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件)接触性皮炎和湿疹.ppt_第1页
(推荐课件)接触性皮炎和湿疹.ppt_第2页
(推荐课件)接触性皮炎和湿疹.ppt_第3页
(推荐课件)接触性皮炎和湿疹.ppt_第4页
(推荐课件)接触性皮炎和湿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接触性皮炎和湿疹,1,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反应。,2,病因与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防治,3,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可分为 1.原发性刺激物 2.接触性致敏物,4,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主要为 1.动物性:动物的皮、毛、羽毛、毒素。 2.植物性:一些植物的叶、茎、花、果或是产物。 3.化学性:是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它多引起变态反应,仅有少数属于原发性刺激反应。,5,发病机理可分为 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6,(一)刺激性接触性反应,即接触物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或毒性,使得任何人在接触后均可发

2、生炎症。如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所致的皮炎。 或某些物质刺激性较小,但一定浓度下接触一定时间也可致病。如肥皂、有机溶剂等引起的皮炎,7,共同特点,1.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 2.无一定潜伏期 3.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4.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8,(二)变应性接触性反应,为典型的迟发型型变态反应。接触物为致敏因子,本身并无刺激性或毒性,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通常只有少数人在接触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在接触部位的皮肤、粘膜上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 这类接触物多为低分子的半抗原,此与皮肤表皮细胞膜的载体蛋白和表皮内抗原呈递细胞即朗格罕细胞表面的免疫反应性HILDR抗原结合后,形成完全的抗原复合

3、物,朗格罕细胞携带此完全抗原向表皮真皮交界处移行,并使T淋巴细胞致敏。,9,共同特点,1.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 2.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分布 3.易反复发作 4.皮肤斑贴试验阳性,10,临床表现,(一)急性接触性皮炎 1.起病较急,多局限于接触部位。 2.轻症者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或是密集分布的红斑基础上的针尖大丘疹; 3.重症者红斑肿胀明显,并出现丘疹、水疱、大疱、水疱破后呈糜烂面,有渗液、结痂,亦可继发溃疡及表皮坏死脱落。 4.自觉瘙痒、烧灼,11,(二)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 当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浓度较低时,皮损呈现亚急性,表现

4、为轻度红斑、丘疹。皮损边界不清楚 长期反复接触可致局部皮损慢性化,表现为皮肤浸润肥厚呈苔藓样变。,12,(三)几种特殊的接触性皮炎 1.尿布皮炎 其主要原因为尿布更换不勤,由产氨的细菌分解尿液,产生较多的氨刺激皮肤引起炎症 多见于婴儿,皮肤潮红,亦可发生丘疹、斑丘疹,边界清楚,与尿布包扎方式一致。,13,2. 化妆品皮炎 由接触化妆品或染发剂所致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 主要过敏原为化妆品中的成分如香料、苯丙酸、丁香酸等。 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不等,轻者颜面部红肿、丘疹、丘疱疹,为局限性炎症,重者可出现水疱甚至泛发全身。,14,15,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病的诊断一般不难,通常根据接触史,在接触的部

5、位或身体的暴露部位突然发生境界清楚的形态单一的皮损,当去除病因后,皮损则很快消退等特点确立诊断。 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最简单的方法。所谓斑贴试验就是把可疑的致敏物品贴敷于前臂内侧没有皮损的皮肤上,然后观察23日,一般来讲,做斑贴试验的时间应选择在皮炎损害治愈后或接近治愈时进行。,16,防治,(一)预防 1.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不宜直接接触高浓度的任何药物或化学物品,慎用容易致敏的外用药。 2.当接触致敏物质或毒性物质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将接触物洗去,在发病过程中避免搔抓,肥皂水洗或热水烫,不使用有刺激性的药物,以促进皮损早日康复。,17,(二)治疗: 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

6、治疗。 1、全身性治疗: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重症者可短期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18,2、局部治疗:根据皮损炎症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及其剂型: 急性期:当红肿明显时选用炉甘石洗剂外搽;当渗出增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 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时可选用湿敷或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糊剂、乳剂、氧化锌油等;对于无渗出者可用皮质类固醇霜剂和软膏等。 慢性期则选用软膏。对合并感染者可加用外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新霉素等。,19,湿疹,本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20,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复杂,目前认为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一

7、种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具有一定的遗传素质,受健康情况及环境因素等条件的影响。,21,(一)内部因素,慢性感染病灶: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等; 内分泌功能失调及代谢改变:月经紊乱、妊娠等; 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 血液循环障碍:下肢静脉曲张,22,(二)外部因素,食物方面:鱼、虾、羊肉等过敏; 吸入物:花粉、尘螨、毛皮、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物理因素:日光、炎热、干燥; 化学因素: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23,临床表现,好发年龄:各年龄阶段; 好发部位:体表任何部位; 皮损特征:多形性,多对称分布; 红斑、丘疹、水疱 鳞屑、结痂、皲裂、抓痕 继发损害,24,临床分型

8、,通常按皮损的表现将湿疹分为三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 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都具有明显的病变特征,而亚急性湿疹则是急性湿疹的缓解过程或是向慢性湿疹过渡的表现。,25,(一)急性湿疹,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对称分布,常见面部、耳后、四肢远端、手、足、阴囊、肛门等 皮损为红斑基础上针帽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水疱顶端搔破后呈点状糜烂面,具有明显渗出,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出现毛囊炎、疖、淋巴结炎等,若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则产生严重的疱疹性湿疹。 自觉剧烈瘙痒,饮酒、搔抓、肥皂洗、热水烫等均可使皮损加重。,26,(二)亚急性湿疹,当急性湿疹炎症减轻之后,或是急性期未及时得到

9、处理,病程拖延而发生亚急性湿疹。 此期皮损以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有少量丘疱疹或小水疱及糜烂,亦可有轻度浸润。 自觉仍有剧烈瘙痒,27,(三)慢性湿疹,可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或病变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湿疹改变。 这一期皮损表现为患部皮肤肥厚、浸润性暗红斑、表面粗糙、脱屑、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病程不定,易于复发,经久不愈。 自觉瘙痒,28,(四)特定部位的湿疹,1、耳部湿疹:多发生于耳后皱襞处,常对称分布,表现为红斑,渗液,结痂,有时带有脂溢性。 2、手部湿疹:呈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表现,由于手部接触外界刺激因子的机会多,故发病率较高。此病顽固难治。,29,3

10、、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的妇女。病变好发于乳头、乳晕及周围,境界不清楚,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可伴糜烂、渗出和皲裂、鳞屑或痂皮,可单侧或对称发病,自觉瘙痒和疼痛,当停止哺乳后多能治愈。 4、脐窝湿疹:表现为暗红色斑疹,有渗液、结痂,边界尚清楚,呈慢性过程。,30,5、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 局部剧烈瘙痒,常因过度搔抓,热水烫洗而呈红肿、渗出、糜烂,长期发作可呈慢性湿疹表现,局部皮肤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亦可出现皲裂。,31,(五)特殊类型的湿疹,1、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本病发生前,先在患处附近有慢性细菌感染病灶如中耳炎、褥疮、溃疡等,以这些病灶中不断排出大量的分泌物,使周围皮肤受到刺激及接触

11、过敏而致病。 临床表现为上述病灶周围皮肤发红,出现密集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及鳞屑,瘙痒加重,有明显渗出,局部淋巴结肿大。,32,2.自身敏感性湿疹: 由于患者对自身内部或皮肤组织所产生的某些物质过敏而引起。起病之前,在皮肤某部常有湿疹改变,由于搔抓、外用药物或合并感染的刺激,使组织分解物、细菌产物等形成一种特殊的自身抗原,被吸收而发生致敏作用,结果在其附近及全身泛发。 为突然发生多数散在丘疹、丘疱疹及小水泡,呈群集性,可相互融合,33,3.钱币状湿疹:为直径1-3cm境界较清楚的圆形损害。 4、婴儿湿疹:目前认为本病是异位性皮炎的婴儿型,好发于婴儿头面部,皮损为急性或亚急性改变,轻者面

12、部出现红斑、丘疹,重者皮损范围增大,有明显渗出、糜烂、结痂。,34,裂纹性湿疹: 又称乏脂性湿疹,因皮脂分泌减少,干燥,表皮皲裂。多见四肢伸侧,特别是老年人的胫前部,多见于冬季。,35,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而确立,一般湿疹的形态为多形性,分布对称,急性期有渗出,慢性期则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伴有剧烈瘙痒等特征,不难诊断。,36,鉴别诊断 1、急性湿疹与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后者有明确的接触史,且病变局限于接触的部位,皮损单一,境界清楚,病程短,去除病因即可治愈。 2、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藓的鉴别,37,38,3、手足部湿疹与手足癣的鉴别 后者皮损边界清楚

13、,有时有鳞屑附着,夏季增重,真菌镜检有菌丝。,39,预防及治疗,(一)一般防治原则:寻找病因,去除和避免 1、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暴力搔抓以及对患者敏感的物质如毛皮制品等。 2、避免服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鱼、虾、浓茶、酒、辛辣食品,但不可盲目忌口。 3、婴儿要养成定时喂奶,不要过饱,过热。 4、婴儿湿疹不宜与单纯疱疹患者接触,以免引起疱疹性湿疹。 5、治疗全身疾病,及时消除体内存在的慢性病灶。,40,治疗 建立在湿疹的不同阶段,41,(一)内用疗法:目的在于抗炎、止痒。 1.抗组胺药,必要时可用两种抗组胺药或交替使用,或服用镇静剂。由于湿疹多在夜间剧痒,故最好在睡前服药。 2.10%葡萄糖酸钙、10%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急性或亚急性泛发性湿疹时 3.抗生素:有继发感染者可应用,一般大环内酯类,42,4.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消炎、止痒、减少渗出作用快,但只要一停药则很快复发,若长期应用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