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常见的病毒_第1页
人类疾病常见的病毒_第2页
人类疾病常见的病毒_第3页
人类疾病常见的病毒_第4页
人类疾病常见的病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称流感病毒,是流感的病原体。 19181919年期间的大流行全球有2000万人死于流感,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生物学性状,球形或者椭圆形,80120nm,单链rna病毒,有包膜,结构:,内层核心:rna,核蛋白 中层基质蛋白,维持形态,调控酶活性 外层脂质双层,镶嵌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的主要功能 凝聚红细胞 吸附宿主细胞 主要中和抗原 ha抗原结构易发生变异,血凝素(ha),能水解红细胞表面的神经氨分子。 功能 参与病毒释放 促进病毒扩散,神经氨酸酶(na),根据核蛋白和m蛋白的不同,分为三型: 甲型: ha、na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根据ha、na

2、的不同分为若干亚型。 乙型: 对人类致病性较低; 丙型: 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分型与变异,抗原漂移,抗原转变,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引起小范围流行。,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形成新亚型。 常引起大范围流行。,抵抗力 较弱,耐冷不耐热,5630min即可使其灭活。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等化学药物也很敏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被感染的动物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在呼吸道黏膜细胞增殖,不引起病毒血症,症状 中和抗体对同性病毒有免疫

3、力。 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三)防治原则,预防为主 灭活疫苗,病毒亚单位疫苗 无特效药物,对症治疗,防止细菌性并发症,麻疹病毒,麻疹的病原体。 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 通常症状轻微,预后良好 但并发症常见 60年代使用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仍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120-250nm,单链rna病毒 包膜有糖蛋白突起 病毒抗原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病毒抵抗力弱,一般消毒方法即可灭活,传染源 急性期患者。出疹前6天和出疹后3天都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玩具传播 临床表现,呼吸道并发症 气管炎、咳嗽,支气管肺炎,最常见(4%) 神经系统并发症:

4、 脑炎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免疫性 中和保护作用 好发于6个月到5岁儿童 6个月内从母体得到抗体 终生免疫,防治以预防为主 隔离患者 人工自动免疫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被动免疫,三、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呈多形性,单链rna病毒 核衣壳呈螺旋状。包膜表面有多形性花瓣状刺突,形如花冠而得名,该病毒主要经飞沫传播,流行期为冬春两季 冠状病毒感染引起普通感冒和咽喉炎 某些毒株还可引起成人腹泻或胃肠炎 多为自限性疾病,sars冠状病毒生物学性状,包膜表面有明显突起 感染灵长类动物,出现典型的sars症状 耐冷不耐热、不耐酸。,sars症状,空气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 潜伏期:212天,

5、通常45天 呈明显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 病原学 病毒分离 rt-pcr 免疫荧光、elisa 实验室要求严格生物安全资格(p3) 病原学诊断尚不成熟,预防,sars cov比普通cov抵抗力强,室温下痰、粪便、尿中可稳定存活12天 对温度敏感,37oc存活4天,56oc存活90分钟,75oc30分钟 对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及uv均敏感, who推荐中效以上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第二节 肠道病毒,归属于小rna病毒科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轮状病毒,球形,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核酸类型为单链rna; 耐乙

6、醚和酸,ph3时稳定;不耐热 增殖时是在宿主细胞质内复制,以破胞形式释放; 粪-口途径传播 多为隐性感染,肠道病毒共同特点,一、 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又称为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 但多数儿童感染后为隐性感染。 开展活疫苗预防以来,已基本消灭了此病。,致病性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 易感者:儿童 病程:,病毒,口,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少量,血(第一次病毒血症),全身淋巴组织增殖,血(第二次病毒血症),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心脏),病变轻微 暂时性肢体麻痹,病变严重 迟缓性麻痹,极少数 延髓麻痹

7、,呼衰、心衰、死亡,抵抗力 较强。 在粪便及污水中可存活数周,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对胃酸及胆汁抵抗力较强。 但对热、干燥、紫外线等均敏感。56经30min可灭活。 各种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双氧水、漂白粉等可用于消毒。,防治 最佳措施:人工自动免疫 口服减毒活疫苗:可在肠道细胞内增殖但不致病,不发生病毒血症。接种者不仅在血中产生大量igg、 igm中和抗体,还可在肠道粘膜产生分泌型抗体(siga)。,我国现采用3次口服3价糖丸活疫苗进行免疫。即从生后2个月开始连服3次,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再加强一次。 该 3价疫苗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 3个型减毒株,但型量少,以防对型干扰。 减毒活疫苗的缺点是有极

8、少数人(免疫缺陷个体)用后产生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二、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感染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 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 幼儿多发,第三节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以侵害肝脏为主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 种类: 甲型肝炎病毒(ha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丁型肝炎病毒(hdv) 戊型肝炎病毒(hev),一、甲型肝炎病毒(hav),anti-hav prevalence,high,intermediate,low,very low,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av infection,生物学性状,hav为球形,直径2732nm,二十面体

9、立体对称,无包膜。基因组为线状单正链rna,hav只发现一个血清型 抵抗力:较强 对乙醚、酸、热(60 )稳定。 在20贮存数年仍保持感染性。 hav经高压 (121 20min)、煮沸 (5min)、干热(180 1h)、甲醛 (14 000、37 3d)以及氯 (10ppm15ppm、30min) 等处理均可使之灭活。 鉴于hav有相当大的抵抗力,因此对肝炎患者排泄物的处理应特别小心。,致病性,非溶细胞型病毒,不直接杀伤细胞 病毒复制量与症状严重程度不一致,故认为免疫应答参与损伤过程 无慢性病例 典型的甲肝是自限过程,大约三个月,hav的致病性,粪口途径传播,肠黏膜、局部淋巴结中大量增殖,

10、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肝脏为最终靶器官(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病理作用),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方式:粪口途径 污染食物、水源、海产品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 隐性感染率高 成人hav抗体阳性率高达70%90%,免疫性 感染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 早期:igm;同时,从粪便中检出siga抗体。 恢复期:igg,并可持续多年;,防治原则,加强食品、水源管理 患者排泄物处理 接种疫苗 治疗:甲型肝炎为自限性疾病,经治疗可痊愈,不转慢性亦不留后遗症。,二、乙型肝炎病毒(hbv),a. 小球形颗粒,过剩的衣壳; b. 管形颗粒, 串连的小球形颗粒; c. 大球形颗粒,即da

11、ne颗粒,感染性颗粒。,形态结构,完整的hbv颗粒亦称dane颗粒,颗粒直径为42nm 具有双层衣壳结构。 外衣壳相当于包膜,由脂质双层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 内衣壳是28nm的核心,呈二十面体对称,含有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内部有hbv的dna和dna多聚酶,球形,双层衣壳。 外衣壳:包膜(脂质双层+蛋白质)hbsag 内衣壳: hbcag、hbeag 内部: 环状双链dna、dna 多聚酶,抗原组成,hbsag:是机体受hbv感染的主要标志之一。 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 。 位于外衣壳,三种颗粒均有。,hbcag:

12、主要定位于dane颗粒内衣壳及感染肝细胞核内,不易从患者血清中检出。 hbcag抗原性很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但无中和作用。 检出高效价抗hbc igm表示hbv在肝内处于复制状态。 hbeag: 主要定位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表面 可作为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 抗hbe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抗hbe亦可见于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抵抗力 hbv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醚、氯仿、酚等均有抵抗性。 高压灭菌 (12115min)、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3%漂白粉液、0.2%新洁尔灭等均可使hbv失活。,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急性、

13、慢性乙肝患者及hbsag无症状携带者均为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做为传染源危害性更大。,乙型肝炎主要是经血液或注射途径传播即非胃肠道的感染 1.血液、血制品传播:输血、注射、手术、采血、拔牙、内窥镜检查、预防接种、针刺、纹身、各种医疗器具,共用牙刷、洗澡刷子、剃须刀等,均可传播乙型肝炎。 2.母婴垂直传播:主要是在围产期,分娩时新生儿经产道接触或吸吞入含hbv的母血、羊水、或分泌物所致,少数可由于宫内感染(10%),也可通过母乳、体液或密切接触而传播。 3.性行为传播:在西方国家将乙肝列为性传播疾病(std)之一。,传播途径,致病机制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表现为无症状病

14、毒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hbv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hbv不直接损害肝细胞,主要是通过宿主的免疫应答引起肝细胞损伤。 病后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对乙肝患者及携带者的血液、分泌物和用具等要严格消毒灭菌; 严格筛选献血员,防止血液传播; 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 凡手术操作,使用接触过血液的医疗器械等也必须严格消毒,要防止病人与医务人员间的相互传播; 对高危人群要进行特异性预防。,防治原则,主动免疫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乙型肝炎疫苗是纯化的hbsag,不含hbv dna,具有良好免疫原性,而无感染

15、性。 被动免疫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是由含有高效价抗hbs人血清提纯而成,可用于紧急预防。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医务人员或皮肤损伤被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污染伤口者; 母亲为hbsag、hbeag阳性的新生儿; 发现误用hbsag阳性的血液或血制品者; hbsag、hbeag阳性者的性伴侣。,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丙型肝炎。 hcv主要经血或血制品传播,目前占输血后肝炎的80%90%。 在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率为2.1%。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类似乙型肝炎,但症状较轻,演变为慢性者多见,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预防主要通过检测抗hcv或hcv rna筛选献血员来降低输血后丙型

16、肝炎的发病率。 其他预防措施同hbv。 免疫球蛋白有无预防作用尚无定论。 目前还无特异性防治对策,一般治疗原则与乙型肝炎相同。,防治原则,丁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丁型肝炎的病原体。 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hbv或其它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因此其致病必须同时有hbv感染,病情较单纯感染hbv的患者严重。,传播方式:与hbv基本相同,主要经输血或注射传播。 由于hdv是缺陷病毒,而且其衣壳为hbsag,从而决定了hdv只能感染hbsag阳性者,其感染有两种形式: 共同感染 :与hbv同时感染; 重叠感染 :在慢性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的基础上再感染hdv。,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hev)是戊型肝炎的病原体。 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类似甲型肝炎。,第四节 反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