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棵树的样子.ppt_第1页
有一棵树的样子.ppt_第2页
有一棵树的样子.ppt_第3页
有一棵树的样子.ppt_第4页
有一棵树的样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樹 林良 一棵樹 有一棵樹的樣子 就好像 一個人 有一個人的樣子 樣子都不一樣 但是都有一種 很可愛的樣子。,成人參與服務學習:轉化與蛻變,指導教授:李明芬老師,單元: *選擇生命被看見張淑蘭 (秉琦) *找到生命中最好的東西(馬香) *服務學習與多元智能開展(素燕) *方案設計(淑琴),服務學習的概念源自於學校和社區的服務,不過由於終身學習風潮與志工服務觀念推廣,許多研究論文顯示志工參與服務學習之經驗,讓成人的服務與學習有更多的連結。,*蔡美玉(2002)之高齡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廖宮凰(2004)之婦女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 *林招蓉(2004)之社區志工參與國民小學生命教育課程服務

2、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嘉義市興仁社區發展協會成員為例,研究發現可以歸納得知:1.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是服務與學習的結合,重視志願服務的精神,更強調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當中,學習到解決問題、反思、與他人合作的技能。,2.成人服務學習方式多元,內容豐富,且並非是設計規劃而來的,具有自發性及偶發性。 3.在挫折方面,成人則多有調適的方式。學習經驗普遍對於個人、家庭、社會適應有正面的影響力。,本報告在成人參與服務學習案例與方案的呈現,對服務學習的界定,引用的是1990年美國國家與社區服務法案(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

3、ct)所下的定義,包括四個要點:(一)學校(個人、方案)與社區結合。(二)服務與課程結合。(三)強調學習的重要。(四)重視自我的發展。,服務學習典範,選擇生命被看見張淑蘭 秉琪,選擇生命被看見張淑蘭,挑戰惡靈,張淑蘭出生於蘭嶼,在台灣學習居家護理後回鄉服務,卻在服務的過程中逐漸了解達悟傳統禁忌和醫療扞格下,蘭嶼老人的淒涼處境。,傳統達悟觀念與老人處境,達悟傳統觀念中將生病視為惡靈附身,視接觸病人為畏途,如果要外人去照顧更是萬萬不可,除非病家有能力給予照顧者珍貴的物資做為報償。生病的老人往往被丟棄或被擲石,因為家人認為他被鬼附身。 達悟老人認為自己身上有惡靈、有晦氣,會影響到下一代的成長甚至使他

4、們染病,當他們自覺年紀到了時,便請兒女搭蓋一間臨時屋(往往是比豬圈還不如的住所),從此在那兒終老。願意為老人送飯的兒女則被視為極度的孝順。 達悟老人認為子女不能碰觸父母的身體(不能為年邁或生病的父母洗澡),更不容外人來幫他們清潔 ,增加了護理工作的困難。,從只是喜歡攝影到拍攝紀錄片,攝影鏡頭,對許多達悟老人如同惡魔,但是謝老夫婦(謝老先生中風,老太太失明)在生活已完全無助的情況下,求助於張淑蘭,開始了張淑蘭的紀錄片工作。謝老夫婦生命的低潮,正是蓄積張淑蘭拍攝紀錄片面對惡靈的力量。,挑戰禁忌,張淑蘭的面對惡靈紀錄片,忠實呈現蘭嶼老人悽慘的處境,令人動容,但影片除了打破外人不能照顧老人與病人的傳統

5、習俗,在部落中播放,卻又挑戰另一項禁忌播放逝者的影像。(播放時,片中許多老人已辭世)。 傳統達悟觀念認為人只要過世,所有遺物都不能留下,若把過世老人的影像活生生再現,是很大的忌諱。也有族人認為,重複地播放,就像把老人從墓裡挖出來不斷鞭屍,而受到族人的指責。,選擇生命被看見,張淑蘭是全蘭嶼唯一一位居家護理師,因為意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孤軍奮鬥的無力感,心中人力不夠,必須求助的呼喚就愈來愈強烈。 鏡頭下的畫面,取代她說不出的言語。她決定透過影像,讓更多人了解蘭嶼老人的生命應該被珍惜。(但事實上,面對惡靈是張淑蘭在完全沒有專業影像的基礎下完成,但它所引發的正面觸動是極為強大的) 當老人的生命與

6、影像、居家護理、傳統禁忌、文化歷史交纏在一起時,張淑蘭說,原本的護理專業無法回答她所遭遇的問題,在答案還未出現前,她的追尋就不會停止。,天使的加入,部落中老人的處境與需求被重視後,張淑蘭由於分身疺術,而興起了召募志工的念頭。 召募志工的挑戰: 一、破除不能照顧老人的禁忌 二、要面對服務初期老人和家屬的抗拒 三、部落中還會出現質疑挑釁的聲音 四、志工家人的強烈反對(怕招惹惡靈)。,志工的學習分享,張淑蘭的天使團隊:獨自推動居家護理工作一年多後,先成立衛生所志工組織,年成立蘭嶼鄉居家關懷協會,志工數目從4、5個到超過50個,甚至有男性志工的加入。 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想去學習,大概是學習愛人吧!讓我

7、們的下一代也能看見。一位肢障志工的分享。 志工邊照顧老人,也邊學習重新看待死亡和禁忌。我是開始參與照顧老人後,才開始漸漸除去從小對死亡的恐懼一位32歲志工的分享。,老人們的回饋,一位達悟阿嬤的回饋:我本來很絕望不想活了,我叫我兒子抬我去墳場,但你們來了,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也看到生命的盼望。 一位達悟老人的感謝:我是死過一次的人,信了上帝,所有的生活都得依靠上帝。你們這些寶貝的孩子,因為信主去做了這些工作神的愛降臨人間。,蘭嶼居家關懷協會志工之歌,真對不起 真不好意思 晚輩在前輩的面前 高聲唱著傳統歌謠 實在是不禮貌的行為 完全是因為不得已 才站在這裡 感謝上蒼的愛 讓我們來關懷這些老人 當我

8、看見這些多年躺臥在硬板上 虛弱無力的老人 忍不住流下淚來 日以繼夜 早出晚歸地工作 為的是維持家庭生活 也是為了養育下一代 遺憾未得到同等善待 非常感謝有心的年輕人 負起關懷孤獨老人的使命,服務學習典範,找到生命中最好的東西 馬香,她的故事,她150公分的個子,嬌小的身驅,柔柔的聲音,白皙的臉龐,在學務處當衛生組長。處在學務處三四個男生中,她如一株花瓣,享受著被澆灌、被呵護的照顧。,遇見她,聽說她失婚了,她不是在大眾面前宣告,而是以一種坦然的事實來呈現。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她乘坐我的車,車上提及分手的原因、她曾經的付出、發現被背叛的錯愕、傷心、不能理解的情緒,她肝腸斷裂、淚流滿面。 這幾年,

9、在校園中,看到她靈活的身影,有光澤的臉色,以及常感受到她對生命教育的投入。,她的志工生涯,她最早的志工經驗是參加福智的志工。在中部的教育園區,她每個月從台北坐火車轉客運到台中二次,是支持性的工作。 她做的工作是:到菜園裡除草、施肥、照顧要長大的蔬菜;到工地清除垃圾、搬磚頭、粉刷牆壁,或是整理水泥袋,把水泥袋的繩子一拉,一袋袋整平、疊好,歸到回收的類別。,她的志工生涯,第二階段的志工,她又投入有機蔬菜的推廣工作。其身處的地方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作里仁,主持這個工作單位的負責人或是志工,都是福智志同道合者,取里仁為美的意義,希望有機蔬菜的推廣能喚起一些人對身體健康與自然環保的重視。,她的志工生涯,

10、94年1月她當全國教師福智營的志工,她在餐飲組,如果參加的志工有1千人,服務的志工就有1千人,場面非常壯觀,她回收廚餘,她說:我印象非常深刻,在那樣的場面中被引發的一種意念是,我可以這樣的服務別人,我想祝福每一個人,問老師好,把心打開,我真正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雖然只是很卑微的付出,可是當我心中沒有任何欲求,而只有服務別人的時候,那種快樂是比我自己有所獲得還要快樂。,她的志工生涯,暑假的時候她和一群大專院校青年搬磚頭,雖然有些辛苦,她還是去克服。她看到的這一批青年有禮貌、有秩序、有頭腦,覺得教育體系下培育出來的青年,還是有無限的希望。,她的志工生涯,現在每個星期四晚上和星期六早上,有固定

11、的兒童讀經班,她把時間放在兒童讀經的工作上,善用語文的專長。,她的體驗,在這樣的工作中,她心中有另一種的體悟,那是一種和教師工作完全不同性質的工作,她必要要從新學習,可是這樣的學習是因為要完成自己所甘願的付出,從學習中感受另一種樂趣和意義。,她的體驗,在志工服務的經驗中,最有收獲的是心靈的體驗,她說,學習是要人教的,她們讀的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如果沒有前面的學習,在服務中就沒有這層感覺,在服務中印證,使得學習更紮實;在生活層面中慢慢擴大,格局和視野也越來越大,所以不止是施予者,也是學習者。,找到生命的出口,里仁為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很大的學問,相同的志工團體,有更多相同的特質,在團體中,以整體

12、的角度來看,走向相同目標的同時,其中有太多的感動與共鳴,她已經找到生命中最好的東西。她從學習中服務,從服務中體驗學習,為生命下註腳 ,也為自己找到生命的出口。,小結,生命的誕生與意義,生命的誕生,生命的喜悅,服務學習與多元智能開展,典範陳凰鳳 伊甸基金會志工、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新移民配偶就醫諮詢服務志工。 中山社大外籍姊妹學中文&越南語言與文化講師。 編寫“越南語言與文化”課程獲得北市教育局評選為九十四年度優良課程表揚。 成立越來婦女發展協進團、創辦全越文的越來婦女通訊月刊。 全省走透透為外籍配偶發聲。 實踐大學家庭暨兒童發展研究所研究生。 獲選2004年大專優秀青年。 2005台北健康城市友善

13、代表人物。,初來寶島,本身在越南大學畢業,在來台灣之前並不知道台灣人的越南配偶大部分都是透過仲介的方式來到台灣。 搬回臺灣之後,聽到別人稱呼她外籍新娘,她以為新娘子就是美美的漂亮的,後來才感受到,這個稱呼帶有歧視的意味。 陳凰鳳的中文說得非常好,說寫流利,但只要她一開口,口音就會引得人問她從那來的?促使她開始關心外籍配偶的問題。,傲慢與偏見,每次打開電視看新聞,對外籍新娘的報導多充滿負面消息,讓她對臺灣社會存有偏見。 臺灣社會對婚姻的輕率、對東南亞婦女的不尊重,以及對異國文化無知、歧視態度,讓陳凰鳳無法適應。 在生活中她漸漸體認到多一分的了解,可以增加多一分的善意,陳凰鳳改變對臺灣人的想法,並

14、興起要協助同樣來自異國姊妹的念頭。 伊甸基金會招募新移民女性識字班師資,從此展開了她的志工與教學生涯。,服務與學習,在服務過程中,漸漸體會到許多外籍配偶面對的不只是語言及生活適應的問題。 外籍配偶因為年紀輕、嫁到台灣不久便懷孕生子,除了本身的異地生活調適,更同時面對為人妻、為人媳及為人母的多重角色。 陳凰鳳深知自己的不足,為了能夠提供更周延的服務,她進入實踐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就讀。 在中山社區大學教授中文、越南文化及越南語言,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與包容。,多元智能開展,語言智能:中文、越語的教與學 內省智能:高度自我認知、意志堅強、 人際智能:外籍配偶與台灣社會的溝通,服務學習與多元智能開展,典

15、範陳王時 台北市野鳥學會資深解說員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常務理事 台北市社區大學生態講師 社子文教基金會生態講師 台灣31種蛙類圖鑑作者,天生自然、玩家變專家,從小,陳王時就對大自然中的動物非常有興趣,特別是魚類。不只養魚,陳王時更喜愛釣魚,從小就愛趴趴走,到處去釣魚。 喜歡養各式各樣的動物,曾養過果子狸、兔子、貓狗、雞、鴨、豬等等,總計到當兵前,曾經養過二十幾種動物。 開竅了與其當動物的奴才,不如把動物養在大自然,要看,隨時在野外就可以觀察到。,服務與學習冬賞鳥、夏觀蝶,大學時期第一次社團活動去烏來賞鳥後,從此迷上了賞鳥。猛力讀圖鑑,上山下海到處去賞鳥。 一聽到有自己沒看過的鳥類出現時,馬上拉下

16、公司的鐵門去看鳥,看完鳥後,再立刻開車回台北開店做生意。 第一次參加台北鳥會舉辦的深坑賞鳥活動,進入鳥會擔任義務解說員。 過了幾年,台灣的鳥懂得差不多了,他發現夏天的鳥很少、蝴蝶很多,於是和幾個朋友在鳥會中成立蝴蝶組。開始研究蝴蝶、解說蝴蝶。籌備成立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歷任數屆理事、常務理事。,夜晚比白天更美,過了幾年,台灣常見的蝴蝶他幾乎都看過了,正好蝶會義工訓練班邀人演講台灣的蛙類,發現夜晚的青蛙世界如此有趣,開始著迷於青蛙。 拿著蛙類圖鑑開始找青蛙,第一年就看完台灣三十一種蛙類。第二年起,他開始拿起相機自學攝影,把所看過的青蛙逐一拍照。 檢視自己的攝影作品,驚覺拍到都是成蛙,而沒有拍蝌蚪、

17、卵,他開始拍攝每一種青蛙的卵和蝌蚪。 為了要拍青蛙繁殖的畫面,晚上十一點才出去看青蛙、拍青蛙,一直到天亮才回家,就這樣持續了兩三年,幫鳥會完成台灣31種蛙類圖鑑。,多元智能開展,語言智能:從不茍言笑到談笑風生 自然觀察智能:玩家變專家 空間與藝術智能:全台的自然探索、自學攝影 自省智能:人與環境的共榮共存,本圖取自陳龍安創意工作坊網站,服務學習方案特質,(一)協同合作(Collaboration)。 (二)互惠(Reciprocity) (三) 多元(Diversity) (四)學習為基礎(Learning-Based) (五) 社會正義為焦點(Social Justice Focus),方案

18、設計:苗栗縣牧羊人劇團為例,(一)開始,八十九年苗栗社大在公館鄉開設課程:社區劇坊,(二)多元的課程,(二)多元的課程,(三)成員的學習,(三)成員的學習,(三)成員的學習,(三)成員的學習,(三)成員的學習,(四)呈現與演出,(四)呈現與演出,(四)呈現與演出,(五)檢討與再出發,劇團成員經驗與服務學習方案的聯結,1.協同合作:即雙方是平等互利的一種關係,在其中透過一起分享責任權力,一起努力,來分享成果(Chrislip&Larson,1994)。就成員學習經驗,上課時與老師互動具有協同合作情況,在學習過程中參與成員的學習收獲透過分享,傳遞給家人、同事或鄰居;在演出呈現時,透過戲劇內容,將成果分享給閱聽的觀眾。,劇團成員經驗與服務學習方案的聯結,2.互惠:服務與被服務者是互惠的,雙方共同努力,共用成果,彼此都是教導者亦是學習者(Jacoby,1996)。戲劇(drams)本質是結合觀看、演出,因此當成員將課程所學具體呈現(服務)在舞台上的靈活模樣時,觀眾經由參與(時間空間的安排)、觀看演出,無形中將生命經驗結合,投射反思,而有不同的體會(喜怒哀樂)。,劇團成員經驗與服務學習方案的聯結,3.多元:戲劇課程的呈現以參與成員的組成,為成果的主體呈現,由於成員的多元性,作品的呈現就產生多元性;因此就著成員來說,呈現有可能是對其既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