为0.2001/10万 2005年与2004年相似,三、发病

4、机制与病理解剖,Neisseria meningitidis,鼻咽部,菌血症,皮肤,败血症,脑脊髓膜,内毒素,心内膜,关节,发病机制示意图,无症状带菌者,隐性感染者,免疫力弱,免疫力强,免疫力低下,细菌毒力较强,细菌毒力强,感染性休克,酸中毒 DIC,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化脓性 炎症,瘀点 瘀斑,(二)病理解剖,败血症期 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损害 皮肤黏膜局灶性出血 肺、心、胃肠道及肾上腺皮质等脏器 可有广泛出血,脑膜炎期 主要病变在软脑膜和蛛网膜 可见脑膜血管充血、炎症水肿 颅底部炎症、粘连可出现颅神经损害,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大量炎性渗出物,病变主要在脑实质脑组织 充

5、血、出血、水肿 严重者发生 脑疝 慢性病人可发生脑积水,暴发性脑膜炎,四、临床表现,潜伏期: 110d,一般为12d 临床分型: 按病情轻重分为不同临床类型 轻型 普通型 暴发型,轻 型,临床表现不典型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皮肤黏膜可见少许出血点 无脑膜刺激征或不明显 脑脊液基本正常 咽拭子可培养出病原菌,下肢皮肤出血点,普 通 型,是最常见类型 占症状明显病例的90%以上 临床经过有前驱期、败血症期、 脑膜炎期及恢复期四个阶段,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部分病人有低热、咽痛、咳嗽等症状 持续12d,败血症期 毒血症症状 皮肤黏膜瘀点,双下肢出血斑块,脑膜炎期: 毒血症状:

6、寒战、高热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 头痛、呕吐、烦燥 - 神志淡漠或嗜睡 - 脑膜刺激征阳性,恢复期 症状好转,体征消失 约10%病人可出现口唇疱疹,恢复期口唇疱疹,暴 发 型,以儿童多见 起病急骤,病势凶险,病死率高 抢救不及时可在24h内死亡 临床分为三型 休克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休 克 型,起病急骤,发展快,24h内迅速 出现循环衰竭 瘀点迅速扩展融合成大片状 易发生DIC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脑脊液仅细胞数轻度增多,脑膜脑炎型,起病急,高热、皮肤瘀点 主要特征是脑实质损害和颅内高压,以上两型先后或同时出现 病情更凶险,病死率极高,混 合 型,五 、 并发症与后遗症,并发症: 继发感染

7、及病灶迁徒 后遗症: 因脑及周围组织粘连引起,六、实验室检查,血象: 白细胞总数达20109/L以上 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脑脊液: 压力显著升高 混浊、呈化脓性改变 有核细胞数高,蛋白含量增高 糖和氯化物减少 病程早期或休克型脑脊液改 变可不典型,细菌学检查 直接涂片: 皮肤淤点、脑脊液可找到病原体 细菌培养: 取皮肤瘀点组织液、血、脑脊液、 鼻咽拭子等标本培养,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PCR法检测脑膜炎球菌DNA,七、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流行季节,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 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 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 有脑膜刺激征 末梢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

8、升高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确诊有赖于病原菌的检查,(二)鉴别诊断,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八、预后,普通型: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预 后良好 暴发型:尤其是脑膜脑炎型与混 合型预后差,病死率高 2岁以下幼儿及高龄患者预后亦差,九、治疗,(一)普通型流脑的治疗,一般治疗 隔离治疗 支持治疗 预防并发症 病原治疗 原则是尽早、足量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流脑常选用的抗菌素,青霉素 - 高效、低毒、价廉 - 无明显耐药 - 是最常用的抗生素 氯霉素 - 抗菌活性高 - 但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 - 一般不首选,3. 头孢霉素 -

9、常用头孢噻肟(cefotaxime) - 疗效与青霉素相近 4. 磺胺嘧啶(SD) 或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 - 对A群菌仍敏感 - 脑脊液中浓度高,(二)暴发型治疗,休克型 病原治疗 尽早应用敏感抗生素 抗休克治疗 按感染性休克处理 补充血容量 纠正酸中毒,3.血管活性药的应用 - 山莨菪碱(654-2) - 异丙肾上腺素 - 酚妥拉明 4. 肾上腺皮质激素 - 尽早用氢化可的松 5. 抗DIC治疗 - 应用肝素,脑膜脑炎型 病原治疗 脱水治疗 20%甘露醇 降低脑压 肾上腺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 减少脑膜炎症渗出 - 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症治疗 惊厥、抽搐 - 降温,必要时用亚冬眠疗法 - 镇静止痉 呼吸衰竭 - 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兴奋剂 - 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器,十 、 预防,控制传染源 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的活动场所 保护易感人群 药物预防 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 菌苗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