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 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专业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 预习交流1 李四光留学日本时为什么选择造船专业? 提示:李四光的少年时代恰逢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中华民族在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同时也萌发了各种救国思潮;李四光受到了父亲、孙中山等人的教导与勉励。 2.留学英国:学习采矿、地质1920年回国,从事科研与培养人才等工作。 3.1950年回国,为祖国科学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二、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 1.创立地质力学 (1)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

2、,这是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2)1945年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3)1948年出席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被载入史册,李四光被公认为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4)20世纪60年代初,李四光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2.其他领域的成就 (1)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创立了 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在冰川学研究上,确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目标导航,一,二,

3、预习导引,三,三、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1.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相继找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的发现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2.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做出了贡献。 3.晚年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作了大量研究,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 预习交流2 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学理论,中国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等油田。中国发现石油对新中国的建设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提示:政治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能源上遏制中国的状况。经济上,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一、李四光

4、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贫油论”。多少年来,国际上的“权威”们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材料二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1)结合材料探究

5、,布莱克威尔德与李四光的观点有何不同? 提示:前者认为中国没有石油;后者认为中国能够探测到石油。 (2)为印证自己的观点,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做出了哪些贡献? 提示: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探索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独创了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石油探测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提示:在科学研究上,不要迷信“权威”,而应根据客观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李四光对我国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1)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主持了新中国的地质工作,组建和领导了地质机构。 (2)他否定了苏联专家关于中国缺油的论调,向党中央提出

6、中国大陆有石油的主张。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 (3)在中国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石油达到了自给。中国石油的自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帝国主义的封锁起到了重要作用。,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二、对李四光的评价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李四光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受孙中山“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的勉励,后两度出国留学,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他打破了两个“洋神话”,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 材料二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的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 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1964年),问题导学,即时

7、检测,一,二,(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李四光打破了哪两个“洋神话”? 提示: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推翻了外国人作出的“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在地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成功地发现了许多大型油田,推翻了外国人的“中国贫油论”。 (2)依据材料二探究,“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的地质理论”主要指什么?依据“独创的地质理论”还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提示: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寻找铀矿资源、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进行研究等。 (3)李四光的哪些精神值得当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 提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少年大志的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

8、真理的精神,严谨治学的精神。,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对李四光的评价 (1)学术地位: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 (2)人格特征:李四光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早年立下报国之志,以国家强大、开发祖国地下宝藏为己任,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总体评价:李四光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1.李四光在英国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后,毅然回国的主要原因是() a.其老师建议他到印度工作 b.英国政府不同意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工作 c.中国

9、在地质科学方面急需人才 d.他认为中国人应该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祖国 解析:a项与题干无关;b项叙述与史实不符;c项是客观原因;不是主要原因,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2.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就其地质力学作了学术报告,从而使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他的报告的题目是() (导学号52640020) a.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b.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c.地质力学概论 d.新华夏海的起源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答案:d,问题导

10、学,即时检测,1,2,3,4,5,3.李四光是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把地质学和力学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这一新兴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学科应用价值的是 () a.为成昆铁路选线b.为攀枝花钢厂选址 c.寻找铀矿资源d.发表地质力学概论 解析:根据题干可以判断这一新兴学科为地质力学。a、b两项是他对冰川学理论的运用,d项是他的地质力学的重要代表作,不属于地质力学理论的实际运用,故选c项。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4.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4枚,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其中一枚。李四光能够享有这样的荣誉,主要是因

11、为() a.他本人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高地位 b.他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其成就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他创立了新兴的学科,并在该学科的研究中有较高造诣,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李四光的生平及其主要贡献。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推动了我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李四光直接相关,但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

12、,也是与研究古生物变化、人类起源相关的重要课题。李四光 对研究冰川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1921年,他带领学生在野外实习时,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 材料二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在欧洲讲学考察的李四光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立即做好了回国的准备。最后,他克服重重阻挠,几经辗转,终于在1950年春回国,并出任新中国地质部部长。 (1)第四纪冰川在中国的发现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体现了李四光的什么精神?,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指出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对兴修水利、发展山区经济都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