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课《诗四首》第一课时.ppt_第1页
30课《诗四首》第一课时.ppt_第2页
30课《诗四首》第一课时.ppt_第3页
30课《诗四首》第一课时.ppt_第4页
30课《诗四首》第一课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30诗四首 第一课时,情境创设,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目标导学,品读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两诗。 理解诗意,品味诗歌的美。 诵读古代诗词,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知识链接,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 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 1恬淡

2、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诵读训练,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整体感知,一读文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 二读文本:读出两个转折和一种执着

3、 三读文本:读出一幅图画和一种愉悦 四读文本:读出一种朴实和一种人格,重点研读,品味诗歌:,内容:,种豆,收获稀少,耕作辛劳,感情:,意愿,辞官归隐,远离污浊,语言特色:,平谈自然,真挚醇美,总结:,作者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辛勤劳作而心情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抒发了他辞官归隐,远离污浊的愿望。,使至塞上,王维,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

4、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知识链接,历史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知识链接,使至塞上,王维,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

5、过居延。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听读诵读,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叙事,抒情,内心抑郁,绘景,塞外风光,叙事,战事繁忙,出使边塞,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自己一路跋涉,看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长河奔流,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空间阔大,层次丰富,鲜明

6、优美,重点研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重点研读,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拓展升华,B,智能训练,B,智能训练,1、归园田居点睛之笔的诗句是:_。 2、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诗句是:_。 3、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诗句是:_。 4、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